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无问西东电影观后感心得感悟

时间:

【热】无问西东电影观后感心得感悟(通用3篇)

【热】无问西东电影观后感心得感悟(通用3篇)

无问西东电影观后感心得感悟1

  女儿提起电影《无问西东》,说挺好。

  她认为好的,我则无疑。很多电影都是她看后推荐给我的,比如《梵高传》《驴得水》等,事实证明,她的鉴赏力、思考力在我之上。何况,我俩之间,一直保持“奥迪”的亲密度——四个零:交流上零障碍;思维上零距离;感受新知零差距;读书讨论零隔阂。

  时尚说法,“姐妹花”,不是塑料的。是瓷闺蜜。

  有时感慨,生命真是充满玄妙: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肉儿,长着长着,就成了自己的知己。这就是上苍给予“母亲”伟大时,馈赠的意外之一吧。

  接着说《无问西东》。

“我没看过,只听一个文友说,不太好。”

“也许,他们对快闪般的镜头和叙述方式不适应吧。这是青春励志片。需要用自己的积累,重新DIY一下,张力无限。”女儿站在我的书架前,接我的话茬儿。随后,她快速地从抽走《西南联大行思录》。

  小年这天下午,女儿请我看了《无问西东》。这可是她第二次看了,我确定陪我观看约高于电影更吸引她后,深表谢意。我内心里还是有点小确幸的,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我也算霸道,“抢”了他的小情人儿,主动请我观影,且还VIP“包场”。

  第一次被请VIP,不大习惯哩。影院里的沙发椅子,蛮大蛮舒服的,“电钮”一摁,下面的沙发呈上脚来,瞬间变成一张软软的沙发床,我赶紧又调一调,变成最舒服的坐姿。这要是搁小时候看电影,就是村长级的佳座了,就是村长吧,也只能是在“滋拉滋拉”响的放映机后面,他要等着放一会儿后,宣布“耕地上肥”重要通知的。

  小时候还真做过看电影的梦:一个屏幕前,我一个人的小板凳随便坐,放映时没有“假演片”。(每次电影正片开始前放的宣教片)而此时,做梦梦不到的事,实现了,比梦精彩上千倍。

  来说《无问西东》。

  场景快闪式推进。清华校园,西南联大校园;烽火战场、现代商场交叉变换。但主线是清晰的。像片名一样,《无问西东》出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换言之,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影片时间跨度大,从1920年代到现在。空间跳跃宽,几个场景并行推进,可谓纵横交错。别具匠心的剪辑手法,穿越百年中国,实质是展现四代人青春的迷惘和向往、信仰和自由以及勇敢等等。

  往窄点说,把它当作水木清华百年兴衰的一个记录片,更好看些。

  它打破了我们原有的观影模式,着重于不同时空的不同年代的年青人的群塑。人物没用原名,但故事都是原型,需要动用你的原始积累来组合。甚至一个场景就是一个人物的剪影。说个例子,在敌机的轰炸声中给学生上课的和“静坐听雨”的教授们,都确有其人,只不过在片尾里呈现名字,或更准确说,这些大师早已深藏于我们的精神领域里了。

  大屏幕前的我和女儿,神情专注。电影大约进行了20分钟。忽然,进来两人,身影清晰,正值青春年华的模样儿。

“看来咱不是包场啊,这时才来的。也是看第二遍的?”我冲女儿嘀咕一句。

  只见那俩“青春年华”直奔我们来。

“不会这么尴尬吧,我们坐在他们的座号上了。”女儿有点不自在。

  我伸手抓起了包,准备起身让座。这当儿,俩青春年华,一个打着小手电,一个手拖餐盘,走到近前。“贵宾,这是本场赠送你们的两个甜桶冰淇淋,两桶苞米花,请慢用。”我连说,谢谢,谢谢你们。

  忍到她俩走后,我与女儿悄悄大笑,女儿说,VIP以前她也看过的,没见过这种形式的被贵宾,可能过小年的缘故吧。

  笑过之后,《无问西东》也来到了泪点,多是被西南联大校园里的场景打动,更有王力宏主演的沈光耀,家训在耳,毅笔从戎的果敢,以及他在战场上撞击敌机、敌舰牺牲的那一时刻。这个人物原型,应是就读过清华大学的沈崇诲。

  影片结尾,不是花絮,而是再现影片场景,里面加上人物的姓名,大多来源于西南联大的师生。我也懂了,女儿为啥回家后直奔《西南联大行思录》了。

“谨以此片献给珍贵的你”。

  这是影院灯亮起来后,停在大屏幕中的“主题”。女儿提醒我,你是最珍贵的。

  每个人都是珍贵的。在女儿眼里,我是最珍贵的。而,我这个做女儿的,在我心里妈妈也是最珍贵的。

无问西东电影观后感心得感悟2

《无问西东》里面还讲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上课的一些历史故事。

  说实话,汪老师并不是资深的电影控,我能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部文艺电影,是缘自对这所中国百年名校的敬仰而去的,实事证明,这部电影没有让我失望,立意之高,底蕴之深厚,是最大的看点。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超级棒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文人的风骨,国难当前,大学教育的担当,故事主要运用四代人的故事,架构起清华大学精神的传承。影片中折射出来的大学精神,教育之根本,是汪老师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地方。

