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厘米的认识

时间:

厘米的认识3篇(米厘米分米的认识)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厘米的认识3篇(米厘米分米的认识),以供参考。

厘米的认识3篇(米厘米分米的认识)

厘米的认识1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头桥小学 黄玫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尺、1厘米小棒、图钉、方格纸、订书针、宽为1厘米的小纸条

  四、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师:看,今天这节数学课,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也想参加呢。

  熊大熊二哥俩从大树出发,走了8步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于是光头强也学着他俩的样子走了8步,可是……(到不了)

  都是走的8脚,为何光头强来不了呢?

  真聪明,熊大的脚长,光头强的脚短,他们度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同样走8个脚长,获得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想获得一样的结果,就要让每一段一样长。

  所以我们在测量长度的时候,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中的一个——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2、新授

(1)认识1厘米

  师:瞧,这样的一段小棒的长度就是1厘米。小朋友的托盘里也有,请把它找出来。

  师:现在请所有的同学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这根1厘米的小棒,说一说,感觉1厘米的小棒怎样? 生:短、小

  师:现在我们将1厘米小棒拿开,手指保持不变,来看一看,食指和大拇指之间这一段就是多长? 生:1厘米

  师:现在动动你的手指,你还能比划出1厘米吗? 生:比划

  师:是1厘米吗?咱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

  同学们很棒,还能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呢是不是?

  师:其实你们的托盘中中,还藏了不少物体的长大约也是1厘米的,能用你手里的1厘米小棒去量一量,找一找吗? 生:操作 师:找到了吗?

  生:方格纸中每个方格的边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订书针的宽大约是1厘米

  图钉的高(钉长)大约是1厘米 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

  小结:小朋友们特别善于观察,找到了好多的1厘米。通常量订书针的宽度、方格的边长等一些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2)造尺并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纸条的宽是1厘米,那纸条的长度是几个1厘米呢? 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像(ppt)这样合作用1厘米的小棒量一量。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这个小组量出结果?

  我们这次用统一的标准去量的,量出的是4厘米。

  其实我们还可以像这样摆小棒量出很多物体的长度,比如量橡皮的长,我们跟着电脑一起摆起来,你会数吗?(ppt演示)是几厘米?

  生:3厘米

  师: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还可以量这根纸条的长,几厘米? 这支铅笔呢?

  生:橡皮长3厘米,要摆3个1厘米小棒; 纸条长5厘米,要摆5根这样的小棒; 铅笔长8厘米,摆了8根小棒。

  师:量不同的长度,就需要摆不同根数的小棒。每次都这样摆小棒,感觉怎么样?

  生:会很麻烦

  师:为了方便测量,人们还把很多个1厘米连在了一起。(课件出示没有刻度线的小尺,并演示画出线段的端点,也就是长刻度线)慢慢地就出现了尺,现在尺上每一大格的长度是……?

  生:1厘米

  师:我们现在就用这样的尺,量一量刚才几个物体的长度。(ppt)

  师:同一把尺可以量3件物品(橡皮、纸条长、铅笔)的长度了,比起摆小棒感觉怎么样?

  再来用这把尺量一量小棒有多长?一下子看不清咱们可以去数一数。

  师:咦?如果每次都这样1厘米1厘米地数,方便吗?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样看出是几厘米呢?(学生在尺上添数字)

  生:拿出没有数字的小尺去标一标 发现:生出现两种标的方式(1种从0开始往后标,1种是从1开始往后标)实物投影:①从1到8的结果问,小棒长几厘米?(生:有说7厘米,有说8厘米,或者都说是8厘米)

②从0到7的结果问,小棒长几厘米?(生:是7厘米)

  师:都是同一根小棒,怎么一会8厘米,一会7厘米的?小棒到底有多长,同桌两个人商量一下

  小棒到底有多长,我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数一数。(课件演示数的过程)师:其实这2把尺量出的结果都是7厘米,那哪一把尺能让你一眼看出是7厘米呢? 生:第2把尺子 师:我再用这2把尺去量一量另一根小棒的长度(实物投影两把尺同时测量)生:10厘米

  师:你看的是哪一把尺? 生:第1把尺

  师:那第2把尺上是从1到11,那是几厘米呢? 生:10厘米

  师:我们量了2次了,哪把尺子可以让我们一眼看准物体的长度? 生:确定是第2把尺

  师:有了标上数字的小尺去测量,和数小棒去测量比一比,感觉怎么样? 生:快多了

  师:那如果拿尺去测量的话?最好是从几开始呢? 生:从0开始

  师:听你们的,那老师就用第2把尺来量量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实物投影)

  生:5厘米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直接看数字,从0到5

(板书0--5)师:量小棒,几厘米?

