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时间: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6篇

  【前言】以下是热心会员“tanxingxian”整理的读《最后的姿势》有感6篇,供大家参考。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最后的姿势》的文章,文章里的人物令我感动。

  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的来到学校上课,在教室里,突然,桌子摇晃起来,在老师的催促下,许多同学都逃了出来,还有四位同学没有逃出来。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桌子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四位同学。

  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位同学还活着,但谭老师已经死了,双手张开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

  当时的人们都感动了,为这一位老师的精神而感动。

  我也感动了,这是一位充满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学习。但有一位老师,地震来了,他不顾学生的安危,自己一个人跑了出去,留下学生在教室里。这种老师,是不配当老师的,他没有谭千秋老师这种师德灵魂,没有一点老师的精神,在他心中,自私已经占满了他的.心灵,他应该遭到全世界的唾骂。

  在大地震时,也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像谭千秋老师那样,牺牲自己的生命让更多的学生获救,他们都不顾自己的安危,努力保护自己的学生,让我们一起歌颂他们吧!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篇2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爱。今天,我读了《最后的姿势》,深深地感动了,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对我们的爱。

  母爱伟大,特别是生命被死神骤然紧逼时,更显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悲壮。

  故事写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几十万鲜活的.生命,霎那间归为沉寂。许多母亲,都把孩子紧紧护在怀中,僵硬为不朽的雕塑。这些孩子在母亲的怀里虽然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们的身体却毫发未伤。母亲们死了,但她们的这种姿势,将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母爱不朽,在人世间永恒,动物们也是如此。

  这也是一则关于母爱的故事,动物们之间的亲情也同样震撼人心。

  一只母鼠,被铁夹夹断了后腿,它拼命挣脱,挣扎着回到自己的窝里,窝里有九只幼鼠,它们还没断奶。母鼠趴在窝里,断腿鲜血淋漓,不能再动弹一步。它仍给幼鼠喂奶,最后的时间里,就啃吃自己那条断腿,维持一点可怜的奶水……

  母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我的母亲也给了我无私的爱,让我铭记于心。

  那天下雨,我没有带伞,当天上下起倾盆大雨时,我后悔也来不及了。我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在教室里来回踱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时,妈妈来了。她撑着一把伞,对我只是平淡地说了一句“走吧”。我在妈妈的伞下走回家。走到半路,我随便问了一句:“妈妈,你撑得到吗?”妈妈笑了笑,说:“撑得到,一点儿都没淋湿,快走吧。”我们便继续往前走。回家后,我身上没有一块儿湿的,我以为妈妈也没有淋湿。可是我一回头,看见妈妈在换衣服。这时我才明白,妈妈为了不让我淋湿,宁愿自己被雨淋。为了不让我担心,说自己并没有淋湿。这件事虽小,却反映出母爱的伟大。

  读了《母爱不朽》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是: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它总是在无声中给我们带来温暖,母爱不朽!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篇3

  【评语】:文章写的是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一位老师为了保护学生而做出的动作,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老师用他们自己的行为诠释出来了,那就是无私。

  【正文】: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课文叙述了在5。12汶川大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迅速组织自己的学生撤离。但是有四名学生还来不及撤离,谭老师迅速把他们拉到课桌下。楼房就要坍塌了,谭老师立马用自己的身躯遮住课桌,也护住了课桌下的四名同学。最后,在谭老师的保护下,四名学生都安全的活了下来,而谭老师自己却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那样格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充满无私大爱的老师。

  我们学校有一位姓付的老师。有一天,正好是付老师值日,放学后负责送学生过马路。这天车十分多,付老师领着学生,做手势示意让车子停下,然后安全通过。岂知有一辆小车看见了一群学生在行走,却毫无停下车的意思,横冲直撞地就冲了过来。付老师见势,便赶快把学生推向一边。可还没有等她自己躲开,那小车撞了过来。在猛烈的撞击下,付老师的腿被撞伤了。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老师用他们自己的行为诠释出来了,那就是无私。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篇4

 今天我在语文课本上认识了一位忠于职守、爱生如子的好老师——谭千秋。这个灰色的日子,事情的主人翁谭老师用他并不强健的身躯死死的护住身下的四名学生。学生们获救了,但是讲台上幽默风趣、绘声绘色、妙语连珠的他再也不能走上讲台了,他永远的倒下了。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谭老师的同事说:“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等第一个撤离到安全地带。”但谭千秋老师并没有这么做,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在灾难来临之时,谭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誓死保护自己的学生的伟大壮举,令人感动!令人震撼!他不仅在言语上教育学生,更在行动上为我们上了生动的最后一课,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这种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质,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正如人们所赞颂的“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读完之后,我掩卷深思。谭老师为了学生不顾生死,令人感动、令人敬佩。老师能对学生如此,而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在学校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踏踏实实学做人。在家里我们要听父母的话,体贴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我们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我们用努力学知识学做人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国家社会。请永远铭记: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篇5

