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信息化能力建设

时间:

信息化能力建设3篇(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信息化能力建设3篇(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供大家赏析。

信息化能力建设3篇(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

信息化能力建设1

  信息化能力建设课程

  第一章绪论

  一、社会信息化

  1、什么是信息化?《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给出这样的概念: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中国信息化过程:

  第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第二,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

  第三,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

  第四,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2006年提出《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7点)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定基础。

  3、社会信息化的典型表现:人类社会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社会信息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二是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三是通过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全面信息化。这三个层次分别发生于社会住信息化

  1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信息化的程度日益加深,范围日益广泛。

  二、信息化能力及其表现

  ERP表现出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

  1、ERP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2、ERP扩展了信息管理集成的范围

  3、ERP是准时制的核心工具

  4、ERP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核心

  5、ERP采用了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

  第五章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

  一、信息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搜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应用等活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般认为,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

  2、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

  高把投入性、高渗透性、高带动性、高倍增性、高创新性。

  二、信息技术的作用

  1、信息技术能推动经济的增长。

  2、信息技术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

  3、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4、信息技术有利于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繁荣。

  5、信息技术有利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善。

  三、信息产业的特征

  1、信息产业是先导型产业。

  2、信息产业是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

  3、信息产业是高投入型产业。

  4、信息产业是高风险型产业。

  5、信息产业是高渗透性产业。

  6、信息产业是高回报型产业。

  7、信息产业是高创新型产业。

  8、信息产业是高就业型产业。

  9、信息产业是复合综合型产业。

  10、信息产业是战略型产业。

  除了上述特征以外,与传统产业相比,信息产业还有着明显的收益递增、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长经济的特征。

  第六章领域信息化

  一、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电子商务包括基于Web的全部商业活动,称作电子商业,主要是以电子数据交换和因特网来完成的;而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是利用Web在网上进行交易,称作电子贸易。

  2、电子商务的特性

(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2)虚拟化。

(3)社会化

  3、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从技术角度看,电子商务的应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企业内联网、企业外联网和因特网。

  4、电子商务的功能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内容管理、协同处理和交易服务。

  5、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第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如阿里巴巴。

  第二: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如当当网、亚马逊网。第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如淘宝网。

  第四:个人与政府机构之间的电子商务。

  二、电子政务

  1、电子政务的功能:主要有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改变政府工作模式。

  2、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电子政务通常可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办公职能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工;二是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有权限的实时互能的信息共享;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化众和企业间开展双向的信息交流与决策。即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3、电子政务实施的原则

  应用原则、安全原则、标准化原则、效益性原则

  4、电子政务的应用:

  用于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广泛利用功能强大的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大量政务信息。

  提供网上服务。如交通违查查询、网上交水电费等。

  实现资源共享。各级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向大众提供政府所拥有的公用资料库信息资源。

  内部办公电子化。会议通知、信息传达、政策宣传、法规颁布、意见调查等,都以电子邮件方式处理,以加快信息的流通。

  提供安全保障。在政务信息安全方面提供保障。

  三、教育信息化

  1、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

  2、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1)教育资源数字化

(2)教学方式多样化

(3)教育理念现代化

  3、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包含: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教育信息化人才建设。

  五、信息网络安全

信息化能力建设2

  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

  一 信息和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什么科学的信息概念P

信息的特性 信息的分类信息的传递P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信息化的定义 信息化的内容P

信息化的层次 信息化的重要作用P7-8

  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IT)信息通信技术(ICT)

  信息技术的定义P9-11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的研究范围 P11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感测与技术鉴别、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实施技术。

  信息技术的特征一般特征——技术性,区别其他技术的特征——信息性P1

  信息技术的分类 信息技术的应用P1

  信息技术的发展五次革命性变革P1

  5三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P16-17

  信息化发展战略

  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P18

  战略目标P18-19

  战略重点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P19推行电子政务P20建设先进网络文化P2

  1推进社会信息化P21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P22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P23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信息化人才P24

