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篇(行业调研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篇(行业调研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供大家品鉴。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篇(行业调研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

  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亿元,同比增长%;物流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gdp比重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占gdp的比率下降为%;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亿吨,同比增长%。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

  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

  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

  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资源。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物流发展势头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的企业物流实体,即集团(企业)二级法人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具有投资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的条件,能将园区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很好结合,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1]51号),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剥离,释放物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1、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工农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在2011年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联动面,推动农业、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与传统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加快建立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2、落实并完善税收配套政策。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到差额纳税等政策;尽快设立物流税目,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建立统一的物流企业纳税体系;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税赋的原则,将物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物流业务与主业成功剥离的物流企业,新增加的营业税等税额,各级政府留成部分均按50%奖励企业,用于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江苏、福建、广州等省份,按40-60%返还),避免到省外开发票和设分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全面清理过路过桥费收费线路、标准及收费期限;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快修订大件运输车等特种运输车辆的标准,彻底解决特种运输车辆超限限行、随意罚款和“大车小标”问题;研究相关管理办法,为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提供便利;加快推进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体系,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制定最低运费保护限价政策,在运营税中扣除燃油税部分,优化物流运价参照客运业制定货运业燃料成本补贴制度。

  4、规范物流企业用地问题。对纳入省规划内物流园区土地征用给予重点支持,对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地价上等同或低于工业用地,相关费用按照下限收取或采取减、免、先征后返等相关政策;物流企业以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的,应优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二)规范物流园区建设和认证管理。物流园区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把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新建物流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中心)。原则上每市建立2-3个综合性园区,3-4个专业化园区。在产业集聚区,有针对性地建设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农副产品等行业物流中心。在县级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乡镇建设物流配送站,形成省、市、县、乡四级物流运营网络;加强物流园区的认定管理工作,尽快出台我省物流园区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规范理顺现有物流园区的管理。

(三)协调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许多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较快,自有资金积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难以得到金融、担保机构的贷款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放宽物流企业贷款融资条件,降低其融资成本;建立物流业融资担保体系,协助中小物流企业取得贷款;推广物流金融新模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往来,开发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对于区域重点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基地、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给予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

(四)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是我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物流社会化,物流业不仅要发挥支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作用,更要通过资源整合、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落实山东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筛选确定了六大类739个重点物流项目,其中在建项目375个,拟新建项目364个,总投资约2817亿元,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4750亿元,实现利润260亿元,交纳税金162亿元。建议省财政建立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列支5000万元(据了解,目前青岛已经安排1000万元,淄博安排1500万元,东营已经安排了500万元),用于扶持“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物流重点工程,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支持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支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在这两个领域的投入和引导。加快我省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标准的制定、宣传和推广,规范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专业化物流园区和中心。重点支持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

(六)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重点高等院校与国内外企业、行业、协会合作,通过采取物流人才定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和职业认证;以先进适应的现代物流知识为主,有针对性地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

  近年来,xx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务的功能。为此,该如何围绕泸州市“四个四”发展战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使物流业成为xx经济增长的一股强劲活力和亮点,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xx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xx区有属地物流企业97家,其中,企业物流企业1家,区级物流企业73家,镇级物流企业23家,占地面积267亩,仓储面积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050人,车辆1009辆,船9艘,总吨位万吨,自开票纳税企业11家,代开票纳税企业26家。20xx年实现货物运输量2000万吨,入库税金5800万元,同比增加1900万

  二、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

  1、现代物流发展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

  2、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历史和现实经验证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外资西进、东资西移的趋势明显。我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主动地、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是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最重要突破口。而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必然要求健全完善的物流设施和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以低成本专业化的流通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3、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中心,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集聚能力和辐射效应。按照市委“四个四”发展战略,要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中心,就必须在提升物流、商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多种要素的聚集能力方面狠下功夫。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4、有效发挥和利用产业优势,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要有效发挥和利用我区工业产业优势。我区有酒类、造纸、化工、建材等相对优势的产业,但多年来这些产业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原因之一就是现代物流业滞后的制约,物不能尽其利,货不能畅其流,影响了各种优势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工业产品成本偏高,配套能力弱,产业链的形成困难等。因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生产配套能力建设,延长产业链,才能巩固和优化现有优势,使诸多优势所蕴含的生产力发挥出来,才能把诸多优势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xx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1、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xx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全区“1234”发展战路,把物流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成立了物流业领导组,放开了物流业市场准入条件,制定了物流业实施意见,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创造了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使我区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税源占到整个税源的25%。

