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的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3篇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在一个山乡小镇,那里虽无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我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哪一个不能扭上一段呢!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大街上响起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听到的人们陆陆续续的来到街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有的拿着手绢,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动。顿时大街上变得热闹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虽然队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尽情的挥洒着内心的喜悦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些发痒,不时地加入队伍。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在不断加长。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吹唢呐的不时地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疲,这样喧嚣的场景一向会持续到夜深才结束。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仅是人们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不可缺少的%26#39;项目。每当这个时候,秧歌手们便身着彩装,那种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场,为节目增添无限的喜庆。我们这些小孩子在人群中蹿动着,追逐着,嬉戏着,心里别提多开心哟!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2

  我老家在文成,家乡的风俗及活动有很多: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猜灯谜、赏花灯…………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春节。

  每年的春节,我与爸爸妈妈都会去乡下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中最热闹又丰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邻居家就响起鞭炮声。这时爷爷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捣年糕,杀鸡,杀兔。我最喜欢的`还是把粗糙的米粉变成一块一块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团有点烫手,等它冷一会,爷爷就开始不停的揉啊揉,一会用手推来推去,一会又翻个面。为防止粘手,还会适当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韧性十足,再把大粉团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爷爷喜欢长条的,他拿模板一压,一条带有吉祥如意字样的长条年糕就好了。而我就与众不同,用年糕做了许许多多的人样,这是爷爷,这是表弟,这是堂哥……虽然样貌有些许丑,但爷爷还是夸我别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开锅了,闻着香味,还是我熟悉的青菜酱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仅有趣,就连吃饭也有讲究。必须一家老小都坐下,举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谈伤心事,说坏话。狼吞虎咽席卷一阵后,一定得大家吃饱喝足,才分压岁钱,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来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点,村里依旧灯火通明,依旧响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我们小孩欢呼雀跃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过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岁,该更懂事了。除夕过后是正月,接下来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开学了,不知不觉中也有一丝不舍,再次期待春节的到来。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来自四川内江市资中县的一个小镇,有被称为“小资中”的美誉。家乡每年年底就会有做香肠和熏腊肉的风俗。每逢过年佳节,最想念的就是香肠的味道,特别是离开家乡这几年。

  在我们四川,做香肠的材料都是要精挑细选的,农家养的猪最合宜。半肥半瘦的猪肉做香肠,猪排骨和五花肉可以做熏肉,小肠洗干净留着灌香肠用。

  说到做香肠,也是一门学问。半肥半瘦的猪肉切小块小块的,放入适量盐,味精,香油,芝麻,花椒粉,辣椒粉,把它们和匀,腌制一个小时。等肉腌好以后把洗干净的小肠尾端用线打好一个结,用小圆筒把小肠撑在内壁,猪肉一小块一小块的往里面灌,灌到30厘米就用线打一个结,接着刚才的步骤继续灌猪肉。直到全部肉灌完,香肠就灌好了。最后灌好的香肠拿到通风有太阳的地方晒,大概晒几天以后准备烟熏。

  腊肉是用五花肉做的,盐涂满五花肉全身就可以了,这个比较简单。腌制几天和香肠一起拿去烟熏。烟熏的材料是木料的锯木粉和松柏枝叶。选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搭一个简易棚子,炉子上放香肠和腊肉,下面烧火,火上浇木料的锯木粉,熏得黑黑亮亮的香肠和腊肉是最漂亮的成果。

  四川过年的风俗和各地过年都差不多,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食材了,主要是因为特色的大菜工序比较繁琐,比如说香碗,肉包豆腐,梅菜扣肉等等。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三十过年是吃中午,大多数地方是吃晚上吧!虽然香肠和腊肉过年的时候吃不了很多,但是在以前,奶奶那个年代,有香肠和腊肉就是过年,家里来了客人,就切上几块腊肉,解解馋。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广式腊肠,和四川香肠差不多的,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试试自己动手做的香肠,也别有一番趣味。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味,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圆谱圆祠堂便是我们的大事儿一件。

