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安妮日记》读后感

时间:

《安妮日记》读后感(最新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安妮日记》读后感(最新3篇),欢迎参阅。

《安妮日记》<a href=https://www.wxiaomi.cn/zuowen/duhoug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读后感</a>(最新3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1

  我读了《安妮日记》,才知道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

  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安妮?弗兰克(AnneFrank),一个犹太少女,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迫于日益残酷的排犹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八人躲进她父亲公司的密室,八个人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在漫长的25个月内,唯有这位13岁犹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讲,这日记本就像打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通向无限的希望。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

  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安妮用她天生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美好的时期。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一篇日记,更多的不是战争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争的乐观。一切是乐观的……因为有那么多的东西支撑着她,爸爸,妈妈,姐姐。和那个16岁的,她喜欢的男生……

  她永远有那么一点期待,也许战争结束了,她又可以上学,又可以看见他,又可以开心的,开心的干好多的事情……

  后来,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但是,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安妮日记》读后感2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人,虽然十分富裕,但是自由却被严格限制,不能骑自行车、不能坐电车、晚上八点犹太人不准在大街上或在花园里——最终,安妮必须躲藏起来——

  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和朋友等8名犹太人躲进了安妮的父亲准备好的密室,从此开始了暗无天日的生活。6月12日,也就是安妮13岁生日的那一天,她收到了一本粉红色的日记本,安妮对它爱不释手。从这天起,安妮开始写日记,也从这天起,安妮爱上了写日记,并给日记本取了个名字——凯蒂。

  安妮的外婆去世了,父亲为了让她坚强起来,鼓励她:“无论活在哪里或怎么活,只要生命还在,就有希望。”从躲进密室的第一天开始,整个世界对于弱小的安妮来说,似乎都要翻过来了。从每天快快乐乐地上学到每天睡上整个早晨;从每天开开心心地在厕所里打水仗到每天小心翼翼的,直到晚上9点半才能上厕所;从每天一大堆男生围过来企图讨自己喜欢到被全家人讨厌,像看待一样看着她——

  日子越来越难过,密室里避难的人越来越多,安妮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坏消息越来越多,盟军也没有一点进展——原来各自生活的两家人在如此令人紧张和烦躁的情况下被强行扯到一起,生活越来越困难。

  一天中,那一个晚上,安妮梦见了彼得。一个她孩提时爱慕的人。这个梦让安妮对同住密室的、比她要大3岁的彼得·凡·达恩产生了特殊的情意。初见彼得·凡·达恩时,她觉得他是个又乏味又愚蠢的家伙。可是,过了大约一年半,安妮两人走得越来越近了——

  安妮是个天生的作家,她生动的勾勒出几间毫无舒适可言的房间,房间里的气氛和夜里不断传来的枪炮声,八个人同住一室的尴尬。这都参透出她天性里的活泼和漫不经心的从容。

  安妮虽然被别人骂,被别人说时不会哭,不会脸红,也经常装傻。但是,她把这些都放到心里去,就好像来日无多,必须抓紧一样,一路狂奔。就这样,安妮在无人赞许的环境下学会了为人处事,学会了坚强。在仅仅一两年内,她就在内心成长的路上走了那么远,并在日记里将自己的成长这么丰富地展现了出来。

  安妮认为到秋天或许可以离开这里。在秋天来临之前,她真的离开了那里——但去的是集中营。

  就在前四个月,安妮在日记中写道:“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

  安妮在1929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1933年迁往荷兰阿姆斯特丹,1942年7月6日躲入密室,1944年8月4日遭受背叛和逮捕,1945年3月初死于德国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就这样,她,这位天生的作家永远闭上了眼睛——

  通过《安妮日记》,我们能看到一位花季少女在青春期的自我成长和人生定位,了解了一位犹太少女面对战争和种族迫害的恐惧、谴责与坚强,也见证了纳粹反动势力的残忍手段与卑劣行径。这是一本赐予人们希望的坚强天使,安妮说,“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蔚蓝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日记》读后感3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拥有一个幸福灿烂的童年,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友善的国家,所以我们才不懂战争的可怕与罪恶,那些生活在战火烽烟中,凄惨无助的人民们,饱尝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安妮日记》这本书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战争对人类的伤害。

  主人公安妮出生于一个富贵家庭中,是一名德国的犹太人,她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德国开始残害犹太人!他们一家逃到了波兰,度过了惶恐的几年,但是后来德国入侵了波兰,安妮一家藏到了秘密小屋里。她就在这样的生活中,记录下每一天发生的事,厄运终于来了,他们全部被关到了集中营里,8个月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个人出来......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更加了解了战争的罪恶,同时也为这些惨遭杀害的平民百姓而感到难过,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战争。战争的场面: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许多父母失去了孩子,许多孩子也失去了父母,到处都是哭声、哀嚎声、呻吟声,到处都是枪声、炸弹声,昔日的高楼大厦,变成了一片废墟,头顶上不是明媚的蓝天,而是灰蒙蒙的一片,脚底下踩着不是青青的绿草,而是硝烟弥漫的焦土。我们不能亲眼看到战争的恐怖,然而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在向我们展现着一切,有一篇微型小说《在柏林》主要讲了在二战时期,一辆驶出柏林的火车上的故事:在车上坐着一位老妇人,正在大声的数着1、2、3。两个小女孩,曾屡次大声嘲笑起来,但一位老兵向他们说出了实情:“这位老妇人是他的妻子,他们在战场上失去了三个儿子,现在这位老兵也要自己上战场了,然而在他上战场之前,需要把这位可怜的老妇人送进疯人院……”

  如今我们国家的和平昌盛,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付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在享受着如今的幸福同时,也不能忘记祖国经历过的灾难,要清楚的意识到战争的可怕,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友好相处,不要再让一切的美好灰飞烟灭!

  我看过一本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主要讲了在二战时期一位德国小女孩的故事,她同情、可怜那些被关在铁丝网里面的犹太孩子们,以孩子纯真的眼光,向我们讲述了战争的罪恶。本书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描写战争可怕的词语,但是通过阅读最后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孩子倒在了枪声之下,书中有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战争结束了。然而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却永远的在地底下沉睡,这位母亲一直在等着她的小女儿,等了很久很久......

  我能听到礼炮的鸣响,却听不到大炮在怒吼;我们能听到无数人民高举双手热烈欢呼,却感受不到战区的难民们,低下头绝望的呼喊。也许我们并不能快速停止战争,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一颗心与理性,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更加美好,并且有效的控制战争,不要让其蔓延。希望我们的头顶上是一片明媚的'蓝天,脚下是一片茵茵的绿草,枝头有鸟儿在歌唱,空中有彩旗在飘扬,和平鸽将大家的福音传送到四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祈祷和平阻止战争!让人民们不再脸上有泪,身上不再有伤。到处都是和平昌盛,民富国强!

《安妮日记》读后感(最新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