  一个国家,强不强大,重在教育的发展。作为清华名校走出来的的学子,更是要胸怀天下,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晓松曾说:“名校是干什么用的?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人才,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

《无问西东》采用四重叙事手法,构思别致。四段故事,人物主角都是清华毕业,纵横交错、情节上跨越时空,每个人物都足以给我烙下深刻的印迹。

  无论是一部电影作品、还是一部文学作品,只要你用心去体会,都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理解,将这些体会提炼出来,就会有更多收获。《无问西东》给汪老师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做人一定要真实,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要听从内心的想法。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一位富家公子沈光耀(王力宏演),他考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他的家人希望他在这所名校好好读书,不要想着报国不报国,要按照家人的意愿,顺利读完大学,然后结婚生子,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平静的过完一生……可是,在面对自己上课的大学被日本飞机狂轰滥炸时,他在孝道与报国从军之间纠结,当他看到流离失所的民众和死去的同胞,这位名校高材生听从内心,毅然从军。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课桌,而是整个国家都危亡了。想必,做为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都会理解沈光耀的做法。

  另一个人物吴岭澜,英文成绩第一,而物理成绩却落在了“无列”,他一时迷茫不绝,还是想跟风学自己并不突出的理科,因为他认为学理科有出路。当时,他清华大学老师让他转文科专业,且这位老师的一席话,说出了做人做事,以及学习的根本意义,他让吴岭澜要“真实”,不要被现实给左右了,要听从内心。这位民国大学老师提到,真实是什么?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电影中这段大学老师对学生的谈话,告诉学生,做人不必客意去迎合,不随波逐流,要听从内心。汪老师特别欣赏这一番话,有时我们就是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整天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从而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坚守自己的人生方面,从容笃定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无问西东,不正是我们当下浮躁的社会所欠缺的吗?

  汪老师写到这里不禁想到了「魏晋风骨」,竹林七贤他们至真的性情,不就是活脱脱的“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吗?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大文学家。当时,司马昭大权独揽,权倾朝野,他曾想拉拢嵇康,但是,嵇康在当时的政治争斗之中是倾向曹家皇室一边的。对于司马昭他采取不合作,不给面子的态度。因此司马昭特别忌恨他。

  嵇康和山涛本来是好朋友,但因山涛结交了司马权贵,嵇康一怒之下,写出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他这种「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的做法,为世人所敬仰。后来司马昭还是容不下他,要除掉嵇康。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弹奏一曲《广陵散》,从容赴死。嵇康身上的真实,就是魏晋风骨最典型的代表。《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也让汪老师隐隐约约找到了这种文人风骨,简单地说,就是“人”的觉醒。

  当汪老师走进历史之中,稍有风骨的文人身上,似乎都有着「真实,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的一面。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还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边的树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功名。这些人在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保持气节,听从内心,不必客意去迎合别人,不随波逐流......这些或许也正是百年名校清华的精神,具有这样人格的人不得不让人敬仰!

  走出影院之后,汪老师在想,眼下我们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正是给人以从心里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的情怀。

  活在当下的我们,能用心去触之摸之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电影中传递的这些人文精神真的让人流连,让人铭记,让人神往……

无问西东电影观后感心得感悟3

  工作之余有幸观看了《无问西东》这部影片,影片中四段故事,四个时空,看似是清华这条主线让故事联系在一起,但我觉得联系故事的是人性中最真实的部分。是真心,是正义,是无畏,是同情,这一切的力量,始终能战胜虚伪,战胜邪恶,战胜胆怯,战胜冷漠,能给我们真实的力量。

  影片中梅贻琦和吴岭澜的对话深刻地打动了我,吴岭澜--一个国文和外语满分,物理落榜的学生,因为“最优秀的学生都学了实科(现在的理科),我想成为最优秀的学生”而选择实科。梅贻琦一句话点醒了吴岭澜,也点醒了无数青年儿女,他说:“你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急着追赶别人而繁忙从来都不是真实,真正的充实是有所希冀而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四个年代、四个故事、四种选择,这选择无关对错,只关乎内心,能够使内心丰盈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选择。不同年代人的幸福感来源和内心的追求!战争年代人的幸福感多来源于对和平的憧憬和向往;到了信息年代的我们,知识和科技变得唾手可得,似乎就连物质生活也变得渐渐难以满足我们,这时候内心的充盈就也就更加重要。任何时代,任何人,从来不缺选择,我们高速公路工作人员也是一样,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反问内心,在工作中,看到无数高速公路工作人员构建起的安全张承高速,内心的喜悦与成就感就是人生的充实与喜悦。

  正如电影里那句经典的台词:“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会还有勇气前来?”我的答案是会,在张承高速工作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红旗站同事如家人般温暖的关怀,在工作中更加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感与充盈感,我想说:只问无悔,无问西东。

【热】无问西东电影观后感心得感悟(通用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