  战略行动计划P25-26

  保障措施 P26-29

  1、完善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和政策体系

  2、深化和完善信息化发展领域的体制改革

  3、完善相关融资政策

  4、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

  5、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

  6、加强互联网治理

  7、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

  8、加强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9、完善信息化推进体制。

  第二章 信息技术发展

  一、信息应用的发展历程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信息应用阶段的划分

  1、信息应用的初级阶段

  2、通信阶段

  3、自动化阶段

  4、网络话阶段P30-

  信息应用存在的问题

(1)垃圾信息、垃圾邮件: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想要的信息

(2)网络速度低、网络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和缺乏髙速可靠的移动访问方式

(3)安全性和病毒问题:特别是对于需要髙度保密的商业和军事应用

(4)虚假信息和信用问题

(5)网络信息检索方式落后:关键词检索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P32-34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三网融合和宽带化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二、信息技术与互联网P3

  互联网发展史

  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 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互联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互联网的起源 P3

/IP协议的产生P年,IP(互联网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 议。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

  网络的“春秋战国”时代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可以说是网络的春秋战国时代,各种各样的网 络应运而生。

  1983年,在美国旧金山还诞生了另一个网络FidoNet(费多网或FidoBBS)即公告牌系统,它的优点在于用户只要有一部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 根电话线就可以互相发送电子邮件并讨论问题,这就是后来的互联网BBS。

  互联网的基础——NSFNETP36

  互联网发展现状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报告P37

  全球互联网使用情况和人数统计

  互联网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种技术。网络时代的三大基本定 律:P39

  各国互联网发展现状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P

  移动互联网 P42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P4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P43-46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 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髙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是国 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最早让人们接受的方式,则是 从短消息服务开始的。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P46-47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趁势P48

(1)实现技术多样化(2)商业模式多元化(3)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微电子与光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P50

  现代通信技术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P

  信息技术将会促使遥感技术蓬勃发展 P51-52感测与识别技术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 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

  信息技术共同发展趋势高速大容量、综合集成、数字化、个人化P

  52四、信息化新技术P

  无线射频识别RFID射颊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頻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 数据,而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标签分为有源标签(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无源标 签(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半有源半无源标签三种。

  工作原理P

应用RFID的发展方向是:电子标签集成传感器、通信模块,构成无线传感器网 络。P

  物联网 P54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 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 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 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P5

  信息技术的未来P55-56

  第三章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信息的组织与检索

  信息的组织(1)分类组织法。(2)主题组织法。P57-58

  信息组织的原则 P58-59(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目的性原则(4)现代化原则(5)方便性原则

  信息组织的要求P59(1)信息特征有序化。(2)信息流向明确化。(3)信息流速适度化。

  信息组织的意义P60

  信息的检索信息检索的定义P6

  信息检索的类型(1)按照检索手段划分:手工检索服务、计算机检索 服务和联机检索服务三种类型。(2)按存储与检索对象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实检索 三种。P6

  2二、信息的分析与服务P63-66

  信息的分析(1)信息分析的任务(2)信息分析的基本功能(3)信息分析的主要方法

  信息服务P66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 产、收集、处理、输送、存储、传播、使用并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总称。特性表现为:用户导向性、专业性、依存性、交互性、模糊性、社会性、动态性

  信息服务的专业性表现为:一是对服务者的素质有专门要求,专业 队伍不断扩大。二是服务对象有专业基础,三是服务内容具有某学科领域的专业 特征,四是服务策略是针对服务对象和内容专门制定的,五是信息服务已经成为 专门的研究领域,朝着信息服务学的方向发展。

  信息服务的方式P66

  三、信息技术标准化体系P67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P67

  定义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标准化内容 P68

  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历程P68-69

  我国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通用基础标准安全标准网络标准应用标准

  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存在问题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趋势P71-7

  2第四章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的定义P7

  信息系统的特征P74-76信息系统除了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相关性等系统的一般特征以 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信息系统的类型P76-77信息系统虽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信息处理、业务处 理、组织管理和辅助决策四大功能。

  二、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P77信息系统是由信息源、消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这四个部分组成 的,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P78-79人们常将组织的层次分为战略决策层、管理控制层和业务操作层

  信息系统的功能P80-81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与信息处理相关的作用,如信 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利用等《另一个是从信息系统的目的出 发,包括支持决策、管理、计划、执行、反饿与控制等管理职能。

  三、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P8

  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步骤和原则P81-83完整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驟(D明确建立信息系统的目的,即系统开发的目标。

(2)了解用户的初步需求及系统的基本运行环境,确定系统边界,明确信息 系统的应用领域及范围,撰写项目视图与范围规格说明书。

(3)详细分析用户的具体需求,重点分析业务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各类数 据,确定哪些数据由计算机处理,确定信息系统需要输入、输出及存储哪些数 据,以此确定系统的功能及数据需求,同时撰写系统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 书。

