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

时间: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精选7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精选7篇),以供参考。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精选7篇)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1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举国欢庆团聚的日子里,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节日了。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光可以穿新衣服戴新帽,而且还可以吃到许多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让我们更期待的还有大人们给我们派的新年红包,每次都让我欲罢不能,赶紧道一声“新年好,新年好!”欢喜的接过红包。这就是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新春佳节。

  以上都是我们所有孩子喜欢春节的最重要原因,我也不例外。然而,真正地喜欢上春节,对于从小在西藏长大的我,从未感受到春节的浓浓气氛,而这次被湖南老家春节的传统活动深深地触动了。让我知道,原来这才叫“过年”。不光因为春节是喜庆的日子,更在于春节还是一种美丽而又悠久的文化传承,我被这种浓郁的节日氛围所折服。

  大年初一早上,“新年好!小家伙,起床啦”,在奶奶的一声呼唤声中我升了升懒腰,赶忙穿上准备好的新衣服,穿戴好后,急忙跑下楼,“哇!好漂亮啊。”我不禁发出赞叹。只见两个火红火红的灯笼挂在大门的上方,两个大大的鎏金的福字倒贴在门上,散发着墨香的对联张贴在龙门两侧,每家每户门口都被红红的鞭炮纸屑渲染着,让人感觉到人们的日子是过的那么的红红火火??。 吃过早饭,所有人都像是有约定似的,不约而同的走出了家门,都来到村礼堂的操场上。我正纳闷,怎么了?难道有什么事情吗?突然,从远处的田埂上来了一行人,只见他们穿戴整洁,排头的那人一身红衣服着装,头上裹着一块黄色方巾,其余的人都穿着一身黄色的服装,头裹白色的方巾,从远远的走来已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了。排头的人手里高高的举着一根木棍,木棍顶端有一个圆球,后面的人手里也都举着一根根棍子,棍子上方都连接着一块红布??这时身旁的爸爸低下头来悄声对我说:“看到了吗?舞龙的来了”,这只有在电视上才看到的场景,此时正在我身旁悄然无息的发生,我惊呆了!

  人们渐渐的走近了,只见一条栩栩如生的火龙腾空而起,“滴滴嗒?”一阵唢呐声拉开了舞龙的帷幕。龙身是火红火红的,龙身上还有一排排闪闪发光的金色鳞片,龙头是那么神武,只见拿龙珠的人左右开弓,龙珠像个顽皮的孩子跑来跑去,龙头也毫不逊色,紧随其后,像是要把它的龙珠夺回来似的,我不禁连连叫好。它开始转圈最后头仰了起来,再渐渐变回身体拉直,龙的身子却开始摇摆起来,在操场上舞了几圈后,只听排头的人大声说“龙要给各家拜年啦”,随后,在排头龙珠的引领下挨家挨户的拜年,此时也不免听到“恭喜发财!”以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则跟着舞龙队一起欢呼着,兴奋的上蹦下跳,小手拍红了身体也跳热了,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村庄。舞龙队准备启程去下一个村子了,我们却还跟着舞动的龙舍不得离开。舞龙者的身影渐行渐远,渐渐地消失在田原上,隐约还能听到唢呐声。

  “舞龙祈福放鞭炮,期望来年会更好”。这首我自编的歌谣既概括了春节的习俗又充满童心所以我格外的喜欢!

  春节,元宵,中秋在中华节日的长河中年年上演,年年不同:有为国牺牲的屈原,登上月宫的嫦娥,有织女和牛郎的故事在节日中的长河中我更喜欢那报春的春节,快乐的春节,热闹的新年,蓬勃的春!我爱春节! 我爱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春节!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2

  温暖的阳光穿过树叶缝隙细细碎碎地洒落下来,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波光粼粼的湖面,几只鸭子正在扑腾着翅膀畅游,在这南国春意融融的冬季舒展身心,猛然惊觉,快过年了。

  除夕将近,但我再也没有儿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成长的淡定?还是社会风气的浸染?我无从得知。总感觉这些年来除夕年味越来越淡。除夕夜,妈妈一大早便忙着张罗祭拜祖先的供品,天色未暗便陈列起来,点上蜡烛,恭请祖先前来享用。一家人跪在大堂前,看着爸妈双目紧闭,一脸虔诚地祈求来年平安顺利。我和弟弟却不以为意,兴味索然。拜完自然是年夜饭,妈妈端着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肴上桌,满脸笑容地吆喝:“吃饭喽!”我和弟弟挪到餐桌前,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拍照,修饰美化并附上瞬时心情感言上传,随后的餐桌上,便是各自拽着手机搜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爸妈殷切地叮嘱:“多吃点,这个菜有营养”满脸的期待却在我们有心无意的“嗯嗯”回应中黯了神色。妈妈看着我,在看看弟弟,“现在的孩子啊!”摇摇头,“真是一刻也离不开手机”