  从开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庆祝开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热闹。第一天早晨,礼数繁多。先是宰猪宰羊,把猪和羊分别绑在两张凳子上,再用红色的红菱把它们的头绑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轿子抬着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后面跟着许多乐手,围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就有许多人围观,不知有多热闹。等这些全部结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围大摆宴席,邀请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去吃午饭。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到处都摆满了小摊小位。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趁着这几天,买一些好吃好玩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父母们也都不会责骂。

  夜幕降临,祠堂的大戏台上,先表演的是我们村里的阿姨们精心排练的节目——锣鼓。结束后,便是戏班子上台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弹唱,是老爷爷和老奶奶最喜欢的节目。他们总是早早地搬来椅子,选好合适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会感到乏味。尽管祠堂很大,但还是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孩子就喜欢在祠堂跑来跑去玩游戏。

  这些仅仅是第一日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的盛事至少要持续三天,并且连续三年。这几天,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几桌呢,真是热闹非凡。造祠堂的钱都是村民们自愿捐献的,多的达8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献超过2000元的人家,都会获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谱。

  造祠堂圆谱不仅仅是一种民风民俗,更是象征着一个姓氏的繁荣与传承!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可喜可贺的节日里,我们辞鼠迎牛,真是一派新气象呀!

  俗话说:“春节包饺子,不吃掉耳朵。”这可是有来头的。古时候,民间相传饺子的习俗是:女娲是用抟土造人的。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耳朵容易冻掉,为了使它不掉,女娲在耳朵上扎了小眼,用细线拴住,另一端让人咬在嘴里,耳朵就不会掉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女娲,就每到春节时就包有馅饺子吃,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新年到,新年好,家家户户包饺子。”我家也不例外。在包饺子前,准备工作是必做的。首先,是拌馅子,肉和芹菜切得碎碎的,再放些葱、姜、蒜,和酱料搅拌好,其次是皮,在包饺子前把和好的面搓成条状,然后切块、压皮,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这可是大人们口中的“军事重地”,因为这些我都不熟悉,就由妈妈来代劳了。

  接下来,包饺子我可要大显身手了。妈妈先给我示范了一下,只见她拿着皮往里面放了一勺馅,然后把饺子对折,捏中间,然后自两边向中间捏褶,向变魔术似的就包成了一个像元宝似样的饺子。其动作熟练至极,一气呵成,让我钦佩不已。接下来,轮到我了,我拿着皮,放了一大勺馅,目测很好。然后,我也中间对折用力捏,怎么也捏不上,饺子就是不听话,左右合不上口,我很着急。妈妈见了给我出了一招沾点水,我一试,还真好用,把皮子粘得很牢,但是等我包好了,一看是瘪的,难看极了,怎么也立不起来。于是,妈妈边鼓励边手把手地教我,最终,通过我不断地尝试,终于有了进步。

  开锅煮饺子了,闻着饺子香,吃着香甜的馅,全家人圈坐在一起,真是喜庆又团圆。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6

  虽然现在很少地方保持着原有的习俗,但我还是要说两句。

  金华还保持着端午和元宵灯会的习俗。

  其实,可以说金华的端午节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金华的端午节是不完整的。以前正版的端午节在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灶头及床上悬挂菖蒲、艾草,认为菖蒲、艾草可以驱鬼辟邪。还有流行的挂香包、推端午船驱五鬼、“驱蚊虫娘”这些独特的习俗现在都落空了。

  另一个就是金华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人们通过迎灯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求五谷丰登 人畜平安 旧时灯会都在元宵举行,因此,元宵节又称%26quot;灯节%26quot; 一般于农历正月初十起灯,廿日散灯,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兴 。

  金华灯彩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绚丽多姿 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 %26quot;桥灯%26quot; 一般均有百余桥 一节为一桥 ,长者数百桥,甚至千余桥 桥灯分%26quot;龙头%26quot;和%26quot;灯桥%26quot;两部分 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 外校棉纸,描以彩色龙磷 云彩 腮挑龙须,嘴衔龙珠,四支擎有各种彩灯,背上插旌旗数面,上悬%26quot;天灯%26quot;,下挂%26quot;地灯%26quot;,制作极为精细 灯内燃点蜡烛,色 彩鲜艳夺目 灯桥下托木板,每板长2 3米,阔18厘米,厚5厘米,板两头各有一孔,间距70厘米,用以接灯 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 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迎桥灯主要阵式有:%26quot;钦索箍%26quot; %26quot;肚里滚%26quot; %26quot;青蛇溜%26quot; %26quot;麦饼挑%26quot; %26quot;荷花旋%26quot; %26quot;剪刀股 %26quot; %26quot;双开门%26quot; %26quot;绕房柱%26quot;等极为精彩 惊险。