  生:从0到7,7厘米

(板书0--7)师:这根小棒也量一量

  生:从0到10,是10厘米

(板书0--10)师:看黑板,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所以,为了方便测量,尺上的起点一般是从0开始的。师:拿出我们的常用尺,看看我们的尺是从几开始的?

  对比:比一比这把尺(有刻度有数字的尺)和我们的常用尺,上面还少了些什么?

  线:尺子上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这些刻度线又将1厘米又分成了更小的长度,可以测量更短的物体的长度,后面我们会学的。

  Cm:cm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英文缩写,因此1厘米又可以写成1cm。刻度:看看长刻度线喜欢靠着谁?数字……

  因此尺上的0我们可以读作刻度0,3读作刻度3,那8呢?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尺还创造了尺,尺的作用可大了,课堂上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测量出橡皮、小棒等一些物体的长度,如果这把尺子足够长,还能帮我们测量身高、测量房子呢。

  那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样尺来量物体的长度了。(3)量几厘米 师:(ppt)看,光头强也终于随着熊大熊二来到了我们的教室,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卡片,请我们帮他量一下卡片的长度呢,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拿出尺来去量一量卡片的长度。生:学生自主测量

  Ppt:出示3种测量方式

  师:光头强、熊大、熊二也参与测量了,你们看。光头强:正确测量方式 熊大:

  尺倾斜

  熊二:

  尺子从前面空白的地方开始测量

  师:同桌两人商量一下,看谁的测量方式是正确的?其他的测量错在哪里?

  那以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带上这些注意点,我们再仔细测量一次贺卡的长度和宽度,并把结果写在括号内,汇报长几厘米,宽几厘米。

(4)画几厘米

  师:熊大熊二学会了测量好开心的,熊大说还想用尺画线段呢,小朋友们你们会吗?

  我们一起来和熊大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你们画的是不是6厘米?请同桌两人交换互相量一量检查一下。师:课件出示熊大画的6厘米线段,是6厘米吗?(刻度2到刻度8)怎么想的? 小结:刻度0到刻度8是8厘米,减去前面的2厘米,就是剩下的6厘米了。也就是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就是中间的长度了。

  熊二特别佩服熊大的好方法,他也连忙画了几条,这些线段有多长呢? 小结:测量的时候,可以用刻度0开始,也可以从别的刻度开始,都能够测量出结果,但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先从刻度0开始测量。(5)估计几厘米

  师:看熊大熊二都动手花果线段了,光头量也忍不住想卖弄一下。

  估一估他画的线段大约有多长? 学生交流 师:在测量时,发现比7厘米长一些,比7厘米短一些的都可以说是大约7厘米。小结:很多时候,测量的记过不是整的厘米数,我们就可以用大约这个词来描述出物体的长度。

(6)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测量一下手掌的宽度和一拃长(指导手势怎么摆,怎么测量)

  三、回顾反思

  师: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 生:从熊大熊二走6步来学校开始的

  师:是的,发现测量的标准不同,不太公平

  于是咱们就统一了标准,从认识1厘米入手了 生:又认识了几厘米

  师:对,我们还利用好多个1厘米连在了一起 生:成了一把尺。

  师:是的,我们都很棒,标上刻度线,数字之后还造出了一把尺呢

  尺的作用可大了!你们说说看,我们用小尺都做了什么? 生:测量物体的长度,帮助我们画出标准的线段…… 师:看来,我们今天这节课收获还真不小呢!

厘米的认识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案例及反思

  南宁市华衡小学:甘慧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3页及练习一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纸条、小方块、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刻度尺

  1、米尺和厘米尺做比较

  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一般都有什么呢? 生:铅笔、橡皮、尺子??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手拿米尺)问:尺子上用来做什么? 生:量东西的。

  师:观察你们手上的尺子和老师手里的尺子,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引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师: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在量像数学书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好吗?

  2、(出示尺子)请你观察一下学生尺上都有什么? 通过观察认识刻度、0起点、cm(课件作相应演示)【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具引入新的知识和概念,自然贴切。

  二、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1、认识1厘米(1)看一看

  师:在我们的尺子上,你认为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0-1是1厘米

  追问: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吗? 生:1-2 问:为什么终点是2,你怎么可以说是1厘米呢?(2)想一想 说一说

  师:那从4到几是1厘米?

