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社会环境问题

时间:

社会环境问题3篇 关于环境的社会问题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社会环境问题3篇 关于环境的社会问题,供大家参考。

社会环境问题3篇 关于环境的社会问题

社会环境问题1

  社会环境描写

  详细来说,社会环境描写分为景色描写与人物生活背景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作用:

  1、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2、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3、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4.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5写出了当时的气氛

社会环境问题2

  一.调查的目的及出发点

  为了贯彻党中央“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目标,把我国建立成绿色节约型社会,党中央下达了关于怎样加强环境保护的诸多建议,也为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社会环境调查报告。在这股改革之风的吹动下,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对各级学生作动员和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地实践活动,参加环境保护的行动。

  我院更加身先士卒,各班

  级也举行了各种实践活动,虽然我未参加,但我也对**的环境做了初步调查。

  时间:2010年12月23日

  地点:**市各主干道

  参加人员:本人及一同学

  二.调查的内容及方法:通过对路人以及对环卫工人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路段的环境的看法。并将事先打印好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发给他们填写,为接下来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铺垫。

  三.总体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路人及环卫工人的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对当前环境表示不满,只有在极个别地段人们表示差强人意,针对这些方面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下面,我将针对这些情况做一些系统的汇报及整理。

  1.调查人群

  由于适逢春节假期,在各主干道上只能遇到很少的路人及环卫工人,所以,我们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所调查的一些问题及征求的建议也只能代表极个别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所做调查的整体方向,它能对**市的环境卫生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改进性,调查报告《社会环境调查报告》。

  2.发现问题

  a.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谈论有关**环境现状的问题,对有些方面的活动也相对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当然参加的也很少啦。

  b.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参加活动。

  c.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总体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费精力的活动(分类垃圾)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了。

  d.人们反映政府的一些活动未曾下达到基层,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就结束了。这就反映在政府的交流机制上。

  e.政府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在有一些方面(道路拓宽)方面更加欠缺。对一些污染大的工厂更是放纵,并为对这些税收大户进行整治,只要其交纳一定的处理费就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

  f.大多数被调查者反应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a.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很多人学历并不高,文化素质也就低,因此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影响。

  b.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下()达到各阶层,以及有些政府机构的阳奉阴违,导致措施不能有力的进行。

  c.环境保护机构有关部门总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了工作的总体进度。

  d.个体之间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保的工作中所办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对环保的贡献也就不同。

  e.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话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但是有些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并未对环保有所重视,他们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及社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

  f.父母监督力度弱。

社会环境问题3

  阿鲁科尔沁旗社会环境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和生态建设“三效统一”的原则,以北部生态水源涵养区保护与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改善环境、增加效益为核心,以机制创新和政策完善为动力,举全旗之力,强化“四个结合”,全力实施生态建设“六大工程”。经过近年来的治理,阿鲁科尔沁旗林草丰茂,鸟语花香,绿树如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统—”。生态建设与管护已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保护区“禁牧清畜移民”核心区实行全封闭管理

  阿鲁科尔沁旗将生态建设作为全旗最大的基础工程,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北部的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是阿鲁科尔沁旗最丰富、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库,也是西拉沐沦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库,是阿旗人民赖以生存和最宝贵的自然屏障。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因为是隐性沙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长期的人畜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特别是洪灾之后,保护区的屏障功能和涵养水源作用日趋衰减,个别地方出现了沙化、山体滑坡现象。为了切实加强对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标,阿鲁科尔沁旗对保护区的试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采取了渐次严格的管理办法,在核心区内实行了全封闭管理。保护区内禁止了一切与保护无关的活动,实现了“六禁”,即禁止挖掘、禁止采集植物、禁止开荒、禁止采伐、禁止放牧、禁止狩猎和其它破坏保护区的活动,使这一地区生态得以休养生息,恢复植被和水源涵养功能。为全面实现保护区内“六禁”,彻底杜绝人为破坏生态的行为,旗里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罕山林场、鹿场和保护区居民居住点、牧户家中,做思想工作,动员住户迁出保护区,并出资在天山镇东山建起了生态移民区,实现了林场、鹿场39户顺利搬迁,解除了人为活动对保护区的破坏。为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成立了由16人组成的生态监察大队,同时,在全旗23个乡镇(苏木)相继成立了生态监察中队,共配备了92名监察队员,使全旗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生态监察网。旗政府还组织森林公安和保护区管理人员多次在保护区内清理放牧点和牧畜。同时,森林公安把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为重中之重,相继开展了“春雷行动”“猎鹰三号行动”等一系列严打活动,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以“六大工程”为框架建设与保护同步进行