  2、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区位和交通是一个区域物流中心所必备的基础。xx地处川南要冲,扼川、滇、黔、渝四省交通之咽喉,距泸州市中心12公里、距泸州蓝田飞机场8公里、距泸州集装箱港20公里。现形成了公路、铁路、长江航道联运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运输快速便捷。321国道纵贯全境,是四川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有隆纳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xx至重庆的川渝高速公路、xx至贵州的川黔高速公路在xx形成东西、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十字交x。是川滇黔三省交界区县交通规划中唯一拥有两条高速公路地区。

  铁路运输潜力无限。正在建设中的隆黄铁路,北接成渝铁路隆昌站,南接贵昆铁路黄桶站,经xx区横穿四川叙永、古蔺,贵州织金、纳雍、大方、黔西、毕节、安顺等煤炭资源富集区,所经地区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高达470亿吨。

  水路运输通江达海。我区拥有长江航道公里,沿江建成港口10个,已规划的港口作业区6个,现有码头泊位30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16个,年吞吐量达700万吨。已建成的泸天化化工货运港、安达码头和正在建设的石龙岩码头、永利码头、川渝码头等共同构成了我区丰富的岸线资源。常年通航能力1000吨、丰水期达8000吨以上,昼夜通航,可直达上海。在当今全球油价飙升的情况下,水路运输的性价比优势凸现。

  3、与日俱增的物流量。物流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休戚相关。伴随着我区化工、造纸、酿酒、建材业的发展壮大,物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xx是西部化工城的核心园区,有泸天化、火炬化工、天一科技等一批大型化工企业,化工产品进出量巨大。20xx年,泸天化化工产品年进出量达300万吨,以xx为中心区的化工产品的年交易量达1500万吨。随着泸天化煤制气等化工业项目落户xx,xx将成为西南重要的化工物资集散地。至2010年,xx的化工产品交易量将突破2000万吨。xx造纸业通过引进河南银鸽纸业进行技改扩能,到2015年,将生产纸25万吨,需用竹片100万吨,煤炭60万吨,化工原料8万吨。全区造纸业年进出货量可达300万吨。酿酒产业发展形势良好,产业配套齐全。目前,全区有生产、销售、包材、酒类物流等涉酒企业46家,至2010年酿酒业约需粮食15万吨,万吨酒精,可生产白酒8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建材需求日趋旺盛,2010年全区建材货运量将达100万吨左右。

  同时,由于xx得天独厚的交通节点优势,已成为煤炭资源的重要集散地。20xx年通过xx境内中转的煤炭达195万吨,约占全市比重的40%。随着古叙煤田的开发,滇煤、黔煤向长江中下游火电厂的输送,煤炭流量将呈激增态势,预计到2015年,通过xx集散的煤炭将达1000万吨。

  4、大型物流企业的引领。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提升,一批具有现代物流雏形的企业正茁壮成长,它们对整个行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如我区引进的四川宏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集整体物流方案优化设计、公路运输、火车发运、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化管理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其先进的经营模式,可以为我区其他商贸物流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四、构建物流业快速发展几点建议

  1、加快建设完善市场发展基础。打造以云溪大桥和永宁大桥为核心的1个商贸圈。加快发展护国、大渡和白节3个区域性商贸中心。加快建设和培育打古、龙车、合面等边贸市场。加快培育和建设依托泸天化港口、石龙岩港口为核心的化工产品交易市场。依托一区两带,形成以城区商圈为中心,以大渡口、护国、白节、龙车为外围的点,以纳大路、321国道、纳白路,纳龙路为线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扇型商贸物流体系。

  2、构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及其农家店网络为骨干,以乡镇集贸市场为节点,形成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农资和农村居民生活资料下乡、各种种植、养殖农产品进城的通畅物流渠道,并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平台,构建服务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信息网络。通过努力,力争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成为支撑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

  马鞍山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

  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物流业作为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了迅速发展。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鉴于物流业对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巨大带动作用,为有效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家已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位列其中。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色和区位优势,就我市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相关调研并就此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总量

