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
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9篇(泰戈尔散文集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9篇(泰戈尔散文集读后感),供大家阅读。
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1
清梦如歌,天马行空的奇想,真诚朴实的祈愿,都可以映漾在梦境里,倒影在歌声里,化作悠长,化作美丽的希望……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千千万万个梦想,读完泰戈尔的《新月集》,其中的《纸船》让我感慨万千。
文中的小孩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用大黑字在纸船上写上姓名与村名,可见他是多么渴望与异地的人们相识,希望异地的人能通过这一小小的纸船知道他,认识他。这让我想起了我童年时妈妈给我讲漂流瓶的故事,稚气的我就到处找合适的瓶子,也想做个漂亮的漂流瓶,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与联系方式,好让拾到的人知道我。可最终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忘。
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天真啊!《纸船》引着我又回到了童年。我曾经想在漂流瓶上贴上五颜六色的粘纸,而作者则想把黎明才开的秀利花载在船上,让它们在夜里平平安安的带到岸上。他是多么希望与未曾相识的人分享自己的秀利花,给那些清晨可能发现小船的人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我在寂静中体味着那份纯真,在回味中想象着那位充满稚气的孩子。
整首散文诗充满着奇幻与童真,孩子仰望天空,把那小朵的云比作张满帆的船,渴望着天上的伴侣放下船来同他比赛。点点滴滴,流淌在童年里,温馨而美好。我好想再一次回到童年,像那孩子一样,将纸船轻轻的放在溪中,目送它漂去……
这,让我回想起有一年去海边,我在去那儿的前一夜在一张张精美的纸带上写下我那小小的愿望,写下自己的姓名与地址,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折成一颗颗星星。第二天一早,我来到海边,在海风的陪伴下望着那蔚蓝的天空与巍峨的远山,将星星放在胸前,闭上双眼,面朝大海再一次许下愿望。随即,奋力向大海抛出那五彩的星星,顿时星星如彩蝶般在空中飞舞,又如落花般悠然而下,落在那层层浪花中,随波漂去。
星星啊,你就如同那纸船,载着我的梦想远去吧。看着你飘落的瞬间,我知道,梦想终于起航。
漂吧,漂吧,载这我那小小的梦想而去吧。
夜来了,我怀着无限的期待进入梦中,梦见天上的星星正和我的星星赛跑,梦见我的星星在子夜的月光下缓缓地浮泛而去……
梦想已经起航……
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2
在读了林清玄的散文过之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家那易懂的语言,却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读完后撼动了我的心。
这本书的封皮呈黄色,醒目却不刺眼,与它的图案十分相配:一阵风吹来,纯白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飘渺、空灵,十分简洁唯美,我想也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代的孩子的梦想吧。中央用孩子的字体写着“林清玄”三个大字,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展开封皮,一行小而精练的小字映入眼帘:“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正是这一行字,给了我很大的兴趣让我读下去。
正式打开书时,我便被那充天真,无邪的自序吸引。和标题一样,拉近了我们与作家的距离,向我们诉说了作家不老的心。这本书分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每一卷的开头都有一首精练的小诗,读来十分有趣,我仿佛能从一首首小诗中看到作家儿时天真可爱的脸。
第一卷“天真的心”:讲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们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只乌龟、一棵树、一些流浪狗、一个传说……而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作家用孩童般的最单纯天真的视角,把最单纯天真的事情,竟能写出如此多的细节和道理。在作家的笔下,可以从一只乌龟写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写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钱的悲哀……作家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直击我们的内心——那如白纸般内心的最深处的那片净土。
而第二章“纯善的心”描绘的不是一直再清澈的人或心。而是在尘世扎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作家用这“灰色”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的对比,引起了我们对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则是继续沿着之前的风格,用孩子般的笔法,给我一种亲近的感觉,让我借作家的文笔来看那充满未知的世界。
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书的最后也有一行小字。它告诉我们:“挫折,学习智慧;离散,学习成长。我们是不是除了课业,更重视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那?”或许,这就是作家写这本书的原因吧。
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3