  生:4→5 师:不说4,还可以说4到几。

  生:4→3 师:看8到几是1厘米。

  生:8→9 8→7 小结:在尺子上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3)比一比

  师: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吗?(生拿尺子比一比,学具小方块的长度刚好是1厘米,用手拿着小方块比划。)(4)体验

  A、师: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生:短(板书:1厘米 短)B、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我们要牢牢记住身上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小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使学生认识并感受1厘米。

  2、认识几厘米(1)蚂蚁赛跑

  师:除了1厘米,你还想认识几厘米啊? 生:2厘米、3厘米??

  师:那下面咱们就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大家认识几厘米好吗?(课件出示蚂蚁比赛图)

  师:选择你喜欢的红蚂蚁或蓝蚂蚁为它加油吧!(2)学生反馈

  红蚂蚁跑了4厘米,蓝蚂蚁跑了3厘米

(3)小结:1厘米是个单位,0到4之间有4个1厘米,所以是4厘米。0到3之间有3个1厘米,所以是3厘米。(4)出示练习:

  4厘米里面有()个1厘米 7cm 里面有()个1cm 6个1厘米是()厘米 8cm里面有8个()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活泼的蚂蚁比赛,很好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认识几厘米,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三、量一量

  1、师:刚刚我们已经在尺子上认识了1厘米,还找到了2厘米,3厘米和4厘米。那你能用尺量一量桌面上红纸条的长度吗?(出示纸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尺量(提示学生看课本第3页例2的方法)。课件演示测量方法:(1)尺子放正。(2)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3)右端对准数字几,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小朋友们自己已经找到了测量长度的方法。下面有三位小朋友在测量铅笔,谁的方法是正确的呢?(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判断。)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练一练

(1)打开书第2页,学生看书将例2题中“量一量”括号填完整。(2)量一量数学书短边的长度。(3)量一量自己的一拃长。

  3、在有障碍的情境中讨论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兴吗? 生:高兴!

  师:可是甘老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看,我刚新买的一把尺子不小心折断了,没有了0刻度,还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1)用折断的尺子量橡皮,怎么量?(学生讨论)

(2)出示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测量橡皮,学生读出橡皮的长度。4.大约几厘米

(出示两幅测量铅笔的图,请学生说出长度)(1)一支大约7厘米,另一支大约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设计意图】 在动手操作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量一量中,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层层渐进,并通过有障碍的情境讨论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延伸讨论

  1、小朋友们真能干,甘老师最后还有两个问题需要你们的帮忙

  问题一:我想知道我手腕的长度,该怎么量呢?(纸条绕一圈,量纸条的长度,用软尺)

  问题二:我们用厘米做单位量出了很多物体的长度,那你用1厘米做单位量一量从我们学校到你家有多远?(太难了,不好量,看来厘米只适合量比较 3

  短的物体的长度,对于比较长或非常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呢?引出米等更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以致用。

  2、小结:我们班同学知识可真丰富,懂得真多啊。咱们以后还会学到这些知识,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认识厘米》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能估测熟悉物品的长度。本课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逐步形成认识,形成相关的概念。但由于长度单位在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所以,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注重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含义。

  导入时通过师生间随和的谈话,接着很自然地引出厘米尺和米尺的主要区别在于长度不同而得出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开始厘米的学习。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在认识1厘米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初步认识直尺,让学生观察,说说尺上都有什么。

  2、让学生找一找1厘米,说说1厘米是从0刻度到刻度几,再让学生找一找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

  3、比一比。用大拇指和食指照着尺上的刻度比出1厘米,拿掉尺,同桌比一比,看谁的1厘米比较准确。

  4、找一找。认识了1厘米,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 的物体。

  这样,学生深刻理解了1厘米,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学生认识了刻度尺和1厘米后,我设计了比较有趣味性的蚂蚁赛跑的小游戏,通过小游戏使学生认识了几厘米,加深对几厘米的认识。量纸条长度时,我能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动手操作的环节进行的不是太顺,没有进行小组合作,老师说的多,学生思考的机会比较少,应该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措施: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给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交流合作的精神,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厘米的认识3

