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时间: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3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3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文章),以供参考。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3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文章)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关键词:公共生活,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意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地点:学校;

  时间:2010年11月10日;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实践社会公的规范;

  对象:大学生;

  形式: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9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公德意识薄弱)

(一)文明礼貌

  在文明礼貌方面,接近90%的大学生能做到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要求,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二)助人为乐

  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5%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并以此为荣。分别有%和80%的学生表示“有时会”和“肯定会”主动帮助身边的有困难的同学,%的学生表示在公交车上会给旁边站着的老弱病残孕的乘客主动让座,85%的学生参加过青年志愿者活动,92%的学生表示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感到光荣。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助人为乐是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养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三)爱护公物

  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作为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大学生群体,理应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但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要不要爱护公物还要看情况而定。仅有55%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还有5%装作不看见。爱护公物是一个人高尚道德之所

  在,爱护公物是一个人崇高品质的体现,爱护公物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写照。爱护公物能显示一个社会的风尚,体现一个民族的素质,反映一个国家的精神。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根本上说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大学生环境保护有明显倾向性和参与性,有80%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所能,包括愿意为环保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还有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认同或较认同“大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先导作用”,这都体现了大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较强烈的责任感。事实上,我们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开展的各种公益活动,他们或清扫校园、或清洁公共设施、或维护校园绿地??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新时期大学生爱校如家的精神风貌和符合自己社会角色的文明精神。

(五)遵纪守法

  在遵纪守法方面,大部分同学在认知上肯定遵守校纪校规的必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中因具体情况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遵守情况。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遵守交通规则、课堂纪律等做的很不好。问到“你闯过红灯吗?”时,只有%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闯过红灯,%学生表示闯的比较少,分别%和%的学生经常和比较多地闯红灯。对于“当路灯显示为红的时候,而又没有或很少有车经过时,你会如何?”这一问题,%的学生选择“直接过去”,%的学生选择“等路灯变绿再过去”。由此可见,许多大学生不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较为普遍。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的法规。

(六)关于实践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实践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饯行社会公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学习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比如,在公共卫生方面,大学生要培养的责任意识,主动营造和爱护身边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公共秩序方面,大学生要培养自觉遵守法规的意识,解决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在公共交往方面,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的意识,等等。维护校园清洁的自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举办、参加各种有益于公德建设的活动:维护校园清洁的自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公共文明行为大家谈、大家唱、大家写、大家画、大家做等活动。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和现象要能够进行及时纠正,不让公德滑到形成“水流”乃至“泥石流”这种不堪局面。在实践中的反省、自查、修养,从小事做起,带头社会公德规范。

(七)互联网

  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社会舆论的监督,我们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因此更讲社会公德。但在缺少监督的网络空间里,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大学生的上网行为、面对网络文化的种种反应以及网络道德却呈现多元化。大学生中,每天上网一小时的占%,两小时的占%,三小时的占%,半天以上的占14%;其中%的喜欢晚上上网,在被调查者中,无一人称自己没有上过网。72.6%的被调查者非常反感聊天室骂人现象,56.9%的表示不浏览黄色网站或网页;53.8%的进入他人网站也只想看看而已;79.5%的从来没有用非法手段进入或攻击过他人网站,58.8%的不在聊天室骂人。这反映出,作为社会文明使者,实践社会道德、社会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大学生网民,与其他网民相比,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但在网络开放、虚拟、隐蔽、自由的空间里,部分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也折射出网络道德的失衡。这部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较少,性格孤僻、心态失衡,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衡。27.4%的被调查者有过入侵机密网页的想法,47.4%的学生偶尔在网吧看见别人浏览黄色网站,34.6%的学生对浏览黄色网站、网页持无所谓的态度,28.2%的学生在聊天室骂过人。调查还显示,有68%的大学生表示在聊天时说真话要视情况而定; 很多怕惹麻烦,一般不会在网上填写个人真实资料。66%的人对网上发布的广告和新闻半信半疑。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做到: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总结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不论在哪一领域哪一层次,大学生都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理应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时刻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会公德形象大使。

  2010/11/22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2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3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

  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60%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4%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6%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来源:好范文 表现为大学生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包括大学生对国家政治方针、政治局势及经济形势的认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等。据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政治觉悟较高,对自己的祖国有很深厚的感情,对我国公民道德素质、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的认识比较客观,并表示堪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德智兼有的人。但仍有小部分人认为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2、社会公德:

  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此次调查表的前三题用三个假设性的生活场景题。乱扔果皮纸屑、公车上的让座以及购物找零这几件事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及思想素质的大学生,理应是选“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主动让座”“会主动退还”。但是据调查结果表明,有50%的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在第2题中还有5%的人选择“死都不让座”,在第3题中10%的人选择“不会主动退还”!所以,虽然现在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已经较高了,对于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已经有了较强的认同感了,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应从细微之处做起。

  3、个人道德素质:

  包括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心理素质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所以,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了,但是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视。

  通过此次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素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建设。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主客观原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三是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四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主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错的,但为了成绩还是会无奈的去做。二是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分裂;三是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认识有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四、意见与建议

  1、以正面教育为导向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树立正确的观念

  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通过自主的体验来感知道德知识,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遵循思想道德原则

  学校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为使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德育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基础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4、家庭、学校、社会、自我通力合作

  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对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有的学生勤奋刻苦懂礼貌,修养好,深得教师的喜爱,有的学生则相反,这很大程度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中,应作出榜样,提出要求并严加管理。另外,社会这个大环境也应相应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只有这样,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以上内容部分参考1999-2012 天涯社区】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3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