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

时间: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精品【通用5篇】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精品 篇1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我国早期的大教育家,祖籍浙江绍兴,1891年出生在徽州歙县西乡一个贫寒教师家庭。他从小生活的环境与乡村的农民、孩子多有接触,幼小的心灵里一直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质朴、正直、善良、恤民爱国的品质,奠定了他一生做人求学和一心献身普及民众的基础教育事业。他6岁入蒙馆,学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14岁入歙县基督会学堂,学习到现代文化和科学知识,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学,1914年留美研修教育,1917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后来自己创办多所学校,他的一生都是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他推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主张。他特别重视农村教育,当时就认为在三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他先创办了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格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典范。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教育让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可见,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经常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精品 篇2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但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样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必须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精品 篇3

  连环教学法

  20xx年代,为了唤醒民众,改良社会,挽救国家,陶行知以极大的热情奔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宣传、组织、提倡、推动了这个平民教育运动。当时推广贫民教育,最初的困难就是没有教材。陶行知自编了《平民千字课》。平民千字课编成后,陶行知拿它到北京、南京的平民学校中试用,结果很满意。陶行知还把《平民千字课》拿到家里试用。当时家里办了一个‚笑山读书处‛。他家共7口人:母亲、妻子、妹妹和桃红、小桃、三桃3个儿子,母亲已57岁,妻子和妹妹初通文字,桃红8岁上学,小桃和三桃分别为5岁、4岁,没到入学年龄。桃红很喜欢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有趣的课文。桃红每天都要把这本书拿来读一会儿。有一天,在一边玩的弟弟小桃也被哥哥读的书吸引过来。他坐在哥哥身边,跟哥哥读书。哥哥读一课,弟弟也跟着读一课,哥哥读完了一册,弟弟也读完了一册。

  母亲操劳了大半生,没有机会读书,行知也送给母亲一本《平民千字课》母亲笑着对儿子说:‚我又不识字,你送我书做什么?行知说:‚教母亲读书啊!‛母亲说:‚我都57岁了,还能读书?‛老太太经过儿子的劝导,很快也捧起了《平民千字课》。行知又动员妹妹文美教母亲识字,桃红和小桃也不示弱,他们也成了祖母的小先生。有一天随美国科学家推士来华进行教育考察的推士夫人到陶行知家做客,见到小桃教祖母读《平民千字课》的情景,非常惊奇,她立即抓拍了一张祖孙同读书的照片。

  陶母读了16天《平民千字课》的时候,陶行知正在张家口推广平民教育。他便用16课中所学过的字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母亲居然能完全看懂。陶行知听说后高兴得不得了,他即兴赋诗《慈母读书图》。更使他高兴的是:从哥哥教弟弟、女儿教母亲、孙子教祖母读书这件

  事上,发现了自己寻找了很久的开展平民教育的有效方法——连环教学法。

  陶行知的连还教学法,使陶行知如获至宝。他的朋友成了他推广的对象。他这种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宣传、推广平民教育。他在给他妹妹陶文美的信中写道:‚最近,我足迹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所到的地方。店里、家里、学校、旅馆里、私塾里、甚至于和尚庙里,我都去劝平民教育,并且很有灵验,很有乐趣。我过几天还要到军队里、工厂里、清洁堂里、监狱里、去推广平民教育。‛连车夫、佣人、厨师也不例外。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精品 篇4

  低智能动物尚且会感激别人的救助, 人类难道不也应该有颗感恩的心吗? 狗和鸟会长久地凝视你离开表达感激之情,可是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他们可能 很快忘却你。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 感激之情弥散在天地见,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温暖,有了亲切。因而我们应当培养 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情感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在一部戏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 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你的草鞋带松了。”他回了 一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 处时,却又蹲下,把刚刚系紧的鞋带又弄松。显然他想以松垮的草鞋带子来表现 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他问勘弥:

  “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他还不懂演戏的真谛。”勘弥答道:“要教导 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教导他学会感激别人 对自己的关心。”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 后, 她面对沙漠跪下来, 静默良久。

  有记者问为什么时, 他极为真诚的说说:

  “我 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的确,人类的一切 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对于这个世界,人类不可能有征服它的能力。相反,人类 需要的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人类才有可能生生不息的传乘下去。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被盗,丢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 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 谢谢你来信安慰我, 我现在很平安。

  感谢上帝:

  因为第一, 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 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 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窃绝对是不幸的事, 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该如何感恩生活。

  感恩,是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看到危机,获得温暖,激发 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过去前进的动力。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种角度去看 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 对生活时时怀着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 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感恩不纯粹是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 逃避,更不是阿 Q 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唱歌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 的爱与希望。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 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

  越人寇不韦为避兵灾逃至剡溪。困顿中,徘徊于天姥山下的他与妻 子在一株极其繁茂的大树下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寇不韦举起斧头想砍下树枝 当柴烧。妻子阻止他说:

  “我们能活下来,多亏了它。我们应该像敬仰自己的慈母一般感 激它。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精品 篇5

  陶行知的两只口袋

  陶行知是一位既有言教,更有身教的人民教育家,他律已甚严,以身作则。

  古人曰:

  他自己就是用他的实际动来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和全校师生赤手空拳办起来的,有时全校师生几乎无以举炊,陶行知

  东张西罗,左支右绌,迫不得已就停止体育锻炼,每天改吃两顿稀粥,以勉强维持生活。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有人劝陶行知把育才停办了算了,但他坚决不答应。他发动全校师生走街串巷,向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募捐,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陶行知带头外出募捐,并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涓滴归公,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借故挪用分文。他自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公款,一只袋私款。有一次他到远处去募捐,走访了好多地方,募捐了不少现款,袋里装得满满的。在归途搭车时,忽然发现放私款的那只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当时就有一个坚决的想法,决不那用公家一分钱,尽管一天奔波下来,既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但仍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精品【通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