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渐行渐远作文

时间:

渐行渐远作文(集合7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渐行渐远作文(集合7篇),欢迎参阅。

渐行渐远作文(集合7篇)

渐行渐远作文1

  时间越流越快,就如同手里紧攥的沙子。年轻的我们走在路上,眼睛只顾望向远方,许多的事和人从身边滑过,却被我们忽视,当有一天突然转身望去,他们、她们或它们,可能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最终在脑海里留下了模糊到只剩下轮廓的印象。

  ——题记

  伫立在那棵枝叶繁茂的沙枣树下,零星点点的花瓣开在肥硕的绿叶中间,娇嫩弱小到让人怜惜。

  “这沙枣树近年来花开的愈来愈少了。”邻居家的爷爷不知何时站到我身边,开口说道。

  “是啊,是因为没人管吧。”

  清淡到几乎没有的香气窜入鼻腔,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封存已久的记忆大门,那些模糊的片段,就像奔腾的流水,一下子注入了脑海,带起了一阵难于言喻的眩晕感。

  “累了吧,要不要喝口水?”奶奶拿着一杯冒着白气的水站在门口问我。

  “不用麻烦了,我不渴。”我有些拘束地礼貌回绝,又转身投入学习。

  这时奶奶刚刚来到我家,而从小跟随母亲长大的我从未见过奶奶,对她没有晚辈的亲昵,而尊重倒更似陌生人之间固有的礼节。

  “做好饭了,快出来吃饭吧。”奶奶将做好的晚饭端上桌,这时父母也正好到家,时间掐的刚刚好。

  我看了看她,“知道了,就来。”说完放下手中的笔。

  饭桌上一片沉默,没有闲聊也没有谈笑,气氛有些沉重。

  吃完饭后大家各司其职,我继续写作业,父亲将碗收拾起来,母亲则戴起手套,开始打扫卫生。而奶奶来到了院子里,给院里那棵唯一开花的树——沙枣树松土、施肥、浇水。这棵树自从奶奶来了以后就开的很好,花散发出的香气也让我长时间绷紧的大脑有片刻的放松,树更是没有患过病,长过虫。

  奶奶来我们家已经一段时间了,而我与奶奶之间的关系依旧冷淡,没有任何变化,我也从未叫过她一声奶奶。

  叔叔家要生小孩子了,听说可能是个男孩子,奶奶为了照顾婶婶就准备搬过去住,而我们也正好要移居到新家了,就一起收拾。

  看着奶奶坐上火车,消失在远处。我敛下眸子,藏住眼里的波动,到这时我最终还是没有唤她一声奶奶。

  搬到新家后,那棵沙枣树也没有人照顾了。尽管没有长虫、生病,但花开得越来越少。

  叔叔家的小孩,我的弟弟,已经两岁多了,是个男孩。奶奶很宠他,叔叔经常和父亲抱怨,说孩子被奶奶宠坏了。听着叔叔的抱怨,我心里涌上了一种奇怪的情绪,不是嫉妒、不是伤心、也不是兴趣,很特别。

  奶奶的模样已经模糊了,我也不再回到那个生活过的旧居,直到暑假,有了闲暇时间,我才来到那个院子,而此时院子因为无人管理,已经杂草丛生,那棵沙枣树孤零零地立在那儿,看着很是可怜,却依然活着,花只剩下几朵了。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上晕出一片碎光,以前的时光就像这片光点,碎得零散。

  我不断前进,经历的越来越多,那段时光也与我渐远了。

渐行渐远作文2

  我是怀着强烈期待的心情翻开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一书的,原因有二:一是此前读过这位作者的另一著作《娱乐至死》并深感共鸣;二是该书的主题正是我长期关注和忧虑的问题。读后的感觉是未失所望,但又意犹未尽。

