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

时间: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通用3篇)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通用3篇)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

  星期四的晚上看了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解说,是由历史影像资料和对《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的详细解说,也是反映了南京沦陷后难民区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一幕。

  影片开头是南京失守之初的战斗,然后便是日本对战俘和平民百姓的屠杀,忍不住让人认为,日本屠杀的是没有战斗力的士兵。之后便是日本对南京的重重包围以及对难民的步步紧逼和对妇女奸淫的镜头。

  当我看到日本兵用冲锋枪杀死南京平民的时候,心中不禁感慨:为什么日本能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为什么中国士兵不能坚持到最终。日本兵残忍的血洗全城,他们将被俘的士兵和百姓,实施活埋、枪毙,以及用活生生的人当作人肉模型,练习刺刀,使南京城顿时变成人间地狱,烟雾笼罩着整个南京城。

  当然,其中还有许多爱国人士,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其中,有刘烨扮演的国民党军官,在走投无路的情景下,他提出第一个为国捐躯;还有一个小女孩,具体名字我也说不清了,当日本兵提出要交出一百名妇女枪毙的时候,这个十八来岁的小女孩第一个举起手,所以,被人们称为“天使之手”……

  中国的爱国人士很多,当应对日本兵的残忍杀害,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始终战斗到最终一刻。他们是好样的,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历史永远铭记他们,也铭记了日本的无情、没人性。

《南京!南京!》是一个轰动的场景,它纪念南京大屠杀30万死难同胞,由此,我们也要告诉自我,无时不刻要让祖国繁强,不能让那些侵略者逍遥法外,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完美明天而努力奋斗。

  看完后,我的眼泪不禁掉了。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2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由陆川导演精心创作的电影——《南京,南京》!看完这部电影,我颇有感触,内心也有所震撼。

  当看到凶残的日本军官放肆地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中,不择手段地杀害我们的南京同胞,人们在惊慌而逃,很多人难以幸免于难,三十多万同胞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难受。

  不过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就像那梅花,从不在冰雪中向恶势力或者强者低头,它依然在大雪中凌寒独放。我们中国人也是具备这样的品质的。当日军俘虏了我们的一批军队后,日军鸣枪下威,要求中国军队起立,几个日本鬼子挎着枪陆续走了上来,准备扫射。但中国军人都握紧双拳,他们脸上带着愤怒,带着无助,带着悲愤的'神情,他们都不向日军低头,他们都不起立,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起也是死,不起也是死,他们就拿起自己的骨 气跟这些日寇们拼了,他们就这样与日军僵持着。日本军官被这一场面惊呆了,手持机枪扫射了几个人,只听见死者的家属抱着亲人冰冷的尸体痛哭。突然一个男的带头矗立起来了,他就是被日军俘虏的军人中的一员,或许,他不想再听见无辜的人们凄惨的声音,或许他起立是为了表达中国永远都不会是缩头乌龟。小孩也勇敢在走了出来,人们都起来了,向日军走去,只见人们一齐高呼:中国不会亡,中国万岁……。天空中回荡着这悲壮的声音,最后,他们都牺牲了。

  但是,他们没有为我们中国人丢脸,人们记住他们是中国人,甚至在他们临死前也不忘高呼:中国成功,中国不会亡。这句话给予我极大的震撼,因为这句话透露了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国家呀!

  电影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那一段让人屈辱的历史。旧中国国势衰微,中国成为别国欺负的对象。要使这段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这代人就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力,为祖国的安宁和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3

  南京大屠杀,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提到这五个字,就触碰到心底最柔弱的那根弦。而陆川的《南京!南京!》将这一历史事件重新拉回到观众眼前,历史不能遗忘,但是不表示要重新回忆,这种回忆是残酷的,多少年来,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南京大屠杀只是历史课上的一个章节,被抽象为一串串的数字和黑白照片,至于事件本身则很少有人去思考,我想,这就是陆川的《南京!南京!》要完成的。

  影片和历史一样黑白分明

  从被影迷们奉为圣经的《辛德勒名单》到另一部经典《愤怒的公牛》,黑白胶片从来没被遗忘过。很高兴陆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首先表明了他的立场——这不是一部借南京大屠杀圈钱的商业电影。彩色胶片拍摄出来的电影色彩艳丽,无疑会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黑白胶片让影片中不能回避的屠杀、鲜血、蹂躏等所有让观众难以承受的元素都和我们的眼睛拉开了距离,弱化成了黑与白。天空、烟幕、旗帜、河流、女人的身体是白色的,鲜血、残破的城墙、子弹、武器、屠杀造成的尸横遍野是黑色的。战争也许不那么黑白分明,但是屠杀一定是,纯粹的黑白色调,能让观众和导演一样冷静和理智,去认清屠杀的真相。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多年来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限于黑白文字、黑白照片,就算是纪录片,也是黑白的。黑白的《南京!南京!》很容易让观众找到历史的契合点,从而肯定导演是在重现历史,而不是靠想象编出来的故事,更容易融入到剧情当中。同时,黑白色调也确定了影片的基调,它庄严、肃穆,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尽管会带来更沉重的压抑,但是不要紧,因为不会有任何一个观众会带着欢欣愉悦的情绪来看这部影片。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通用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