  极为平淡质朴的一句话,却准确直击我那虚无空洞的心,瞬间使我羞愧万分。我才知道,说再多的年味变淡,不过只是我们心中爱的能力、爱的热情的逐步丧失。且看今年春晚,压过春晚的头条新闻,竟是全网狂欢抢红包。和爸妈坐在电视机前,美其名曰:“陪伴”,大多时间都浏览微信微博,手机翻飞地打着游戏,却无暇仔仔细细打量父母的面容,认认真真与他们谈话。那么多人跨越千山万水,冲过春运拥堵,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在这难得的除夕之夜,难得全家团聚之时,却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任由一方小小铁匣子禁锢了自己。手机玩到烫手,灼伤的却是亲情。

  与家人坐在一起,如果只有“陪伴”的一种形式,没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那除夕夜自然也没了味道。朋友圈再多的点赞,也比不上家人温馨的笑脸。再怎么修饰精致的图片,也抵不过的一张朴素的全家福……思及此,我放下手机,接下爸妈几度开口却无人接起的话题。和妈妈聊聊家里长短,跟爸爸谈工作学习,再一起看看热热闹闹的春晚……形式虽然简单,内心却充实快乐。面对面的交流,仍是人与人之间最有质感也最温暖的方式,除夕那浓郁的亲情味,不正是苦苦追寻的年味么?

  零点时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春晚主持人正喜气洋洋地宣布新年的到来,今年对于高三的我来说,是极不寻常的,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就要接受检验。背负着家人的希望,携带着浓郁的亲情,我将全力以赴那场无数学子命运的高考。我知道,前方求学之路注定步满荆棘,但每每想到挑灯夜读时妈妈端来的一杯牛奶,周末回家时爸爸[复习必备 炖满的各种补品,以及除夕之夜浓浓的爱意,无不令我再次蓄满力量,全速前进,看着窗外烟花绚烂夺目,仿佛在拥抱整个世界,我也在这繁响的拥抱中,心意坚定,凝视远方。

  除夕之夜,亲情凝聚,滋养愿景。岁捻年丰,阖家团圆,大日子里折射着小梦想,小家庭辉映着大希望。

  新的一年,让我们带着亲情,拥抱希望,振翅高飞,趁阳光正好,春光正媚。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3

  春节就要到,回想起春节的那些事,我就觉得很开心,因为春节总有那么多的事情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难忘。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些什么。

  ——春节供奉的家谱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关于春节,我还有很多的记忆,相信此时此刻的你也一定是浮想联翩。春节就要到,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欢乐开心的春节!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4

  春节就要到了,回想起春节的那些事,我就觉得很开心,因为春节总有那么多的事情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难忘。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供奉的家谱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关于春节,我还有很多的记忆,相信此时此刻的你也一定是浮想联翩了。春节就要到了,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欢乐开心的春节!作文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5

  我们每年都在过年,但你知道年的来历和习俗吗?不知道的话,由我来告诉大家吧!

  大家喜欢把大年三十叫做过年,也有人说叫做除夕夜,那有谁知道是应该叫过年呢?还是应该叫除夕?别急,让我来告诉你们大家。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上有两只怪物,一只叫年,一只叫夕。在大年三十那一天,年就会出去到各个村庄掠夺财物食物,庄家会被践踏,牛羊会被吃掉,只要过年就民不聊生,惨不忍睹!人们也想过许多防御年的方法,但无一行得通,年不仅个大,力气也大,而且眼观六路耳听闻八方,人们根本没有办法防御它。直到有一天,年来到一个村庄,见到村子里挂着红灯笼贴着大红的春联,开着灯,还咚咚敲鼓、放着鞭炮。年一见到这番景象,吓得拔腿就跑,躲在到深山老林里再不出来了。从此每到这一天人们就挂红灯笼、贴春联、开着灯、咚咚敲鼓、放鞭炮,用这种方法来驱赶年。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就有了过年的习俗。

