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时间:

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3篇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3篇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供大家参考。

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3篇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1

  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 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铁岭市第七届“兴牧杯”竞赛总结发言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发挥龙头企业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和从事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同行们所要认真研究思考的重大问题。就这点,结合我们辽宁宏福肉类集团有限公司近几年的发展,谈几点体会。

  一、重点发展主业,扩大企业规模。

  辽宁宏福肉类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清河区张相镇,建于2002年4月,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企业资产总额5081万元,拥有员工486人,其中技术人员34 人。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 获得了国家认监委颁发的《卫生注册证书》和《生产许可证》(QS),是集畜牧养殖、牛羊屠宰、肉类加工、饲料加工、调料制品加工、销售;农产品收购;进出口业务为一体的畜产品深加工民营企业。

  2011年是辽宁宏福肉类集团有限公司主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采取了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并购了原长春汉德食品有限公司,总投入4915万元,其中:并购买断资金1965万元,按照产品出口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基本建设新扩建了1547平方米、更新设备和道路绿化所用资金2950万元,于9月4日举行开业庆典。二是租赁了原昌图汉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租用他们的车间、库房、设备和资质,由我们自主经营,每年租金120万元,以后逐年递增5%,于5月19日开始经营。通过并购和租赁,使集团下属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由1个变为3个,屠宰能力由原来的5万头左右提升到10万头左右,提高了一倍之多,成为省内独一无二的大企业。

  二、进行二次创业,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投资亿元兴建辽宁省清河宏福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2008年10月28日,经省政府同意,“清河宏福”基地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基地所建项目以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为方向,形成集饲料—饲养—屠宰—生物科技—沼气发电—生物有机肥—有机食品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将重点建设年产15万吨饲料加工、万头种牛繁育及畜牧养殖、年产188万度沼气发电、年产万吨生物有机肥、年产1000吨有机蔬菜、年产1000吨有机食用菌以及生物科技、商贸经销等系列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并达产后将成为全国较大的万头优质种牛储备库、全国较大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全国较大的清真系列食品企业。

  项目全部建成后,畜牧公司所产犊牛发放给农户领养;公司自己生产饲料,一部分用于自己畜牧公司养牛所需,一部分售给农户用于养牛,其余对外销售;农户领养犊牛达到即定标准后,送往屠宰加工厂进行加工;畜牧养殖公司产生的牛粪尿送往沼气发电公司,产生沼气用以发电,产生沼渣、沼液用于生产生物有机肥;有机肥用于种植绿色蔬菜、绿色农作物,农作物的一部分又可用于饲料加工。整个过程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树立典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同时又扩大了带动农户的范围和数量,除养殖肉牛带动农户外,有机蔬菜、有机食用菌种植也可以带动农户,公司为其提供有机肥、种苗或菌种,要求农户按公司提供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来种植,再回收农户种植的蔬

  菜和食用菌加工成品出售,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税金3000万元,安排就业3000人,并直接带动3万养殖户的发展,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

  三、增强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经过多年年来的创建实践,我们公司取得了一些成效。学习型组织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干部员工学习力、创新力得到提升,公司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宏福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兴企”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成为科技型农事企业,全面推行循环化产品研发管理体制,建立了完善的科技研发体系,产品研发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三年来,企业投入技术研发经费累计2036万元,占企业三年销售收入的%;建立辽宁宏福肉类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开发新产品4个,开发新技术7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3个,授权专利2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1个;2010年销售收入比2007年销售收入增长%;三年累计实现利税1794万元。

  通过资本运营方式,在海内外构建了布局合理的生产经营格局,建立了一流的质量测试系统、环保控制体系和产品质量可追朔体系,获得GB/T-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006/ISO: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及HACCP体系认证,产品被评为“辽宁名牌产品”。

  公司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发挥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项目合作,进行牛血、牛骨、牛内脏等牛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开发。我们公司成立了辽宁福犇食品食品有限公