读过席慕容散文的人,往往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感染。她的文章取材广泛、充满温馨。细读进去,她的文章平易朴实:山坡上的野草,孤独的大树,匆匆的过客,顽皮的小孩,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它们内在的美好品质,然后化为文字,与读者共享。文中没有可以推砌的词语,没有令人惊奇不已的哲理,只是娓娓道出、顺理成章。可却能在人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写给幸福》是席慕容一本抒情散文集。抒情是席慕容写作的一大特色。她的散文有诗的韵味,更有画的典美。这或许因为她是个画家之故。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那充满孩童般纯真的感情。那亲切抒缓的字句,空灵伤感的情调,行云流水般的叙述,处处洋溢着她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和热爱。
乡愁是席慕容作品的一个主题,这位长在内地的蒙古贵胄,对那块有着茫茫草原,沙漠驼铃,长河落日的土地充满着向往和爱戴。这种心情常流露在她的笔尖,所以她的作品既有悠远清丽的南国秀美,又有豪放粗犷的北国浪漫情怀。也许,她的歌是从“旷野上世代牧着羊的人心里生长出来的”,而支撑着她在人生道路上艰难跋涉的,也正是“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那一份渴望了”。
席慕容的作品题材多样,但统摄在一个基调中,充满同情,充满真诚。从她笔下的天地里,你会感觉到她那种对亲人、对朋友、对人生的热爱。应该说,她的作品并不一定十分完美,有时显得单薄了些,感触乏弱了些,有些作品思维或者不够深远,对于现实来说显得太理想化了些,但她描写的那些充满至善至美的平凡琐事,总能拔动人们的心弦,让你一同去发现世界中美好的一面。相对于那些卷帙浩繁、气势磅礴的巨作,席慕容的作品就象一股涓涓细流,带给你遐想,带给你甘香。
也许,有人喜欢的是那些愤世嫉俗的谈古说今,有人喜欢悲凄哀艳的儿女情长,有人则喜欢壮烈雄迈的诤诤劲言,但在这些悲壮、深沉的世界里,注入一点席慕容般的纯真、甜美,它就象一缕轻风,吹拂着你,让你随着她小夜曲般的娓娓倾诉,去回味些许岁月里无法捉摸的幸福和生活的真善美,或者,这正是席慕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心愿所在。
所以,我愿意随着这份写给幸福的柔情,去找寻幸福,感受幸福。
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4
近来闲暇时读毕淑敏作家的散文集,觉得很受启发,她的思想理念、人生阅历、生活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一篇文章对我们的生活有指导意义,摘录一些与大家共勉,题目是《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800字。
无论世界变的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
一来受经济情况的限制,二来是习惯,三来是俭省比奢华容易得多是偷懒人的好伴侣,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和最小的花费直抵目标。
然而有三件事是不能俭省:
第一件是学习。
学习是需要费用的,学习费用的支出和买卖其它货物略有不同。
你不知道究竟能得到多少知识,这不单决定于老师的水平,也决定于你自己的状态,谁也不能保证你在付出学费之后,一定能考上什么,你只能先期投入。
第二件事是旅游。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
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旅游是需要花钱的,谁都知道。
旅游的好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蓄积。
旅游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
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第三件事是锻炼身体。
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用不完的热量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负担。
于是要人为的在机器上跋涉,在充满氯气的池子里浮沉,在人造的雪花和冰面上打滚,只有不间断地投入金钱,操练贫瘠的肌肉和骨骼,以保持最起码的力量和最基本的敏捷。
以上三件事是不能俭省的。
当然也有省钱的方法,把人生当作课堂,向一切人学习,就省了上学的钱。
徒步到远方去,就省了旅游的钱。
不用任何健身器材,就在家里踢毽子高抬腿做广播体操……就省了健身的钱。
然而,这也是破费,因为我们付出了时间。
以上三件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他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积极向上的态度,才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人生的磨难,做自己想做的事。
它也是我今后为之努力和学习的目标。
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5
深呼吸一口,合上《迟子建散文》我将它放在床头,关上灯,准备睡觉,但迟迟都没有入梦,因为《迟子建散文》这本书中的一些星星点点,将我快麻木的视觉一点一点地化了。
迟子建的文字很清晰,从一些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一些事物,读完之后总能感受到一股柔和的暖流进入身体,总会有那么一小段文字吸引我的视线,引发我的深思,使人有不同的感想,让人孤独的精神之塔,有了一丝丝,一片片的充实,获得一个精神伴侣。
《迟子建散文》全书分为三辑,共67篇散文,长短不一,在散文中,无论是她对环境保护的呼吁,还是对故乡的怀念,或是对爱人的心灵寄托,或是对情亲的投入,或是对风景如山如色地描写,她都是随性的,贴近生活的,有感触的,她对生活的小细节,一只虫子,一个黑夜,一场球赛,一遍风景……更是细致入微,用朴素空灵的话语记录下来,湿润了我的心,打动了我的情。
他有《两个人的电影》中母亲的感悟,有《红绿灯下》中爱人的离去,有《玉米人》中烤玉米的信任,有《我对黑夜的柔情》中黑夜的思考,有《寻到都江堰》中山寺的宁静,有《鹤之舞》中丹顶鹤的孤独,也许是这些组成了她安静的性格,对于美的发现,可能这些给予迟子建温暖,同时也温暖了我们与他产生共鸣。
《寻石记》是记叙文儿时调皮,把家里一块腌酸菜的石头给砸碎了,母亲要作者去找一个一模一样的石头,母亲的气话。作者居然当真,去寻找石头,结果听到许多传说,也许是因为她这份执着,才会有《玉米人》中“守着自己的炉子,守着炉子里心灵的炭火,未那些爱我作品的读者(哪怕是少输),精心培制粮食。”的打动吧!
