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11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 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的准备。

  (1) 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2) 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 物质材料的准备。

  (1) 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 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1.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 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

  (3) 集体讨论水到那里去了?

  2. 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 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

  (2) 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 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一至两种,再次实验.

  4. 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5. 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让我们在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继续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类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养幼儿触摸觉、嗅觉、味觉的能力。

  2、幼儿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悦心情。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参观果园

  2、苹果、梨子、香蕉、柑橘、柚子、石榴等水果若干个

  3、塑料盘子五个,塑料刀子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一、引入:

  今天,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好多的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感知水果

  1、分组观察水果(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感受水果的色、香、)

  2、集中交流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看到、摸到、闻到的感受告诉他人。

  三、水果拼盘比赛

  1、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幼儿分组制作水果拼盘(提醒幼儿用刀时要小心)

  3、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幼儿进行评价

  四、品尝水果拼盘大会引导幼儿品尝自己做的水果拼盘,并说说吃到的滋味如何

  五、游戏“运水果”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

  2、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认识昆虫的天敌,了解昆虫天敌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1、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

  2、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文字或视频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二)、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或老师通过讲述文字资料,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

  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

  (三)、介绍昆虫的天敌:

  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动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视频,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教案 ) 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

  1)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2)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3)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医学专用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我们叫它为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四)、昆虫天敌的运用:

  1、“菜地长虫了农民伯伯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灭虫的方法——喷杀农药和捕捉菜虫等。

  2、还有些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利用昆虫天敌的作用来思考解决问题。

  3、如何保护好这些益虫?引导幼儿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等。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幼儿虽然对几何形体有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对一些现实物体容易混淆,特别是圆柱体的物体,孩子往往和圆形和球体分不清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小刀。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各种空心小形体。

  活动过程:

  1、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2、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秘密。

  启发提问:你玩的是什么?它像什么形状?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像什么形状?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像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量一量说一说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启发尝试: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3、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叠一叠,变一变,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启发提问: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幼儿操作,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什么?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圆柱体。

  4、让幼儿想办法,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导生活中找出圆柱体的物体,并画出来。

  2、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等,进一步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3、在美工区各种圆柱材料,让幼儿通过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再看看、玩玩、想想、量量、做做过程中,充分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幼儿通过两次探索尝试基本掌握了圆柱体的特征,又通过变一变、削一削进行巩固。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削一削,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孩子们在操作时难度较大。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摸摸、开开、玩玩,初步了解锁的结构、特性和用途。

  2.知道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要爱护锁、保管好钥匙。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常见锁(与幼儿人数相等:钥匙和锁分开)。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客人锁宝宝,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师以锁的口吻说话)大家好,我是锁宝宝,今天我带来了许多小伙伴到这里来和大家做游戏,你们欢迎吗?锁宝宝的朋友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2.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区域。

  二、探索活动一:了解各种锁的用途。

  1.师:请小朋友找一个你认识的锁宝宝做游戏,然后请你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样子的锁,在哪里见过。

  2.幼儿分散活动后集中讨论。

  3.师:锁的用处可真多,可以用来锁门、锁车、丝哦钥匙那人们为什么要用锁呢?

  4.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门上装了锁小偷就不能进去偷东西了,装了锁的抽屉没有钥匙的人是大不开的,装了锁的自行车、汽车就安全了。

  三、探索活动二:初步了解锁的基本构造。

  1.师:锁宝宝的本领真大,你们知道吗?它身上还藏着许多秘密呢?想知道吗?那就请大家再和锁宝宝玩玩,仔细地看看、摸摸、开开、关关,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锁进行探索、讨论。

  3.集中讨论后,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结合锁的`示意图。引导幼儿认识锁身、锁舌、钥匙孔。

  4.师:你们谁会打开这把锁的?

  5.师示范讲解几种锁的打开方法,让幼儿懂得开锁时需要转动钥匙,关锁时有的需要钥匙,有的不需要。

  四、探索活动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换一把钥匙能打开同一把锁吗?

  2、师:有的小朋友说能打开,有的小朋友说不能打开,这样吧,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换钥匙的游戏,请你用自己的钥匙去打开旁边小朋友的锁,看看能不能打开。

  2、幼儿动手操作。

  3、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每把锁里的秘密不一样,所以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4、师: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看来我们的钥匙千万不能弄丢。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把钥匙弄丢了会怎样?

  五、探索活动三:怎样迅速的给锁找上相匹配的钥匙

  1.游戏:比比谁最快。

  2.引导从钥匙的颜色、大小、标志上识别。

  六、游戏:开启百宝箱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不同材质的杯子,并渗透环保知识。

  2.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3.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及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不同材质的杯子,渗透环保知识。

  教学准备:

  各种杯子、彩色面泥、托盘

  教学过程:

  一、欣赏杯子师出示杯子

  师: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做的?

