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学院就业工作汇报

时间:

学院就业工作汇报共6篇(毕业生工作汇报)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6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4011个字,阅读大概需要9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学院就业工作汇报共6篇(毕业生工作汇报),供大家品鉴。

学院就业工作汇报共6篇(毕业生工作汇报)

学院就业工作汇报共1

  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近些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全员参与、悉心指导、拓宽渠道、强化服务、规范管理”的工作理念,结合我院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意向实际,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渠道,全方位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学校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和我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保证了广大毕业生实现充分和满意就业。想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和特色做法和各位领导做一个汇报和交流。

  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消,世界各国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我国物价上涨,宏观调控压力加大,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突出,本地区、本行业的产业专业升级,安全环保的客观现实,影响2011届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复杂多变,加上毕业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都给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自2010年9月以来,学院党政领导和师生高度重视,客观分析就业形势,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毕业生提供积极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力争全院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学院2011届毕业学生总量为480人(2010年9月),其中,本二批次304人,本三批次和专转本批次毕业生176人;2011届毕业专业共有4个,分别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共计198人,材料化学专业共计79人,制药工程共计136人,环境工程专业共计36人,安全工程专业共计31人。由于4名同学因学业等原因没有顺利毕业,实际毕业生总数为476人,其中本二批次301人,本三批次和专转本批次毕业生175人。

  现将我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2011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概况

1、三个统计点全院就业情况

  截止到2011年6月20日,首次就业率为%,全部为协议就业。截止到2011年8月20日,初期就业率%。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年终就业率为%,其中协议就业率为%,考研率为%,协议就业率和考研率之和为%。未就业的6名学生并不是年终没有就业,据了解有3名同学已经就业,但就业协议和证明没有反馈。和我院各专业往年就业情况比较,我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和考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就业率有了明显上升,而且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协议就业率好于以前任何一个年份。

2、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我院2011届5个专业本

二、本三及专升本毕业生就业和考取研究生总体态势优良。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年终就业率(含升学)为100%。其中就业人数为165人,占%,考取研究生29人,占%;安全工程专业31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含升学)为100%。其中就业人数为25人,占%,考取研究生6人,占%;制药工程专业136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含升学)为%。其中就业人数为120人,占%,考取研究生15人,占%;材料化学专业79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含升学)为%。其中就业人数为57人,占%,考取研究生21人,占%;环境工程专业36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含升学)为%。其中就业人数为26人,占%,考取研究生6人,占%。

3、就业面向地区和单位性质分析

  从就业地区分布看,我院2011届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办学所在地——连云港的毕业生为88人,占393名就业毕业生总数的%;在徐、淮、盐、连、宿等苏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134人,占%;在连云港、南通、盐城三个沿海大开发龙头地区就业的毕业生125人,占%。201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符合我省实施沿海大开发、振兴苏北经济、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的宗旨,也体现了我院办学“扎根淮海、面向黄海、服务沿海、辐射陇海”的战略思想,为地区和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但是,也不难看出沿江经济带、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到这些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215人,占%。按就业人数多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南京44人,占%;苏州43人,占%,上海32人,占%。我院2011届毕业生%都把企业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目标,他们能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选择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到集体、私营、民营企业就业,反映了我院毕业生立足并深入基层企业生产研发第一线经受锻炼和不怕吃苦的踏实精神,择业观念趋于理性和现实化。

4、考研情况分析

  我院2011届476名毕业生中,共有77名同学考取了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高校的研究生,占%。其中本二批次62名,占本二毕业生总数301人的%;本三和专升本批次15名,占本三和专升本毕业生总数175人的%。考取985或211工程高校研究生情况分析:77名毕业生考取985或211工程高校研究生共计21人,占考取研究生总数的%。经数据分析,反映了我院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质量总体良好,这是与长期坚持抓学风建设是分不开的。

二、特色做法

1、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毕业生就业

  根据工作需要,学院于2010年9月重新调整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4月专门修订了《于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2011年4月和10月两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党政联系扩大会议,分析研究2011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院、系“一把手工程”。推行各系及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去向,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学生能尽快落实工作和适应就业岗位提供帮助,建立并实施院毕业生就业信息通报机制,通报招聘企业信息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所带学生的就业动态。实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弹性模式。严格按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鼓励毕业生提前介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已提前完成的同学,第八学期可申请到就业意向单位实习或见习。进一步狠抓学风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举办考研专业基础课免费辅导班,为考研学生提供复试和调剂指导。调整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学期安排,提前半年为即将进入毕业班的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鼓励假期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训工作。

2、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计了《与社会各界开展人才与科研合作征询函》,主要内容有:向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学院及专业简介和2011届毕业生生源及分布情况;设计学院和企事业单位人才与科研合作征询表;设计并征询相关企业中我院毕业校友跟踪信息反馈表等。此函通过网络Email、校园招聘会和省市人才市场等渠道广泛发送到相关单位,积极推介我院毕业生,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同时利用校园招聘活动和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等机会加强和用人单位主管沟通,为单位招聘提供积极地服务,建立了一批长期合作单位。目前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单位主要有:上海的药明康德、合全药业、现代制药;苏州的国环环保、常余化工;无锡的华燕化纤、宜兴协联;江阴的百川化工、长电科技、广信油墨;扬州的扬农化工;南通常海食品添加剂;泰州的中丹集团、森然化工、沙桐化学;盐城“保利协鑫”新能源、淮安的实联化工;徐州的伟天化工、利民化工;宿迁的阿尔法药业;连云港的益海粮油、恒瑞制药、康缘制药、天晴制药、豪森制药、罗盖特、华威电子、华海诚科、东海硅微粉、太平洋石英。和盐城滨海、大丰、响水陈家港、灌南、灌云、金山镇等工业园区内的多家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3、积极沟通,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咨询和服务