  近日,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一课,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名叫谭千秋的老师,为了救护同学们的生命,自己不幸遇难的故事,他的生命在延续。随着赵老师的讲解,我仿佛又回到了5月12日,仿佛来到了四川绵阳,仿佛来到了谭老师的教室里……忽然,一阵轰隆隆的巨响打乱了课堂上的宁静,不好了,地震来了!地震来了,谭老师没有惊慌,而是拼命大声的喊道:“同学们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飞快的向外跑着,一个又一个出来了,还有四个,谭老师不顾一切的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把同学护在了课桌底下。同学获救了,老师却永远的去了天堂。

  谭老师走了,讲台上没有了熟悉的身影,教室里没有了幽默的声音。可是,谭老师没有死,他曾经的身影,他生动的课堂,他最后的.姿势,永远永远在我们的心中。谭老师没有死,他的生命在被救的同学身上延续,“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生命在延续。

  谭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爱和责任是师德灵魂,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它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里。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车,刚坐下,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我让位给她坐,她看看我沉重的书包,笑着摇了摇头。我赶紧说:“我就到了,一会下。”老奶奶坐下说:“谢谢你了!”我不好意思的说:“不用谢”过了一站又一站,老奶奶疑惑的看着我,我赶紧躲到后面去了,免得老奶奶心不安。

  这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它体现了作为一名小学生的爱与责任。谭老师在天堂用他那睿智的目光看着我们呢!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报道与课文的区别,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了解课文写作方法。

  2、通过人物的行为来理解人物的可贵品质,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可贵情感,体悟人间大爱,无私奉献自己的爱。

  3、了解汶川地震的情况,深切哀悼地震中逝去的人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激动心情,从而激发爱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

  2、了解报道与课文的区别,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是“怎样的姿势”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了解课文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的姿势.。这件事最早来源于网上的一则简短报道:请同学们看看这则报道,再默读一下课文,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发现课文与这则报道的最大不同。

  二、地震来临的句子:

  课文中哪里描写了地震的来临?

  1、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我们读书还要进行想象,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1)聚焦这里,你有没有发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读。

  4、出示三句话。这是课文中描写地震情形的几句话,让我们感到处处危急,报道中有这样的环境描写吗?

  让我们连起来读,把我们的想象、感受融进去。

  三、谭老师的反应:

  1、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谭老师是什么反应?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1)分秒必争,容不得半点迟疑,读。

  (2)谭老师临危不惧,在他的指挥下,大部分同学逃了出去,但还有四个同学来不及逃走,谭老师这时是怎么做的?

  2、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找出动词。拉、撑、护,你读出了什么?

  (2)让我们们把时间定格下来,想一想,在立即的背后谭老师会想些什么?

  (3)瞬间的反映中看出了他对学生的关心、责任。想想谭老师平时是怎么做的?3、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这句话,包含着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仅是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动作,他还是(无私大爱、沉沉的爱、对学生的希望、英勇、顽强、恪尽职守,师德崇高……)

  (2)它是世界上最英勇最悲壮的姿势,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有力量的姿势!再读句子,把你的体会送到句子中。

  (3)报道中有这样的正面描写、细节描写吗?

  四、谭老师就这样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但他的师魂却铭刻在每一个人心中,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人们的评价吧!

  1、出示课文中三段话。读。

  2、这些话,谭老师听见吗?但我宁愿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听见,如果你是他的同事、学生、朋友,你会说什么?

  说话:谭老师,你是这样的人,。

  3、这些侧面的描写,报道中有没有?

  课文通过环境的渲染、细节的描写和侧面的烘托,让我们感受到:

  五、感受精神:

  1、出示: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1)读。诠释?这段话中,谭老师用语言了吗?用什么来诠释?(生命、姿势、行为)

  (2)在课文中,谭老师还用别的什么方式来诠释了什么呢?读读1-3自然段,这些,报道中有没有?

  2、谭老师走得有些匆忙,但我们相信,他是从容而宽慰的,雕塑家刘浪为他塑了一张像。学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我们从这最后的姿势中感悟了很多很多,千言万语,请把你想说的告诉同桌。

  3、雕塑家为他塑像,作曲家为他谱曲,作家为他写文,所有的一切告诉我们: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