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时间: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9篇

  【导语】本文是网友“feijie”分享的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9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对称或匀衡的原理,找出我们周围的对称或均衡的物体

  2运用物体的对称或均衡原理,通过剪纸、拼贴、绘画等手段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理解感受物体的对称或均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用各种材料来表现对均衡的感受。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讲的课的名字叫做《平平稳稳》。

  下面我先给同学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大家要仔细观察,看看所有这些图片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的特点呢?来,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播放图片 具有对称特点的建筑、生活用品、玩具等)

  这个是什么?

  这个又是什么呢?

  …………(在播放图片的过程中和同学们互动起来,起到热场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图片看完了,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图片上的东西是不是大家都见过啊?

  那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来说一下,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和这些图片上的东西类似的物品还有哪些。注意哦,同学们首先要总结出刚刚那些图片上的物品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大家仔细思考,提示一下,要结合我们今天所讲的课的题目哦。

  给大家半分钟的考虑时间,想好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我。来和我们大家分享你的思考成果。(若干同学回答)

  好,刚刚几位同学说了自己思考的成果,那么其中有很多物品都具有和刚刚那些图片上的物品一样的特点,那么这个特点就叫做——对称。

  那么有同学就要问了,什么叫做对称,对称的东西又有哪些特点呢?对称的物品又带给人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遍刚刚给大家看过的那些图片。

  (播放之前的图片)

  同学们,我们在每一幅图片上的物品的正中央画一条直线,我们会发现什么呢?对,直线的左边和右边的轮廓和形状是一样的,只是方向上有一个变化。那么我们沿着中间的这条直线将每一个物品的图片对折,我们会发现什么呢?是不是图片两边的图案是重叠在一起的啊。还有另外一些图片,把他们依据中心点转动,是不是也能重合啊?

  没错,具有这样的特点的物品,都是对称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称的意思。 大家都明白了吗?

  那么下面我再给大家看一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一组图片有什么样的特点。

  同学们有人得出结论了吗?

  我们看到了,这些图片并不是均衡的,那么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下面我们拿两幅图片来对比一下。

  (第一幅:海面上,画左是一艘大船,画右是三艘小船 第二幅:画左是一艘大船,画右是一艘小船)

  这两幅图片大家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呢?

  是不是感觉第一幅图片比第二幅图片有更加整齐平稳的感觉啊?

  同学们,让我们有这种整齐、平稳的感觉的正是均衡这种特点。

  画面的左边和右边的物体面积大概相同,基本就会给我们大家带来这种均衡的感觉。虽然画面左右不对称,但是给我们的视觉上感觉是均衡的。

  我这里还有一组图片,这些图片里有些是对称的,另一些是均衡的,我请两位同学,分别说出哪一些是对称的,哪一些是均衡的。(请同学来区分)

  好,既然同学们都明白了,那么下面,我们就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分别写出四个对称的物品名称,并且描述出两幅均衡的画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同学们回答完毕)

  同学们的回答都很不错,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动起手来,亲自做一些对称、均衡的美丽图画吧。

  同学们可以使用绘画、剪纸、拼贴等各种方式完成一幅表现对称或均衡感受的作品。可以一人完成也可以俩人合作完成。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开始吧。

  作业布置

  我们可以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完成一幅表现对称或均衡感受的作品。可以一人完成也可以俩人合作完成。

  拓展

  可用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用立体折纸或泥塑形式完成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教学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与第三课构成一个单元:水墨游戏。水墨游戏贯穿于小学美术低中高三个阶段,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内容是在前两次学习基础上的安排,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笔墨体验,所以本课水墨游戏相对提高笔墨要求。但是这并不等于要上成纯粹的技法课,要在水墨游戏中尝试、体验,得出一点笔墨技法。

  不同于以前,本课题《水墨游戏》后还缀以“山水”二字。但它不同于山水画教学,更不同于专业的山水创作。大可信手涂来,或峰、或岭、或云、或谷、或石、或木,随意表现一颗幼稚的心对山水的新奇感知。