  由学院就业办负责老师牵头,连同班主任、毕业环节指导老师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就业办老师建立了移动飞信群、移动和联通电话群发、“烛光心斗”QQ群,做到毕业生指导和招聘信息发布等全覆盖所有毕业生,及时做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信息交流。学院和系部分专业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班级召开班会,加强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教育及引导。定期分析毕业生就业动态,千方百计地帮助未就业学生,特别是就业困难学生实现就业目标,工作体贴入微,耐心细致。先后举办小型招聘会和用人单位宣讲会近100场次,还组织毕业生赴徐州和赣榆金山镇现场考察。

三、保障机制

1、领导重视,师生协力。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我院学生就业工作,为毕业生工作出谋划策,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中,我院党政领导和老师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面向培养合格人才与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才氛围,并对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从政策、经费等各方面提供了最大便利,在供需洽谈场所、办公设备等方面保证了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我院成立了由院领导、系主任、专职就业辅导员、毕业生班主任组成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指导和服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完善了就业工作制度,以制度建设作为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石,力促学生就业。

3、全院教师齐动员,力促学生就业。我院通过周三教职工例会及时通报就业工作,学院领导、毕业生班主任与专业教师积极想办法,帮助毕业生就业,一年来,多名教师都通过个人关系联系用人单位,系部在指导学生考研和增强专业技能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4、精心设计,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学院先后邀请了毕业校友荣芳总经理、赣榆金山镇某企业武总来校做“大学生成才和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课由课堂内集中授课与课堂外分散个别指导相结合。就业指导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制定授课计划,按照授课计划和相关要求备课与组织课堂教学。就业指导课紧密围绕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讲授求职择业技巧和求职简历的制作,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好评。

四、就业安全和心理辅导

1、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干扰大学毕业生正常求职的因素很多,如不正之风,设骗欺诈,信息泛滥等等。学院以正反面案例做好毕业生求职心理疏导和安全防范教育,督促学生远离求职陷阱。一是指导毕业生能够较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防止受骗上当;二是指导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善于捕捉最佳择业时机,防止因脚踏两只、三只船等丧失机遇。

2、加强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倡导文明离校。学院不断加强就业安全宣传、教育和管理,毕业生请假外出实习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确保不发生意外事故。为了让毕业生平安、顺利、顺心地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我院认真组织了欢送毕业生专场晚会和形式多样的欢送活动,毕业生离校环节有序进行,做到了让学校放心,让学生满意。

3、按时、规范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流程管理,顺利完成签约上报、派遣改派、档案转递、户口迁移等工作。

  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告一个段落,本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具体分析如下:客观方面,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党和政府宏观政策的积极引导,是导致本届毕业生实现就业目标的根本保证;我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认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幸福、毕业生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民生工程”,始终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一把手工程”之一;学校和学院就业指导机构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积极吸引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咨询等服务工作。同时也是与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化学化工等相关行业积极举办各类人才市场,为毕业生提供便捷有效地服务是分不开的。主观方面:我院毕业生的优良学风形成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本届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不断调整个人求职期望,积极主动地求职就业,是搞好就业工作的核心因素。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虽然我院的各项工作已经落实,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完善切合学生需要的就业指导体系、如何建立合理的就业推荐机制,如何进一步调整毕业生合适的就业期望等等,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大胆探索,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促进学生就业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学院就业工作汇报共2

  体育学院2015年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2015年,体育学院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有关部门和兄弟院部的支持帮助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2015年学生管理和就业目标任务。现在我代表体育学院做一年来的工汇报交流,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学生管理工作

一、强化思想引领

  学院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龙头,严格组织发展工作程序,开展党员教育纪念建党94周年,开展时政专题教育,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组织学生观看抗日战争纪录片,开展反腐倡廉专题学习;寓教育与迎新中,开启《开学第一课》。思想引领带来学生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文明修身、报效社会成为新时尚,7名同学赴军营戍边报国。

二、深化学风建设

  学院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专题研讨人才培养方案,邀请校友刘兵回校做报告,引导教师转变职能服务学生,在强化学风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开展纪律、诚信、考研等教育,加强早锻炼、晚自习等日常管理,正风肃纪整顿学风;实施班集体、团支部、学生综合测评等目标管理和考评,健全评奖评优制度,完善学风建设、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激励机制。

三、搭建竞技平台

  学院强化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搭建竞技平台,系列赛事展风采。

  2015年,学院组织师生获黄山市迎新春健身跑接力项目前四名,个人项目第一名;获市全民健身大赛健美操组一等奖及“最佳创意奖”;获省全民健身展示大会暨首届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女子素质比赛第一名、男子素质比赛第三名和第六名。女子舞龙队获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自选套路第一名、规定套路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一名与体育道德风尚奖;男子舞龙队获“中国·思南第二届全国舞龙大赛”规定套路第一名、自选套路第二名、障碍舞龙第三名、竞速舞龙第三名;拉丁舞团队获南京“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7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

四、深化社会服务

  学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服务社会,在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与徽山路社区党委共建小区绿地、与五福街社区党委共同助创文明城市;与三区县合作组织学生担任中考体育加考裁判工作;组织送文艺到徽州区社区学校、到休宁县郑湾农村、到屯溪老年公寓、到休宁军营;志愿服务及执裁全国游泳锦标赛、羽毛球甲级联赛;担任黄山市、各区县和学校比赛裁判及志愿服务;协助安徽电视台遴选人员参加节目、送节目参加黄山市首届记者、听众节;全年校地、校企合作达到36项,参与学生逾千人次。

五、赢得社会赞誉

  安徽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柯陆安同学舞起火狮传承民俗赞学子勇担当,安徽电视台报道学生参加110宣传称安全意识好,人民网等报道师生教小学生踢足球展风采,游泳教学成绩突出学校获大体协会游泳分会 “先进集体”; “四进四信”论文进入全省12强、新生演讲比赛获第二名、党风廉政建设竞赛、大合唱、党校考试成绩斐然展示了体育人的精神追求。

