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汇总12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汇总12篇),供大家赏析。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汇总12篇)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

  新学期伊始,为了美化环境,亲近自然,老师和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绿植。在户外小乌龟形的种植园里孩子们还亲手种下了南瓜、西红柿、葫芦等大家共同收集来的小种子。平日里这些植物都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负责浇水和照顾的。一个周一的早晨,细心的依依发现她最喜欢的那盆绿萝有点发蔫儿了,接着孩子发现,“小乌龟”里刚长出的小苗也都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天天赶紧拿起水瓶给他最心爱的南瓜苗浇了满满一瓶水。快到中午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棵棵小苗又重新挺了起来。孩子们明白了,原来小苗是因为缺少水分才发蔫儿的。眼看就要到“五一劳动节”了,孩子们不禁担心起来:要过节了,刚刚长出的小苗还那么娇嫩,没有人给小苗浇水可怎么办呢?一时间这个问题成为了孩子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头脑风暴——节假日怎么给小苗浇水

  看到孩子们这么关心小苗,我为他们的善良和爱所感动,同时想到,这是一个引导孩子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好机会。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一起讨论:放假了,怎么给小苗浇水呢?

  孩子们的讨论非常热烈。有的说:“我们可以在放假前给班里的花儿多浇一些水。”有的说:“我们可以轮流来给花儿浇水。”还有的说:“我们可以每人搬一盆花儿回家去浇水。”

  孩子们的主意还真多!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呢?我引导孩子们思考:“你认为我们这些方法能做到吗?谁能说一说你的看法?”这下,有的孩子说:“我觉得要是放假前给花浇太多的水,花会被淹死的。”有的说:“要是小朋友都出去玩了怎么办呀?”还有的说:“我们班的大绿萝又大又沉,每次都需要两个人抬才行,小朋友家的车也装不进去呀。”这几个方法被否定以后,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我鼓励他们继续思考还有哪些解决办法,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大家再交流。

  孩子们果然又想出了新办法。琳琳拿着自己的记录介绍说:“可以在幼儿园门口的水龙头上接出一根管子,到了周末传达室的爷爷就可以打开水龙头给小苗浇水了。”但元元觉得这个方法只能浇操场上的植物,教室里的小花还是没有水喝。这时睿睿的一个想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说:“如果我们有一台能自动浇水的机器,一会儿浇这一盆,一会儿浇那一盆该多好啊!小苗就不会渴死了。”

  睿睿的提议引发了大家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地想设计一台自己的“浇花器”。

  第一次设计——天马行空的科技想象

  为了支持并引导孩子们的想法,我设计了记录纸,并对大家说:“如果你想自己设计浇花器,就在记录纸的设计师一栏写上你自己的名字,如果你想和自己的朋友一起设计就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名字。”这番话看上去是在给孩子们介绍记录纸的用法,实际上我是在鼓励孩子们尝试和自己的同伴一起进行设计,更多地体验合作与协商的乐趣。有些孩子仍是自己设计,但更多的孩子开始和伙伴一起兴致勃勃地设计能自动浇花的机器,孩子们叫它 “自动浇花器”。

  有的浇花器是一个拿着水枪的机器人,它胸前设置好的程序可以保证按时给每一盆花浇水;有的浇花器是一辆瘦身的洒水车,可以自己移动位置用水管来给小苗浇水;有的浇花器上有一个漂亮的定时器,可以让喷水壶一样的装置定时来给小花喷水。在交流中孩子们都为自己浇花器上的装置兴奋不已。

  看到孩子们充满想象力但又不切实际的设计,我想:怎样才能既保护了孩子们大胆想象的热情,又能够引发孩子们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兴趣呢?我对孩子们说:“大家的设计都非常棒!每个自动浇花器的功能都非常强大。现在我请大家在设计图的右边或者空白处把你们制作浇花器需要的材料记录下来,看一看在我们的周围能不能找到?然后再想一想如果我们真的制作它们,会不会有什么问题?”通过记录和统计,孩子们发现找不到制作需要的材料和零件是最大的问题。

  看着孩子们愁眉不展的样子,我启发孩子们:“我们能不能开动脑筋用我们周围能够找到的材料来制作一个简单的浇花器呢?”一直在思考的浩浩说:“我倒是有一个主意,可以在我家里找一个很大的饮料瓶,在瓶子底儿打个洞,然后让水慢慢地流进小花盆里给小花浇水。”我又问孩子们:“大家觉得浩浩的想法可以实现吗?”这下孩子们频频点头,因为大家觉得废旧的饮料瓶很容易就能找到。

  第二次设计——围绕废旧材料的利用进行

  接下来我又请孩子们对自动浇花器进行了第二次的设计。这次的设计孩子们仍然是以绘画的方式在记录纸的左边画上浇花器的图纸,在记录纸的右边将需要的材料一一画出并标出每种材料的个数,然后由老师用文字帮助孩子记录下他们的想法。记录的过程既是孩子们用语言描述自己想法、老师用心倾听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梳理思路、完善方案的过程,同时也是老师以此了解孩子原有水平选择支持策略的过程。在孩子们的记录中,虽然绘画的形象还不够清晰,对于材料的统计也不够明确,但在一次次的记录中孩子们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计划意识。

