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集锦9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集锦9篇),以供参阅。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集锦9篇)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

  电学是中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无论怎样强调它的地位和作用都不过分。因为中考有近40%的内容都是检测电学知识的,而学生最容易丢分的也是在电学知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知道,初中物理有关电学的内容可分为静电和电路两部分,静电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学生害怕的.是电路部分,尤其是这一类题,如根据题目的要求连接实物电路、故障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电路的计算等。究其原因,有的是串联、并联混淆不清;有的是电表测量什么物理量张冠李戴;有的则是不注意电路的非正常部分,如电流表并联、电压表串联等。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错误,归根结底就是不会分析电路。因为分析电路是解决一切电路问题的关键,电路到底是串联、并联,是发生了断路、电源短路、还是局部短路,都必须通过仔细分析题意搞清楚。电路分析正确了,后面的进一步思考和解题才有意义,正确率才能提高。

  这里我提供给同学们的一个分析电路与连接实物电路的方法,我把它们编成口诀,希望你们在分析电路时有法可依,有路可思。若你们在平时答题、做题时能坚持训练,不需要多长的时间,相信你们就能轻松分析电路,连接电路,正确地解答电路问题将不再成为困难。

  分析电路的口诀1、分析电路应有方法: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断。一路到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2、还请注意以下几点:A表相当于导线;并时短路会出现。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实在惨。若有电器被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连接电路口诀

  1、连接电路怎么办:串联很简单,各个元件依次连;并联有点难,连干路,标节点;支路可要条条连,连好再检验。

  2、还有电表怎样连:A表串其中;V表并两端。线柱认真接;正(进)负(出)不能反。量程不能忘;大小仔细断。

  3、最后提醒你一点:无论串联或并联;电压表应最后连。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2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电荷》这节课上完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现在心情仍在起浮之中。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可以说教学实践中又多了一次历练,收获很大,下面就我的感想总结如下:

  一、要深入挖掘教材,课前充分备课

  自己从教五年了,“电荷”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阅读研究教材,把三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内容。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第一节课,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关键了。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演示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三、学无止境,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水平

  1、在学生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实验方法。在这点上没有设计好,应该事先做好学案,或用小黑板列成表格,在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填写下来。做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较多,学生记不住,归纳起来就显得乱了些,也容易出现偏差。

  2、这次讲课中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效果不好,这主要是跟温度有关,另外再加上自己手上有些出汗,但实验效果还算不错。

  3、课堂达标检测未能安排好。(在学校的试讲时安排了一组试题,并做了讲评)

  4、语言上还要更精练些,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5、板书书写过程中由于有些紧张出现一个漏字,还好并不影响知识的准确性,这方面以后还要加强锻炼。

  总的来说,感觉这节课整体上的把握不如在我自己学校里的试讲效果好,参加这次活动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得到了历练,收获很多,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提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3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二的物理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打开初中物理的大门,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物理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拔高。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解题过程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物理教学反思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学习,我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感受。

  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再次,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4

  本课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引领,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实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由此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品味科学探究的快乐。在整个过程中,我让学生在探究式的教学中体验科学,以探出科学味。

  我的探索分三步尝试:第一步:激趣为学生探出科学味奠定积极的情感基调从心理学上看,生动、自然、贴切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对认知对象的认同感,给教学内容赋予生命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将自己的经验世界与认知对象发生互动,使“同化和顺应”过程得以顺利完成。因此,为了激发学生不断的进行科学探究,本课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教室里有什么,引出课题《光》。接着就“你在哪里见过光”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回顾以往的观察所得对已有的现象进行梳理,交流出灯光、月光等,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之后,我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光的美感,光与生活的关系,这样创设的富有情趣的情境导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探究光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奠定积极的情感基调。第二步: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探出科学味提供可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学课堂要让学生经历探究、体验探究,这就必然需要材料。但这材料是需要老师智慧的,必须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精心设计,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在《认识光》这一课中,我考虑到本课探究的重难点就是探究光的传播方式,在研究了材料的探究价值后,我为学生提供了简单的、可操作的、使用价值大的材料:激光灯、一瓶水、果冻、蜡烛、带孔的卡纸。这一组材料看起来毫无关联,但学生操作这些探究材料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光是直线传播的。这样,这些材料集合在一起就具有了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揭示了光传播路线的概念。不言而喻,这些有结构、有创意的材料,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中较快地突破教学重点及难点。第三步:激活思维为学生探出科学味引燃火花运用逻辑推理,讲求思维的严密态度,是科学课堂具有科学味的又一个方面。但对于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的小学生来说,一味地追求科学逻辑推理,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我们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一做实验就兴趣盎然,由此经历一个“发现问题——猜测——寻求证据——得出结果(规律、理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能在实验中推理,在探究中享受乐趣。本来,本课的教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流程是小组先设计实验方案,再汇报交流,完善方案,最后进行自主实验探究。但是这次展示课,我打破了这一流程,根据课的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这几个小环节融合在一起,设计了实验探究这样的一个大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经历了一次高度开放、自主的探究活动: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合作探究、收集证据、分析、论证,探究光是直线传播的。