  就业工作

一、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学院赴福建高校考察,取经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体、安师大、池州学院等近十所高校来院交流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篮球专选课训练带动比赛、体育与公共协同、老师与学生同场竞技、校内与校外协调,学校首夺市篮球冠军;搭建应用型成果展示平台,在黄山市国际篮球争霸赛、黄山市篮球锦标赛、院迎新晚会等校内外大型活动中展示了体育舞蹈的艺术魅力。

二、坚持以市场为就业导向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校企合拓展就业平台。学院赴浙江、江苏等地开拓就业市场,调研社会体育应对健身、游泳人才培养之策;赴北京参加国际休闲体育大会,应对旅游+休闲体育、健康+休闲体育的市场需求;学院邀请飞扬健身学院、合肥金仕堡健身等来校上公开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组织学生到宁波、杭州、上海、苏州等20多家企业实习,涵盖健身、游泳、户外、跆拳道、网球等体育门类,培养学生适应市场能力。

三、培植职业技能

  学院积极引导、大力推动学生以就业为目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架通就业立交桥。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游泳救生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健美操、网球等国家职业培训及考证工作,开展了羽毛球国家二级裁判员培训工作;协商与威斯达健身学院利用学校资源合作培养健身教练。

四、强化就业指导

  学院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邀请校友回母校做创业指导,邀请企业人员来校为学生做健身职业引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学院实施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举办就业形势分析会,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到基层就业;强化就业的个性化指导,重视对就业困难人群的帮扶与服务,院领导、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指导交流助推就业,实行专业教师与就业困难学生的 “一对一”就业指导与服务。

五、甘做先飞笨鸟

  2016年秋季,2013级将进入毕业季,我院的毕业生将由80人增加到160人。面对毕业生成倍增长的压力,体育学院笨鸟先飞,于2015年12月启动了2017届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学院召开2013级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会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会,要求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假期技能提升计划,联系亲友和学长有意识地搜集就业市场动态信息;各班召开了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动员会,组织学生参加黄山第二期健身教练国职培训班;开展了2013级学生就业专项问卷调查,并根据其就业需求适度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适度提前毕业生实习工作,为毕业生求职就业留下更多的时间。

学院就业工作汇报共3

  真抓实干夯基础,凝神聚力练内功

——金融学院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金融学院现有学生规模1500人,每年毕业生人数在400人左右。2009届414人,2010届337人,涉及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国际金融试验班、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投资学(公司金融方向)6个专业和方向。

一、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时间上看就业教育与服务工作应该贯穿于大学期间全过程,如果只是在大四年级才开始抓就业工作,效果肯定不会很好;从内容上看,就业工作涉及到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多个方面,单纯为就业抓就业,不能跳出就业之外抓就业,效果也肯定不会很好。一年多来,我们在就业工作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围绕学生从业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9年,金融学院在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市场需求,加强教学建设、学风建设、第二课堂建设,提高学生从业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一是邀请兄弟高校和实务部门专家学者和领导参加,先后召开了投资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研讨会、保险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研究会、就业与人才培养方案高层研讨会,以及0

5、0

6、0

7、0

8、09届毕业生代表人才培养方案意见反馈座谈会,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如何入主流、如何形成自身特色、如何适应行业需求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特别是下半年召开的就业与人才培养方案高层研讨会效果较好,省银监局、省证监局、省保监局、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招商银行武汉分行、中国国际期货武汉分公司等10多家单位的领导或人事部经理出席了此次会议。与会领导结合金融理论与实务发展前沿以及用人单位的选材标准,指出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问题和不足,对各专业全程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编排、课程增删以及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工具的掌握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愿意在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特色教材编写、科研课题合作、教师实务部门挂职锻炼、为学生开设应用性强的课程(如《金融写作》)、优秀学生奖励基金设置等方面提供帮助和进行实质性合作。目前,学院与省银监局副局长阙方平、人保武汉公司总经理高敏合作编写教材工作已经启动;二是学院利用暑期,到上海财大、上海金融学院、厦门大学等高校进行了人才培养与学生工作调研。三是我们经常性的召开教学情况学生座谈会,将学生反映的一些教学方面的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学口。通过了解方方面面的情况、听取各个层次的意见和建议,力图使金融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与武大、财大等重点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形成差异化和错位发展战略。在学风建设方面:好的学风是培养合格学生、实现办学上质量、上水平,办特色,达到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在学风建设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实行学生学业预警。我们每学期开学对全院学生必修课考试不及格达两门及以上者逐一进行约谈,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和困难,协助制订学习计划书,建立学业预警档案,并寄发学业预警家长告知书。二是对学生科研进行指导和激励。我们争取到院里支持,对学生从事课题调研给予一定资助,将科研指导老师的工作纳入年底院内分配考核,对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配套奖励金。三是积极营造学生学术氛围,凡是来我院讲学的知名学者,如田国强、李扬、何德旭、曾康林、白钦先、宋明哲等,学院都安排专场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与同学们谈经论道。同时,我们认真开展读书工程活动,精益求精办好《好书推荐》杂志和博客,组织金融学院读书会,努力打造学校读书活动的品牌。通过学风建设的软硬措施,主要目的就是要让绝大部学生配合专业教学活动,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整体文化素质。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我们紧密结合第一课堂,精心组织学科竞赛活动。09年我们举办了全校性的模拟金融投资挑战赛,金融热点问题分析以及点钞、小键盘操作、翻打传票等银行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为更好适应银行工作需要,今年我们拟增加五笔字型输入法比赛。同时,我们动员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和学校有关外语翻译、口语、辩论以及数学建模大赛方面的竞赛活动,共获得国家级奖项两项,省级4项。系列学科竞赛活动对加强学生第一课堂学习,提高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提升专业技能整合和从业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围绕建立就业长效机制,主动深化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09年2月至今,金融学院单独组织招聘活动70次,提供招聘岗位15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近300个。来院招聘的单位,40多家是通过学校、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各种关系邀请而来。在与用人单位接触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有针对性地深化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把就业工作从简单的招聘形式较变为与用人单位建立全面合作的联谊伙伴模式,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批量、长期的就业,另一方面可能让用人单位通过接纳学生实习实训、合作编写教材、合作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等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从而实现培养与就业的高度结合。在学院经费支持下,09年,我们走访了武汉市10多家金融单位,在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力邦投资公司建立了新的实习与就业基地,在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建立了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与创业基地。暑期我们安排了06级和部分07级共112名学生到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国际期货武汉分公司、华融证券、中投证券、中银证券进行专业与就业实习。参加实习的学生一部分可以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没有能留在实习单位的,也因有了这些实习经历,在其他类似的岗位竞聘中赢得主动。今年开学以来,我们与长江证券公司、齐鲁证券武汉营业部、东兴证券武汉营业部就建立就业基地达成了初步协议。近期,我们准备通过朱院长的引见,继续走访一批我们过去还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在汉金融单位,争取联系一些单位来院招聘毕业生和安排07级学生暑期实习,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我们也正在争取条件进行订单式教育的实践,以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围绕“入学即就业”理念,认真做好学生全程就业教育与服务。我们的思路是,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分阶段、有计划、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全过程。第一阶段,在