  为了分享孩子们新的设计方案,我们又一次进行了交流。孩子们拿着设计好的图纸津津有味地介绍着自己和同伴的新设计以及需要的材料。他们有的想利用海绵吸水和挤压出水的现象,把一块吸满水的海绵放在两根积木一样的木棍中间,然后靠木棍挤压海绵中的水来浇花;有的想用吃完的香蕉皮蘸水后放在花盆的边上;有的想利用绳子可以吸水的现象在小盆里盛满水,然后用几根绳子把水吸到不同的花盆里;还有的想利用小孔流水的现象在塑料盒子的底部打一个小孔,把绳子打结后从小孔穿过来,装满水后让水顺着绳子流到花盆里……孩子们的想法和第一次的设计一样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不同的是第二次的设计孩子们会先考虑需要的材料是否能够找到,然后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设计。

  制作“自动浇水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完成了自动浇花器的设计图,孩子们跃跃欲试起来。大家迫不及待地从幼儿园的“百宝箱”——废旧物品收集箱里、从自己的家里带来了需要的材料。天天不但带来了自己需要的储水盒,还特意多带来一些准备给也需要它的伙伴们。当孩子们认为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的时候,制作活动就正式开始了。由于孩子们的设计不同,制作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老师的指导也便不同。

  1.耐心等待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最先做好也最先发现问题的是用香蕉蘸水的珠珠。为了用香蕉皮,她和兰兰一起很快吃完了一根平日里不太喜欢吃的大香蕉,然后在盛满水的小桶里蘸了一会儿,就赶快放到身边的花盆里。结果发现花盆里并没有出现她们想象的足够多的水来让小苗喝个够。又试了一次,发现香蕉皮吸的水实在太少了。

  对于香蕉蘸水的设计我从一开始就觉得会有问题,但看到孩子为自己想出的好办法兴奋不已,我只是问问孩子:“能告诉我为什么想到了用香蕉来蘸水吗?”珠珠很认真地对我说:“我最爱吃香蕉啦,每次吃的时候我摸香蕉皮都是湿湿的。我觉得香蕉一定能吸好多的水来浇我们的小花。”听完这番话,我说:“珠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们的设计也挺有意思的,那就照你们的想法试试看!”由于想到这一组可能会最先出结果,所以我一直远远地关注着她们。当看到她们似乎发现问题后,我没有急于上前而是想看一看她们会如何去面对问题,如何去解决。俩人先是坐在位子上看着放在花盆里的香蕉皮愣了一会儿神,然后开始观察周围伙伴们的制作情况。最后,她们的目光停在了依依一组的制作上。两个人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商量着什么。我走到她们的身边也观察了一会儿,然后问:“珠珠,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珠珠又兴奋起来,说:“我们要做一个新的自动浇花器。要用海绵来做吸水材料,然后吊在花的上面让海绵里的水慢慢滴到小苗上。”原来她们是受了依依组的启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浇花器。我鼓励她们说:“你们组不但爱观察,还非常爱动脑筋想办法。”她们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浇花器,并对需要的材料进行统计。当我问起她们调整计划的原因时,她们告诉我:“香蕉皮吸水太少了,不够小花喝的。海绵能吸好多的水,所以我们就改成海绵了。”

  2.适时介入,引导同伴互助

  雯雯和香香按照自己的设计准备好红色的塑料盆并打满水后,把一根又细又长的棉线绳的一端浸在水盆里,把另一头放在了附近的花盆里。开始的时候她们用手捏住绳子的一端,可后来发现只要一松手绳子就会从水盆里滑落出来。看到她们愁眉不展的样子,我问:“为什么绳子总是从盆里滑下来呢?”我请周围的几个孩子一起来帮忙想办法。这时有人说:“可能是绳子太轻了,所以会从盆里滑出来。”有人建议说:“要是像我们的叶子观察瓶(在自然角里,孩子们把收集到的不同形状的叶子画上各种表情,想泡在透明的瓶子里进行观察。但由于叶子太轻总是会浮到水面上,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用一根线的一端拴住一颗漂亮的小石子,而另一端系在叶柄上,这样小叶子就会浮在瓶子的中间,便于大家进行观察了)一样,用小石头把绳子拴住再沉到水底,这样就不会滑出来了。”小朋友的`建议让雯雯和香香的眼前一亮,赶紧找来石头拴在了绳子的一端,绳子果然沉在了水底,即使松开手也没有再滑下来。

  天天把用来做储水盒的泡沫盒用钉子在盒子的一角钻出一个小洞,然后请老师帮忙把两根绳子并在一起系出一个结儿,接着把绳子从小洞里穿了出来,而绳结正好能堵住盒子一角的小洞,盛满水后水就顺着绳子流到要浇的小花盆里。制作虽然成功了,但是天天组的小朋友发现泡沫盒做成的储水盒太小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水就流光了,还是解决不了节假日小苗喝不到水的问题。于是,他们想更换一个大的盒子来储水。

  3.利用“问题告示亭” 明确问题,学习求助

  有的小组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需要大家帮忙出主意想办法,但是由于每组小朋友都在忙于自己的制作,无法及时提供帮助。而且每组的制作进度各不相同,有的组正处在最初的制作阶段,有的在第一次制作后发现了问题正在调整自己的计划,还有的已经进入了第二次的制作阶段……怎么才能把

  自己需要帮助的问题让大家都知道呢?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孩子们认为如果有一个地方像广告亭一样能够把大家的问题贴在那里,让老师和小朋友看到后都来帮忙就好了。

