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时间: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合集7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篇1

  五年级数学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方法是什么?(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出示一组数:

  (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

  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教师引入: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

  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

  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以为例,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就是,就是,加就等于加.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

  板书:

  4.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干什么?

  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5.反馈练习: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

  1.教师提示:请你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问题.

  2.汇报结果.

  3.填空,并说明理由.

  4.反馈练习:

  (三)整理法则.

  1.启发学生讨论:根据上面做题的过程,怎样把异分母加法法则和异分母减法法则合并成一个法则.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反馈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应用什么法则及计算过程.

  ③验算.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的验算方法相同,都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用差加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然后按照()法则进行计算.

  (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化成()分数再加减.

  (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列式计算.

  (1)与的和是多少?

  (2)减去的差是多少?

  3.填空.

  4.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火车乘轮渡过长江,需用小时,现在从大桥通过只用小时.现在火车过江比乘轮渡节省多少小时?

  五、布置作业.

  计算

  六、板书设计.

  导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也可能是别的)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0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感受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体会到数学的内在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1、有一个人,他是你父母生的,但他却不是你的兄弟姐妹,他是谁呀?

  2、1%2B1等于多少?(让学生随意展开想象,说一说)

  有学生可能说:1%2B1等于11或,譬如:1元%2B1角=11角或元。

  追问:为什么不等于2元或2角?引导学生说出: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二、情景导入

  “五一”小长假来临,老师想外去交游,出示去桐溪水库的的情景图。

  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

  乘公共汽车 小时

  乘摩托车 小时

  桐溪水库

  步行 小时

  车站

  家

  乘三轮车 小时

  预设:

  ① %2B ② %2B ③ %2B ④ %2B ⑤ - ⑥ -

  2、迅速选择一种算出时间

  口答: %2B

  3、比较五道算式,引出课题,并板书。

  三、探究新知

  1、尝试练习 %2B

  (1)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的算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直观感知结果是 。

  ② %2B =

  ③ %2B =%2B=

  ④画图

  ⑤ %2B = ……

  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算法,随机渗透转化的、估算的。

  (3)阐述算理,判别正误。

  ①直观感知结果

  ②动手探究为什么得 ,结果是怎么得出的。(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4)理解算理。

  数形结合从分数的意义来理解计算的结果。(课件演示)

  探索计算的过程,理解先通分,再计算的道理。(生报,师扳书计算过程,并随机问为什么要把 变成 )

  2、突出转化的应用:计算 %2B 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其实对于这些方法,尽管大家的思维角度不同,但是面对新的问题基本想法是相同的,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生反思)都是通过转化,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3、体验优化计算方法:(选用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2B - -

  (1)选择方法计算。

  (2)说方法选择的理由。

  (3)谈解题感受,优化方法。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A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B提示计算时的注意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卡片口算

  4/5-2/5= 3/4-1/4= 2/7%2B3/7= 8/9%2B2/9= 16/18-15/18=

  2、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一共占几分之几? (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1/4%2B3/10 3/10-3/20 (板书算式)

  2、比较不同,导入新课

  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

  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 新课

  <一>例1(1)1/4%2B3/10

  1、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题:1/4%2B3/10 ,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

  看扇形图加深理解。图片出示:

  教师:我们再从图上看一下,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圆表示单位1,根据分数的意义,涂色的部分分别表示1/4和3/10。1/4的分数单位是1/4,用这样的一个大扇形表示,3/10的分数单位是1/10,用这样的一个小扇形表示,它们的大小不同。1/4%2B3/10就是用一个大扇形加上三个小扇形,能直接相加吗?所以,1/4%2B3/10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只要解决了什么问题,1/4和3/10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用什么方法可以转化呢?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研究。

  学生分组讨论、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教师:都研究的差不多了,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同学愿意到前边谈谈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介绍各自的计算和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评价,选出最好的方法。

  板书:1/4%2B3/10=5/20%2B6/20=11/20

  4、课件演示

  教师: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再从图上看一看1/4%2B3/10的过程。课件出示:

  教师:1/4和3/10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同学们就用通分的方法,把它们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5/20和6/20。这样分数单位就相同了,都是1/20。你看表示1/4和3/10的两个图形都变成了由许多个大小一样的小扇形组成的图形,就可以直接相加减了。

  <二>例1(2) 3/10-3/20

  1、 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3/10-3/20。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

  2、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三>总结计算方法

  1、教师:我们已经计算出两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了,你们考虑过没有,我们计算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呢?(通分)结合以上的计算,同学们能试着总结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把这个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板书: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齐读一遍。

  <四>、阅读课本

  教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是课本110页和111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阅读一下这两页,再回顾反思一下新知识,如果有什么疑问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四、巩固练习

  1、计算1/3%2B5/6= 5/8-5/10= (黑板)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研究黑板上的2道例题,总结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按照这个计算方法同学们能把这两道题又对又快的算出来吗?