  金华也是改变的城市,希望越该越好,日新月异。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7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传统美食各地都不同,但不管是哪儿,都有吃年糕这一传统习俗。我的家乡——金山,也有吃年糕的风俗,不过我们的年糕叫“焋糕”。

  在农历过年前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焋糕了。首先,我和奶奶一同拿着家里的糯米去碾米厂把米碾成米粉,之后把米粉拿回家晒个几天。接着,就是化糖水、搓粉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糖水的温度和量一定要把握恰当,否则再怎么搓,粉都不会细腻甜糯的。要确保细腻甜糯,就得反复揉搓糖水和过的米粉,再用细密的筛子筛出揉搓过的米粉。想知道米粉水分是否合适,就看筛出来的粉是否形成蓬松的锥形,如果是蓬松的锥形,这粉就搓得有质量了。在大家搓粉时,还要有一个人在灶边守着锅,因为锅内煮着赤豆。等赤豆煮烂后,把水过滤掉,放进淘米篮,然后抓捏赤豆,直到豆沙滤到盆里。接着用纱巾把盆里的豆沙挤干水份,之后将干豆沙、猪油和白糖一起炒,一大盆的猪油豆沙就做好了。

  下一步就是装模了,家里用的模子是正方形的“焋糕枕”,模子底部是一块细密的纱布,纱布上是“焋糕纸”,我们一般做的都是豆沙糕。先装上一大半米粉,再在每格中间用勺子舀上1-2勺的豆沙,再盖上一层米粉,把米粉装到略微高出格子,然后,用尺子压住模子的边框轻轻刮平,接着用模具再压一下,最后用一把洗净的刀沿着模具压出的线条把糕分成16块。

  蒸糕的锅里要放上土灶头专用的井字格,这样模具就不会浸到水里了。蒸个十来分钟,充满家乡味道的糕就完成了。

  香味催促着春节的脚步,春节也正喜气洋洋地向我们走来,我们忙碌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期盼着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好。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8

  春节——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人们都要回家欢聚,一家人团团圆圆才是年的味道。

  过年的前一夜,也就是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守岁。我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感慨万千。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属于烟花,整个世界随着它的绽放而光彩一瞬,它寄托着美丽的希望,寄托着美好的祝福!天空中弥漫着火药味,人们送走了难忘的旧岁,迎来美好的新的一年。大年初一我早早起床,迫不及待穿上新衣服,客厅里充满着甜香味,提醒我们新一年的到来了。初二、初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有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

  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各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民族的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是团圆,是家人的味道,过年的味道,不是有多美味的佳肴,而是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味道。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9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个规矩定,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必须赶回家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

  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说说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卷。在平时,因为各自工作与学习的繁忙,大家很

  难聚合在一起。作为小孩,总对每年这种团聚的日子充满了期盼。

  在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不会喝酒,怎么办呢?哈哈,大家一定听说过‘以茶代酒’

  这句话吧,我们小朋友就会用饮料或是茶来代替酒来互相碰杯。大家互相碰杯,代表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代表彼此间新年的期待与祝福;代表家庭的和谐与美好。大家围在一起谈谈自己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计划,将它们与自己的亲人进行分享,并相互鼓励与支持。

‘团圆饭’代表人们生活的团团圆圆,日子的美美满满,祖国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10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把它吓跑了。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初一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这一天,人们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除夕,春节前的一天,大人们贴春联,上灯笼。他们买来对联,贴在家门口,妇女们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则帮大人们做助手……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还有些一年不见的亲人们都回来了,只为在这一天吃上一顿团圆饭,尽诉一年对家人的相思。这个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大笑,时而感动……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终于迎来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大人们便拿出压岁钱给孩子们,孩子们欣喜若狂,这天,鞭炮声不断,好不热闹。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把一年的成绩和收获都分享给大家。下午,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大人们则陪同孩子们玩耍……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11