  孩子们找到班里的一块小黑板,并将黑板用绳子分成上下两栏,上面的一栏叫“我们的问题”,是请小朋友们把需要大家帮忙寻找的材料或是需要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用绘画和文字说明(老师帮助记录)的方法记录下来,做成“告示”展示在这里。如果谁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找到了材料,就把这个“告示”从上面的一栏中取下来粘贴在下面的一栏“问题解决”里,并把找到的材料放在黑板下面的箱子里。当有需要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告示挪到了问题解决的一栏中时,就知道自己的材料有人帮助找到了,就会到箱子里去寻找。而对于需要大家帮助想办法的问题,如果有解决办法的孩子就会直接去找需要帮忙的小朋友告诉他自己的想法;或者由老师将问题转移到墙饰上,引导大家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小小的黑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都想给它取个名字,最后通过投票决定,就叫“问题告示亭”。

  4.将小组疑难问题转化为大家共同探究的小主题

  孩子们在制作和调整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雯雯和香香的“吸水式浇花器”借助线绳运输水分浇花总是不成功,一大盆的水怎么也输送不过去。于是她们继续寻找一种可以吸水的材料。浩浩和宸宸的“水瓶喷水式浇花器”在俩人的共同努力下好不容易才用钉子把瓶盖钉了个洞洞可以流水了,可是用积木搭成的支架总是会倒,根本就支撑不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他们把自己的问题——“什么材料最吸水”、“什么样的支架站得稳”贴在了“问题告示亭”上。

  这两个问题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典型问题。我将这两个问题粘贴在科学区的墙饰上,以期吸引更多的孩子来探索解决。为了寻找合适的吸水材料,几个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孩子一起做起了小实验。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吸水的材料,但是特性各不相同:线绳太细,不但吸水的速度很慢,吸水量也很少;卫生纸吸水的速度很快,吸水量也比较大,但是非常容易断;而纱布就比较适合给小苗输送水分,不但吸水的速度比较快而且比较结实,只是比较适合在室外使用,因为会有水流到地上。

  对于“支架”的研究孩子们是从生活中的寻找开始的:我们的桌椅、小床很稳,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让支架站稳的秘诀就在于支架要三条腿以上才可以,两条腿或一条腿的支架就需要有一个很沉的底座来支撑。有了这样的认识,孩子们开始寻找适合做支架的材料和做支架的方法。几个经常在“木工区”里活动的孩子带头选择了用木头来钉支架。其他同样也需要支架的孩子看到木头的支架很结实,也开始设计并制作起来。

  分享交流会——经验分享,共同提高

  孩子们的制作活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且大多是在活动区的时间里进行设计和制作的。作为教师看到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步伐和节奏来制作自己喜欢的浇花器,在欣慰之余,也不免有些遗憾。因为我亲眼看到并亲身感受到各个小组的孩子们发现问题时的焦急,以及解决问题后的兴奋与自豪。而且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那么如何能将这些好的方法让孩子们共享呢?我采用了集体活动的方式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分享与交流的平台,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伙伴们尽情地交流与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与方法。

  香香组的小朋友分享的是他们小组合作的经验,他们在制作木头支架的时候,发现只有三个人分工合作才能比较快地完成任务;睿睿组的小朋友一边展示着本组的设计图一边说,“在设计图纸的时候要几个人商量好了再画下来,要不老改图纸就太乱,看不清了”;天天组的小朋友采用了现场展示的方式,分享的是针对遇到的问题反复试验的做法,他们在把小的泡沫储水盒换成大的塑料盒时,由于盒子太轻,一倒水总是会从支架上翻下来,通过反复实验他们发现只要用比较沉的鹅卵石压住轻飘飘的塑料盒,再倒水就不会翻倒了……当孩子们听到或看到伙伴们的新经验好方法时,对自己的制作也更加有信心了,决心一定要完成自己的计划,做出最好的“自动浇花器”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台台滴答滴答流水的“自动浇花器”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每一台看上去很简单的浇花器都凝结了孩子们的汗水和智慧,因为它们的诞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孩子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才获得了成功。孩子们在制作“自动浇花器”的活动中,亲身经历了从设计、制作,再到不断调整的全过程。孩子们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体验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还真切地感受到了同伴合作的力量,以及关爱身边的植物所带来的那份快乐。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2

  最近,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几天没来幼儿园,有些常规教育跟不上。入园后,在教室里乱窜乱跑,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教师尽心的看护,有的孩子有时还是为争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细心会碰到别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谢雨辰的奶奶来幼儿园问我:“教师,谁是杨明浩昨日我的孙子说杨明浩打他了,今日也不愿意来园。”就在这时,杨明浩进来了。一进门就说:“教师早”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杨明浩早”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杨明浩你打他了”她指指自我的孙子说。杨明浩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说“我没有打他”。杨明浩妈妈说“杨明浩,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杨明浩很委屈的说“我没有打他”。看到这,我觉得杨明浩被冤枉了,因为他好几天没来上学,再就是平时他真做错了事,教师批评他都会说以后我不敢了、我听话;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据理力争。

  针对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现象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导致了有些家长不理解。所以,作为教师应注意多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注意这方面的常规教育,经过儿歌、故事等形式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乱跑,学会正确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时不争不抢、大家一块分享。再就是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别人的孩子,了解自我的孩子,不要轻易的冤枉孩子。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3

  转眼一个月立刻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个月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

  时光飞转,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所以,平时除了下苦功夫,认真备好课以外,还要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讨教经验,在教育幼儿的同时,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水平。