  课题:认识厘米

  课前谈话,整理学具

  师: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在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了(出示动画)老师讲故事:有一天,科里亚从家门口起走了1步——10步,挖了一个坑,把一个盒子放进坑里,木盒子里藏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他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埋在坑子里啊?原来敌人就要打到村子里了,科里亚的妈妈决定离开村子到别处去躲避。因为科里亚只会数到十,所以他就量了几步啊?还记得吗?(10步)听的真仔细,量了10步,几年以后科里亚长大了,上小学了,敌人终于被赶跑了,科里亚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干嘛?猜猜?(生:找木盒子)还记得他走了几步呀?(10步)他也是这么想的,他走了1——10就是这里了,可他哇呀挖呀怎么也找不到盒子,怎么回事呢?他的小伙伴都嘲笑他了,科里亚坐在地上拖着脑门想啊想,突然他笑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们班的小朋友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说:长大了,步子也迈大了)

  师:说的很有道理,那你猜猜这次他要走几步呀?

  生:8步

  师:你说呢?

  生:20步

  师:长大了,步子大了,要不要走10步了。

  师:到底要走几步呢?咱们来看一看。他走了1,,4,5步,动手挖起来找到他的盒子了,科里亚高兴的对他的朋友说,今天我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步子变大了,但数学不管在什么时候真的很有用。今天科里亚找到了他的木盒,真替他高兴。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盒子,我想把我们班小朋友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放进去,看看一节课下来再我们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下能有多大的收获。再告诉大家科里亚今天也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了,原来他想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寻找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测量长度的方法。

  一、游戏引入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比比谁的小眼睛更亮。

  哪支铅笔最长?哪支铅笔最短?

  生:第三支铅笔最长,第二支铅笔最短。

  师:怎么知道的呢?

  生:第三支格子占得最多,第二支占得格子最少。

  师:数格子是个不错的方法,那咱们一起数数这个占了几格?(先数最长的、数最短的、中间的,分别显示占了几格)他占了6格,所以小朋友认为他最长,而这支呢?(3格)所以他最短,那他呢?(5格)看来难不倒我们小朋友。

  师:(显示竖放的)这回呢?哪支最长?为什么?

  生:右边长,左边短。因为右边占了7格,左边占3格。

  师:那在所有的铅笔当中哪支最长呢?

  生:第3支铅笔最长

  师:那我也数格子了,1——7从数量上看不是7最多吗?

  生:因为第3支是横着放的,而那只虽然占了7格可是是竖着放的。

  师:对呀,竖着的每一格怎么样?(短)而横着的呢?(长)

  师:同样是1——3格,为什么长度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一支是竖着数的,一支是横着数的。

  师:也是竖着的格子(短),横着的(长)。说的太有道理了。看来要是我们能够把这些格子变得一样,也就是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就好了。于是人们想来想去,诶,终于有了这样一

  个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叫“厘米”,听说过吗?(板书:厘米)

  师:那1厘米究竟有多长呢?(拿起小棒)哦,这就是一厘米,会把它像这样轻轻地捏住吗?举起你的一厘米,再来仔仔细细的看一看这个一厘米,现在把他小心的抽出来。(重复放回抽出)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师:那你觉得这个一厘米怎么样呢?

  生:很短

  师:是呀,那咱们来闭上小眼睛好好地来想一想这个1厘米,想好了吗?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1厘米有多长吗?怎么表示呀?用手势来比划一下。看来小朋友都喜欢这么比划,那我们把这个1厘米放进去检查一下,比的准吗?比的准的小朋友朝老师笑一个。

  师:我还发现了小朋友伸出来一个手指头,你的1厘米藏在哪儿啊?

  生:指甲盖的长度

  生:手指的宽度

  师: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咱们用小棒比一比。

  生:食指的宽(3人说)

  师:原来我们身上也有1厘米,太好了。那还有没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也是1厘米的? 生:图钉的长、粉笔的宽、田字格的1条边的长度。

  师:那是正好1厘米吗?那该怎么说?

  生:大约1厘米。

  师:说得真好,大约1厘米。你还想说什么?

  生:尺子上从0——1厘米。

  师:我们小朋友真有数学的眼光,找到这么多的1厘米。那如果我请你用这个小小的1厘米去量课桌的长,你愿意吗?(不愿意)为什么?(因为1厘米太短了,不方便)

  师:那用什么来量比较好呢?

  生:用尺子来量

  师:用尺子来量,好的。今天科比亚也带来了一把尺子,可是这把尺虽然是直直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知道吗?

