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正月十四作文

时间:

【推】正月十四作文(集合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推】正月十四作文(集合3篇),欢迎参阅。

【推】正月十四作文(集合3篇)

正月十四作文1

  晚上,小城万人空巷,人们都赶去灵湖看焰火表演了。

  别的地方大多是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这儿是正月十四闹元宵的。

  每年的这一天,我们这儿有表演舞龙舞狮子,有腰鼓秧歌表演,也有赏花灯、闹花灯、猜灯谜的。记得早些年的正月十四闹花灯,各单位各乡镇都有花灯参加表演,各色各样的花灯排满古城的口字型大街;小朋友们每人手里都提着一盏兔灯,非常热闹;大街小巷里挂满了才灯谜的纸片,很富有文化的气息;广场里有舞龙五狮子表演。

  最近几年我们市政府在正月十四都进行焰火表演,以前在望江门,现在都在灵湖。

  每年的这一天,各家各户也争相放鞭炮放烟花,那热闹的程度绝不逊色于大年三十晚上,不过那年三十的最热闹的鞭炮声在半夜,而正月十四的鞭炮声在傍晚时分连绵不断,此起彼伏。

  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煮糟羹,吃糟羹。糟羹有咸味儿的,也有甜味儿的。听说吃糟羹就我们小城的`习俗,临近的县市都没有的,是为了纪念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在台州府(临海古城)抗击倭寇大捷,家家户户制作糟羹慰劳戚家军,形成正月十四吃糟羹的习俗。

  如何烧糟羹呢?先把肉、豆腐、笋、芋头、香菇等切成小粒儿,在锅里炒好,放进川豆瓣,倒上满满的水烧开,然后慢慢倒进米浆,不停地搅拌,煮熟,然后倒进炸好的虾皮和剁好的芥菜末,调成糊状,煮开,这样糟羹就做好了。

  昨日中午,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做了一锅的糟羹,味道鲜美,只是跟婆婆做的糟羹比,不够稠一点。

  每年的这一天,婆婆都要做糟羹,每次我们赶过去吃就好了。今天下午婆婆又打电话来了,让我们过去吃,跟往常一样,吃好了还盛一大罐子让我们带回来。

  记得小时候,我家住的一个大院子里住着很多户人家。正月十四那天,家家户户做糟羹。都说去各家吃上七碗就会聪明,小孩子都会拿着一个碗去各家吃糟羹。我也一样,拿着一个小碗,挨家挨户到邻居家吃糟羹,吃上七碗,希望自己变得聪明一点。感觉那时候的邻居特别的亲切,特别的友好。

  正月十四,小城人民又沉浸在欢乐和喜悦之中......

正月十四作文2

  过了年以后,最盼望着元宵节的到来,可以赏花灯,猜灯谜还有入口即化的五颜六色的汤圆,一定是特别期待,正月十四的月亮照样很圆。

  在这里面只有赏花灯才可以提前进行,其余的只有正月十五的时候才可以。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舅妈与我们一同去观赏花灯。驾着“十四的月亮”一会儿来到了西班牙风情街,此时这里已经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在着人头攒动的中间有一排庞然大物拔地而起,各自的身上都闪烁着与别人与众不同的色彩。

  我们踏进大门的第一脚,就来了一个好开头。很多小贩借此机会摆起了地摊,最引人瞩目的是一组由三个小朋友组成的小贩团队,他们平均年龄大约是六岁,虽然年龄很小,可是他们的气概绝不逊于那些大人们,照样很大方。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相机,有的拿着手机,各自各样,可心情是同样的;花灯是各种各样,可同样都是令人流连忘返的。

  花灯是最为精彩,有“年年有余”,有“欣欣向荣”,有“展现未来”等等。花灯既然好看同样是好听,陪着古典音乐一同观赏,是再好不过的啦!人们个个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着这里,更是是带着惊讶与不舍回去的。

