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语文教案范文

时间:

【推】语文教案范文(精选4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推】语文教案范文(精选4篇),以供参考。

【推】语文教案范文(精选4篇)

语文教案范文1

  【学习要点】

  1.了解“神州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的经过,感受我国在尖端航天感受我国在尖端航天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体会本文时间与空间巧妙结合的组织结构及其妙处。

  3.领会本文语言运用必要的限制更为准确明白。

  【学习重点分析】

  本文学习重点是通过了解“神州二号”飞船测控回收的过程,感受我国在尖端航天技术的发展。飞船的回收,首先要将其椭圆的轨道调整距地球表面340千米高的圆轨道上,并始终维持这样的轨道;当飞船飞行完规定的时间和飞行到规定的地点时,由在预定海域等待的航天测量船向飞船发出有关指令和数据,调整飞船的飞行姿态,使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

  飞船返回的整个过程是人和科学技术的决战,是人和宇宙空间的`决战,在整感受我国在尖端航天技术的发展,个过程中每秒钟都充满着失败的危险,只有驾驭了最尖端的航天技术,才能在这个决战中取胜,只有高度协调的集体,才能在这个决战中赢得胜利。这篇文章报道了我国“神州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的过程,表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稳步走向成熟和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

  【难点分析】

  1.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巧妙结合组织结构,是这篇通讯最显著的特点。文章总体以时间为序,按照飞船返回的操作过程报道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又突出写几个关键的阶段。这样可以把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用不很长的笔墨写得很完整很清楚,也突出了“决战”的几个主要方面。巧妙的是,作者在按照时间顺序、按事件过程组织材料的同时,又极为自然地变换着空间,使时间和空间达到了和谐自然的结合。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到南大西洋海域的“远望三号”船,再到内蒙古大草原飞船着陆场,每一个重要阶段,写一个重要的地点,这样的组合最大可能地报道了飞船返回过程中的全方位的内容。

  2.运用必要的限制词,使语言表达更为准确明白。如“地面发送的轨道控制数据差之毫厘,对在太空中飞行的飞船来说,调整后的轨道便有可能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千米。”句中“在太空中飞行”,限制了说明的对象,使说明更准确;“有可能”说明不是必然的,而且相差的程度也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

  【学习思路与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文,圈点出文章的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正音释义。

  第二步,通过网络、书刊查阅有关“神州二号”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了解相关信息。

  第三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总体脉络。文章除了开头以外,其他的则根据回收的主要阶段安排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标题提示:时间、地点、核心事件,抓住这些提示,切实了解飞船测控回收的过程。

  第四步.了解了飞船测控回收的过程后,思考记录这一历史时刻有何意义.再一次阅读文章,从字里行间搜索相关信息,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同步练习】

  一.阅读课文,请用简要的语言叙述“神州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的过程,并说说你对标题中的“决战”二字的理解。

  二.必要的限制,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更为准确、明白。找一找下列句子中哪些部分起了这种作用。

  1.不久,从飞船上传回的数据表明,飞船已按照指令成功进行了轨道调整。

  2.18时33分,按预定计划,飞船将飞临“远望三号”上空。

  三.课文中有这样的两段话:

  1.16日18时南大西洋“远望三号”船浩瀚的南大西洋上,阳光普照,暑气蒸腾。

  2.16日19时内蒙古中部地区虽然刚进入夜晚,但夜幕已将大草原罩得严严实实,严寒仿佛把天地间的一切都冻成了坚冰。

  为什么只相差1个小时,两地的气候差异就这么大呢?结合你学习的地理知识,收集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论述这个问题。

  【自我测评】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椭()圆瞬()时翘()首以待

  屏()蔽遨()游昼()夜浩瀚()清晰()

  2.课文主要叙述了“神州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的过程,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叙述这一过程,并说说你对标题中“决战”两字的理解。

语文教案范文2

  第一单元备课

  《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通过对春天优美景色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独特感受的。 《江南春》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著名的写景诗。前两句写江南秀美的春景,第一句自然景观,第二句是生活场景。从观察的角度来看,诗人的视野之大谓之“千里”,所以说这两句是对江南春景的整体概括。后两句诗人寓情于景,既抓住江南烟雨和南朝寺院的特点,又借古讽今,真是一举两得。写景诗如此高的意境并不多见,难怪人们称其为“小李杜”。

  1.走,我们去植树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竺可桢→ 精确观察 →掌握气候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3月9日,累计课时:16课时)

  教学目标:

  推荐或自荐班委。着重说明推荐人为什么适合担任班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的班委会,我们人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一定要选出令大家最满意的班委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可以自设岗位)

  2.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是不是一定要推选出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的同学?有的同学工作热情很高,愿意为大家服务,但某方面不够优秀,我们能不能给他机会?