  阿旗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立旗之策、兴旗之本,各级各届领导班子始终将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生态建设上,坚持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干给一届看”的光荣传统。2004年阿鲁科尔沁旗旗委、政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步提出了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六大工程”,分区治理,全面推进。“六大工程”即以罕山保护区为核心的北部500万亩天然林保护与建设工程、以天山镇为主的中部丘陵200万亩小流域治理工程、300万亩沙地综合治理工程、100万亩经济林开发与建设工程、100万亩退耕工程、1000万亩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2005年全旗的“生态建设年”,全旗依托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坚持全面保护、重点建设的原则,将生态保护与建没重心全面北移,以生态建设“六大工程”为核心,捆绑使用各种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加大了北部生态水源涵养区保护与建设、白音花水库库区禁牧、西拉沐沦河北岸治理、南部沙化退化草原治理、三线及天山镇周边绿化等工程的实施力度,全旗生态植被迅速恢复,一批区域性、防护性工程初具规模,全旗生态环境变化喜人。在建设过程中,阿旗做到“四个结合”,即坚持治沙、治山、治水相结合,同步规划,同步治理;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行政措施相结合,加强行政措施;坚持人工治理和自然恢复相结合,以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禁牧舍饲与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建设与管护并举,重在管护;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项目,努力通过生态建设六大工程的推进,实现阿旗山川秀美、富民强旗的目标。

  多措并举实现“三效合一”

  为了使超载严重的草原得以休养生息,依靠自然力量恢复生机,自2001年起,阿鲁科尔沁旗出台了禁牧休牧政策,在重点生态治理区、农区全年禁牧,牧区季节性休牧。为配合禁牧政策的实施,近年阿鲁科尔沁旗完成了标准化暖棚暖圈建设11万平方米,配套小草库伦3740处11万亩,建设青贮窖1.6万座35万立方米,为禁牧舍饲的扎实有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旗仅2005年不适宜耕种耕地治理近10万亩,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近年来,阿鲁科尔沁旗还抓住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契机,坚持把生态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工程、禁牧休牧、非公有制造林”有机结合起来。阿鲁科尔沁旗非公有制造林通过创新机制,激励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全旗1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已近800户,阿鲁科尔沁旗还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万里大造林公司,现非公有制造林达16.5万亩,阿鲁科尔沁旗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几十年来勤劳的阿鲁科尔沁旗人坚持封山绿化、植树造林,使阿鲁科尔沁旗成为内蒙古最大的山杏林基地,达到160万亩,年产山杏1500万公斤,野生动物种类达130余种,野生植物近300种,特别是具有神奇药用价值被誉为“沙漠卫士、黄金植物”的麻黄草,面积110万亩,年产鲜草1.2万吨,仅退耕还林一项农牧民收入达5808万元,在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农牧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全旗生态建设总规模已达1189万亩,其中林业建设面积298.9万亩,草原治理面积783.1万亩,小流域治理面积10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54.6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10.61万亩,生态移民2529户口人。全旗生态建没得到了极大改善,阿鲁科尔沁旗境内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不足20%达到65%。全旗森林覆盖率比1998年提高了12.4个百分点。百万亩沙地综合治理工程被评为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阿鲁科尔沁旗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同时阿鲁科尔沁旗也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

社会环境问题3篇 关于环境的社会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