  生:少了数字,如果有刻度亮起来就方便一些。

  师:他说到了有刻度。(出示刻度)

  师:那么关于刻度线你还发现了什么吗?

  生: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

  师: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这样就能表示不同的长度单位。刚才有小朋友说有数字,那都有哪些数字呀?

  生:1——10

  师:是这样吗?咱们叫这些数出来好不好?你想让谁先出来?

  生:0

  师:果然是0,往后排是1——10(课件以此出示),如果尺子长一点的话,数会?(更多)那有没有发现这些数和怎么样的刻度在一起?

  生:喜欢和比较长的刻度在一起。

  师:观察的真细心。那其中最小的数是?(0)诶,那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表示什么都没有。

  师:那尺上的0表示什么呀?

  生:表示量东西都要从0刻度开始量。

  师:是呀,尺上的0呀表示尺子的起点(放慢语速)。就好像体育课上的起跑线一样。所以,测量的时候要从哪儿开始呢?

  生:应该从0刻度开始量。

  师:不是有一句话嘛,一切从0开始。那你能找到你自己尺子上的0吗?(学生找)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师:尺子上除了刻度线和数字还有一个小地方,看见了吗?

  生:cm(板书)

  师:那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表示厘米

  师:对呀,这两个字母其实是一个英文(centimeter)的缩写,表示的就是厘米(指板书)。说的真好听,再来说一遍。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cm)

  师:刚才小朋友说尺子也有厘米,那你知道尺子上从几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呢?

  生:从0到1是1厘米。

  师:怎么知道的呀?我们都来比比看他说的对吗?谁再来跟大伙说一遍

  生:0到1的长度是1厘米(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补充完整)

  师:还有谁想说?(生完整说)说的真完整,讲话完整是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哦。(表扬)师:那尺子上只有0到1的长度是1厘米吗?

  生: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教师补充完整)

  生:2到3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看来还有好多,那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3到4的长度是1厘米;(学生随机补充)

  师: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的1厘米连接起来组成了这把尺子。那谁能告诉我从7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

  生:从7到8的长度是1厘米。

  师:那你有没有想过从7到几的长度也是1厘米的?

  生:从7到6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哦,他的想法多与众不同呀,还会倒着想呢。请一个特别棒的小朋友把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从7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

  生:从7到6的长度是1厘米,从7到8的长度是1厘米。

  师:那从9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同样要说完整哦。

  生:从9到10的长度是1厘米,从9到8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哦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我们找到尺上的1厘米了。如果没有尺子,你能把1厘米画下来吗?把练习纸拿出来,在纸的最上面写了个1厘米,咱们不用小棒也不用尺,来自己画个1厘米试试看?(学生动手画)

  师:画得怎么样呢?我们请尺来帮我们检查一下吧。自己来调整一下(画得好的鼓励)刚才小朋友都觉得1厘米怎么样?(很短)所以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时候就可以用厘米来做单位了,可是光认识这个短短的1厘米怎么够呢?你还想认识几厘米?

  生:我还想认识2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

  师:那这根带子的长究竟是几厘米呢?

  生:5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怎么一下子都看出来了呢?真想听听你们的理由。

  生:因为我们从0刻度开始量,另一头对准了5,就是5厘米。

  师:小朋友是这样想的吗?那到底是不是5厘米,我们可以来研究一下他和1厘米之间的关系,看看这条线段包含了几个1厘米?同意吗?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边播放课件边数)哦,他包含了5个1厘米,所以他是(5厘米)

  师:那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5厘米吗?再比划比划5厘米有多长呢?(现场巡视反馈)那

  你在尺上又是怎么看的呀?

  生:从0到5的长度是5厘米。

  师:刚才我还听到一个特别的,他说我从1开始看,那从1到几的长度是5厘米? 生:从1到6的长度是5厘米

  师:还有吗?

  生:从2到7的长度是5厘米、4到9的长度也是5厘米

  师:小朋友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棒!我们找到这么多的5厘米了。刚才小朋友还想认识2厘米、3厘米,现在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他们?和你同桌的小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几厘米,是怎么看的?已经有小朋友举手了

  生:我最喜欢10几厘米,从0到10的长度是10厘米。

  生:我喜欢7厘米,从0到7的长度是7厘米。

  生:我喜欢2厘米,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

  师:原来从0到几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刚才我们从0量到了5,所以就是5厘米。(板书)师:可是科里亚的尺子成这样呢?(两头断了)连0刻度都没了,你说还能量吗?你来试试看吧

  生:把2当成0刻度,数一数有几段1厘米。

  生:从2开始量到6,再用6-2=4厘米。

  师:他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6-2就算出来是4厘米,那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还是像刚才一样来数一数吧。

  生:1个1厘米——4个1厘米。

  师:所以是(4厘米),那我们来想一下他为什么要减去2呢?