  提起元宵节的习俗,我们第一时间说出的大概就是吃汤圆了吧,但是再仔细想想,元宵节最有意思的,是不是还有看花灯和猜灯谜呢?每年元宵节,市里都会举行元宵节花灯会。有人物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从这条街的一头走到那头,满眼都是花灯,满眼都是看花灯的.人。花灯和人在光与影的交错下,重重叠叠,模模糊糊,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人物的花灯,除了那些民族英雄与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例如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脚踩着筋斗云,神气活现。还有坐在宝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极其威严,不可侵犯。还有端详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会。花灯仿佛让他们一个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动物的花灯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爱的还是攀在树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着树枝,另一只手准备去摘枝头上的那只桃子,调皮得很。

  灯会在临近天黑时举行。整条街根本不用开灯,这些美丽的花灯就足以照亮。这些人物的,动物的花灯从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点点。

  元宵节的花灯展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也许花灯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但是这又何妨呢?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心,那么他们就算是假的,也会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12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自己的家乡——麻阳度过的。在这里,我见识到了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

  不管是什么地方的除夕夜,年夜饭都是必不可少的。显然,麻阳也比例外,只是时间比其他地方要早一些——在麻阳年夜饭在下午4点钟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说是“年夜饭”,事实上是“年下午饭”。虽然时间略早,但却丝毫冲不淡那浓浓的年味儿,那对“万象更新”的喜悦之情和那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望着满桌的美食,你是不是早已垂涎三尺了?别急,再吃年夜饭之前,还有更重要的时候要做——大人们会带上不少东西去山上祭拜土地,去河边祭拜水,在到家里去祭拜祖宗。做完了这些,大家才舞动筷子,尽享这美味的年夜大餐。

  吃过年夜饭,大家便陆续开始守岁。天尚未黑,耳畔便响起了鞭炮“噼里啪啦”响声,眼前便闪过烟花绚丽多彩的图案。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终于,凌晨12点到了!伴随着几朵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小孩子纷纷给长辈拜年,大人们也乐呵呵地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那些先拿到压岁钱的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没拿到的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他们。当然,压岁钱也少不了他们的一份。发完压岁钱,大家便躺到床上,沉沉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大人们起了个一大早,拿着桶子去“抢新水”——用桶子去打井里的水。据说“水新”意味着“万事新”,预示着新的一年有新气象。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上山砍柴。因为“柴”和“财”谐音,新年砍柴,希望来年财源滚滚。

  这便是我的家乡独具特色的过年的风俗。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13

  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关于除夕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到岁末它就会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声响和红光。于是到了那天,大家就点燃鞭炮,门上贴上了春联,把年给吓跑了。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我是上海人,记忆中每到春节的时候,大街上行人开始了,大人们都张罗着买年货,我和妹妹就负责贴福字,写春联。到了除夕晚上,全家围着圆桌开开心心地吃起了团圆饭。满满一大桌的美味佳肴,有让人口水直流的白切鸡,有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我爱吃的桂花糖藕,最馋人的是桌子中间滚烫的“全家福”,其实“全家福”就是一个大砂锅,里面有蛋饺、肉片、冬笋。鱼丸、熏鱼等等,看得我垂涎欲滴。我们把菜吃得干干净净,尤其是爸爸,他的肚子最能装,已经圆溜溜了还在大快朵颐。我们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小孩子还能拿到压岁钱。这些就是我记忆中过年的样子。

  过年除了吃团圆饭,各地过年时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北方人过年要吃饺子,广东人过年要说‘恭喜发财’,南方人过年吃年糕,那我们就吃汤圆啦!

  奶奶教我们包汤圆,她一手拿着皮,一手拿着一把勺子,小心翼翼地从瓶子里挖出一点芝麻,放在了皮子的中央,慢慢地包起来,搓圆,一个可爱又小巧的小汤圆就做好啦!于是,我们也开始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可是我们包的汤圆简直不忍直视。奶奶就轻声指导我们:“这里芝麻少放一点。这里皮子包紧一点。”吃着我们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心里像被灌了蜜一样甜。

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高中的我作文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