一、二年级重点抓养成教育、目标导学和就业启蒙教育。通过系列励志教育、专业介绍、近年就业形势分析,从新生入学起就强化其专业思想、增强其学习的紧迫感,引导其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阶段,在大三重点抓准确定位。对学习优秀且有意向考研或出国的学生多加引导和指导;对想就业的学生在考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规划方面加大督促和指导力度,强调实践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为就业作充分的准备。第三阶段,在大四重点抓就业定位、就业心理和就业技巧教育。通过介绍上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宣传国家就业政策,教育学生对就业区域、就业岗位、用工方式等根据国家所需、市场行情和自身特点合理定位,尽量避免高不成低不就,贻误就业时机;同时,我们请在招行、民生行等单位工作的校友回院在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着装、面试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四)围绕生源质量较好实际,积极营造学生考研、出国留学氛围。金融学院相当一部分学生高考成绩在一本线上下,许多学生一进校就有考研或出国留学的想法。去年学院考研和出国留学人数共38人,占毕业生人数的9%。学生考研、出国也是我们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提高06级学生考研率、出国率,09年我们组织了8场学生考研、出国交流会和座谈会,将09届考研、出国学生的总结与感言结集挂网宣传,对09年暑期110余名留校考研学生进行具体管理,与图书馆、学工处、研究生处联系,争取到了图书馆自习室暑期冷气正常开放。2010年,我院考研学生300分以上的有近60人,正在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的有17人。同时,我们对07级学生考研在年前和年后都进行了动员,今年拟针对07级考研和出国学生开展系列辅导活动。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使金融学院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通过考研和出国留学的方式来缓减就业压力。

(五)围绕班主任队伍建设,科学规范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细胞,班级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工作的成败。而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扮演着教育者、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重要角色,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2009年,金融学院班主任配备工作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刘宁副院长的大力支持,刘院长亲自担任班主任,影响和带动了一批优秀的博士、副教授担任班主任,从而在09级全面实现了由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目标。09级班主任除一名老师外其他老师都曾有过带班经历,不存在评职称需要担任班主任的限制,担任班主任主要是出于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工作的支持。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对我们加强学生专业建设、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目前,专任老师带班的效果正逐步显现,班级学风普通较好、学生学业成绩整体较高、科研与学术氛围较浓厚,这些都将最终影响到学生就业和升学。

二、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合校以来,金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不是很理想。分析原因,我们认为既有金融行业就业较难的外部因素,也有我们工作还远没有做到位的自身因素。

(一)从外部因素看

一是银行属服务窗口行业,对员工的身高、长相、气质、谈吐、能力等均有较高要求。通过几家银行的招聘选拔,一部分形象好、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基本上可以被录用,但大部分条件一般的学生不能顺利进入银行工作。未应聘上的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被银行录取,心里也较着劲要应聘银行,对学院安排的非银行类招聘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从而造成结构性就业困难。

二是银行招聘程序过长,在规定的有效时间内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签约或出具就业证明。各大银行支行都没有人事接收权,用人权集中在全国总行或各省市分行。应聘学生通过一面、二面、三面、笔试以及少则3月多则1年的实习,才能最终正式签约上岗。以工行湖北省分行有例,工行09年6月底招聘了我院几个学生,省分行预计要用1年左右时间统一培训新进员工,培训完成后才能签就业协议。同时,一些回生源地到当地银行就业的学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三是近几年来金融市场人才需求量明显减少。对毕业生容纳量最大的工、农、中、建等几家大型国有银行,因改制上市,内部人员需要大量消化,男52岁、女47岁必须内退,新进员工主要解决关系户和内部职员符合本科毕业条件的子女。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银行和证券业人才需求量明显萎缩。从09年下半年起,证券行业人才需求量才有所回升。

(二)从自身因素看

一是人才培养特色还不是很鲜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与其他高校特别是武大、财大等金融类专业形成很强的差异化竞争,师资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总体上与武大和财大存在一定差距。在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还没有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情况下,银行等用人单位一般都会首先考虑在财大、武大等一类大学招聘员工。

二是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银行是经济类大学生就业首选单位,各大银行人力资源部根本不愁招不到员工,大多不会主动联系来二本院校招聘。金融学院在与银行联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每年来院招聘的银行不是很多,每次招聘的名额也很有限。