  该书的立论与《娱乐至死》一脉相承,也是电视对于文化的负面作用,而童年的消逝基本上被视为这种负面作用的一个例子。作者是在社会学而非生物学意义上定义童年概念的,他认为,这个意义上的童年概念乃是印刷术的产物。这主要是指,由于信息传播方式由口头转变为文字,社会便获得了一个区分童年和成年的明确标准——即是否具备阅读能力。童年是从学习识字和阅读开始的,成年变成了一个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然而,电视的发明破坏了童年和成年之间界限的历史根基。在电视机前面,童年的消逝与成年的消逝并行。一方面,看电视不需要、也不开发任何技能,它把成人变成了功能性文盲,儿童化的成人。另一方面,它又把儿童变成了成人化的儿童。孩子们从电视图像上获得五花八门的信息,仿佛无所不知,尚未提问就被给予了一大堆答案,好奇被自以为是取代。他们还通过电视知道了成人的一切秘密,导致羞耻心消失。作者始终强调,羞耻心是童年存在的前提。他断言,如今孩子普遍早熟,青春期提前,电视——现在还应该加上网络——对此脱不了干系。

  童年消逝的一个重要表征是传统儿童游戏的消失。英国两位历史学家鉴定了几百种传统游戏,其中没有一种是现在的儿童仍经常玩的。我们这里的情况并不稍好一些。今日的孩子当然也玩,但玩的都不是传统游戏。如今孩子的娱乐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抽象性,突出表现在电脑游戏,沉湎在虚拟世界里,不知阳光下还有一个真实的世界。相反,传统游戏总是具体的,多半在户外,与自然亲近,手脑并用,身心皆投入。其二,传统游戏具有自发性,没有成人的干预,孩子们自然地玩到了一起。相反,现在的儿童游戏变得日益职业化了,家长催迫着孩子上各种班,学各种技能,参加各种比赛,加上繁重的作业,占据了全部课外时间。可是,当孩子们毫不自由地从事着这些活动时,他们还是在玩吗?当然不是了,他们其实是被绑架进了成人世界的竞争之中。

  最后,我说一说为何对这本书感到意犹未尽的理由。作者的基本论点是,电视文化取代印刷文化,这是导致童年消逝的根源。中国当今的现实却是,不但电视文化,而且印刷文化,二者共同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因而消逝得更为彻底。卢梭曾经批评以文字为主导的教育压抑了儿童的生长,使之变成畸形的成人,这一批评多么切合今日中国的现状,其极端表现就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

渐行渐远作文3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题记

  秋末冬初的空气中夹杂着一丝寒意,风一吹,校园中的草儿一波又一波地从身边荡去,似时光的倒影。在不经意间那些美丽的回忆依然会被触起,无声无息地在脑海回放着。

  六月的盛夏,透着浓浓的离别气息。这个六月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不寻常。

  总有大堆做不完的试卷,总有装满整个抽屉的参考书。

  总记得有蝉鸣从窗外硬生生地挤进来,头顶上的风扇不知疲倦地转啊转,嘎吱嘎吱。在这样的午后,我总是昏昏欲睡。恍惚间,总会看到那刺眼的倒计时牌,似鸣钟,敲醒我懈怠的心。

  在那些颠倒黑白,苦游题海的日子里,在那间弥漫着硝烟味的教室里,一切都被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下,最惬意的时刻莫过于晚自习后与同学漫步于回家的路上,在昏黄的路灯下,追赶着彼此的影子,成为最美丽的定格。偶尔,还会听到H,小晨的即兴演唱,那温暖的歌声回荡在空寂的街头,余音至今还萦绕在耳旁。

  “嘟……”。嘹亮的哨声划破天际,把我拉回现实,眼前是热闹而又忙碌的运动会。冬天已至,寒意渐浓,在这空旷的操场上,风儿毫无阻碍地刮着,同学们似火的热情驱散着这寒冷。看台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不住地加油呐喊,参赛的运动员们英姿飒爽,跑起来如脱缰的野马,奋勇地向前冲刺,展现出青春的活力。湛蓝的天空下,看着一张张充满朝气的笑脸,听着一声声加油的呐喊,我在这温暖的氛围中,不再感觉寒冷。这新的生活,新的学校,新的同学,让我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不知不觉慢慢地融入了这略带紧张气息的高中生活。每天认真地背起书包去上课,每天认真地数着台阶上楼梯,每天认真地熬到深夜。突然发现,原来口中经常吐出的一些名字已被另一些名字取代;原来路过的那些风景早已被新的风景掩埋;原来那些习惯也渐渐消失不在。

