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时间: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汇总4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汇总4篇),供大家参阅。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汇总4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通过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

  六、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方式,通过故事(一粒米的称量)和生活实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学思维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单位(箱、包、打等)与抽象概念类比、国际单位之间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初步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

  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

  3.组织讨论:

  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问题(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

  ③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4.阅读图表实验数据印证理论:学生通过阅读表2-4的实验数据可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得出的结论与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综合上面的讨论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地研究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问题。此外,要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

  [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

  [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思考与讨论]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

  怎样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

  [板书]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还原

  [思考与讨论]

  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行分析。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

  热方程式

  相似点

  不同点

  【学习新知】

  一、盖斯定律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

  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练习】

  已知:H2(g)=2H(g);△H1=+431.8kJ/mol

  1/2O2(g)=O(g);△H2=+244.3kJ/mol

  2H(g)+O(g)=H2O(g);△H3=-917.9kJ/mol

  H2O(g)=H2O(l);△H4=-44.0kJ/mol

  写出1molH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ΔH2=-393.5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ΔH=?

  【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1、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L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800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汇总4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