  二、引导幼儿自由探究、观察,通过看、说对不同的杯子初步感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杯子宝宝,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掀去盖布,幼儿充分观察)请你们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轻轻地说一说(幼儿交流)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杯子。

  通过比较认识杯子并给杯子分类包括外表、花纹、大小、质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两个杯子让幼儿比较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包括外表、花纹、大小、质地、高矮等幼儿给杯子分类。(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小结:这些杯子都不一样,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没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绿色,有的杯子是红色;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脱落,所以我们要轻轻拿、轻轻放。

  三、介绍几种特殊的杯子、认识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塑料杯

  (出示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

  1.提问:一次性杯子有什么好处呢方便、卫生,你觉得用纸杯和塑料杯哪个更好为什么? (请个别幼儿说)分析纸杯与塑料杯对环境的影响。

  2.师: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卫生呢?

  引导幼儿说出塑料杯会造成二次污染,而纸杯却可以再次利用。让幼儿知道要利用对人类环境有利的物品,要学会保护环境。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杯子下面有一条长长的线,还有插孔,这是什么杯子呢>(电热杯)

  3.师演示用电热杯烧水。

  4.认识保温杯。

  (依次出示玻璃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让幼儿观察)介绍:一种是玻璃保温杯,它是由双层玻璃构成的,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热水就不容易变冷了。还有一种是不锈钢保温杯,是由不锈钢加上真空层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顶部有盖子,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里面的水延缓散热,达到保温的目的。

  小结:杯子世界真奇妙,有这么多可爱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制作杯子

  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聪明、能干的设计师,设计出你最喜欢的杯子。幼儿动手制作杯子。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杯子。(怎么做的什么形状、色彩有什么用处?)

  2.展览幼儿制作的杯子。教学评析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观察、探索、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不同材质的杯子,并了解相关的环保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城市的车、农村的车的名称、主要特征和功能。

  2、体验与同伴合作阅读、分享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城里的车、农村的车》、幼儿用书c《城里的车、农村的车》。

  2、投影仪,师生共同收集的与车辆有关的画报、书籍、图画等资料。

  活动重点:知道城里的车和农村的车的名称。

  活动难点:知道城市的车和农村的车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

  组织幼儿交流经验:

  “最近,我们都在讨论关于车的问题,今天,大家就来说说我们知道的城市里的车(农村里的车)。”

  交代任务:

  “这里有许多关于车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说说这些车的名称和用途。”

  2、组织幼儿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

  请幼儿自主结伴阅读幼儿用书c《城里的车、农村的车》,教师参与并指导。

  请幼儿分享交流:

  “你们认识了哪些车?它们有什么用途?”

  可以用投影放大车辆图片,便于幼儿观察讨论。

  3、请幼儿猜谜语,加深对车的认识:

  “一辆车像面包,四个轮子跑得欢。请你们猜猜它是谁?”

  请幼儿在书中找出答案,然后讨论。

  4、组织幼儿开展智力竞赛:

  教师出题:

  “在农田里开的是什么车?”(拖拉机)

  “在地下开的是什么车?”(地铁)

  “谁还能说出其他车辆的名称?它们在什么地方行驶?”

  组织幼儿开展同伴游戏“你说我找”:

  “一个小朋友说出某种车辆的用途或者名称,另外一个小朋友迅速找出相对应的车辆图片。”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背景:

  让幼儿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人为因素让不同的声音组合成有节奏的乐曲。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所有的幼儿有兴趣参加,并能感知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活动难点:用不同的物体组成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科学活动,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但现在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准备上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纸的承重力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纸折叠后能增加纸的承重力。

  3、指导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法把实验过程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纸条,垫板,积木,雪花片,记录表,笔,硬纸板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实验,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幼儿操作,感知纸的承重力。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进行尝试。

  (2)师生交流,发现纸折叠后会改变纸的承重力。

  3、再次操作,尝试记录。

  (1)教师介绍材料,示范记录方法。

  (2)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进行自主尝试探索。

  4、师生交流操作中的发现

  (1)用图表形式帮助幼儿清楚地了解折叠后的纸承重力的不同。

  (2)简单小结:同样的纸折叠不同,承重就不同。

  5、应用:选择合适的纸包装不同重量的杯子。

  6、延伸: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纸进行尝试,发现更多的秘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物体软或硬的属性,并进行分类。

  2、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贴有小山羊、小绵羊图片的箱子各一个,箱子内各放有三种软的.和硬的物品。

  2、软和硬的物品若干。

  3、幼儿用书第4册封二。

  活动过程:

  一、箱子里的小秘密。

  1、触摸箱子里的物品,判断软硬。

  小羊们接到一个任务,让他们把村里的物品分分类,怎么分呢?秘密在箱子里。(教师出示摸箱,设置悬念。)

  你们摸到了什么,它们摸上去分别是怎么样的?(教师先请3名幼儿摸摸小山羊箱子里的物品,箱子里分别是石头、木头、铁盒子。)

  小山羊的箱子里都是硬宝贝,小绵羊箱子里的物品正好相

  反,它们会是什么?(幼儿猜测,请幼儿摸摸箱子里的物品,

  验证是否是软宝贝。)

  二、软硬宝贝找家。

  1、根据物品的软硬特征进行分类。

  一请你帮小山羊找到硬宝贝,帮小绵羊找到软宝贝,分别放在

  桌子上。(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感知物体的软硬,并进行分类。)

  2、幼儿相互检验。

  村长请小朋友帮忙检查,硬宝贝和软宝贝找对家了吗?