  下头是我就这一个月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所做的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刚从家庭走向新环境,对绘画几乎是一无所知,发展水平只是一个“涂鸦期”。比如,我在第三周上的“神奇的笔”(绘画)一课时,让幼儿为一只气球涂色,开始时大家兴趣都很高,可是由于他们不清楚就应如何涂色,虽然教师示范过,但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色彩,有的用各种颜色在气球上东一根、西一根画,有的索性画在气球外面……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不必强调幼儿画的好不好、像不像。这样会让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就应去引导、呵护和培养他们。比如给气球涂色时,小朋友常常把颜色涂到轮廓外面去,这时候教师就应引导孩子尽量注意不要涂到气球的外面去,因为不留意涂到外面去了,气球就会“嘭”的一声爆掉了。这样说小朋友都开心的笑了。在涂色的时候都格外的留意了。所以我觉得教师在培养幼儿绘画时,首先要从兴趣出发,调动他们的用心性,然后再教育指导他们该怎样画才会更好看。

  幼儿的绘画潜能是多样的,思维空间是广阔的,所以教师在和幼儿一齐观赏自我的作品、讲评自我的作品时,就应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励的语言,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认可。即使画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扬再推荐。比如为气球涂色时,朱小楠小朋友涂得很不均匀,并且也只是涂了一小部分,这时我就对她说:“我觉得你涂的很漂亮,但你看那里还是白白的纸,我觉得如果你把它都涂满了,必须会更漂亮的,你觉得呢”朱小楠小朋友听了我的话,点点头继续涂了起来。

  其实每个幼儿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画家,教师就应尊重每个幼儿,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世界有多大,幼儿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宽,幼儿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宽”。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责怪批评幼儿的不对、不足之处,只会使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磨灭他们的用心性,抑制他们的情感,这样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有一种健康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用自我的一言一行,用自我的心境去引导每个孩子,用爱心职责心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4

  这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一堂大班音乐活动,活动名字叫做“捏面人”。在本节活动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角色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在本节活动的难点部分创编歌曲的念白部分,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幼儿喜爱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为幼儿提供素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培养了幼儿的创编能力以及大胆表现的能力。活动中幼儿创编出了“捏一个喜羊羊在跑步;捏一个美羊羊在化妆;捏一个懒羊羊在睡觉;捏一个沸羊羊在举重……活动中通过图片帮助和加快速度、拿掉部分图片和脱离图片,逐层让幼儿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整个活动在轻松之中结束,幼儿不仅学会唱原有歌曲,还在其基础上学会了创编。但在活动中我发现也存在着不足:歌曲由“唱”和“说”两部分组成的,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幼儿“说”的部分和“创编”的'部分而忽略了“唱”的部分,“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这句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在活动中我将难点前置,但发现在学习中幼儿对于这句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揪出来帮助幼儿解决。活动结束后我又利用下午活动的时间巩固练习了这首歌曲,幼儿能完整、正确的唱出整首歌曲。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5

  优点:

  1、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对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通过幼儿的回答和演唱时的表演也能看出幼儿体验到了歌曲诙谐的情感,达成了第一点目标。

  2、第一环节以“打招呼”的`形式进行练声,不仅将主旋律让幼儿提前练习,幼儿也有浓厚的兴趣。

  3、图片的利用不仅简单、便于操作,也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活动中教师采取图片递减的方式,逐步让幼儿成为演唱的主体,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了挑战性也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不足:

  这一活动对于才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并且因为是借班教学,在每一次活动中幼儿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在今天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根据孩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

  1、音乐活动中提倡让幼儿乐唱、勤唱、敢唱、善唱,我想这些都与是否会唱有关。今天的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一直没有达到高潮,这与一些幼儿没记牢歌词、不会唱有关,不会唱就不敢唱。而图片可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但教师将图片撤得太早。因此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歌词的记不牢的时候可以采取图片重现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幼儿记忆并巩固歌词。

  2、今天的活动中幼儿未能明白衬词的意思,导致不能很好地进行分声部演唱,这时教师可请协教老师一起来进行示范,用示范代替烦琐的语言解释,从而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6

  折纸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最近小朋友好像对折纸更加感兴趣了。但是如果他们一直局限于一些原来的折纸内容,不求进步,可能他们的折纸兴趣会慢慢消退。所以我在想一直要要让他们有新的内容学会。所以,我一般是对孩子的折纸内容一个个地进行过关,学会一项,再进行下一项,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学下去。

  本来以为小朋友告诉我说自己会了,应该就真的`已经会了,但是从今天的表现来看,可能孩子的所谓会了还是有含有水分的。所以我应该更加细致地确认他会了,才算通过。

  所以,今天中午接下来,我让浩浩又一次折了,发现不会的地方也及时帮他教会了。

  我庆幸自己细心的问了浩浩的妈妈,如果不问的话,想当然地认为浩浩会了,会使他产生随便应付的心理,而且对他后面再学习也没有好处。

  所以以后,对于孩子的表现,我还是要多观察,再观察。要以实事求是的方法来下定义,要做到眼见为实,才能对孩子更负责,对自己更负责,对教育更负责,也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有促进作用。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7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三年级教授的是计算机入门知识,四年级讲授的幻灯片制作内容。根据三、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特点,我现将本学期以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打好扎实基础,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学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大部分学生接触过电脑但没有系统的学习)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开展教学工作。

  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性较高,但较迷茫,不知从何处学习。此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计算机的发明、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然后,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用我们人身体的各个部分来类比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接下来,我用玩游戏的方式介入键盘的操作知识的讲授。对于刚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练习键盘本来是一件单调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选择了金山打字通软件,该软件里面有打字练习游戏。从此入手,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键盘操作。