  集体订正。请学生讲一讲算法。

  提醒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结果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2、验算2/3-4/9=2/9 ( ) 3/5%2B2/7=5/12 ( )

  教师:小明也运用今天学的新知识计算了两道题(课件出示),但他没有检查就跑出去踢球了,他计算得正确吗?同学们能帮他验算一下吗?在练习本上写出验算过程。

  交流验算方法和结果。引导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一定要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用新知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张爷爷家后园有一块菜地,种豆角用了总面积的3/8,种黄瓜用了总面积的1/2。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自己解答出来吗?

  请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和解答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展示。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学们通过积极探索和互相的合作交流,自己找到了计算的方法,并解决了许多相关的问题,都非常不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篇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而在此之后即将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1、在复习导入环节,口算题出的较少,有多数同学没有实际参与口算计算,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先溜号。异分母分数比大小应该由学生口述过程,而不是老师代劳。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加入求最小公倍数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在前面学习时也遇到过困难,而且也是这节课的关键。如果在课前复习时,复习一下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求法,或许在实际计算时会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2、在学生探究环节,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高,我只是注意到了大多数善于表达或能够表达清楚的同学,以便于促使他们能够总结出方法。其次,我也注意到了程度偏后的同学,在他们身边巡视并听取结果。这样下来,就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学困生身上,对于个别学困生,我给他们安排了优等生老师,就是为了能够带动他们。所以,我忽视了个别同学。

  3、当堂训练环节,我采用的是学生板演措施。在此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学困生身上,找了多个学困生进行板演,其中也有中等生。可实际效果却不好,中等生能够做上来,但形式不规范。学困生抓耳挠腮,不得其解。优等生百般无聊,无所事事。时间就这样浪费了,结果导致,优等生没吃饱,学困生没进步。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分析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让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篇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比,所不同的是计算过程中增加了通分这一环节。因此这节课把转化的思想定为关键,旨在把新知导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我引导学生思考:%2B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进行计算吗?为什么不能?那你能想办法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2B的和吗?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得出用通分的`方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强化转化的思想在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重要性。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转化,我出示了课件,将、转化为、的过程,这样更直观、明了。使学生既明确了转化的思想,理解了算理,又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了运算技能。而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教学时则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

  整节课下来,感觉到有几点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一、教师要灵活应用教材。例题%2B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转化,尽管形象、直观,但总感觉学生是在教师的牵动下理解的,自主性不强。由于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大,学生在理解转化思想时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操作困难比较大。如果把例题中的数据改成%2B这样比较小的分数时,教师无需作课件,学生就能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理解,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动手能力充分得到发挥,岂不更好?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备课不仅要从自己方面着想,更要换位思考,备自己少一点,备学生多一些,给足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小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二、计算教学比较枯燥,练习中要尽量在增加趣味性、竞争性上下功夫,这样学生才乐学、愿学,这方面还得努力,加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篇6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掌握好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运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指标。本节课教学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分数加减法运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成功之处:

  1.注重引导学生构建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完全相同,所表示的意义也相同,加法都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们的计算方法从表面上看似不同,但是实质上是相同的,其特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是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才能进行计算。在教学例题1时,通过小精灵的提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实际上是给学生指明了探索的方向: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分数的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这样就可以进行计算了。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2.注重转化思想的培养。小学阶段,教师不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和灵魂。在本节课中,转化思想的渗透尤为重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就是把新问题如何转化为旧问题来解决,重点让学生经历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过程,也就是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问题。强化这一思想会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受益终身。

  不足之处:

  在计算中一是发现个别学生通分使用的是公倍数,而不是最小公倍数;二是计算的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特别是3的倍数的分数很多学生没有看出来,导致出现错误。

  再教

  重视通分的方法,重点对3的倍数的分数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旧引新:

  1、今天×××同学过生日,你准备怎么过?你想请哪些人来参加你的生日聚会?

  2、请你分蛋糕,你怎么分?

  3、这些分法都可行吗?如果都可行的话,怎样比较合理?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那种最合理?

  5、计算,算式怎么列?

  6、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7、我们前面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为什么?

  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这些算式都是连加的,比较麻烦,我们先来研究两个分数相加的,根据黑板上这些数,可以有哪些算式供我们研究。

  2、请你任选一个算式来进行研究。

  3、请你先将你选中的两个分数用阴影表示在老师发给你的两个圆纸片上,然后把它们合起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它们的和。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4、生汇报结果。

  5、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6、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7、练习。

  8、这几道题怎样进行验算?请大家试一试。

  9、这几道题其实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他们做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先通分?

  10、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应用:

  (四)、自学书本。

  (五)、提高练习:口算

  (六)、发展练习:找规律

  (七)、课堂小结。

  五、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上的教学材料是这样安排的: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想: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学材料过于呆板,远离学生的生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2、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学生无法进行主动探究。

  二、改为现在的教学方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过生日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几种分蛋糕的方案,哪种是可行的,哪种是不可行的?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合集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