  司和辽宁嘉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011年,辽宁福犇食品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欧式火腿肠万吨、酱卤食品万吨、腌制制品万吨、火锅底料、海鲜汁等共计万吨;辽宁嘉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011年生产骨汁粉500吨、牛骨粒2300吨、牛骨粉450吨、血红素225吨、食用牛油600吨。

  同志们,目前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大好的发展形势,农业产业也同样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省农业厅对龙头企业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大家抢抓机遇,打实基础,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和谐社会、和谐自我,希望我们大家携手共进、共同努力,锐意进取、扎实奋斗,共同开创铁岭农业产业化更加美好的未来。

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2

  抢抓机遇 加快万源旅游产业发展

  万源政府副市长王华平

  位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的万源,地形地貌独特而复杂,山高坡陡、峡谷幽深、独特的大巴山地质地貌孕育了众多内涵丰富而不可再生的自然生态资源和风景名胜资源。同时,感人的红军文化、神奇的三国传说、纯朴的巴山民俗文化交相辉映,自古享有“万宝之源”之美誉,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一、认清发展形势,把握发展机遇

  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万源地处四川东北部、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黄金三角”、七个县市的交汇处,是进出川的重要通道,素有“秦川锁钥”之称,是重庆、成都等地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大中城市的必经之地。襄渝铁路、国道210线和达陕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道302线横穿中部,纵横其境、交叉对接的交通枢纽正逐步形成。

  二是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万源系省级生态示范市,市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萼山,有被誉为“川东峨眉”的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八台山,有3A级旅游景区“十里画廊”龙潭河,有由东向西奔泄八百里的“倒流河”大竹河,有休闲避暑胜地鱼泉山、长洞湖,以及烟霞仙山、石冠古寺、观音幽峡、项王溶洞、黑宝林海、茶海晨曦、龙潭温泉等特色生态旅游景点。

  三是发展政策机遇良好。目前国家已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对旅游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旅游总局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加上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投资政策,都为万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

  二、明确发展思路,开辟发展途径

  一是科学准确定位。按照“旅游活市”的战略部署,围绕“环秦巴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基地”的奋斗目标,以生态为载体,以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具特色的巴山民俗文化为基础,突出清静宜人、回归自然主体,大力开发以重庆、成都、西安、武汉等川陕渝大中城市为主要客源的周末休闲旅游市场。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积极开拓旅游市场。

  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充分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建设“川陕夏都”为目标,围绕“一城(太平镇)、两园(红军公园、天马山公园)、三河(龙潭河、大竹河、肖口河)、五山(八台山、花萼山、烟霞山、黑宝山、鱼泉山)”的总体布局,突出生态、红色两大主题,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突出文化特色,融贯川东、陕南风情,做好游、住、玩、吃、购五篇文章,努力建设环秦巴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和川陕渝结合部文化旅游文化中心。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红军公园、八台山—龙潭河两个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广大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充分发挥富硒茶文化节、巴山红叶节等节会宣传促销作用,不断创造新“热点”和“亮点”,打响“中

  国富硒茶都”、“红色旅游名城”等品牌,通过品牌的塑造和宣传,不断提升万源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着力配套产业要素,不断发展产业链条

(一)全力打造龙头景区。龙头景区是吸引游客的动因和源泉,是打造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所在,万源必须抓好“生态”、“红色”两大旅游主题,大力实施景区通达工程,切实增强景区可入性,将景区道路与达陕高速公路相接,形成能进能出、快进快出、方便快捷的旅游通道。配套建设通讯基站,确保景区信息通讯无盲区,把红军公园和八台山—龙潭河景区打造为龙头景区。

(二)积极开发旅游商品。依托资源优势,开发特色鲜明、经济适用以及纪念和保存价值较高的旅游系列商品,大力开发以“巴山雀舌”名茶、旧院黑鸡、珍珠花菜、食用菌为首的绿色有机商品,以及万源保卫战纪念品和具有大巴山特色的手工艺品等系列旅游特色商品,建立旅游购物专业市场,充分满足游客购物需求。