(4)根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系统设计,明确实现需求规格说明书要求 的功能及数据管理要求的具体方法。

(5)根据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建立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包括建立表、建立存储 过程、定义数据库访问角色、定义数据访问权限等。

(6)根据详细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利用软件开发工具编写程序代码,并完成 系统发布。

  技术人S信息化能力建设68

(7)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和完善。

(8)交付正式的信息系统,提交相关的开发文档。

  信息系统的分析P83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开发计划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需求分析P83需求分析就是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展开分析和调査。

(1)用户需求分析是指用户对新系统应具有的全部功能和特性的要求。主要包括:

①功能要求,即确定信息系统要做什么,这是最主要的需求。

②性能要求,即给出所开发新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包括存储容量限制、运行时间限制、安全保密等。③环境需求,即系统运行以及所处环境的要求。

(2)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收集并整理各部门使用的票据、表格②调査各个部门信息的产生过程和处理过程(处理方式,涉及人员)及对涉及的数据、表格进行归档;③调査各部门对系统的要求和意见:④将调査结果绘制成业务流程图⑤整理收集的信息,为数据文件产生提供条件I⑥对业务流程进行改动和调整,使业务流向更趋于合理。

  组织结构和功能分析P84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是整个系统分析中最先进行的一个环节,也是较为简单的一个环节。

  业务流程分析P85-86

  数据流程分析P87-88

  数据流程图需要用到四个基本符号,即外部实体、数据处理、数据流和数据存储。

  统分析报告P89-90

  系统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引言(概述)。(2)项目概述。(3)实施计划:①工作任务的划分。②工作进度。③经费预算。

  倍息系统的设计P90-95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它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产生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在系统总体设计基础上,第二步进行的是系统详细设计,主要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等。

  倍息系统的实施P95-100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应用程序的设计和调试,人员培训,系统调试和试运行,系统切换等。

  第五章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

  第一节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的概念P102-103、信息安全的威胁P103-104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 P104-105 信息安全通常强调所谓CIA三元组的目标,即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信息安全的需求(1)法律法规与合同条约的要求(2)组织的原则规定(3)风险评估的结果。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

  信息安全的内容P105-108包括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资产安全和人员安全等几个部分。

  信息的安全机制与完全服务P108-110

  第二节信息安全标准、评价准则

  信息安全标准P110-11

  4(1)信息安全立法原则①国家利益原则。②一致性原则。③发展的原则。④可操作性原则。⑤优先原则。

(2)信息安全立法的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立法重点内容应体现在:一是基础信息网络安全,二是党政核心信息系统,三是国防信息系统,四是税务、海关、银行、证券、电力、民航、铁路等重要信息系统。②立法重点环节应体现在:一是立法规划? 二是信息共享,三是信息服务与传输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四是有关知识产权。③立法重点措施应体现在:管理体制、等级保护、信息保护、网络信任、监控体系、应急处理、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安全标准与应用推广、建设资金、信息安全意识与人才培养等方面。

  倍息安全评估:基本问題、评估标准简述P114-116

  第三节信息安全威胁与计算机病毒P116-120

  第四节信息安全防护与管理

  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 网络安全发展态势P121-123敏感信息对安全的需求 P12

  公钥基础设施P124-13

  1第六章电子政务

  第一节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基础

  电子政务的概念 P13

  电子政务的发展P133从信息技术在政府中的应用和发展来看,政府信息化基本经历了办公自动化(OA)、政府管理信息系统(MIS)和电子政务(EG)三个基本过程。

  电子政务的主要领域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三个,即:政府、企(事)业及居民。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可以分为:政府对政府、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居民、企业对政府、居民对政府

  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P135-138

  第二节电子政务的体系和结构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体系P138-140

  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结构P140-1

  电子政务体系的网络结构: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P141-1

  43第三节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安全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P143-146电子政务的目标;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功能;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至少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

(1)系统的需求分析。(2)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原则。(3)总体设计方案。(4)系统功能的分析。(5)网络基础支撑平台、技术路线以及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6)风险控制。(7)人员培训方案。(8)项目实施进度安排。(9)经费的筹措、来源、预算等。