  二、合作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学期的幻灯片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题制作项目。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制作项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创意设计,然后制作完成各自的主题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是讲解关键的制作技术,同时辅助各小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学生基本上能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掌握各种幻灯片制作技术,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当然,项目完成的质量还不算太高,诸如创意设计还有待提高,我相信经过进一步努力学习,学生会有长足的进步。

  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如何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将一如既往的扎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标准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对《圆》这一节课的研究中,通过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对这节课的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一、关于导入的设计

  本节课的导入分四个层次进行,首先通过老师用线绳工具在空中旋转,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轨迹是一个圆。接着介绍含有圆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圆;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从而认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对它也比较熟悉,在课的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在老师的演示和图片的观察中清晰地看到这是圆,借助这样的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搜索自己曾经见到过的圆,从而初步地感知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圆。通过这样有层次的感知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二、关于对圆的认识和特征的处理

  在研究圆的认识与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第一种,把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的特征结合起来,即认识半径以后,马上研究同一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并且长度相等等特征;另一种:是先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觉得第一种方法比较传统,由于这一环节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研究几个知识点的方法雷同,这样老师的讲解就比较繁琐,学生缺乏研究的兴趣。所以我们就选择第二种方法,先让学生通过自学书本,找到圆各部分的名称,并认识它们,能在自己画的圆中标出。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探究活动,讨论交流半径的特征、直径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相关知识。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教师冗长的'讲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而且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有兴趣的,主动的进行探索。

  三、关于数学史料的运用

  本节课中我们两处引用到数学史料。这些凝聚着智慧的数学研究史料,我们不仅仅把它们作为引语或欣赏,而且还力求让史料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

  首先在学生对圆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后,联系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以此引发学生研究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探究圆的特征结束之后,借助多媒体呈现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让学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关于圆的史料记载,还可以巩固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引用《周髀算经》中关于圆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拓展对圆的认识。在播放录象,理解意思以后,进一步引导思考:如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你能从中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四、关于媒体的处理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把多媒体和其他传统手段有效结合,力求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导入新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先借助多媒体呈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带有圆形的实物图片,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兴趣。接着运用动态演示,从实物中勾勒出圆,使学生清晰看到圆是有曲线围成的。

  在教学画圆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两段录像。第一段在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播放,通过展示一个完整的画圆过程,为学生提供清晰地、正确的画圆方法,为学生独立用圆规正确画圆奠定基础;第二段在介绍用线绳画圆时播放,通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过程,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用线绳画圆的实用价值。

  在研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时,当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圆中半径可以有许多条,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同一圆中,从圆心到圆上可以发散出无数条线段。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学生体会到同一圆中半径有无数条,感受初步的极限思想。

  在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两个实际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结合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随着画面和声音效果的逐步展示,体会当车轮不是圆时或者车轴不在圆心位置时,车子行驶的感觉是不稳当的。从而体会到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圆心位置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

  五、关于细节的处理

  1.在导入环节的摸一摸游戏中,为了使全体学生参与这个游戏。我们考虑装的器皿应该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学蒙住眼睛。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摸的过程,共同感受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另外为了让学生的探索活动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在器皿中装的就是用硬纸板剪成的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圆。

  2.整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的呈现是逐步完成的。为了完整地展示这一节课的重点,我们准备跟随课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个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完成板书。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多媒体展示的不足,使得学生在全课小结之时,能根据板书,迅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3.在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时,组织学生借助圆规画出任意大小的圆进行探索。在认识半径以后,学生通过量一量,量出半径的长度。在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径都是一样长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径和别人量出的半径长度是不一样的,从而体悟出只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才相等。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8

  情境一:今天的科学活动课上的是《一篮蔬菜》。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我真的搜集了好多的蔬菜放在了篮子里,供幼儿认识。可是还没有上课,我的篮子就被孩子们发现了。几个孩子围着我的篮子在争论着:“这个辣椒很辣的,吃了会出汗的。”张旭扬指着几只红颜色的辣椒吐吐舌头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听了这话,张荣轩马上反驳道:“这种辣椒我吃过,不辣的,尖尖的辣椒才辣的。”他们的争论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好奇心,纷纷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有的赞同张旭扬的观点觉得辣椒是很辣的,也有的则站在了张荣轩的一边支持他。争执不下,孩子们想到了请我来作证明。为了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答案,我什么也没有表示,只是提醒他们:可以用你的鼻子、舌头去帮忙找出答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能帮助你;还有书本、电脑博士也会告诉你。

  情境二:过了两天,有好多孩子跑来告诉我有关辣椒的知识。“绿颜色的辣椒不辣的,吃起来有点甜。”“我妈妈说红红的尖尖的辣椒才辣的,吃了嘴巴都会辣的疼。”“长得胖胖的辣椒不辣,长的小小的上面尖的辣椒辣的。”“我在超市里还看到了一种黄色的辣椒,叫水果辣椒,一点也不辣。”听了他们的'话后我说:“辣椒有很多种,有的辣有的不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别人知道辣椒的味道到底是辣的还是不辣的呢?”高艺泽说:“在辣椒旁边写几个字别人就知道了。”话音刚落张景泽小朋友马上说:“可是我们不会写字呀?”“那可以让老师帮忙写的呀!”“老师很忙的。”……见孩子们为了这样一个问题而争执起来,我及时的进行了引导:“老师是可以帮你们的忙,可是我们已经长大了,能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和好朋友商量一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起来,我则在旁边倾听着他们的谈话。“画一个辣椒,旁边再画一张嘴巴,然后画个×别人就知道是辣的了。”“让别人闻一闻,会打喷嚏的是辣的。"吕晨铭说。“别人来了就讲给他们听哪个是辣的……”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用画画的形式解决问题。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不同品种的辣椒,并提了一些要求:今天就请辣椒宝宝来帮助你们,把你喜欢的辣椒画下来,好吗?”孩子们便认真地画了起来,画的还真不错。