  今天是正月十四,提前祝大家元宵节快乐,虽然是提前了可祝福照样很“圆”。

正月十四作文3

  正月十四那天,大人们整天都忙着切灶羹配料,动作快的家里,到下午五点左右,第一锅灶羹便做好了,孩子们就端起热腾腾的碗,开始稀里哗啦,狼吞虎咽。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也不知道什么味道,也不知道吃了几碗,就知道把羹直灌满到喉咙口,然后就小心翼翼地抱着个像充了气的青蛙肚,生怕打个嗝就会将满到喉咙口的羹喷出来。这时,大人们就颁布了特赦令,让孩子们去满街疯。

  孩子们就幸福的灿烂起来,天还没黑,便像雷雨前的黄蟮急着出洞似的,各家各户的门洞里就探出一个个小脑袋。大的手举花灯,小的就跟在后面屁颠屁颠的,这一路就踩着欢天喜地,寻找志同道合去了。随着天色的翻黑,大街小巷便闪烁起一片花灯的星空。据我报道,这一夜如有飞机经过临海上空,十有八九会发生空难。因为驾驶员都会认为自己把飞机开倒了。是呀,谁都知道星空是在头顶上方的,那脚下有一片星空,不就是飞机开倒了吗!

  举着花灯的孩子们,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就这样满街满巷地疯癫。小小的临海古城,就这几条街,就这几条巷,条条街巷通罗马。还没疯癫几步,各街巷的志同道合们就像滚雪球似地,都滚在一起,越滚越大,疯劲也就越大了。

  此时,孩子们在街上疯,大人们又在干什么呢?他们还在搞灶羹,他们先把家里所有能装灶羹的器具都找出来,碗、盘、盆、桶······摆满一桌。(不过请放心,洗脚盆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的哦。)不久,一锅锅的灶羹便把这些盆盆罐罐都装满了,人也累趴下了。(当然,也不排除被灶羹吃撑的动不了了。)

  什么?你说我在吹牛?还说临海人疯了?谁家搞那么多灶羹干啥呀?对了,你真聪明,怀疑到点子上了。但这绝不是我吹牛,更不是临海人疯了,而是因为这儿有一个淳朴的民俗,不知道吧?那就听我说。

  哦,从哪儿说起呢?好吧,就从灶羹说起。你别看灶羹这东西黏黏糊糊的,其实它主要的原料还是水,由于它味道实在太好了,不得不让人每次都吃的胀了肚子走不了路,但转眼间又不得不让人老往洗手间跑,等你跑了两次洗手间,肚皮就又贴到肩背上了,你又得吃。可是,正月十四是什么日子呀,那可是一年才一次的舞龙跳狮子、闹花灯的大喜日子呀。谁还会到街上去玩一下,又跑回家吃几口,又跑出去,再回来吃,再跑出去,就这样把自己折腾的,你说累不?是呀,谁家都有孩子,谁家的大人都爱自己的孩子,那怎么办?干脆家家都把灶羹多搞些,把门开大些,谁家的孩子疯够了,玩累了,就近找户人家端碗就吃,管你是熟悉不熟悉,谁来吃都行,就这样你吃我的,我吃你的,吃出一片温馨,吃出一片和谐,吃出一片红红火火,吃出一片热热闹闹。把十四夜闹得满城就像一个家。就为这,临海的灶羹也就越搞越好。不是吗?大人们都是最爱面子的呀,孩子回来说谁谁家的灶羹特别好吃,当父母的脸往哪儿搁呀?所以大家都暗暗使着劲儿比着呢。这还不够,还的鼓励大家大胆去吃,因此临海的祖先们就传下话了,谁要是在十四夜能吃过七家的羹,他的眼睛就不会近视了,而且还特别明亮。这就是我在第一篇文章开头说的第二句话的来历。

  多美好的民俗呀,但这都是听我爷爷和爸爸说的,那么现在的临海还是这样吗?我不得知,因为我不在临海生活,但愿这美好的民俗,不会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埋葬。阿门。

  现在你们知道,临海人是怎么欢度正月十四的了,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临海人要在正月十四吃灶羹?灶羹又是谁发明的呢?哦,时间来不及了,那就等下一篇再给你们说吧。

【推】正月十四作文(集合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