  再次见到小晨她们时,我没有预想的那么兴奋,反而很镇静地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她们,一时不知说什么。过去不分你我的谈天说地,变为世故而又客套的问候。站在离别的路口,她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在我的视线中化为一点,消失在转角。我释然地舒了一口气,想起普希金曾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原来时间的洪流一直在流动,只是自己始终站在洪流中,背对着未来,让过去过不去。其实只要轻轻一转身,过去自然而然会流淌走。

  我不再眷恋过去,我知道频繁的回忆只会牵绊前进的脚步。我们的生存就像植物,只能依赖阳光与水分,不能依赖回忆与过去。

  当青春的最后一丝残影从身边掠过,当往事的最后一幕场景在脑海沉埃,当秋天最后的点点黄色消失在天际,终于明白过去已走远。

  在每一个孤独的日子,恐惧的日子,绝望的日子,不安的日子,我都告诉自己,要坚强地坚持。现在,终于可以轻松地放开手,微笑着不回头。

  时光的脚步悄悄的,悄悄地带走我们曾经以为会念念不忘的一切。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渐行渐远作文4

  我们站在小学毕业的门槛上,翘首六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稚气的脸庞掩饰不了我们正逐渐成熟的心理,梦想的种子正在萌发。公园中,大街上,一群天真的孩童你追我赶,欢笑着,嬉戏着,蹦跳着,做着幼稚的游戏,恍如昔日的我们。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小秘密,也感觉到我们失去了什么。不知不觉中,我们失去了简单、天真,也失去了太多太多。

  童年,是梦一般的美好时光。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躺在操场上,望着天边变化的云朵,一起幻想着美好的未来;曾几何时,我们在睡梦中,见到了风姿绰绰,潇洒的自己,于是渴望永远在梦中生活;曾几何时,我们拆开了心爱的玩具研究他的内部结构只为实现当科学家的梦想。我们多梦,走过幼年的绚烂,即将迎来花季的精彩,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一个梦的破灭,便迎来又一个梦的再起。渴望未来,挑战自我,童年在幻想中绽放。

  童年,是草一般的活力时光。我们活跃在操场,尽情奔跑嬉戏,运动的身影谱出了童年欢快的乐章,谱出了童年的无忧无虑;我们行走于字里行间,从幼儿画报到少年文艺,可以随着动物小说的作者沈石溪的笔触探索奇妙的动物世界,可以随着安徒生走近童话的王国,可以与老师家长一起走近世界名著,为海伦凯勒的悲惨命运哭泣,在巴学园与小豆豆一起学习;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世界的好奇与不解使我们渴望了解大千世界的变化无常、祖国的地大物博,于是跟着父母一起出游,跋山涉水,领略各地风情。

  童年,是水一般的新鲜时光。逐渐渴望自我,满足自己的好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在这个季节迸发,第一次独自乘车,第一次独自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读完一本书,兴奋地与父母汇报成果,以显示“我会了,我懂了许多”;经历了一件难忘的事,便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告诉别人……在幼小的我们,看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在幼小的我们看来,一切都是别人所没有经历过的,一切都是我的。

  童年的记忆,留下了一串串美好,它是否已离我们越行越远?不舍总归是不舍,面对生活,珍惜现在。如今的我们步入花样的少年时光,书桌前,台灯下,我们在青春律动的岁月里挥汗如雨,愈发沉重的书包,手上笔磨出的老茧,见证着我们的逐渐成长,我们的努力。如果说童年的我们是一颗草种,自由自在的吮吸着露水,享受着阳光,那么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我们像是吸足了水的小草,即将迎来疯狂的拔节、生长,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不断地收获,无所畏惧。

