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

时间: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3篇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内容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教书育人功德无量3篇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内容,供大家参阅。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3篇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内容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1

  谈谈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者。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古代《礼记》记载“师者,教之以亊而喻诸德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可见古代育人以德为先,提倡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以“德”而成亊。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书育人有了新一层含义:是谓“教书” 与“育人”, 教书即传授学生专业文化知识, 使其能够通过专业技能自食其力, 并取得一定的专业成就, 这是教学任务的“硬件”。“育人”是指从德育上培养学生的道徳认识能力、自我认识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使其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是教学任务中的“软 件”。

  大学一般把“教书、”“育人”当作两项任务来抓,于是乎一些大学教师在尽心尽力淮备教学任务的同时,往往在课堂上忽视了“育人”。其实,教书育人虽然从构调形式特别是语义分析上看,确实是一种并列关系,这可能也是不少人对教书肓人产生一种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从教书育人的内在逻辑特别是本质内涵上看,教书育人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因而它们不是并列的、同一个层次的问题,更不是两种工作或两项任务, 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如果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不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而且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师神圣职责的亵读。

  可见,对教师而言,很本不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教书与育人相互脱节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凡是教师都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凡从事教书育人的人都能获得理想的育人效果。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教育工作中,无论是脱离了育人的教书,还是脱离了教书育人,都是不完整的教育过程。只讲教书不讲育人,则教出来的学生,即使是知识渊博无所不懂 ,但是很有可能缺乏了做人的最基本技能,严重的甚至出现偏差。诸如此类的例子,马加爵、药家鑫、刘海洋等,举不胜举。而只讲育人不讲教书.则丢失了作为教师最基本业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这样的方式就不能被成为是教育了。因此,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中的核心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得同等的重视,应该同时进行。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一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糸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

  而目前我国的教育对教书育人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糸,这就是,重智育,轻德育。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颗。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从认识根本改变这个误区,再从实践中,贯彻教书育人。

  首先,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必须有意思地把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化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预期效果。其次,教师应当给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有益的课外活动, 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 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再次,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崇高的威信, 首先一点就是要其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冶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用无限的激情感染学生,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 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有爱就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关爱每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蔼望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 热情鼓励, 耐心帮助, 让我们鼓足面对困难的勇气, 在关爱中接受接育,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统-性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本质属性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给两者同等重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得,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成功,培养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新人才。

  督导员 李细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徳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这和教师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占_"\点把“教书”、“育人”当作两项任务来抓,于是乎一些大学教师在尽心尽力淮备教学任务的同时, 往往在课堂上忽视了“育人”。其实, 教书育人虽然从构调形式特别是语义分析上看,确实是一种并列关系,这可能也是不少人对教书育人产生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从教书育人的内在逻辑特别是本质内涵上看,教书育人,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它们不是并列的、同一个层次的问题,更不是两种工作戓两项任务,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是为育人服务的,育人是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作为一个大学教师要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同时,时刻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这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教书专业化,是一个由来己久,但是到目前为仍未实现的问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再赘述。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必须具有高尚的师爱,有爱就有教肓,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师这个职业,是个需要爱心的职业 ,没有爱心的人做不了也就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已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毌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 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毎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亊情,然而这些亊情却连`着千家万戸 ,`连着祖国的末未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一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糸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 而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肓对教书肓人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 ,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间关系,这就是重智育,轻德育。这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势必影响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从认识根本改变这个误区,再从实践中,贯彻教书育人。首先

  树立良好时师德形象、用自巳的訁行影响学生、用无限的激情感染学生。其次,规范文明行为。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从小亊做,作出表率,以高尙的人格感染人、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再次,关爱每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谒望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让我价们鼓足面对困难的勇气、在关爱中接受教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以自已神圣的取职业教肓为骄傲,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开拓进取、热爱教肓、献身教肓、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伙则,为人师表,只有这种中国高尚教育的水平才能在我们的努力下不断的提高,我们的努力才能得到升华。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不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而且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师神圣职责的亵读。每个教师都要遵循教育规律,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可见,对教师而言,很本不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教书与育人相互脱节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i兑,凡是教师都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凡从事教书育人的人都能获得理想的一育人效果。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2