  另一只夕和年一样个大,力气大,也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大年三十哪一天会出来。一张嘴可以吃下一头牛,可他并不怕红灯笼、灯光、鼓声,所以人们拿他没法子。可不管什么时候夕都会捂着脖子,这引起了人们的怀疑,是不是他的脖子特别脆弱?所以几个胆大的年轻人拿了几坛美酒,等夕喝醉的时候把他的头砍下扔进黄河。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就叫除夕夜。

  还有更高兴的事情就是发红包!在有些地方是吃晚年夜饭后谁也不离座,等全吃完后长辈给小辈发红包;还有些地方是晚上大人坐在客厅,小孩高呼长辈的称谓拜年后再磕头,亲人们再拿出红包;有些爷爷奶奶还故作小气,把孩子引到房间讨价还价后再发红包。

  为什么大人要给我们发红包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原来很久以前有一个偷孩子的妖怪,专在大年三十晚出来捉小孩,所以每到这一天大人就要整夜守着孩子,这就叫守岁。有一天一户人家晚上拿出了八枚铜钱与孩子玩,孩子玩累了,这对夫妇就用红纸把八枚铜钱包了起来,放到孩子的枕头下面。妖怪来到这家偷孩子,孩子枕头下闪出一道红光把妖怪吓跑了。这对夫妇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大家,大家都用这个方法保护孩子。发红包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过年时,我们都要去庙里拜神仙。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别的神仙面前都没供麻糖,只有灶神面前供了麻糖。我很好奇,问妈妈为什么要给灶神供麻糖?妈妈告诉我:灶神很爱乱说话,供麻糖是为了粘住灶神的嘴。每到三十晚上各路神仙都要去向玉帝禀报人间大事小事,供了麻糖粘住了灶神的嘴灶神说了要在众神仙面前出丑,他就不敢乱说话了。还有一个传说是供麻糖吃甜了灶神的嘴,灶神就在玉帝面前说好话。

  你有没有拜过财神呢?传说在每位财神身边都有一位美丽端庄的财神娘娘陪伴,可现在为什么没有娘娘了呢?这里就有一个财神爷休妻的故事:据说财神爷都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人家拜了也不会显灵。有一次一个叫花穷得无路可走,讨饭经过一座古庙,进庙后见到财神倒头就拜,可财神见他没拿贡品便不理睬。财神娘娘叫财神爷发发善心,财神还是不理睬,财神娘娘只好把自己的金耳环偷偷给了叫花。财神后来发现耳环北财神娘娘给了叫花,财神气的把财神娘娘赶下佛龛。从此只剩下财神爷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佛龛上。

  这些就是过年、除夕以及这些风俗习惯大概来历。

  这些好听的故事你听过吗?没听过就过来找我吧!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6

  每逢临近春节,学生们都放了寒假,家里面整天热热闹闹的,从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便有了过年的味道,火车站汽车站都空了,外地人都回家过年去了,店铺拉上了卷帘门,有的还挂上了“初六再见”的牌子。人人都忙着购置年货,春节越来越近了。

  小年是农村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是奖励还是处罚。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粘稠的糖瓜或是糕粘在嘴上,以其“嘴甜”只能做好事,然后腊月三十再将灶王请回。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人们的精神开始放松。我想这也就是小年的由来吧!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就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这里有一首歌谣:“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搽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手脚;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在我家,二十四,是要做年糕的。把一定量的梗米及糯米,清洗以后上蒸笼蒸熟了,再把饭倒进机器里,用捣棒捣糊,被机器压成长条出来,再被工人剪成三寸来长左右,这年糕算是做好了。年糕根据原料的不同,颜色也可以五颜六色,黄色的有玉米年糕,金黄色的有南瓜年糕,紫色的有番薯年糕,褐色的土豆年糕,青色的青瓜年糕、、、、、、平时想吃时把年糕切成小块,想吃甜的呢,和上红枣啊、鸡蛋、枸杞,再放一些冰糖,好吃又滋补的点心就完成了。想吃咸的话可以随意再锅里炒一些想吃的蔬菜啊、肉啊、调料什么的,方便又美味的一餐又完成了。年糕晶莹剔透,像是一块蒙了纱的水晶,用筷子捣捣,年糕是那么富有弹性,咬一口,嚼在嘴里,年糕就好像橡皮糖一般,只是它并不像糖那么甜,却多了一股米特有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

  “二十六,割下肉”,一般是农村里准备肉的日子。人们杀鸡宰猪,把皮毛处理干净后,到锅里煮,煮到能用筷子轻松地插进肉里为止。然后把肉放进篮子里,高高挂在梁上,为招待客人用。奶奶常常跟我说,在她们小时候,过年的八宝鱼是不能去夹的,是一定要给客人吃的,而客人也是不会去夹它,要等到正月十五,等到拜完年后,姐弟两才能瓜分了这碗鱼,那几天,是奶奶小时候最喜欢的日子。