  本课教材选取了两位著名山水画家石涛、傅抱石的作品各一幅,要引导学生欣赏它们都各自表现了作者心中的山水,水墨表现大异其趣,可贵之处在于敢于创新,是另一种境界的水墨游戏。教材中还选取了若干幅儿童水墨山水,画面显得舒展、自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水墨游戏中对山水的笔墨表现感兴趣并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水墨表现方法。难点是在水墨游戏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水墨表现方法;能完成一幅比较满意的水墨山水习作。

  (二)教学目标

  ①观察或回忆看过的山山水水,以树木、山石、水流、人家等为素材,画一幅山水画。

  ②注意点、线和墨块、色块的合理运用,培养对水墨画的兴趣。

  ③通过体验,发表对水墨山水作品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1、笔、墨、纸、调色盒、颜料、盛水盒。

  2、山水图片。

  ●教学策略:

  从真正的水墨游戏开始(自由画心中的一座山或一片云或一棵树),引入对水墨名作的欣赏,理解水墨游戏的最高境界。了解笔墨变化规律,着重摸索水墨表现技法,不怕失败,鼓励创新。

  ●注意事项:

  水墨游戏不等于让学生凭空涂抹,要先视图资料,让学生眼中有山,心中有山,才能启发他们笔下摸索出不同笔墨的山。

  ●作业过程:

  先尝试笔墨变化,再进行水墨习作。

  ●课后拓展:

  留意不同场合所见到的`水墨画,仔细揣摩笔墨技法:画家是通过什么笔墨来表现不同特点的山水的。

  三、学习建议:

  ●能否在水墨游戏中表现出对传统绘画材料和方法的兴趣。

  ●能否完成一幅水墨山水作业。

  ●能否对别人的、自己的水墨作业发表见解。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喷绘手法,知道喷洒不同颜色的彩点可以产生新的色彩,尝试用牙刷、毛刷、喷笔喷洒彩点,或用废弃的蜡笔屑粘贴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点彩画。

  2、过程与方法:在喷色实验中感受色彩的变化,在欣赏同龄人点彩画的作品中,拓宽创作的思路。

  3、情感与态度:学习采用多种方法制作色彩斑斓的彩点画,体会喷洒彩点或蜡笔屑粘贴成画所带来的创作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点能成画的原理。

  难点:彩点画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准备建议: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喷笔、画纸、剪刀、范例、胶水、记号笔、蜡笔、卷笔刀。

  学具:喷笔、画纸、剪刀、胶水、记号笔、小纸碟、蜡笔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些教师准备的学生喷绘作品,问:这些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指导欣赏两幅世界名画,仔细观察两者之间的区别:其中一幅为彩点画作品,一幅为水粉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彩点画的特点及其和其他常见作画方法的根本区别。

  3、问:除了可以用喷笔喷绘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欣赏范例:用棉花棒点画的,用水彩笔点画的,用废弃蜡笔屑粘帖的……无论方法如何变化,它们都是由细微的点组合而成的彩点画作品。

  4、揭示课题:

  二、授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调配水分适宜的颜料,一般水分偏少,这样喷出的颜色颗粒细腻、色深;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演示:如何用喷笔喷绘出较理想的画面效果。(用牙刷喷色时牙刷要朝前推刮,颜料就朝外喷,图案边缘要喷的颜色深一点,喷色时要细而均匀)

  2、用蜡笔屑粘贴成画的制作方法:

  (1)用水笔勾出图案的轮廓。

  (2)卷出各种颜色的蜡笔屑。

  (3)上胶水,胶水不能涂的太多,把胶水均匀的涂在纸上,这时的画纸就相当于粘纸,各种颜色的蜡笔屑就成了彩色的沙砾。

  (4)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不同颜色的蜡笔屑,撒在画面不同的位置上,在填色时不能把线条遮住,同时可以适当的组合颜色。

  (5)用手轻轻的按一下,使蜡笔屑与画面粘贴牢固。

  3、学习剪刻图案覆盖在底纸上喷色:

  先剪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覆盖在底纸上,然后喷色,再揭去图案,留出图案的原形。

  4、在喷好颜色的底子上剪出图案:

  图案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底色是喷洒的色彩,图案是白色的人物或动物。

  三、课堂作业: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创作一幅彩点画。(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个人独立、小组成员2 至3人合作完成作业)。

  2、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背景的添加可根据图案的线条、色彩来决定。可以冷色配暖色,或者横线条陪竖线条等,要使画面主次分明,更加鲜明。

  四、评价:

  1、分类布展:

  按制作方法的不同,展示学生的蜡笔屑彩点画、喷绘镂版阴阳喷绘彩点画等。

  2、学生互相交流制作的感受和小窍门。

  3、教师小结学生的作品情况,师生共同作课后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有趣的点彩画》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进一步把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并强调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活动与美术学习相关联。注重人文教育的内涵。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桥梁建筑知识,是学生在观察和表现家乡桥梁的时候,能够联系家乡风貌较完整地说出和表现桥的造型特征及时代特点。

  人类有悠久的造桥历史,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桥梁,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今天我们能看到许多造型奇特新颖的桥梁,是一道道融于大自然中的彩虹。六年级学生对桥梁建筑已有一定的审美意识。本课图例,展示了人类从古到今利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桥梁,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解读,说说这些桥与地域风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二)教学目标

  ①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②认知领域:认识和观察桥的几种基本结构造型,了解各种桥的设计和环境的关系。

  ③操作领域: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写生,运用多种绘画形式,大胆表现桥的丰姿,提高表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录像带、照片等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有关古今中外桥梁的图片资料。

  学具:学生喜欢用的绘画工具。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

  (1)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要求先走访调查了家乡的桥,并是否已写好字左右的调查记录,和以线描的形式画出的桥。

  (2)展示学生的`记忆画作品。并请这些同学读一下自己的调查记录(人文、建筑等多方面的内容)。请学生发表意见。

  ●教学新授:

  (1)教师介绍桥梁知识。著名桥梁欣赏。

  (2)展示有关桥梁的美术作品,请学生欣赏。

  ●布置作业:

  (1)请学生对线描作业进行补充和修改,并以自己喜欢表现的手法进行涂色完成作业。

  ●作业展示:

  (1)请学生把调查记录和作业连起来装裱展示。

  (2)评出“小记者奖”,授予走访调查和作业表现突出的学生。

  ●教学延伸:

  (1)播放录像片,介绍家乡风貌(有关桥梁介绍)。

  (2)结束教学。

  三、学习建议:

  ●是否积极认真地做好调查记录。

  ●是否表现家乡的桥梁风貌。

  ●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

  ●通过学习,绘画技能是否有提高。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篇7

  第三课抽象雕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篇8

  教学内容:第6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的基本关系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的构图的美。

  (2)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关注与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布置

  布置学生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是自己、亲人或朋友喜欢的物品。

  二、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1)学生讲述。

  (2)小组内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三、寻找生活中的静物,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对静物的情感

  1.静物是个大家族,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这个家族的成员吧。以录像或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室内、室外的各类静物。如:书房的、厨房的、客厅的、学校篮球场上的、路边的……

  2.(将图片定格)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3.老师出示几个小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联想相关的物品。

  四、静物分类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静物家族的每个成员不是孤单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朋友。

  1.老师在讲台上将自己带来的物品中随意拿出一件,让学生根据其用途等特征在所有带来的物品中找朋友。

  2.小组内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学生将组内的物品初步分类)

  3.小组间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各组间的物品相互交流补充)。

  五、自主探究

  每组的桌上都有分好类的物品,怎样把这些无声的静物画得有声有色呢?

  六、认知体会(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1.讨论:前几天,老师家茶几上的一盆水仙开花了,我很喜欢,拍了几张照片做个纪念,这是朋友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请你们帮我一下,哪一张最合适并说说理由。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

  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七、(尝试体验深化认识)

  1.教师用纸将讲台上已分好类的静物剪成平面形的.。

  学生利用静物的在黑板上进行尝试摆放,要求体现主次关系,不同形式的摆放体现不同的个性、情感。体验主次构图关系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3.师生,教师及时予以指导调整。

  八、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1)历届学生的静物画作品。

  (2)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九、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十、交流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十一、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教学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