  小时候的誓言,是否会变得苍白无力?曾经期望过的美丽的梦,是否能够拥有?几年后的我们正值花样年华,即将开始领略人生的精彩。珍藏那些美好的回忆,珍藏我小学阶段,孩提时光的一路走来……

渐行渐远作文5

  忘记这个几日好多年了,本来以为忘记了就是忘记了,以为它从此就远离了我的生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再一次面对这个日子,它却不自觉的触动了我的心,深深的。

  也许是因为周围很多人在说,也许是因为网络在热推,也许是心底里那根纯真的弦又被轻轻拨弄,总之,在这个不属于我的节日里,我的心里为此洒满了点点滴滴惆怅。

  无论假借什么借口,从我们小学毕业那年起,我们已经被这个节日远远抛弃。但是,今天我们都在欢庆一个并不应该属于自己的节日,假装自己还很年轻,有的人害怕自己日渐苍老,有的人被生活束缚得手足无措怀念童年时的无忧无虑,我想我属于后者。

  怀念那曾今拥有的童年。生长在农村,相比于很多城市里面长大的孩子,我的童年是比较长的,没有奥数竞赛,没有各种艺术培训,也没个各种补习班。我也不知道这是我的悲哀还是我的幸运。从某些方面说,我们从起跑线上就开始输了,他们学了很多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的东西,他们锻炼了我们很难学习到的技能,他们提前学习了我们日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学好的知识。但是,有些时候走在街上看到一些年龄很小的孩子放假的时候还背着沉重的书包去参加各类补习班,有些小学生已经开始戴上了眼睛,我也会为他们感到惋惜和悲哀,这样的孩子会感到幸福吗?不管怎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的生长环境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我们虽然有很多东西没有学到,但是好在有一个还算美好的可以值得怀念的童年。怀念每年夏天都会捕了玩倦了又放了的知了,怀念下大雨的时候到处去捉捉不完的鲫鱼,怀念油菜花开的季节上学的时候从田边去上学的路上一起去捉正在晒太阳的水蛇。那个时候还没有有线电视,那个时候电玩还没有这么多,那个时候电脑也还没有,但是我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的欢乐是很多的。我知道现在的孩子早已不再玩那时候我们曾今玩过的游戏,但是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想我们小时候那样充满野性的亲近自然。

  怀念那渐行渐远的童年。那时候的我还不像现在这样害羞,还记得小时候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组织小朋友表演节目,还记得小学的时候还曾每天早上做早操的时候在前面领操,可是现在不知怎么在公共场合竟然害怕被关注。时间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那个时候哪有现在这么多苦恼啊,每天简简单单的上学,放学,然后玩。可是现在,却不得不考虑,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更多的事不能不做。更要命的是那时候清楚的知道小学读完了读中学,中学读完了考高中,高中完了考大学;可是现在却迷茫了,大学读完了干啥去呢?

  童年已经渐行渐远,生活将我逼到这个角落苟延残喘,我不想欺骗自己说我还年轻,正如凯恩斯所说,从长远来看,我们都会死去;当然,从长远来看,我们都会老去,我不怕老去,但是我害怕在沉沦中沉寂。

渐行渐远作文6

  真正的文化遗产,其实并不是物质上的,并不是什么长城或其他什么古老建筑,真正的文化遗产是文化的、精神的东西。当端午豆浆成了别人的东西,当孔子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丧家狗,当汉服成了异类,当老屋成了落后的代名词,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遗产,我们或许只剩下中国人的躯壳了。——吉新飞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时间长河的积累沉淀,已经是非常之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已经在二十一世纪中慢慢地被淡忘。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当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我国的造纸术被埃及和韩国争夺发明权时……中国人,你们是否该觉悟了呢?作为这些传统的原主人,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吗?让它们强行被别人占有,不夺回吗?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有谁还在真正捍卫民族文化传统?

