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4.

时间:

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4.17【3篇】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真题及答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4.17【3篇】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真题及答案,欢迎参阅。

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4.17【3篇】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真题及答案

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4.171

  2016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都学过什么数字呢?有自然数,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除0之外的自然数,看看自然数之间有什么样的特征,引出因数与倍数。

(二)自主探究,生成新知 1.小组合作,观察算式。

  每个小组都有12个正方体,让各个小组讨论可以摆出几种,引出1*12=12,2*6=12,3*4=12 2.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因数与倍数

  3.让学生自己回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点拨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算式,学生之间相互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三)小组讨论,深化新知

  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之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1.探究找18的因数的方法。(1)18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的?(2)交流方法。

  预设:方法一: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除法算式找18的因数。因为18÷1=18,所以1和18是18的因数。因为18÷2=9,所以2和9是18的因数。因为18÷3=6,所以3和6是18的因数。

  方法二:根据寻找哪两个整数相乘的积是18,寻找18的因数。因为1×18=18,所以1和18是18的因数。因为2×9=18,所以2和9是18的因数。因为3×6=18,所以3和6是18的因数。2.明确18的因数的表示方法。

(1)我们怎样来表示18的因数有哪些呢?怎样表示简洁明了?(2)交流方法。

  预设:列举法,18的因数有:1,2,3,6,9,18。图示法(如下图所示)

  3.练习找一个数的因数

(1)你能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吗?36的因数呢?(2)怎样找才能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找一个数的因数的不同方法,在练习中体会“一对一对”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避免遗漏或重复。初步感受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以及“最大因数、最小因数”的特征。

(三)找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例3:

  1.探究找2的倍数的方法。(1)2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的?(2)交流方法。

  预设:方法一:利用除法算式找2的倍数。因为2÷2=1,所以2是2的倍数。因为4÷2=2,所以4是2的倍数。因为6÷2=3,所以6是2的倍数。?? 方法二:利用乘法算式找2的倍数。因为2×1=2,所以2是2的倍数。因为2×2=4,所以4是2的倍数。因为2×3=6,所以6是2的倍数。??

(3)2的倍数能写完吗?你能继续找吗?写不完怎么办?(4)根据前面的经验,试着表示出2的倍数有哪些?(预设:列举法、图示法)2.练习找一个数的倍数。

  你能找出3的倍数有哪些吗?5的倍数呢? 【设计意图】在理解“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初步感受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以及“最小倍数”的特征。

(四)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1.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交流。3.归纳总结。

(四)练习提升,巩固新知 学生做课后练习题(五)课堂总结

  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4.172

  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示例一]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体会本文重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2.通过小组谈论法和情境感受法提升对于课文深层次理解的能力和感受作者所传递的情感。

  3.体会作者对于过去身边亲近的人“阿长”的怀念、感激和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和分析,总结欲扬先抑的特点和使用效果。【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于过去身边亲近的人“阿长”的怀念、感激和敬佩之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境表演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老师为大家播放一段著名演员姚晨在《朗读者》上的朗诵片段,大家来聆听。

  音频就到这里,相信同学们都被这真挚的语言片段所感染,那么故事是怎么进展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整体感知,进入情境

  1.大声朗读课文,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圈画,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完成,教师着重强调“憎恶”。

  2.默读课文,尝试概述作者对于阿长,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用简炼的文字概括。

  教师明确:名字来源、睡相丑陋、规矩繁琐、购买《山海经》。(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小组探究活动,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1)通过这四件事情,能够感受到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结合这四件事情的叙事顺序,再感受全文,作者对于阿长发生了什么样的态度转变,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 小组反馈:

  A.粗俗,渴望平安,善良。

  B.从不满到厌恶到感激,作用是鲜明区别。教师明确:

  A.粗俗、迷信、不幸、善良淳朴,渴望一生平安的农村妇女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于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描写的高超技艺。

  B.从对于阿长的不满到厌恶,到购买《山海经》后的感激,再到最后的怀念与敬佩,从感性的表面的抑,到理性的深刻的扬,这种写作手法叫欲扬先抑,对于写作中构思故事和塑造人物形象都能形成一种冲击感,加强写作效果,大家以后要在写作中多加利用,让你们的文章更加有张力。

(四)活动深化,总结课堂

  总结本节课堂内容,采取系统归纳法和情感深化法相结合的原则。(五)课后作业

  为课文情节绘制几幅小插画。(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诗的本质特征,学会比较中外诗歌在形式上的不同点。2.梳理文章的写作脉络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比较阅读法,提高阅读中外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阅读和研究中外诗歌的正确态度,激发热爱诗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来揣摩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钱钟书先生阐述的中国诗特征所使用的比喻和引用手法。

  三、教学方法

  对比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作者的作品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围城》的作者,大家猜出是谁了吗?对,就是钱钟书,就是这位学贯中西的鸿儒——钱钟书先生,他的众多著作至今在国内外学术界仍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艺论文《谈中国诗》。(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批注阅读

  全班学生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自主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

  1.默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开篇从比较文学的视野,交代了作者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作者在与外国诗歌的对比阅读中,说明中国诗歌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作者辩证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本质特征。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中国诗的本质特征。

  明确:(1)早熟而缺乏变化,“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2)篇幅短小,“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而的轻鸢剪掠”。(3)中国诗深厚情韵,富于暗示性,如“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看到了无垠”。(4)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原因是,中国的诗格较轻,且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相应板书。)(三)品析语言,合作交流

  1.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本文语言在形式上的特色,并在文中举出相

  应的例子加以说明。以四人为小组,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教师巡场指导。

  2.派代表总结发言,其他组可以补充,教师引导。预设:

(1)引用:丰富、巧妙、贴切。感受丰富,如引用丰富,将西方的“何处是”与中国诗歌对比,如“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引用巧妙,如“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加以说明中国诗的艺术和思想体系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引用贴切,引用陶渊明、李白的诗和歌德、雷格的诗歌为了说明两国的诗内容相同,作风暗合,能切中要点地表达了观点。

(2)比喻:生动、趣味、深刻。比喻生动,如把中国诗的“比重”比喻为“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又将中国的诗歌之短比作“轻鸢剪掠”;比喻趣味,作者将中国诗的狂放特质比喻为“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比喻深刻,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来深刻指出评论家对于评论的对象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除此之外,作者用中国画的发展作了相应类喻来说明中国诗的发展规律,文中诸多处比喻都无不体现出钱氏语言之妙。(相应板书。)(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自述感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钱钟书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自由发言,并说明理由。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别人对钱钟书评价的文章,加深学生对钱钟书的了解。

  2.师生共同总结,并布置作业:联系课文,比较阅读中国诗人舒婷《致橡树》和外国诗人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评说这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

(来源于网络整理)

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4.173

  2018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生物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中学生物学科教学设计] [示例一]初中生物《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和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关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动、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特点。

【难点】

  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描述昆虫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2.通过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验生物科学与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各种激素的生理功能。【难点】

  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和发挥作用的途径。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4.17【3篇】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真题及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