三是对学生的就业教育与服务还不是很精细。我们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还不是很高,没有很好地结合单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以及不足,帮助其对职业规划作出科学有效的安排,并督促其完成。同时对学生的就业定位、就业心理、就业技巧教育也还有待加强。由于这方面工作的不足,往往出现学生有业难就、有业不就的现象。如我院学生就业定位与武大、财大金融专业学生有很大重合,眼光只盯着大城市、大金融单位,对目前发展势头较好的证券、保险业以及县市、村镇金融单位兴趣不大。

四是考研、出国、非专业就业等渠道化解就业压力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在考研方面,金融学院学生考研的风气较浓厚,但由于大多报考武大、华科、财大等一类大学,同时学院在考研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还不够具体,考研成功率不是很高。落榜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放弃就业,留待来年再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在非专业就业方面,由于专业的特点,动员学生资教、当村官比较困难。

五是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作用发挥还不是很到位。前几年,金融学院辅导员轮换较勤,外聘辅导员因各种原因频繁辞职,专任老师担任班主任占比较低,由此导致09届、10届大部分班级换过三次班主任,或一名辅导员兼任4到5个班级的班主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学院毕业生工作不连续,班主任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职业生涯的规划、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职责部分缺失,学生对班主任也没有太深感情。据调查,09届部分未就业学生回生源地后找到工作,但班主任催交就业协议和就业证明非常困难,使一些已经实际就业的学生不能算入就业率。

  由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同时,有些问题认识到了但要解决好须假以时日,要逐步实现金融学院高就业率、高质量就业的目标,还有一个艰难过程。我们相信,有学校的正确领导、有招毕处的科学指导和有力帮扶,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金融学院学生就业状况一定会得到根本好转,真正与金融学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相匹配,真正对得起家长、学生的信任。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六日

学院就业工作汇报共4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共青学院

  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2010年10月

  2010年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高等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我省有关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实际,以服务促就业,以管理促就业,以科学指导促就业,继续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指导方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现将2010年毕业生就业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基 本 情 况

  我院2010年毕业生中有本科10个专业690人,专科26个专业1866人。毕业生总人数2557人,比2009年减少424人。截止6月23日统计,已实现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专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全院本、专科就业率合计%。回顾我们已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领导重视。学院把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全力抓好就业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机构,人员到位,明确责任。相关部门、各系责任人为完成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预期目标进行了努力的工作。

2、加强就业指导,深入地开展毕业生政治思想和就业观念的教育。我院除了日常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外,还邀请社会成功人士、我院优秀毕业生和社会上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来我院为毕业生进行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深入各系给毕业生讲解就业程序、应注意的有关事项。通过这些活动使毕业生了解了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了就业心态,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勇敢创业”的观念,同时也使他们对就业工作的有关程序和相关事项的办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悉心培育院内就业市场。为了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学院在去年12月初派出6个系主任带队分成几个小组到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等地了解当地的就业形势,进行市场调研,走访用人单位,回访毕业生,并和当地的人才市场联系,广泛联系引进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我院为2010届毕业生邀请了126家用人单位来学院进行校园招聘,其中专场招聘会33场,并在2009年12月6日成功举办了我院2010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到场单位93家,提供就业岗位近4075个,达成就业意向1231人。我院还在今年元月8日举办了全国“双新人才计划”校园招聘会,到会企业12家。

4、加大激励措施,调动全院就业工作积极性。为调动全院各部门、各系就业工作积极性,为鼓励和帮助毕业

  生自主择业,我院今年准备拿出20万元的经费,奖励就业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自主创业、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帮助和补助。

5、加大对经济贫困、身体残疾、心理障碍等求职困难的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各系从实际出发,除进一步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外,还制定了相应的帮扶解困措施,开展了一对

一、点对点的帮扶解困服务,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并向招聘单位重点推荐等。

6、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做好大学生预征入伍工作。学院通过各种形式做好大学生入伍的宣传和发动工作,把大学生入伍的重要意义、优惠政策以及时间安排等告知毕业生,学院并制定了相关措施,鼓励毕业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毕业生积极响应参加报名,2010年毕业生中已有15人入志愿兵,5人入士官。另41人参加预征报名。

7、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就业率统计工作。我院毕业生最后一学期基本在外进行求职活动,存在着流动性大、联系方式变换等问题,这给就业率的统计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学院要求各毕业班班主任通过设立电子邮箱、QQ或其它方式与毕业生建立可靠的联系,并依靠班干部与其他同学保持联系,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催促已经签约的毕业生尽快的把协议书交回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就业签约状况从5月份开始每周进行通报,并对毕业生签约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了必要的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给予退回。

8、就业成绩。2010年毕业生本科就业率%,专科%,本、专科合计就业率%。考取研究生27人,考取“专升本”105人,入伍志愿兵15人,入伍士官5人。

  当前就业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容松懈,而且我院就业工作本身也存在诸多不足,如需进一步加强就业队伍建设,就业渠道需进一步拓宽,毕业生跟踪制度待完善,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应大力开发,还有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但是,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圆满完成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2010年10月8日

  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就业工作汇报共5

  xxx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xxx是由原xxx教育学院、xxx师范学校和xxx省水利机电学校于2010年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地方高职专科院校,现有教职工328人,开办有机械、土建、电子信息、财经、旅游、文化教育等类别的高职专科专业40个,在校生余人。

  学院地处川南偏远地区,远离中心城市,缺乏地理优势、经济区位优势与行业背景;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90%的学生属于家中第一代大学生,缺乏就业创业优势资源,学院的就业创业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基地建设保障就业,就业创业指导转变观念,突破就业创业工作客观条件限制,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达到97%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在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提供的《xxx省示范和骨干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2年度报告》中,我院毕业生综合就业竞争力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五。2013年,学院被xxx省教育厅评为“xxx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学院全日制专科毕业生2822人,截止8月底,已就业2760人,就业率达%。

二、创新举措,创优服务,做实做强就业和创业工作

(一)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学院始终坚持“四合四共”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不 1 断健全合作办学驱动机制,与xxx市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学院始终坚持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作为打造就业质量的基石,强调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做实就业导向,在创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使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更加贴近岗位需求,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落实“四个融入”,以岗位需求引领专业人才培养