  3.如果你特别想担任班委,也可以自荐。

  4.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要求。那怎样推荐自荐班委呢?

  (1)要简洁明了地说清楚你推荐谁担任什么职务。

  (2)要具体地说你推荐他或自己的理由,以得到大家的赞成。比如,可以说一说他或自己平时是怎样关心集体,为大家服务的等等。不妨举一个小例子,以增强说服力;也可以说说你推荐同学担任某班委所具备的相关优势和条件。

  5.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意见。

  6.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7.全班交流。评出最佳推荐奖或最佳自荐奖。

  三、布置作业:预习课文5。

  第四课时

  (授课日期:3月9日,累计课时:17课时)

语文教案范文3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不同的动物排汗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和童话故事的喜爱之情,认识8个会认字,一个多音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探究生活中的'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接触课文,激趣质疑

  1、揭示课题。

  2、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

  (2)小花猫都去问了谁?

  2、成立“找汗特别行动小组”。

  (1)任务一:选任务二:读

  (2)学生讨论、活动。

  (3)检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学习小花猫去向老牛、小马、黄狗、小猪找汗的句子。

  (4)任务三:演,演一演小花猫向小动物找汗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动物身上的趣事你还知道哪些?

语文教案范文4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出示图卡:

  2.学生猜字。

  3.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出示卡图:

  2.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3.读字。

  4.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附:板书设计

  山 水

  月 火 田 石

  日 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认9-15个汉字,继续理解字与画的关系。

  2.继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学认图标“小铅笔”“小天平”。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9个汉字,理解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

  字卡、图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图学习了8个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

  二、出示生字,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9个生字,下面老师贴出字卡,请同学们看到认识的字就轻轻地点一下头,看到不认识的字就轻轻地摇一下头 。

  老师贴字卡

  三、学习第一组生字“禾 竹 鸟”

  1.出示相应的图片,学生据图猜字并说理由

  2.讲解“禾苗”的意思 禾苗就是庄稼的幼苗,古人用一棵庄稼的样子来表示“禾苗”的“禾”字,多么形象!

  3.比较图与字的相似之处,小组合作。

  4.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

  5.读生字。

  四、学习第二组“目 马 鱼”

  小组合作学习

  1.看图说字音 讨论:眼睛图旁边为什么是个“目”字。

  2.比较字与图,说相似之处。

  3.读生字。

  五、第三组“人”“口”“木”由学生自己学习

  课中休息 -----找朋友

  六、游戏

  看谁反映快。

  要求:老师任意指一幅图,学生要迅速举出相应的字卡并大声读出来。

  七、口头组词

  一字开花——人

  八、完成练习

  1.认识图标“小铅笔”。

  2.读要求。

  3.教儿歌。

  小铅笔,已出现,让我描写和连线。

  4.观察6幅图和6个字,哪幅图和哪个字应该连在一起?说理由。

  5.指导用尺子连线。

  6.认识图标“小天平”。

  7.读要求。

  8.教儿歌。

  小天平,左右称,字音字形分得清。

  比较“日”和“目” “月”和“日”借助图片进行区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字与画”一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汉字,借助图学汉字是一种识字方法,大家可以和家长一起搜集这样的汉字,你会发现汉字真的很有趣。

  附:板书设计

  禾 竹 鸟

  目 马 鱼

  人 口 木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字与画结合起来,利用图记字,利用字理解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特点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学中从故事入手,注意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中休息的安排从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内容上突出了本课重、难点,既让学生得到了休息,又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一字开花的练习则又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走向生活,符合《课标》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设计点评

  一、挖掘教材特点,找准切入点。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象形字,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从图入手是本课的切入点。

  二、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兴奋点。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备课时把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吸引孩子的注意,同时将儿歌、故事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学得生动有趣。

【推】语文教案范文(精选4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