  “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三十日,也就是除夕了。这一天最忙了,要贴门联,放鞭炮,好不热闹。我们家往往中午在自己家吃一顿,晚上再在奶奶家吃年夜饭,菜有鱼,象征年年有余;有藕,象征路路通,万事通;有豆腐,象征人与人之间和气;有豆芽,象征生机无限,当然也少不了年糕——步步高升。再加上自己喜欢的几只菜,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便算是完成了。热气腾腾的饭菜,笑意融融的家人,锣鼓喧天的晚会,烟花绚烂的夜空、、、、、、不眠的大年三十,在人们的欢喜与祝福中迎接新年的来临。

  接下来春节的几天,是大家最忙碌也最休闲的几天,家家户户走亲访友,留住这份情。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7

  今年的春节,冷,没有雪。

  这一年没有腊月三十这一天,于是腊月二十九主动补位,成了除夕。

  老师早在寒假前就放出话,“这一假期要好好努力,不能松散,不能懈怠,要迎战中考……”老师们都很务实,作业果然不少,因为放假回家那天我的书包满满的,连拉锁都没有拉上……

  所以这几天就一直生活在书山题海中,一直苦战到腊月二十八。那天晚上我长叹一声“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便一头栽倒在床上,睡得昏天黑地。

  次日早晨,我被一个二踢脚从梦境炸回了现实。我长长地打了个哈欠——好久没睡过这样的好觉了。顺着窗户向下看,是一群小孩在放炮。点燃一个硕大的“麻雷子”,众小孩捂着耳朵四散奔逃。紧接着是一声巨响,声起处,烟雾弥漫。

  忽然想起去年的自己:春节前夕的一个大清早,我揣着两个巨大的二踢脚,来到朋友家楼下。四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后,我带着一脸坏笑躲到楼根底下。不一会,果然看见朋友睁着惺忪的睡眼从窗户探出头来….那时还能想出这些无聊的恶作剧,就像现在正在楼下放炮的小孩们。而现在似乎已经打不起精神去应对突如其来的春节,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找回去年的自己。

  早饭后去购物,超市里里外外人山人海;中午去买了几挂鞭炮和几个礼花,一起扛回家,累得腰酸背痛;下午在家闲着,觉得索然无味。

  我的心里忽然有个很恐怖的念头:难道离开了作业,生活会变得这么乏味?

  一直到夜晚,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看春晚,心里还在想着这些作业在开学前能不能写完。忽然感到很无聊,就走到阳台上向外看。有礼花呼啸而出,在漆黑的天上炸响,炸出漫天星辉,红色、黄色、紫色。这时,旁边又有礼花在天上绽放。我不由自主提起精神望向天幕:这个礼花更大,那个更漂亮,窗外一时间炮声四起。把窗户打开一条缝,是凉风夹着浓浓的硝烟味,就像去年那样。我忽然童心大起,想下楼加入放炮的队伍。我抬头看了看表,十点左右,再有两个小时,就是初一了,春节,说来就来了。过年的味道,不正在这里吗?

  今年很反常,一直也未能找到过年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时不我待,也许是因为现实的压力。其实,今年和去年一样,我都在憧憬着未来,不过是去年的未来简单而朴实,今年的未来艰险而紧迫。不要紧,未来总是要面对,过了年,未来就是崭新的!

  我和爸爸下楼,走出小区,在一个十字路口给过世的爷爷、伯父和二婶送去一陌纸钱,让那边的亲人知道,过年了,还有人在想念着他们。火已燃尽,忽有风吹过,灰烬的余火闪了一闪。

  我们回到家门口,燃着了礼花和爆竹,眯起眼睛抬头向上看,纸和火药的灰洒满了脸。只能看见天上礼花交织,爆炸声连成了一片。此刻,耳畔再也听不到繁杂的噪音,一切都埋没在炮声的浪里;此刻,只能想到过年的幸福,烦恼和忧愁都被抛在脑后,尽情地嗅着只属于过年的硝烟味。

  此刻,如果从天上俯瞰,烟花定然照亮了整个城市——每个平日洒不到阳光的角落,在这一刻一览无余。

  回到家,妈妈说:“该吃年夜饭了。”

  零点的钟声终于响了。

  哦,看来真的过年了。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