  学院将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工作过程分析成为学院各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毕业生就业质量成为学院专业建设自我约束机制的核心要素。一是在新增专业审批、专业招生计划制定、招生录取等环节中融入就业考核与人才需求分析,避免就业困难专业的盲目扩张;二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课程建设中以岗位需求背景与就业现状分析为依据,就业调研、就业服务、就业跟踪等目标任务融入专业教研室常规工作;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职场文化,引导学生适应工作过程;四是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各专业必修课程融入学院公共课程建设体系,对学生的择业、就业和创业教育纳入三年学习的全过程。“四个融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毕业生在基本工作能力和专业相关度、就业半年后稳定率方面得到用人单位认可。

2、开展“四个共建”,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结合企业、地方产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共建专业。我院积极探索、实践政园企校“四方共建、五位一体”的办学体制机制。近年来在市场营销、白酒酿造工艺、物流、金融等专业开发中均体现了用人单位与地方经

  2 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基地,以最大限度地仿真、还原真实工作场景,如与xxx老窖等白酒企业共建了“白酒文化”、“白酒勾调与品鉴”、“白酒营销”实训室,与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准模具公司共建了“产线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模具加工”实训室;三是共建课程体系,通过以多种形式合作举办订单培养班级(鸿准模具班、苹果手机班、京东方班、达丰电脑班、xxx老窖御酒班等),引入企业文化、专业教材与生产技术,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发课程,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四是共建师资队伍,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技术开发,学院教师广泛参与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项目,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技能结构,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通过安排教职工深入企业顶岗培训,熟悉生产工艺技术与岗位生产过程,掌握第一线生产设备操作技能。2010年以来学院骨干教师有207人次赴企业接受平均一个月以上岗位培训。“四个共建”在专业更新、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四个方面有力地保障了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人才需求的紧密对接,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相关度、核心知识由此得到有力保障。

3、深化“工学交替”,以“厂校一体”探索机制创新

  在多年“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实践中,寻求与企业生产过程更加深入的链接,以培养出在知识和技能上更具就业竞争力的人才。与xxx老窖公司深度合作,成熟培养白酒营销专业人才基础上,共同建设“白酒学院”,开办了“酿酒技术”、“白酒营销”等专业,批量培养白酒行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求的制曲、发酵、蒸馏、窖藏、勾调、包装、营销等岗位核心技术人才,“白酒学院”实行校、企“双向基地”管理模式,院系建入园区,

  3 教室紧邻厂房与运营部门,学员在课堂与生产管理现场之间频繁流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快速相融,学生身份与在职员工广泛进行角色互换。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厂校一体”的建设思路,是对“校中厂、厂中校”的深入探索,将为高职教学发展提供有益尝试,培养更具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拓展就业基地,提升合作品质,打造学院就业品牌

  积极建设就业基地(毕业生连续就业三年以上、毕业后半年内稳定率80%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80%以上),打造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提升就业稳定率与满意度、专业相关度、毕业半年后收入水平,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创新思路,着力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形成“拓展—提升—成熟—品牌”的就业基地建设模式。

1、落实就业基地开拓考核,确保规模增长

  学院将就业基地建设纳入到对各教学院系的年度工作考核,以“每个专业三个以上稳定就业基地”为基础,“每年新增1至3个就业基地”为考核指标,将建设成效与年度考核挂钩,年终兑现奖惩。院级考核与各院系年终绩效挂钩,二级考核与专业教研室绩效挂钩,积极鼓励、支持各院系、各专业广泛拓展就业基地。通过多年努力,已经建成稳定就业基地256个,基地数量逐年递增,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年度就业率达到97%以上提供了有效支持,毕业生在基地单位就业比例从2008年的%提升到2014年的%。

2、强化就业基地质量提升,确保效益品质

一是重点开发,要求每个专业争取建设至少1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战

  4 略型就业基地,并最终确保每个专业有3个以上战略型就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二是建立就业基地评估制度,按基地单位规模、行业地位、薪酬水平、年度录用毕业生人数、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等指标将基地分“A、B、C”三档管理,对评估情况进行总结,逐年提高优质就业基地评估指标,据此调整就业基地档次与对应工作方案;三是区别管理,学院在基地建设中按“全球500强、国内行业龙头、地方产业支柱”等不同级别指标,对占基地总量10%左右的“A级优质就业基地”提供特别优惠的合作政策与最高水平的服务,对发展前景转劣,毕业生评价下降的“C”级基地排名最末10%的单位视情况予以淘汰,不再列入基地建设范围。就业基地评估机制将基地质量进行量化,有效提升了基地建设工作的水平与成效,“A级优质就业基地”从2009年的19个提升到2014年的37个,在A级优质基地就业的毕业生平均月薪从3250元提升到4660元。

3、建立就业基地维护机制,确保成熟稳定

  学院建立了就业基地维护机制,将有限资源尽量用于优质基地建设与维护,建立了与就业基地的友好合作关系,打造各专业的就业品牌,增强优质基地的影响力与就业号召力,逐年提升毕业生在基地单位的就业比例。一是建立基地回访维护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对优质就业基地单位的回访与调研,倾听基地单位对我院的意见与建议,共商下一阶段的人才供需计划,改善我院就业服务工作;二是建立基地单位优先招聘机制,在每年招聘季启动前优先联系就业基地单位,按“优质基地优先、品牌基地优先、地方骨干产业基地优先”的原则组织优质生源供用人单位选择;三是建立基地单位优质服务机制,在基地单位招聘工作过程中提供全程协助服务,