通过她的文字,我看到了萨尔图落日的优美,听到了西栅的梆声的悠远,闻到了风雨的灿烂,触到了作者世界的雪,尝到了作者故乡的吃食。因为她对生活的向上简单,安静,对我也有几分影响,我深深地被她的情感所带动起来,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每晚坚持读她的书的原因吧!
我闭上眼,一只手放在《迟子建散文》这本书上,回忆起书中的内容,与文字一起进入梦乡。大概,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吧!
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6
国庆期间,我阅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这本书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来得及将第一单元中的内容细细品读。这本书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作者是通过10个历史名人来谈政治,谈人生,论哲学;第二个单元,是在讲一个作曲家,一个歌唱家,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在生活的艰辛中创造奇迹的老人家的事迹;第三个单元,则是在写关于艺术的内容。
在第一单元的阅读中,我觉得自己似乎乘坐了一台时空穿梭机,回到了作者笔下那个人物的时代,似乎他们所经历的人生活生生地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在《把栏杆拍遍》这篇文章中,作者再现了一个一生都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辛弃疾。使我对辛弃疾这个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常常会在教科书中看到他的诗,那是对他的了解,还只是仅仅局限在一个伟大的诗人上,在阅读过《把栏杆拍遍》后才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更是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他拥有着炙热的爱国之心,他空有一片忠心痴情,却不被重用,这一切的辛酸,辛苦,辛辣,在梁衡先生的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我在阅读时,内心万分惆怅。短短的一篇散文,却浓缩了辛弃疾悲惨的一生。
在《乱世中的美神》这篇散文中讲述了李清照从欢乐世界迅速跌向愁苦深远的人生。她出身官宦人家,也拥有过甜蜜的爱情,可这一切的快乐到了她的后半生就停止了,一切的磨难便从她的后半生开始了,但她并没有选择消极地流泪哀愁,而是不惜两败俱伤的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反抗,她甘愿承受外界的种种压力,只为了与命运做抗争,她的坚持和坚强令我尤为钦佩!梁衡先生笔下的李清照是那么的美艳动人!她的超群脱俗让我敬佩不已。
尽管只是读了第一单元的几篇散文,但却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梁衡先生的散文,他将这些人的精神,人格生动形象地描绘在笔下。他笔下的人物似乎都活了起来,引领我走进他们的人生,并使我被他们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7
我从她的作品也看出了她的安静、敏感、聪明、狡黠。特别叹服她能从生活的细节、情感的小小波折、还有身边朋友们的情感经历中挖掘出如此丰富的爱情哲理。人一生才能经历几次恋爱啊,可她却将恋爱中的一分钟掰成两半来享受、来体味、来感叹、来思考。
她对爱的阐释真是全尽极了,从《我爱上了你》《我不爱你》,她将大多数人的情感困惑,情感快乐都深入地思考,引发出一段又一段精炼的文字。写得那么随意,那么自然,那么真诚。真是随手拿起,随意哪段读起,都会被深深的吸引住。
我每读一段,都会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进去对照,看自己是不是像她一样懂得了爱,珍惜了爱,把握了爱。厚厚的一本书,我读得仔细,读了有一个月了吧。本想写很多作文,因她的文章引发的感慨,可又觉得她已经说的够透彻的了,我还要怎么说呢?呵呵,我想我需要再看一遍,如重读《飞鸟集》一样,才能看得明白悟得透彻。
合上书,又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看的安妮宝贝的书,她们都是如此细腻多思多才,看似信手一涂的随意,却能引发许多人的共鸣,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是女子,我应该好好像他们学习,就像张爱玲所说的“一般来说,活了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