  生:因为他是从2到6,不是从0到6。

  师:原来他前面缺了几个数呀?(2个)所以要减去2。6到2之间的长度是4厘米,如果是从3到8呢?

  生:3到8的长度是5厘米。

  师:怎么算的呀?

  生:8-3=5

  师:那这条呢?

  生:一共是7厘米,9-2=7,所以是7厘米。

  师:太好了,那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呀?

  生:这条线把这把尺子上的厘米都沾满了

  师:哦,占满了。一头对准2,一头对准9。

  生:如果不从0刻度开始量的话,都要用减法来算到底是多少厘米。

  师:哦,他总结的多好呀,能够及时的总结规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小朋友说的很好,可是数学可不能光纸上谈兵,我猜小朋友动手的本领肯定也很棒。那我们赶快来量量这条线段和这把小刀有多长呢,把你测量的结果填在前面的括号里。咱们来比一比谁量的又快又准。(教师巡视,请一学生上台量)

  师:能看出来是几厘米吗?(6厘米)他和你量的一样吗?那你在测量的时候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生:一定要从0开始,不然还要减数,很麻烦。

  师:对呀,量的时候从0开始可方便了。

  生:尺子不能放歪,这样很容易看错数字。

  师:哦知道了,所以我们亮出来是(6厘米),再量一量下面的,谁看出来了?

  生:大约7厘米

  师:为什么是大约是7厘米?

  生:超过7了

  师:当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的时候咱们怎么看呀?

  生:加上大约

  师:为什么是大约7厘米,而不是大约8厘米呀?

  生:因为他离7厘米很近,离8厘米有点远。

  师:哦,我们可以看他最接近几厘米是吧,就说他大约是几厘米。(板书:大约7厘米)所以这把小刀量出来我们要加上大约两个字,你写了吗?没写的小朋友赶快补上。(画一条大约7厘米的线),可老师还想知道10厘米的线段有多长呢?咱们把他画下来好吗?在10厘米的后面画上线段。

  师:谁来说说看

  生:量10厘米从0开始量

  师:画到几呀?

  生:10

  师:所以0到10的长度就是10厘米了(教师黑板上画线段),那出小手来比比看,给老师看看,我看到一个小朋友是这样比的,看他这个手型像不像尺这个字啊?太有趣了,在我们身上也长着尺子,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好多这样的尺子,咱们课后再去找一找。

  师:现在我们把尺子和小棒先送回家,让他们休息休息。

  在我们的帮助下科比亚也认识厘米了,为了表示感谢,他想送给小朋友一件小礼物。想不想要啊?不过他说要请大家先来猜一猜他有多长,谁估计的准就把礼物送给谁。准备好了吗?第一样礼物是一个正方形,就在小朋友的桌上,请大家来估计一下正方形边的长度。估计好了把结果填在第一行左边的括号里。第二件礼物是一副棋子,是他短边的长度,写在第二行左边的括号里。到底估计的准不准?谁想当小裁判。

  师:用尺子来测量一下,把你测量的结果填在右边的括号里。都估计对的小朋友请举手。请你来估计一下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大约是2个1厘米。

  师:量出来呢?

  生:大约2厘米。

  师:那棋子短边的长呢?

  生:大约9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大约10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超过9,接近10。

  师:你们有没有想量的物体呀?(学生说)

  师:可以把你们想量的物体继续往下填,先估计,再测量。

  师:刚才小朋友说想量量黑板这条边的长,那我还用这把尺子好吗?为什么摇头? 生:因为这把尺子太短了

  师:看来我们需要一把另一把尺子,那也需要一个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

  生:这个长度单位是米。

  师:今天和小朋友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节课,虽然我们在上课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小朋友最终都战胜了困难,对不对呀,那咱们是用什么来战胜困难的呢?

  生:我们是用我们的智慧战胜困难的,还靠了一把直尺的帮助

  师:但我想不光靠这些,更重要的是我们班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互相学习、互相倾听、积极思

  考、用于探索,养成了好多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也要把他藏起来,因为他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厘米的认识3篇(米厘米分米的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