  反思:《纲要》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成人看来很小的事物也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和兴趣。一片落叶、一只辣椒、一张废纸……都可能使孩子迷恋不已。他们会用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这其中往往蕴涵着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当孩子对辣椒的味道发生争论时,这其实都是幼儿探索的萌芽。此时,我便成为孩子的支持者,鼓励他们运用多种途径、方法去探索。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外,还应进行必不可少的指导和鼓励。当幼儿对辣椒的味道产生兴趣和疑问时,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适当的提示孩子可以获得这些答案的几种途径,使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了有关辣椒味道的答案。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为孩子创设了宽松的问题环境,给孩子思维留白,进行了有效的互动,让孩子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9

  观察实录:

  区角活动时间到了,我向孩子们介绍完今天的活动内容后,孩子们有序的插好进区牌,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去玩了。文文一开始选择的是手工活动:剪纸雪花;可是没玩了不一会儿,她又去拿画纸和蜡笔进行画画。后来她又来到了建构区进行拼搭游戏,跟佩琪玩得不亦乐乎。玩了一会佩琪不想玩了离开了,文文却不让佩琪走,只听见文文说:“快点过来坐好,不许去其它区角活动,把你玩的玩具收拾好了没?坐得不神气的小朋友我下次就不和他玩了!”我听了禁不住笑了起来。

  分析与思考: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好动但还缺少技巧,特别爱游戏而问题不少,非常喜欢模仿,并且模仿出色,语言学习能力大大提高等。

  文文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小女孩,在班级中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和她玩。最近文文的妈妈来跟老师交流的时候也说过,文文最近在家里面一直喜欢模仿老师,让爸爸妈妈在家里面当小朋友,她当老师上课。文文刚才在区角活动说的那些话,其实都是我们老师平时无意间经对小朋友说的。中班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是天生的模仿专家,平时老师、家长一言一行都是他们追随的对象。你平时无意间的一句话,他们都记在心里了。

  虽然表面上看幼儿模仿老师的语言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得仔细深思一下: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对我们敲醒了警钟。幼儿没有分辨好坏的自控能力,他们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每位孩子出生时都是一样的'没有好与坏之分,关键是后天的引导,良好的教育能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拙劣的教育往往耽误了孩子的成长。这样一来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人人反思。良好的教育语言是平时教育的一种支持手段。改掉自己平时的口头禅,改掉粗鲁的语言,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幼儿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更好地得到发展。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0

  到了周五又是孩子们带玩具的时间了,小豆带了遥控汽车玩具,并兴奋的和我说:“梁老师,这个玩具可好玩了!”吃完中饭,小朋友围在了豆豆身边,研究起豆豆的玩具,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玩具总动员。可是玩具动了几下,就不争气的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小韬急坏了,“糟了糟了,电动汽车坏掉了!”孩子们研究起坏掉的原因:福福说是因为电动玩具里面的零件出问题了,所以才不会动;飞飞觉得玩具遥控器上的电池没有电了,所以才停止不动,因为她家里以前有个玩具也发生过同样的情况。于是小朋友提议检查电池,并换上新的电池。我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并为他们找来了新的电池,在孩子们装电池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装多少,如何装等等,这时我突发奇想在科学区开一个“电池总动员”,让孩子探索根据电池的大小装电池,并进行记录。

  实录一: 到底用哪种电池呢?

  昊昊很喜欢电动玩具,因此他经常光顾“电池总动员”这个区角。看,他拿起一个小型电风扇,拆开盖子看看,然后用7号电池比一比,太松了吧!昊昊摸了摸脑袋,再用5号试试,很快区角里传出这样的欢呼声:“快来看啊,我把电风扇装好了,它能转了!”拿起电扇昊昊兴奋的大叫,小脸上笑开了花!

  实录二:咦,装了电池怎么也不会动啊?

  这个区角不仅是男孩子的小乐园,许多女孩子也喜欢参与。我们的雪帆就是其中的一位,不过她碰到的难题也不少。好不容易找到盖子打开来,很快找到了匹配的电池,但是,怎么装也不会转,她急的连拍了几下电动小玩具,还是不会转,眉头都皱在了一起。

  在经历了几次的失败之后,她求助于旁边的小朋友,魏来一把拿过去,帮雪帆三两下的装好了,可是雪帆还是很着急,“梁老师,这个电动玩具为什么我怎么装也装不好啊?”我请雪帆观察电池,发现了圆头与扁头的秘密,鼓励她看看成功的电动玩具圆头与扁头的位置。

  实录三:我学会记录我们的成功实验啦!

  玩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逐渐会根据电池的形状、大小,寻找正确的正负极进行装置。这时,我增加了新的难度,让孩子在装好之后记录根据电池型号记录电池的节数。这时,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挑战!

  看,福福经历几次失败之后,再次装好电动娃娃的电池,一实验,亮了!于是立即查看电池节数,1、2、3、4,在看看小娃娃的编号,是8号!于是在8号处记录下电池的节数,完成之后,福福高兴的把电动娃娃放在了展示吧上!

  实录四:我们是环保小卫士!