我觉得她擅于观察别人,很敏感的女人。世上最凄绝的距离是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 互不相识, 忽然有一天, 他们相识, 相爱, 距离变得很近。 然后有一天,不再相爱了, 本来很近的两个人, 变得很远, 甚至比以前更远我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谁知道她有时毫无力量。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阴晴圆缺,在一段爱情中不断重演。换一个人,都不会天色常蓝。
你遇上一个人,你爱他多一点,那么,你始终会失去他。然后,你遇上另一个,他爱你多一点,那么,你早晚会离开他。直到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你们彼此相爱。终于你明白,所有的寻觅,也有一个过程。 从前在天涯,而今咫尺。
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8
读散文的时候,便记得林清玄,这位优秀的台湾作家。
第一次读它的散文,是在高一的时候,那时候已多少懂得一些南山之意了,看到林的散文,就仿佛捡到了一个大好的香果,感叹道世间还有如此文章,一定能洗涤世间一切浮躁之人和浮躁人的一切吧!现在想来,虽说夸张了一些,但在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林的散文我还是非常喜。
喜欢林清玄的散文,是因为他那种超欢凡脱俗的文章意念和感人至深却又清淡的语言,每次读它的文章,总能找到浮华时的安逸,宁静时的超然!这好似在外流浪的孩子心中总还有一个家,即使风高浪傲也还盼着避风港湾的守护。
淡淡的感觉,悄悄的愉悦,这就是读林的散文时的感受。
就算你小小的心灵受伤了,它也能给你一种安抚,正如在《清净之莲》中所说: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
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这,就为那些喜爱伤感的人找到了合适的理由,柔软的心也伤的优柔灿美了。
林清玄是这样一个作家,他有他自己完善的人生追求和独特的写作能力,在文坛面前,不拘泥于某一家之特色,而积众家之所长,他把别人的文章融进了自己的风格,又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他独有的方式展现给世人,于是读林的文章,便看的是他内心世界,而读的是众家之笔。
文人所追求艺术,想必不过如此了。
托儿斯泰散文集读后感9
在寒假里我读了这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它讲述了史铁生的童年时光和双腿残废后所面对的生活,文章中主要描写了史铁生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以及对母亲的描写,真实又深刻的表达了他对于不幸,苦难的理解,并理解了自己母亲母爱的伟大。
21岁的时候,史铁生双腿就瘫痪了,这对一个正处于意气风发,挥洒青春时期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事。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充满了暴躁和绝望的情绪,所幸的是,家边那片荒芜的园地给了他心灵的栖所,在他消沉的日子里给了作者很多安慰。史铁生并没有放弃自己,他不断地思考着人生,寻找着希望,最终凭着自己顽强的精神想清楚了一切,走出了阴霾。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什么样的遭遇都是最适合自己的。就像史铁生,他虽然失去了走路的能力。但若不是这样,他或许永远不会有深沉的思考,不会去揣摩母亲那些不曾说出口来的心思,感受得到那样无私深沉的爱,不会有一个可以寄托感情的地坛,不会去关心到许多生活的细节,更不会因为没有出路而成为一名作家。在我为挫折失败抱怨的时候,也不应该逃避,而是换个角度想想,这是否给了我什么教训,是不是在提醒我还要更加努力。
在《好运设计》这一章中,史铁生试着为来世设计一场自己满意的人生,却意外地发现,如果少了困难和缺陷,是无法塑造成让人满意的人生的。这时,他终于明白如何面对自己的瘫痪,并说出了“上帝爱我”这样的话。一个瘫痪的人不去怨恨命运,而是说出这样的话,多么不容易啊。
文章里,史铁生提到母亲是总有一点懊悔的样子。在他母亲在世时,作者总是对母亲很不尊重,也不会去体谅母亲的感受,等到很久以后,史铁生才懂得母亲对自己的操心,无奈却已经失去了机会。这也提醒了我,要趁现在好好孝敬母亲,不要总和她闹脾气,等她不在了不要追悔莫及。
史铁生朴实却富有力量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对付绝境的方法只有充分利用过程,人终有一死,我现在四肢健全,身体健康,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奋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