  学生在自选材料中,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光的传播路线,自主试用各种探究方法,研究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用激光灯照果冻、用激光灯照水、三张卡纸看蜡烛、用激光灯照三张卡纸等方法。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创新的能力,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走向成功。 ……

  这样在本课的探究中学生亲历了光的产生、分类、光的传播路线及光的应用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探索精神。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光源的明确上,光的应用上,我指导地不够到位。当然探出科学味不止三步曲,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不断的探索,让我们的科学课堂每天都奏响起科学味道的旋律,那么,科学教学的明天将阳光无限。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5

  在我国,物理课程一直到初二才会正式开设,与语文、数学等科目相比,不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表现较为困难。受到学生领悟能力与兴趣取向的影响,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学生的学习水平发展不一的情况。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受各方面条件所限,教师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能实行一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采取折中的方式进行备课,对所有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指导方式与评价方式。这种“一刀切”的模式无法兼顾全部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成绩很难提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1分层教学概述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让基础相差很大的学生都能够乐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简单来说,分层教学就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其实,分层教学并不新鲜,早在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学最优”理论等都是教学学者们对于这一理念的继承与发展,进而才形成了分层教学模式。物理学科由于其特殊性,在学生水平发展不一的情况下,更要应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制定易达到的目标,对于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则制定多项目标。通过分层教学的应用,改变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物理学科学习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自我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与人才需求的有效结合。

  2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物理课堂将所有学生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教学,导致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基础较弱的学生却还是没办法掌握。探究发现,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很强的优越性。首先,分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物理是一门初二才开设的课程,学生大多感觉难学、枯燥,部分学生因此不喜欢物理课程,甚至对学习物理完全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不可能学好物理。而分层教学的应用,要求老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相对应的学习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学懂物理的成就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其次,分层教学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上,大多数老师都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而是一味讲述知识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分层教学的应用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同时,分层教学要求老师了解学生基础,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大程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水平。

  3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做好学生分层:做好授课对象的分层工作,这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是指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等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初中物理课中,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基础标准,B类为良好标准,C类优秀标准。例如,同样一个知识点,A类只要求知道、理解,B类学生则要求能够根据现象、实验中总结出;而C类的学生则要求能够展开联想、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来,每一类学生都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知识。但是对学生分层要注意,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就好,不能在班上把名单公布出来。

  3.2进行分层备课与指导:应用分层教学法,分层备课时教师的必备功课。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准备不同难度的知识。同时,在物理课堂上,还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特别是初三的学生,虽然物理从初二才开始学,但是受到个人领悟能力和兴趣的影响,到了初三往往基础相差很大,所以在备课与指导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老师讲授到一般的基础知识点时,应该尽可能给A类表现的机会,而到高难度的知识点讲授时,就可以重点关注C类的学生。在进行指导时,对A类学生尽可能详细,多举实例,而对C类学生,则可以略讲,或者让学生自主探究。

  3.3布置作业时实施分层: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中,班级所有同学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样,这样一来,不但加剧了学生之间互抄作业的情况,还会使学生失去完成作业的积极心态。在分层教学模式中,物理老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在课内完成统一标准练习的基础上,在课外分层布置作业。A类学生以完成基础题目为主,B类学生重点在于巩固知识点,C类学生就应该尝试创新拔高题。

  3.4实行考试与评价分层:实行考试与评价分层是布置作业实施分层的加强。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制分层的物理考试试卷,将设题分成基础题、巩固题与创新拔高题三部分。基础题部分所有学生都要求达标;巩固题要求A类学生尽可能完成,B类和C类学生则要求全部达标;创新拔高题要求C类学生达标,其他学生选作。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完成相应的要求,都要肯定学生成绩,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逐渐树立对学习物理的自信。评价标准也应当分层制定:A类学生重在表扬,评价中多肯定他们的进步,发现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B类学生则重在鼓励,激励他们敢于尝试;对于A类学生,则应当坚持高标准,通过竞争式评价鼓励他们相互促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具备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初中物理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时,应当在做好学生分组的基础上,实行分层备课与指导、分层布置作业,最后分层考试与评价。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6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引出物理公式以及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又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素养的主要手段。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须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所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实验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应结合实际情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一、农村中学学生的一般现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现约占三分之一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初中,这个

  比例更要大些。其中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生源差: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初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多数流动到了办学条件好的县城学校,而留下来的学生,由于与自我同等的或者比自我还不如的同学都离开了农村,造成的心中失落感导致他们心理的失衡,动力下降,在学业上没有什么追求和欲望。