(三)深入发掘旅游文化。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要求,积极抓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充分依托民间广为流传、绚丽奇异的地方神话传说故事,致力开发相关旅游景观;结合独具特色的巴山民俗风情和民俗艺术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民俗文化,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有效提升文化旅游竞争力。同时,利用现代科技、传媒、节庆等形式,丰富旅游文化形式和内容,使游客在浏览秀丽山水风光的时候,感受万源丰富的文化底蕴。

(四)充分发挥民间资源。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

  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深入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盘活旅游景点土地、品牌等潜在资源优势,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民营企业进入旅游产业领域。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依托现有景区周围农舍资源,进行适当改造,确保安全卫生,发展经济、实惠、农家乐式的旅社,形成具有一定接待规模的农家旅社,努力形成“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的特色乡村旅游。

  四、认真落实发展措施,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一)规划先行,科学开发。始终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规划原则,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加快完成全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各景区景点详规。抓好景区、景点、交通设施和其他旅游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切实转变初始型、粗放型开发方式,做到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

(二)规范服务,强化管理。努力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稳定的环境,切实保护旅游企业合法权益。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通过鼓励自学、引进人才、公开招考等多种方式培养选拔一批了解本地发展全局,本地特色、自然、文化各方面内涵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共同塑造和维护良好旅游形象,营造“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围,形成文明、健康有序的旅游环境。

(三)创新体制,加快发展。加强部门及乡镇的统筹协调,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纽带,效益为

  中心,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通过出让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增强旅游发展活力。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做好旅游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业主为主体,走市场化的路子,加快景区景点建设;以农民为辅助,积极构建体现田园风光的农家乐和生态产业观光园。

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3

  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一、发展情况

  我县从2010年起,围绕县委“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依 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发展思路,抢抓 机遇,大胆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积 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引导农民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畜牧产 业,成效显著。截自2012年3月止,XX县己登记注册农民养殖专 业合作社23个,其中,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生猪养殖专业合 作社8个,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养鱼专业合作社1个,养蜂专 业合作社1个,养蚕专业合作社1个,成立农业产业协会1个。成员 人数达1729人,带动农户4521户,合作社资产总额达8678万元,固定资产达1550万元,己建规模肉牛养殖场(小区)14个,养牛2182 头;规模养猪场(小区)44个,养猪头;规模养鸡场2个,养蛋鸡万羽,养肉鸡4万羽,网箱养鱼45箱,养蜂760箱,养 蚕10万茧。2011年出栏肉牛1839头,出栏生猪头,鲜鱼125吨,蛋吨,肉鸡吨,销售收入达6212万元,实现利润 1553万元。目前申请在建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11个,规模养猪 场(小区)25个,规模养鸡场(小区)2个。共整合资金7000余万

  元,发展态势良好。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正逐步成为引领我县畜牧产 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先头兵。通过逐步加于完 善后将成为助推我县畜牧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现思想认识统一

  一是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产业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 畜牧产业化建设规划实施、统筹和协调。县委副书记挂帅,分管副县 长亲自抓,人大、政协领导班子各有一名副县级干部挂点指导。二是 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将畜牧产业化建设纳入各乡镇和各部门工作 综合考核和干部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三是统一思想认识。通过总结 传统畜牧业管理粗放、各自为战,散兵游勇经营,小打小闹,不成规 模,形不成产业,以略夺式、靠增施添加剂和兽药来提高单产,增产 不增收,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要发展必须有一种新的发展机 制来引领,来实现产业的升级。用工业发展的理念来管理畜牧业,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规模化标准化路子,整合 资源,能人带动,打捆抱团发展,推行行业标准,提升产业水平,扩 大标准化规模和实力,强力助推畜牧产业化,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突破口,使我县的畜牧业生产转化升级。通过召开领导干部会、技术培训会,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上下联动,让广大干部群 众自觉接受和参与到畜牧产业化建设上来。

(二)科学指导、培育典型、规范建制、示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 发展

  我们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农民组建 养殖专业合作社,本着“抱团就有优势、就有规模、就有市场、就有