  马鞍山是一个典型的以冶金压延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达68%。2008年底共有工业企业超万家,实现工业产值 1370亿元,其中规模企业600多家,实现产值116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增长%。大力发展物流业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增长。2008年,社会物流总额达115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增长6%,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占GDP的比重为%。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市货物运输量约9100万吨。其中,港口吞吐量约4700万吨(进港3530万吨,出港1167万吨,其中,马钢进口矿石量约2100万吨);火车运输到发量约1700万吨,公路货物运输量2662万吨。全年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其中:进口亿美元,出口亿美元;我市年货物进出流量初步测算已达1亿吨(其中马钢物流量约为7500万吨),生产性产品的物流量约占80%以上。

(二)区位及基础设施条件:

  我市临江近海,紧邻长三角地区,区域位置及交通设施基础条件十分优越。公路、铁路、水运全面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铁路。马鞍山市现有过境铁路一条,其功能定位为沿江铁路支线,境内里程36公里,马鞍山火车站为二等区段站,年货物到发量1660万吨。境内有货运铁路多条,主要服务于马钢和长江钢铁。(其中为马钢服务量90%以上)公路。已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支干相连的公路网体系。市域内公路里程达2221公里,其中高速41公里。市区对外公路主

  要有国道205、省道313和

  314、宁马高速、马芜高速(沿江高速)等。其中宁芜公路和宁马高速是通往南京、上海以及苏中、苏北的主要通道,宁马高速是马鞍山市连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的唯一的快速通道。水运。马鞍山市辖区长江岸线长36公里,加上江心洲左岸线18公里,共计54公里。依据河势的稳定性、水深、航道等条件,可以开港的岸线为22公里,除姑溪河上游2000米预留岸线为非深水岸线外,其余皆为深水岸线。马鞍山港现有泊位40个,其中货运泊位38个,最大靠泊能力达万吨。泊位综合通过能力约4000万吨/年(含在建)。根据货物吞吐量等综合指标,2008年马鞍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近4700万吨,(其中外贸出口万吨,主要为马钢轮毂;进口万吨,主要山鹰废纸);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其中进港万标箱,出港万标箱(目前尚无专用集装箱码头,但年内天顺9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将开工建设),马鞍山港已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大港口。航空。马鞍山市现尚无航空机场,但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有38公里,航空运输条件十分便捷。

(三)物流园区及物流企业概况

  目前,马鞍山市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物流园区。但依据发展规划和产业积聚和发展需求,已分别在慈湖开发区和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以服务钢铁、金属制品加工、化工、建材为主体的重化物流园区(马钢配售、马物实业、快捷等物流企业入住)和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生产加工、纺织服装等为主要产业的综合工业产品物流园区(嘉恒储运、三和仓储、瑞马钢材等物流企业入住)。两大物流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据统计,马鞍山市目前拥有载货汽车9012辆。其中普通载货汽车占载货汽车总数的%。全市拥有100台以上货车的货运单位共16家,拥有运输船舶1400余艘,净载重量吨,单艘平均载重量650吨。从事交通运输、仓储的个体及企业数达1000多家,其中以物流企业名称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有近200家,(在交通部门挂靠的物流公司148家,备案的物流企业16家),有9家外地物流公司在马鞍山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马鞍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和带动了市港口集团、市长运集团、市联运公司、长江物流、大汗物流、快捷物流等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长壮大,市场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2008年实现10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物流企33家,超亿元的5家,其中港口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达3亿元。

(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目前,全市宽带用户为万户,比上年末增长%。国际互联网用户为万户,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芯公里,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路端,具备了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条件,社会物流信息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马鞍山信息港等商品供求信息平台已经建立,除了发布有关商品供求信息外,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网上交易;马鞍山市交通运输信息中心建成了GPS监控中心。部分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已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如马钢、华菱、山鹰等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ERP系统,特别是马钢公司,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而且其物流子系统还直接与供应商、代理商以及马鞍山港口集团进行联网,大大提高了其物流的运作效率。全国货运信息网在马鞍山联运公司设立了信息中心等。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周边城市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比较来看,马鞍山市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从组织领导来看:目前我市物流发展尚未形成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不同运输方式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形成了所谓的“体制瓶颈”。从扶持力度来看: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业发展扶持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土地、财税、金融服务、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政策尚未具体明确。