  千百年来,谁能看透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革新政治的思想;谁能通晓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一份旅行在外的`愁苦;谁能清楚张建封“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生势空挥晓”的激赛;谁能理解苏东坡“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的美赞;谁能明白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辛酸苦痛。

  节日,这个词对于我们华夏儿女来说非常熟悉。例如,除夕——我们要守岁,家里面不仅要干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春节——人们一般备年饭、放鞭炮、上祖坟、逛花市……极尽天伦之乐;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清明节——踏青、插柳、踢踏鞠……至今为止,记得的,又有多少呢?

  那份牵肠挂肚的哀愁,那些溢满心田的美妙,似乎就是天上飘逸的白云,永存于中华民族的上空。可是,而今蓦然回首,却不见了她们的芳踪。是不是情人节的玫瑰遮住了年轻人的视线,以致暗淡了元宵的灯火?或是美味的巧克力含在年轻人的嘴里满口生香,以致掩盖了中秋的薄酒?是圣诞节五彩缤纷的树枝填满了中国人的心房,还是中秋节摇晃的烛光洞察了中国人的心事?

  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传统下去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站稳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一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那热闹繁华的新年,那浓郁诱人的粽香,那皎洁明亮的圆月,在不知不觉中,已淡忘。离我们愈来愈远,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味道。

渐行渐远作文7

  我又一次在梦里遇见这样的场景,是真的,以至于自己在经历过之后,心里很难再泛起波澜,连我自己都很感慨,我甚至没有为之掉过一滴眼泪。当你走过来时的回避,也算是对命运的反抗,终究是毫无胜算。我笑着,经历自己的梦,这感觉很奇异。说以前玻璃心易碎,时过境迁,如今心灰意冷,或许本身就是这样。

  只为遇见你作下伏笔。我相信,我相信那终究只会出现在青春电影里。现实总是这样,这样的梦想总会在现实里消磨,耗蚀殆尽,尤其是这种青春小说般的梦想。

  我是怀着游戏人生的态度,原来还有点希望让未来成为自己的梦想,现在已经没有,你就不要希望我会有什么光辉的未来,我不是有没有追求没有梦想,但是,我很懒,为了自己,没必要。

  为了忧伤而忧伤,为了高兴而高兴,这也是一种人生。让孤独的人继续孤独,这也是一种公道。

  就此别过吧。如果幸运的话,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期待我们的再次相遇。

  话是如此,并非我不相信,只是,我不相信还能遇见。未来的变数总是击垮命运的车轮,一旦分开,再聚就很难。

  弄到自己真的有几分低落了。我是一个学生,也只是一个学生而已。一个默默无闻的生活的卧底,横行的人生总是苦闷无味。

  我从没有为自己活过,在我眼里,不知道你们会自己活是为了什么,又是怎样的感受。只是随着时间走过,自己想的和爱的,拥有的与曾经的,都随流光逝去。是的,没有了理想的目标,是一个空壳。可是总是遇不到那个人。那个带着理想注满空壳的人,从为在生命中路过。

  现在经常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么?死亡有两种,一种是为了结束生命而死亡,而另一种,是为了结束生活而死亡。害怕死亡,那只是因为他们害怕忘却,你不见了,可世界依然如故。他们死了,并不是因为想死,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世界不那么纯粹,欲望也一直如影随形,时间也从不慈悲,数十年烟火,最终归于一个句点。

  你要走,放下我了,自己走,我会依然留在原地,在同一个风景格式里,纪念这次离别,吟唱一生的永恒。只是看你渐行渐远,多少有几分无声地悔。

  照着镜子,看着自己的眼睛,越往里看,却越认不清自己。自负后的自卑,独裁后的悲悯,在反复无常的情绪里,我都不太了解真的自己。或许,那个真的自己,早已在善与恶的交集中被磨灭了。我一边找着自己,却未曾了解到,泪,已被时间尽食成历史,作为两个人存在着,适应了生活,也真的忘了自己,再也找不回。

  我留在原地,你渐行渐远;善,也渐行渐远。我不知道会萌生什么,或许会挽回从前的善;或许一意孤舟恶行到底。

  我的世界,你已不在里面;我的世界,我自己都未曾了解。

  众生怨目,情随事迁,事已至此,任我风流。

渐行渐远作文(集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