  影响力、就有效益”,“发展一个合作社,带动一方产业,搞活一片经 济、带富一批社员”的愿望,积极开展工作。为了把农民专业合作社 引导好、发展好,使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真正发挥作用,我们从开 始,就重视和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正确引导和规范建制,不断完 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一是不断完善章程管理机制,组织人 员深入合作社指导和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和管理,促其在自 愿民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章程、协议,使农民合作社在依法 成立、依法登记的基础上,按照章程规定的范围和约定的责、权、利 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二是不断完善组织内部利益互补机制和利润返还机制,从而巩固与合 作社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不断完善民主 科学的管理机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 组织内部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 度,保障合作社成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

(三)抓好政策驱动实现资金投入多元化

  为破解资金难题,我县以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为载体,政府引 导,以奖代补,采取“银行贷一点、招商引一点、农户筹一点、财政 补一点、项目投入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方式。一是项目投入。我们积 极争取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投入资金、草地生态畜牧 业产业化扶贫资金、石漠化综合治理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 业扶持资金、中央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对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棚舍建设、青贮池建设)和养畜进行补助,实行以奖

  代补。二是银行支持。三是合作社成员入股。合作社成员根据实力可以以现金入股、土地入股。四是招商引资。引进有经济实力的养殖企业到我县投资举办养殖业,XX公司投资500余万元在我县举办肉牛养殖场,即将引进的XX肉牛养殖公司、XX养殖公司,准备到我县投资兴建1000头杂交肉牛扩繁场和2000头良种猪扩繁场,等多元化投入格局在我县初步形成。

(四)抓好上下联动,实现服务一体化。

  为搞好我县畜牧产业建设,培育和扶持好农民养殖专业社,我们 作重抓了服务体系建设,实行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养殖场“三结合”,挂项目挂场帮扶,建立了以县农业局、草地中心及局所属各站所为中 心、乡镇畜牧站为骨干、村防治室为重点、基层防疫人员为补充、养 殖场(户)为依托的防疫检疫网络。大力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建 立动物免疫档案,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各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 户跟踪检疫,全县防疫密度达到100%。通过全县上下的协调联动,我县畜牧养殖业基本实现了“一体化”的服务格局。

  三、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 养殖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坚持把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作为拓宽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来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各合作社、养殖场(小区)督促检查,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并对各乡镇实施的项目实行“月 检查、季考核”制度。积极为合作社、养殖场(小区)创造一切便利

  条件,有效促进了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观念是前提。为解决长期制约我县畜牧业发展干部认识不 到位和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的问题,“要千才有发展”,“做大做强才有机会”。立足资源优势,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只有 让农民群众在产业化经营中真正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小农意 识”、“小富即安”的思想才会转变,观念不断更新,不等不靠,积极 参与产业建设。

(三)优惠政策是基础。我们紧紧抓住中央、省、地方扶持生态畜牧 养殖业发展这一历史机遇,在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下,争得了国家一些优惠政策,并结合县情实际,研究出台了激励干 部群众抓农业产业尤其是生态畜牧养殖业的配套政策,从资金、土地 使用等方面向各合作社养殖场(小区)、养殖农户倾斜,为加速推进 我县畜牧产业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规模养殖是方向。规模出效益,效益促规模。在推动生态畜牧 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强化合作社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多点 辐射,着力壮大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合作社,带基地,基地带 农户的良性运作机制。促进了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经营转变,实现了 畜牧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五)科学指导是支撑。我县畜牧产业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效果,一是省州扶贫、畜牧部门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亲临现场作 技术指导:二是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扎实有效工作,发挥其核心作用,他们经常深入村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先进科技装备畜

  牧业,对种草、养畜、品改、防疫等工作实行全程跟踪管理;三是相 关部门的高度负责精神,为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一套保障体 系,解决养殖人员的后顾之忧,保障畜牧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在省、州、县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县探索出 了切合XX实际的发展模式,生态畜牧养殖业己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 支柱产业,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其他兄弟县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县 市好的做法,加深领会国发「 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创新工作 思路,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推动我县畜牧产业再上新台阶,为推动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3篇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