(二)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沿江产业带的陆路物流通道建设仍显滞后,影响了北部工业区和港口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马鞍山港可利用岸线资源较少,港口通过能力不足,泊位等级不高,结构不合理,锚地建设严重滞后;已利用深水岸线港口泊位的后方陆域普遍较为狭窄,集疏港道路通过能力远不能满足需要;铁路站场建设滞后,处于超能力、超负荷运转,亟待改建和提高。

(三)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马鞍山市尚没有一家物流企业使用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分拣设备等。生产企业中除了马钢、山鹰、华菱等企业拥有ERP外(附带物流信息平台),其他企业很少拥有。从整个马鞍山市物流业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尚未建立,区域性的、综合性货运信息网也没有形成。

(四)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档次较低。调查表明,我市近300家交通运输仓储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能够开展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没有几家,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尤其缺乏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物代理等低层次服务上,而增值空间较大的包装、加工、供应链服务等业务则开展的相对较少;物流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上明显偏低。其经营和管理多数属于粗放型,与现代物流所要求的高效率、低成本不相适应,在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个性化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的距离相差甚远。

(五)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物流专业人才普遍缺乏。马鞍山市物流企业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更是奇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物流专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员已经成为我市物流发展的“硬伤”。

(六)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滞后。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不能有效融合,导致社会物流需求不足。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我市存在企业物流“越位 ”,第三方物流缺位的问题,既造成了企业重复投资、人员增多,又导致了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不足。另一方面,原有交通、仓储、装卸等专业物流企业,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小的干不好,大的干不了,对生产企业吸引力不高。

  三、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财政、商务、建委、国税、地税、交通、人行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研究制定全市物流发展规划和物流发展相关政策,协调相关管理部门做好物流发展的服务工作

(二)科学规划

  优化环境

  加大扶持。结合《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将要出台的各项鼓励政策,把握我市具体实际,一方面从资源整合,节约集约着眼,高质量编制物流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明确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进一步强化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服务的观念,着力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规划的职能,重点是建立公平、开放、有序、规范的物流市场环境,完善低成本的金融、法律、信息、外贸、工商、税务等配套服务体系;建立“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用于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系统、仓储设施、重点物流项目开发建设的贴息、担保。同时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三)继续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加大核心港区建设和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其作业效率和通过能力,全面改造后方陆域和集疏港条件;开发江心洲左岸深水港区和太平府中小泊位新港港区,加强内河航道的开发力度;加速与港区相关的公共通道和桥梁的建设,提高和确保港口集疏运能力。公路:配合马鞍山公路大桥和接线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快我市公路新的出入通道建设;加快沿江大道和马濮旅游大道的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加大对现有道路改造升级,优化路网结构,提高其通行和运输能力。铁路:结合宁芜复线改造和城际铁路项目实施,对马鞍山火车站实施站场大改建,全面提升交接能力和综合运力,完善功能,重点满足马钢大发展的货运需求。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依托优势企业,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构建其覆盖全市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发布、信息共享。

(四)加强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业。一是以资产为扭带对现有主要专业运输企业整合、重组。充分利用联运的货源优势,汽运、交企的站场运力优势,长运的资金、人才优势、江安的长江航运优势,实施战略重组,形成规模效应。二是整合个体运力。积极引导近五千台个体货运车辆采用挂靠等方式接受必要的管理,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三是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城市的沟通联系,实现区域内要素共享,优势互补。四是采用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尤其要大力引进知名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入住我市,引入现代物流业发展理念,引领带动和快速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五是促进我市第三方物流业加快发展。在继续为马钢(马钢每年的场内运输量约为亿吨)等大企业外做好配套的同时,积极拓展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以降低社会生产成本,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五)大力推动落实重点物流建设项目。以重点物流项目为抓手,推动我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优先支持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国家鼓励的项目。对落实的重点物流项目,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加大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支持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内外物流企业进入我市物流市场,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物流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建设物流项目。对落实的重点物流项目,如:长运物流港、港口集团改扩建、长江综合码头等,按照有关规定在资金、政策、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确保其能尽快地发挥效益。

(六)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采用“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方式,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引进一批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物流人才队伍。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篇(行业调研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