  电子政务安全原则P146-148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可以通过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计四个环节来加以规范化并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电子政务安全需求P148-150

  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体系P150-1

  52第七章电子商务

  第一节电子商务的概念P154-158

  定义154;组成要素155:计算机网络、用户、认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网上银行等;功能156-157:电子商务可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因此它具有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账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特点158;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关系 158-159。

  第二节电子商务模式P159-166

  电子商务模式及分类 159-161;B2C电子商务161-163;B2B电子商务模式 163-166

  第三节电子交易与支付P166-17

  4网上交易166-169;电子支付169-170;常见电子支付模式170-174

  第四节电子商务安全P175-180

  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环境安全: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等多个方面。P175-176

  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主要包括交易信息安全、支付安全和诚信安全。P176

  电子商务对安全的基本要求:有效性、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不可抵赖性、法律性。P177-178

  电子商务的安全策略P178-180: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开发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技术;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交易安全保护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信息化发展和融合战略

  第一节信息化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发挥信息化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P18

  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P182-18

  4第二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P185-190

  两化融合的现状和意义P185-186:我国两化融合的现状;我国实现两化融合的必要性

  两化融合政策演变、发展阶段、融合的内涵P187-190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

  信息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倡导网络道德,建设网络文明

  第一,加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加快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内容数字化进程,开发和创作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数字文化产品。第二,营造先进网络文化环境。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成为网上文化传播的主流。第、三,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第三节信息化与国家发展战略

“十一五”信息发展现状与特点“十一五”信息发展现存在的问题P192-19

“十二五”信息发展现状与特点 “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主要任务:主要关注经济、社会和政务领域的信息化,部分地区包含文化领域信息化。P198-200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P201-206

  第九章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P207-210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特征、组成要素、目标

  第二节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整合P211-216:概念、应用形式

  第三节网络教育资源的综合运用P217-222:网络教育资源的认识;校园网络的应用;网上图书馆的应用;网络课程的应用。

  第十章信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P223-227

  第二节医院中的信息系统P227-241:医院信息系统的认识 227-228;电子病历系统 229-23

  3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233-237;远程医疗系统 238-2

  41第三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P241-248: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241-244;疾病防控信息系统 244-247;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247-248

  第十一章信息化新媒体

  第一节新媒体现状与发展趋势P251-254:共性化趋势251;电视新媒体发展新趋势251-252;网络媒体发展趋势252-253;手机媒体发展趋势253.第二节微博,自媒体时代的霸主P254-258:中国微博的前世今生、现在、未来;微博问政

  第三节微信,新媒体时代的新贵P258-261:微信的特性、重要影响

  第十二章信息化新技术

  第一节传感器网络P263-270:概念263、发展历史263-264、研究现状264-266、特点266-268、应用领域

  第二节物联网P270-277:概念270-271、发展历史271、现状272、特点274、应用领域27

  5第三节虚拟化技术P277-286:概念277、发展历史278、现状280、特点281、应用领域28

  2现有的较成熟的虚拟化技术主要分为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应用虚拟化(也称为桌面虚拟化)四种

  第四节云计算平台P287-296:概念287;发展历史288:经过电厂模式、效应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现状289、特点291、分类292、应用领域293-296

信息化能力建设3

  信息化能力建设学习心得

  这次的信息化能力建设网络课程以《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教程》为基础教材,学习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服务、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领域信息化、信息化能力评价、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网络安全等内容。在信息化能力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上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有以下心得: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是整个社会系统中“高喊”创新最多的领域,同时也是最保守的领域之一。信息技术融合于教育教学的实施主体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必然不尽相同,同时由于各地方发展差异和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教育信息化在各地区被接受的程度也必然不同。在具体落实中,更要考虑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情况和需求,引导他们内发的、主动的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真正的利用先进技术改进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对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都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应对自如、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与学生的需求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再三,信息化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因为在如今的社会里,人人已经置身于信息化所覆盖的环境之中,从举手投足到待人接物,假如没有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恐怕会处处遭遇难堪。

  最后,信息化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每个人在接收、适应、应用信息化的工具时候也各有不同,个人的基础和水平不一样,也不是一两次的集中培训学习就能熟练的掌握信息化的工具,信息化的能力也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保持良好的进步,如果停止学习和实践,就会很快被新的信息技术所淘汰。

信息化能力建设3篇(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