  在这个区角,也发生出了这样的声音。这次是歆歆和飞飞的困惑。事情是这样的,当他们将电池装进音乐小人时,发现小人没有任何反应,飞飞检查了一下,发现装的方法都是正确的,这时歆歆说,“电池没点了,我们快去告诉老师吧!”立即歆歆把他们的困惑告诉了我,我提供了两节新的电池,他们装好后发现音乐小人马上跳起了舞蹈,他们也高兴的直拍手,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飞飞说:“我爸爸说废电池是不能乱扔的!因为里面有坏的东西!”

  于是我们延伸了孩子的疑虑,在集体活动中将用好的电池和苹果心子一起埋在土里,过了一段时间去看看土里的电池和苹果心子,发现电池完好无缺,但是苹果心子却不见了!这说明废电池里面有有害物质,它是不被腐烂的,还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呢!我们要将他们收集好,然后放到专用的回收筒里,在这个活动中,中六班的小朋友成了“环保小卫士!”

  分析和反思:

  这个活动是发生在我们班的真实案例,它引发了我多种层面的思考和反思,幼教之友《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玩具总动员》。

  一、区域活动也可以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生成。

  有些时候,我往往会被开展什么样的区域活动而苦恼,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种区域,并提供了材料,接下来却为如何继续开展和生成而苦恼万分。通过这个区域活动折射给我的信息,我觉得开展区域活动也可以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生成的,就如案例中所说孩子在一次玩具分享的时候对电池产生了兴趣,那我何不将这个兴趣点点亮,并将它延续呢?!

  其实,在接下来的电池总动员中,发现正负极,记录电池节数和做一个电池的环保小卫士,都不是教师强加生成的活动,而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生成的,这说明教师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需要,并能提供一定的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

  二、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

  孩子在探索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孩子碰到的困难,需要孩子解决;有些是下一个活动延伸的预兆,需要教师留心。无论如何,当孩子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应当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

  比如在案例中,一开始,我发动家长收集了很多的电动玩具,家长带来了电筒、小型电风扇和装电池的玩具,这些玩具需要电池的大小和形状都是不一样的,这需要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匹配,所以第一个环节我们就让孩子自己根据玩具电池的大小进行匹配。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孩子发现根据大小装好之后,如果有圆头与扁头的两端装反了之后,电动玩具是不会动的,一开始,孩子们只能以各种方式试探着装,当成功的时候,小朋友总会很兴奋。这时我会提醒孩子看看里面的正负极,让孩子自己探索其中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提供了记录表,先记录电池的节数,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以圆头和扁头记录电池正负极,这样便于孩子发现正负极的秘密。

  那么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告知幼儿怎样的是正极、怎样的是负极,那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缺少了探究的动力,活动中,孩子虽然不知道什么叫正极、什么叫负极,但是他们能摆弄和操作,并且兴趣浓浓,这样就够了。当他们想知道圆圆头和扁扁头名字的时候,教师再告知于他们,我想这样也不晚啊。所以,我认为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是教师在区域观察指导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

  三、支持幼儿新的尝试,生成主题活动,增长新的经验。

  这个案例的结尾环节,可以说是我没有预设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对前面的活动有了较多的经验后,他们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什么这些电池不能随便乱扔。”“他们到底怎么不环保了?”其实,这是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需要,这时教师及时开展了对比实验,让事实告诉孩子答案,其实这是让孩子通过新的尝试,增长了新的经验。

  尾声:

  当然,这个区域活动在我们班里开设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新的启发:科学区域到底怎么开设、科学区域的材料到底怎样投放、科学区域的活动到底如何延伸。这些问题我都有一定的思考,并获得了一定的反思。我想无论如何,教师在开设科学区域时,要时刻注意着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恰到好处的传还给他们!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1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活动进行了一些修改。首先是对目标的修改。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的设定上,应从幼儿的情感态度、认知与动作技能等方面考虑。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中,情感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郊游》是一首欢快明朗的歌曲,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很容易就勾起幼儿之前去郊游时开心的记忆。幼儿在活动时会自然而然产生开心的心情,和小伙伴一起表演时也是开心的。所以我对目标进行了修改,希望通过活动,幼儿能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其次,是对活动过程的修改。我们小朋友已经有过集体郊游的经验了,所以通过一个关于郊游的谈话活动引出整个活动。并播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再“去一遍螃蟹市场”。不仅唤起了幼儿郊游记忆,还产生了和同伴一起郊游时愉快的心情。保持着这样一份心情,幼儿很快就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来,学习的更加积极了!《指南》中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还用语言创设了多个郊游的情景,鼓励幼儿用邀请的方式再来演绎整首歌曲。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幼儿并不会觉得唱歌是枯燥的.,反而是有趣的。边唱边做动作,边邀请小伙伴,幼儿的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虽然在课前对活动进行了修改,但是活动结束之后,还是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的。

  一、对情景把握不够,导致幼儿不能很好掌握歌词

  通过唤起相关记忆和反复聆听这首歌曲之后,幼儿对歌词理解了不少,并能跟着音乐唱起来。但我发现幼儿对“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这一句歌词的掌握比较薄弱。当时我是停下整首歌的教学,把重点练习放在这一句的学习上。先让幼儿念熟了再来唱。在课后,我反思,在这句歌词的学习上,为什么不利用他们去郊游的经验呢?可以引导幼儿理解:首先我们是愉快的去郊游,然后是停下来欣赏风景所以可以是优美的感觉。这样幼儿应该更加容易掌握歌词了。