  5 招聘后提供良好的毕业生输送与售后跟踪服务,为基地单位在职干部员工提供进厂培训或脱产在校培训服务。学院的就业基地建设与维护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成熟稳定的优质就业基地不断增长。近年来,xxx老窖集团、xxx郎酒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宜宾五粮液集团、xxx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达丰电脑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纬创资通(成都)有限公司、成都金苹果教育集团等优质就业基地有效地支撑起学院的就业品牌。

(三)构建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拓展就业创业服务领域,确保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持续发展

  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以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为重要途径,成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教研室”等专门机构,针对高职生中存在好高鹜远、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就业后频繁跳槽等现象,深入研讨原有的就业课程体系与此类现象的关系,致力于提升就业指导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建立起了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服务机制。

1、全程分段指导,建设“三段四模块”培训体系

  为贯彻“全程化”的要求,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分散到大一至大三的三个阶段。第一学年开展入学“就业认知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引导大学新生明晰就业前景,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与制定学业规划;第二学年开展“就业观念与就业技能”指导,辅导学生制作有关求职材料与获取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前的人才需求调研,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就业目标,做好就业相关准备;第三学年开展“就业咨询与创业培训”,提升就业与创业的成功率。

2、拓展服务领域,打造“跟进职场”的服务体系

  随着近年来学院在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的不断进展,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不再局限于校园范围,而是跟进毕业生职后发展需求,拓展就业指导服务领域与深度,打造新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一是开展新就业毕业生的“职场适应”指导,派遣专人深入就业基地一线,为毕业生送去“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如何应对与化解职场矛盾”等就业指导项目。二是配合基地单位需求,开展对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后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为毕业生树立职业成长目标、提升职场价值、拓展发展思路提供帮助。三是根据毕业生需要,为具备强烈创业意识、具备创业基本条件的毕业生提供SYB创业意识培训与创业培训,实践“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方针。职场适应、职后发展与创业方面的指导与培训有效地延伸了我院就业创业指导的工作领域,为毕业生就业后的可持续提供了有力支持。

3.落实扶持政策,构建“就业创业帮扶”保障机制

  按照“毕业一个学生,就业一个学生;失业一个学生,扶持一个学生”的思路,学院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相关政策,建立了就业创业扶助保障机制,解决就业困难学生、家庭贫困毕业生的困难,扶持创业学生。2014年,学院向206名低保家庭毕业生发放帮扶资金元;向3名残疾人家庭毕业生发放帮扶资金2400元;向154名就业困难补贴毕业生发放帮扶资金元。积极组织和指导2014毕业生和毕业5年内、处于失业状态的学生申报创业项目,争取创业补贴资金。

(四)整合社会资源,建好学院创新创业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7 学院创新创业园建设的目标是为有创新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提供平台。目前,在x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x市教育局、xxx市科技局、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学院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正稳步推进,已初步建成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创新中心、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园区入驻企业8家,孵化企业2家,孵化项目6个。至2014年7月,学院已开展创业培训48期,培训学员1300多人,培训学员创业成功率在40%以上。2013年,学院被评为xxx市“创业服务十佳单位”称号。

学院就业工作汇报共6

  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鸡西大学是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地方高校,是鸡西人民的子弟校,是2003年以后鸡西市高等教育的“独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全市各界的亲切关怀。特别是2000年以来,学校由从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黑龙江省首家专科层次的万人大学,黑龙江省首家全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首家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专科学校,首家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首家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推广50强院校。还是黑龙江省首家“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 “黑龙江省大学生成功素质训练基地”,“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鸡西市职业培训定点培训机构”。鸡西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创了“就业能力培养超市”项目,“大学生成功素质训练”项目,“三网”系统推荐就业模式,“新三学期制”促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四环联动”创业教育模式,“政校联合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和以“出口畅”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系列首创项目和模式,获得了黑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成功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上述创新项目和模式,已经被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认定为具有首创性的改革模式,并获得了一系列的殊荣。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超过90%。该校连续两届当选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被推举为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央电视台国际中文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大学生就业》《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

  1 《黑龙江日报》《鸡西日报》等国家、省、市多家媒体报道和宣传该校就业创业工作经验。鸡西大学,以就业工作品牌而扬名,因就业“出口畅”而步入招生“入口旺”的良性发展轨道,学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日俱增,学校2013年正式获准晋级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

一、构建了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

1、实施了“一把手”工程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2004年成立了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和校长任主任,亲自抓就业工作。通过事业发展规划、党代会、教代会、工作报告和领导讲话的形式,将就业工作基本方针、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下来,将任务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校党政始终将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和校长办公会、学生工作会等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制定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各类措施。学校坚持“修德修能,成人成事”的校园文化, 坚持突出“全面育人、强化培养、精讲多练、提前顶岗”的育人特色,注重培养“素质全、能力强、下得去、用得上、可创业、后劲足”的特色人才,促进了办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形成了校、系(院)、生三级助推的就业工作新模式 学校在成立了“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机构的同时,还成立了由系(院)主任、书记任站长的二级就业指导站,成立了系(院)学生辅助就业工作的三级就业工作部,形成了校、系(院)、

  2 生三级助推的就业工作新模式,为全面、全员、全方位推动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形成了“政校合一”共同助推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模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文件精神,为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更好地为大学生和下岗职工就业创业服务,实施强强联合,经友好协商,在合作意向上达成一致,结为合作伙伴,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联合共建,双方融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鸡西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人才中心、就业市场所属功能与鸡西大学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能力超市、创业基地所属业务功能双方共同发挥作用。2011年9月与鸡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率先在省内建立了“政校联合”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新模式——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联合体,将人力资源市场建到人才最密集的地方,把公共就业创业人才服务指导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校园内,为大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就业创业服务。

  2011年2月又成立了企校合作办公室,设在就业指导中心,与企业直接深度合作,形成了“政校合一”共同助推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模式

二、构建以培养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体系 1.实施“一规、二塑、三导”全程就业指导