  三、软硬我知道。

  1、交流用不同方法判断软硬。

  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件东西是硬宝贝还是软宝贝呢?(幼儿交流判断物体软硬的方法,如硬宝贝捏不动、压不扁、戳不进,软宝贝能捏扁、压变形、一戳就有个洞。)

  四、寻找软宝贝、硬宝贝。

  1、幼儿寻找活动室内外的软宝贝、硬宝贝。

  请你找一找,活动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软宝贝,哪些是硬宝贝?(幼儿与同伴一起寻找、分类、交流,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设计

  科技在孩子的环境周围无处不在,幼儿生来就对其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感兴趣,能摸一摸、玩一玩是他们所渴望的。科学活动“弹性世界”就是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自主操作、想象创造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探索其中的奥妙,揭开弹性世界的谜底,从而激发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并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弹性物体的兴趣,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寻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以及经验迁移应用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园准备的材料:松紧带、橡皮筋、橡皮泥、海绵、弹簧秤、砝码、兵乓球、塑料球、木球、毛线、纱线、编织绳、积木等。

  2、家长和孩子共同材料:合金钢线一条(长约30厘米,制作弹簧用)、铅笔、带一根弹簧的圆珠笔、树杈、橡皮筋、合成皮革一小片、硬皮纸盒、胶带纸、彩笔等。

  3、教师事先了解有关弹性的知识背景(附后)。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试一试。

  给幼儿各种材料,教师简单介绍操作方法,然后让幼儿自由分组操作,观察比较不同的物品在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现象。

  1、将海绵、橡皮泥、积木分别用力捏一下,再松开手来,看一看它们发生的变化。

  2、分别拍兵乓球、塑料球、木球,仔细观察哪一种球跳得高。

  3、分别将编织绳、毛线、松紧带拉一拉,看一看哪根有变化。

  4、用弹簧秤挂上重物(砝码),再取下,观察弹簧的变化。

  二、想一想,答一答。

  1、为什么海绵捏扁之后改变了形状,而手一松开又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2、为什么兵乓球、塑料球一拍就能跳起来,而木球却跳不起呢?

  3、为什么松紧带能拉长,而其它线却拉不长?

  4、为什么弹簧秤挂上砝码后会被拉长,取下后又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三、看一看、说一说。

  观察图1,同样一个皮球,轻轻拍球和用力拍球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观察图2,为什么拉满弓的箭射得更远一些?

  观察图3,弹簧秤挂上一个砝码后,弹簧被拉长了,再挂上另一个砝码,弹簧被拉得更长,为什么?

  观察图4,用过大的力拉弹簧,使弹簧变了形,为什么弹簧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了?

  四、做一做、玩一玩。

  1、拆装圆珠笔:教师可先示范一遍。让幼儿将带有一根弹簧的圆珠笔拆开,取出弹簧,体验圆珠笔在使用上的变化。装好弹簧后再试试,圆珠笔又变得方便使用了。

  2、制作简易弹簧(见图5):将钢线沿着铅笔均匀地绕圈,绕完后将铅笔取出,即可得一条简易弹簧。试一试弹簧有没有弹性?为什么?

  3、制作弹弓(见图6):利用树杈、橡皮筋、合成皮革片等材料制作。

  4、制作“魔盒”(见图7):利用硬皮方纸盒、弹簧、胶带纸、彩笔等材料制作。

  五、找一找、议一议。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弹性,并讨论这些物品是如何利用弹性的?

  2、集体讨论:请小朋友都来当“小小发明家”,你还会用弹性物品(或弹簧)制造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

  五、活动延伸

  在科学角投放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明制造其它有弹性的物品,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能力强的幼儿可让其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并向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附知识背景资料:

  一、什么是弹性?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改变形状,例如,竹竿受力会变弯(见图8),弹簧受力会伸长或缩短(见图9)。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形变。发生了形变的物体,在一定限度内,当外力消失后,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超过了弹性限度,发生形变的物体就不能再恢复原状。

  二、什么是弹力?

  用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手会感到弹簧对手有拉力,用手压弹簧,使弹簧缩短,手会感到弹簧对手有压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阻碍它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要产生弹力,不过有些物体的形变通常很小,不容易被察觉。用球拍击球时,拍和球都发生弹性形变(见图10),拍发生弹性形变,对球产生弹力,同时,球也发生形变,对拍也产生弹力。放在桌面上的书,压在桌面上,使桌面发生微小形变,发生形变的桌面对书产生向上的弹力(见图11),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可见弹力发生在互相接触,并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弹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间的接触面垂直。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材料和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例如,射箭时,弓拉得越满,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箭就射得越远。

  三、胡克定律

  实验表明: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成正比。这个规律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1635—1703)在1660年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超过了弹性限度,弹力就不再跟形变的大小成正比,而且物体也不再能恢复原状。

  弹簧秤是根据胡克定律制成的,每个弹簧秤都有一定的秤量范围,不能用来秤量过重的物体,这就是为了防止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11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