  二、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对幼儿的回应不够全面

  音乐活动的教学是我自己比较薄弱的一项。在本次活动中,自己的语言的表达、提问应该更加精炼。有些问题没有问到点上或者问题太肤浅了,比如:“我们去郊游时开心吗?”“你们唱的真好听,再唱一遍好不好呀?”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无意义的。在对幼儿的回应上,我也只是用“是的。”“你说的对。”等简单的语句来回应,导致个别幼儿兴致缺缺,到后来的邀请表演环节才重新提起兴趣来。

  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深刻分析教材,采取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幼儿的各种反应,对于幼儿的回答给与积极、有效的回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位幼儿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2

  在工作的两年里我带过许多孩子,有些孩子内向腼腆,规则意识很强;有些孩子顽皮活泼,经常破坏游戏规则。但是面对老师,那些不守规则的孩子往往能够把应该遵守的规则说得清清楚楚。这是为什么呢?最近一次户外游戏中发生的事,给了我启迪。

  前些天,幼儿园为每班配备了两辆摇摆车。摇摆车刚拿到班里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大家都争着抢着玩。后来我班的摇摆车坏了一辆,我为了减少孩子们的争抢,便从大珈临时借了一辆红色的车。孩子们看见后都很喜欢,我便与他们商量有什么办法能让每个喜欢摇摆车的小朋友都玩上,最后我们一起商定:大家要排队轮流玩,每个人都可以玩一会儿,但不能总玩一样玩具。

  因为事先有了游戏规则,大多数孩子在游戏中还算比较自觉。宝宝玩了一会儿便让给了排在第一个的文翰玩,过了一会儿文翰也很自觉地下了车。这时,一直没有排队的达吉动作飞快地抢先坐上了车。“老师,达吉没排队厂安琪告状。“达吉,你看大家都在捐瞅等着玩呢,你硼》队还抢在别人之前玩,你觉得这样做对么?”我问他。“嗯……因为我想玩……”达吉有些不乐意。后来我一想,既然达吉已经坐在了车上就让他玩一会儿吧!于是我对达吉说:“那达吉你玩一会儿就赶快下来啊!”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排队等着玩车的孩子们都噘起了小嘴,有的还在嘟囔:“怎么还没轮到我呀……”有的孩子干脆放弃,去玩别的玩具了。“老师,达吉不排队怎么也玩了?”安琪忿忿不平。“达吉做错事了!”泽茏也跟着说。一看其他排队的孩子开始表现出不满,我便请达吉听听小朋友们对他的意见,达吉只好从车上下来了。他刚下来,一直排在后面的安琪也不管前面站了多少人,用最快的速度冲了上去,一下坐到了车上。“老师,我排了半天了。”梓慧有些着急地对我说。我连忙安慰道:“别着急,一会儿就能轮到你了。”梓慧听了这才去玩别的玩具了。

  到收玩具的时间了,梓慧又来找我,她带着哭腔说:“老师,我还没玩呢!”她这么一说我才发现,由于游戏时间较短,梓慧又是按照我的要求在排队,所以还不等轮到她,我已经要求收玩具了。配班老师走过来对梓慧说:“没关系,明天再玩吧!”“不行!我要玩!”梓慧坚持着,委屈得哭了起来。我正觉得很为难,不知该怎么处理了时,配班老师对梓慧说:“这车老师还得还给大班的哥哥姐姐呢!”这句话提醒了我,于是,我对梓慧说:“梓慧一直排队呢,可是小朋友太多了,梓慧没排上,对吗?”“嗯!”梓慧哭着点点头。“那梓慧就帮着老师把车还给大班哥哥姐姐吧!”看梓慧没明白,我接着说:“你可以把车开到大班呀,这样你不就玩上了吗?”她这才明白了,用手擦了擦眼泪,笑着开车去了大班。

  反思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震撼。达吉不遵守规则玩上了车,而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我的态度其实是对达吉无意识的纵容,是对那些遵守规则游戏的孩子的不尊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社会性方面对小班幼儿的要求是:“遵守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初步学会等待、轮流等,初步体验规则的作用,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孩子的言行往往都是在对成人的'观察中形成的,即使成人的一些无意识行为,在幼儿看来也是效仿的榜样。梓慧一直都听从我的要求,不争不抢,轮流排队,可因为时间不够造成了她没有玩成。如果这次不让她玩,那么下次她还会再继续遵守规则么?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不会觉得老师说话不算话呢?如果老师不守诺言,孩子会慢慢地失去对老师的信任。所以我觉得,这次梓慧的要求并不过分,应该满足她,这样,孩子会感到被尊重,下次游戏时,她还会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如果我坚持让梓慧收了玩具,那么梓慧会觉得不遵守规则的孩子都玩上了,而她这个遵守规则的孩子却没玩上,会从心里感到不平衡,也根本就体会不到规则的作用,那么下次梓慧可能不再遵守规则了。这也是造成孩子明知道规则而不遵守的原因之一。久而久之,孩子在这样的“轻易毁约”的环境中长大,也不易形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仔细分析,孩子出现不遵守规则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不知道游戏规则。小班幼儿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老师在提要求时,孩子心里想的是赶快去玩,根本没有听到老师的要求。二是游戏过于投入,忘记了规则。孩子们天生喜欢游戏,一玩起游戏来就忘了其他的事,自然也就不会特意记住游戏规则了。三是自己守了规则而被不守规则的幼儿抢先玩了玩具或游戏,于是也效仿。

  针对这些情况,我以为要想更顺利地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教师首先应在游戏前用最短的时间向幼儿言简意赅地说明规则;其次,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适时介入,树立正面榜样,适当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当然,如果孩子有合理的需要而破坏规则,那么老师要灵活处理;再次,老师要以身作则,如果对孩子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兑现。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汇总12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