  2、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子女今后的发展。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学生家长所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中的模范教育却表现得让人不敢恭维,多种原因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低下。

  3、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其中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上有一些小学都未毕业的人去经商,赚了很多钱,发达了。为此,社会上便传开了读书无用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很多学生受网络的诱惑,迷上了网络游戏,每一天利用课外时间去网吧玩游戏,有的甚至逃课去玩,通宵到天亮。试想,这样的学生还有什么成绩可言。

  4、学生内在心理:物理学科有其说理严密、教学知识多、单位复杂等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当做包袱,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不愿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对物理学习活动常呈对抗心理状态,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灰心丧气,对学好物理缺乏勇气和信心而自暴自弃,长期的失败,致使部分学生放弃物理学习。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根据目前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既要巩固和完善演示教学,还要在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实验教学早日推上新的台阶,及早填补在实验教学上的空白,使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服务于实验教学,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做好实验预习、钻研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首先,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获得正确结果、了解演示实验的前提。经过实验前的预习,让学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列出实验使用的器材,设计整理出实验步骤,还要能根据实验要求和需要记录的数据,设计记录的表格,这样在实验过程中以及观察演示实验时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其次,教师实验前的准备。要求实验前认真阅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目前学习状况,了解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现象存在的问题,了解所要做的实验根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安排的步骤。教师还要根据实验的资料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预习阅读思考,加深对原理、方法、步骤的理解。

  (二)明确实验目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本事

  农村初中学生有其自生的特点,在学习上受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学习往往缺乏兴趣,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争取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刚开始实验教学时,学生往往无所事事,置身事外,只是一个看客,甚至看也不知看什么。这其实是实验的目的不明确造成的。初中阶段对观察的要求主要有: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能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及条件。

  物理实验中,仅有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目的,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是看看玩玩而已了。观察本事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注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构成良好的观察方法。让他们从看热闹到看门道。会看,就想动手做,参与到实验中来。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7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利用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Fv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8

  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中,我按如下特点进行设计。

  1、体现课改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探究氨分子扩散实验时,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2、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实验巧妙,准备充分的资料。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真实的情景资料。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增补了直观、明显的实验。

  3、设计比较紧凑,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9

  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如何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物理思维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的。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和规律。教材的内容覆盖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方法(实验和科学探究),对学生全方面的能力要求高,是已学知识质量、密度、力、压力、压强等的综合,从数学角度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更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开始,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内容从根本上看是讲了“一个力”即浮力,讨论实验测量浮力,而阿基米德原理从本质上讲是研究浮力的大小问题。这样教学内容可以提炼为浮力和浮力的大小两大问题。对于力的概念学习是学生已掌握的,从常见的力、压力等迁移到浮力,学生会明确浮力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消除陌生感,化解学习的难度。

  对于教学的重点探究浮力大小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1、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探究浮力的大小。个人认为探究活动1目的主要还是找到一种测量浮力大小方法为后面的探究提供实验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二、 教学设计

  1、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不是孤立抽象的学习物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现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应用。

  2、注重将学生的`经验体验抽象加工提升为知识,消除知识的陌生感神秘感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学得轻松。

  对于浮力学生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和前概念。教学设计以此为线索,在研究浮力的概念时要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学生的前概念只是模糊的认识,通过课堂实验再此体验,将经验抽象成严格的物理概念。从浮力到阿基米德实验,思维有很大跳跃,通过体验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分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从而真正认识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立足学生主动学习进行设计和预设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学这一中心展开的。

  首先对于浮力的概念,让学生从现象和实验体验的基础上抽象出严格的物理概念,认识一种新的力,思考浮力的其它因素。

  对于教学的重点三个探究活动过程设计有所区别。探究活动1,2可以由学生分组完成,探究活动3由学生讨论方案教师演示。而这三个探究活动的重点都是猜想和实验方案的设计。猜想涉及到物理的规律,对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探究活动1,2的猜想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引导分析提出。 探究方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设计,活动操作的过程步骤必须表述清楚,使每个学生都明确做什么这么做有什么现象,有效探究

  4、发挥教师的导学指导作用,处理学生的生成调控教学进程

  三、 教学反思

  1、教学容量太多完成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对于启发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环节可以简化处理。即不做折纸船游戏,仅从生活现象(游泳时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人的感觉/井中提水时人的感受)去引导。

  2、教学探究出的物理规律仍需要一定的训练去巩固,除了本节最后的解释现象,还需要一节习题课练习及讨论问题。

  3、为了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完成,分组探究课前要安排好小组要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教学过程的探究活动务必注意使学生都明确做什么怎么做,真正将有效的经历经验转化为知识。

  4、教学中不要急于完成知识传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尝试操作的时间,困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集锦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