  一规是指导大一学生通过职业测评系统开展职业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二塑是指导大二学生围绕职业生涯规划逐步提升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三导是培养大三学生的积极就业心态、求职技能、面试技巧、择业理念、创业精神等。学校从2008年开始,设立 3 了每年一度、历时一月、政府扶持、企业赞助、域内大中专院校广泛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节和学业规划节。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生生有规划、人人思成才的校园新风。我校学生连续4年摘取黑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十佳之星”。

2.构建“成功素质训练”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在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含三门必修课共3学分60学时、五门选修课学分各28学时、就业技能实训考核8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大学生科学就业成功素质训练”为必修课,全员参训。将大学生的自信提升、忠孝引导、生涯规划、目标实施、习惯养成、团队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演讲才能、适应能力、协作能力、行动效率等成功素质和职业能力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品行培养和习惯养成中,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职业素养。该项目获2009年黑龙江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介,成功举办两届“全国大学生科学就业成功素质训练师资培训班”,现已在北京、广州、深圳、山东、吉林、黑龙江等省市数十所高校得以推广。

3.首创“就业能力培养超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设臵8个就业能力实训区和32个实训项目,网上招聘信息化、远程面试可视化、职业测评科学化、推荐招聘市场化、信息发布即时化、技能培训个性化、就业指导日常化、求职招聘实时化等功能完善,每天开放16个小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仿真的环境里,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实训项目和指导教师。在就业能力超市里,学生就业能力迅速提

  4 升,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相得益彰。

  4.引入学生社团参与就业指导

  独具鸡西大学特色的“学生社团参与就业指导、参与就业能力培训、参与就业工作管理”的就业工作新模式,首开全国先河,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鸡西大学品牌社团——创业资讯园,实施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经理负责制,紧密围绕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训练,采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下设18个中心60个培训部门(其中有东方商贸、东方资讯是工商管理部门正规注册的学生公司),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在2008年全国4684个社团参赛的雅虎网站百万悬赏全国高校百名超级社团评比中位列27名。

三、全面构建“学校主导型”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设立自己的人才市场,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就业。我校联手地方劳动和人事部门,在我校共同建立鸡西大学人才市场,既为我校学生服务,也为兄弟学校和其他社会求职人员服务。我校近三分之一毕业生通过每年100多场招聘会成功就业。经过6年多的不断完善和实际运作,目前已成为鸡西地区空间最大、服务面最广、合作最好、推荐成功率最高的人才市场。已实现“大型招聘会月月搞、专场招聘随时办、就业推荐天天做”,实现了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多方共赢。

二是建立“三网”系统,确保学生能在全国各地就业。“天网”是学校两个就业网站和全国90多个就业信息服务网站的资源共享系

  5 统;“地网”是学校在全国建立的120多个稳定的就业基地和就业信息站;“人网”是学校在各地聘请的400多名就业信息员。三网合一,纵横交错、覆盖时空,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实习就业等方面占领先机,扩大了“订单培养”规模。“三网”联动,就业“瓶颈”变通途。

三是实行就业指导“一卡通”管理,让学生时刻想就业。我们把校系两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情况、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情况,等等,均纳入我校自主开发的“一卡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使学校时刻想学生就业,学生时刻想自己就业,学生逐渐产生就业的冲动。

四、深化教学改革,使专业能力成为就业能力保障基础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校构建了以“出口畅”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新体系,构建了以素质为根本、能力为中心、技能为重点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突出实践教学的“全程化”、“技能化”方面,将校内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成“超市化”运营的开放式、可操作、资源共享、模拟仿真的“专业能力培养超市”,搭建了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变成专业应用技能的校内实训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里,模拟真实的职业岗位,以真实的职业身份进行真实的职业技能训练。

  创立了“

1、

一、O ”分类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保护学生的健康个性。“1”是对入学成绩较高的一部分学生实行纵向发展教育,使其毕业

  6 时能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将来“择好业”;“一”是对大部分学生实行横向发展教育,引导学生获得双专业、多证书,毕业时“宽择业”;“O”是对入学成绩较低的一部分学生,划定基本学习内容,使其学到一技之长,毕业时“可就业”。

  实行“三学期制”。实行周六天教学制,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压缩出12周时间作为实践学期,

  一、二、三年级分别以认知专业、熟悉专业、适应就业岗位为重点,加之半年顶岗式毕业实习,学生毕业后都能成为无试用期员工。

五、构建“四环联动”创业教育模式,点燃大学生创业激情 我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于2008年构建了“创业启蒙、创业体验、创业实践、创业发展”四环联动创业教育模式,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创业启蒙阶段,通过与市人保局合作开设的《SYB创业培训》课程培训、大学生成功素质训练、鸡西大学创业资讯园培养,对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截至目前我校已经成功举办10期SYB创业培训课程,6300多学生参加了培训,并申请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在创业体验阶段,通过五届职业(学业)生涯规划节、“企业家论坛”和参加各种创业技能技巧大赛及《淘宝网》实训,引导学生进行创业体验。2010年“中国移动杯”首届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我校手绘POP广告设计创业团队荣获三等奖。

  在创业实践阶段,依托我校雏鹰创业孵化基地、鸡西市科技产业园区、138家校外就业创业实训基地,鼓励并资助大学生在校期间自

  7 主创业,创建创业团队,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目前已有24个创业团队入驻雏鹰创业孵化基地,3家成熟的创业团队已进驻鸡西科技产业园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在创业发展阶段,通过创业启蒙、创业体验、创业实践的引导,200多名优秀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创办了公司,走上了创业发展之路。

  多年的就业工作实践,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专业对口率、起薪值、岗位满意度、岗位稳定期等“科学就业”指标逐年提高,基本实现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和毕业生“零库存”的就业工作目标。同时,出口畅带动入口旺,实现了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构建就业能力超市,创新就业新途径》等5项就业工作课题获黑龙江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社会、用人单位、家长、学生“四满意”。

学院就业工作汇报共6篇(毕业生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