  教育中的“教”字涵意为传授知识,“育”字的涵意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所谓的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它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这种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精神,能诱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激情,并影响学生的理想、志趣、爱好和毅力,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在感情和心理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对教师敬业精神和行为的崇敬,会使学生对教师的举止、言谈,以及内在的气质、信念、生活态度都进行自然的模仿。教师的教导会像春风一样吹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感到温暖、欢乐和幸福,从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内部动力。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不仅要有责任心,更要有热情和爱心。对学生要尊重他们,体谅体谅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真诚和关爱,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更要教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了能够更好的起到育人的作用,在平时要给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常言道“己不正,何以正人”,为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本人先要去做好,此外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下功夫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学生从心里服气,认可教师的水平,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当师生之间在心理上的距离拉近后,对他们的言传身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上和课下的德育工作会收到良好的成效。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实际中,对教书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的一点体会。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3

  教书育人

  儒坞小学

  吴仔华

  摘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师范生的校训,它时刻提醒我们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教学生做人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即教会学生如何工作,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其能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

  关键词:授业、育人、才育、德育

  初为人师,在教坛上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9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的地位特殊,再加之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中不少人性格软弱,依赖性强,自信心差;缺乏合作精神,缺乏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缺乏毅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事事以自己为中心处理问题等。刚来学校就担任班主任,自己刚从学校毕业一时还没有适应新的身份,心中没有一点底,就硬着头皮上阵了。开学之后,我第一次怯怯地站上讲台,同时感触到几十双纯真稚嫩而又充满渴望的目光,那一瞬间,我把所有希望就化成七彩粉笔,孩子的心,是稚嫩的、纯净的。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我必须要有爱心。必须贴近他们、了解他们,自己的心也要像孩子一样清纯、端正。作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爱心,不热爱学生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学生们也绝不会欢迎他。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地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我知道,这便是我的起点,慢慢地就进入了教师的角色。

  我校学生升源都是周围村镇的孩子,村镇的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很不重视,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不出事、学习成绩不很重要。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是单亲子女,缺少关爱,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有的学生父母远在外地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负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不管,想管也顾不上。总之诸多因素,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行为规范的偏差,甚至没有正确的是非对错观念。面对这种情况,采用先育人后教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育人从本质上改变他们的各种坏习惯,挖掘潜在的能力,不是更好吗!记得刚入新学期时,有次在上课时,因为正在讲新课,大多数都听的很好,就高晓伟和一位女同学又说又笑,也影响周围学生的学习。这时我故意提高音量讲课同时眼睛看着他,暗示他不要说了。可好,高耀伟看了看我照说不误,而且比刚才说得更历害,象在示威,你说可气不可气。我忍不住说:“高晓伟”。“我咋了?”高晓伟比我的声音还大。“你做什么了还用我告诉你?是不是想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啊?”“我又没有说话。”“噢,你知道‘什么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我说。“我就是没有说话”。“周丹你跟谁说话了?”我问与高晓伟说笑的女孩子。“高晓伟”周丹小声说。“我就没有说话咋了?”“好,你如果还弄不明白,下课我慢慢再给你解释。”唉!一点儿都不懂事,不知好赖,教这样的学生心寒啊。

  这件事告诉我:学生学习怎么样先不管,最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人,知道做人的道德底线是什么?有人认为授课教师只要把书教好,传授知识正确无误就行了。德育工作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职责,其实不然。教育对教学有指导作用,教育工作搞好了,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教学工作才能更顺利。课后,我把高晓伟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进行教育,让他认识到上次的事哪儿做得不好、不对,错在哪儿?使他明白这件事造成的影响,以后遇事应三思而后行。帮助他分析事情的利害关系,使他自己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自从那次事的分析、推心置腹的交谈以后,上课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上课纪律改变很大,师生关系更容恰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虽说中学学生已快成人,但他们在自己成长的人生道路上还时不时地需要家长和老师或朋友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才能走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大量的实事证明确实如此。二班的王苗是位漂亮的女孩,对人也有礼貌,就是上课老是说话、与男孩子打打闹闹,没有女孩的样儿。考虑到女孩面子,课上总是用不同的方法暗示她,她就是领悟不到我的用意,说她吧,她还一脸的不满意、使性子。说实话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是很好。得知王苗上数学课表显很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那为什么语文课上有这么大的不同呢?相信王苗在我的努力和帮助下能认真学习语文。多次观察发现王苗自控能力较差,多数是别的学生找她说话,没人打扰她时也能认真听课,可惜的是漂亮她,时时有男孩子找点事与她说说话、逗逗她,她有时还乐在其中。唉,作为老师的我能不拉她一把吗?一次上课她又说话了,课下我单独把她叫到办公室面带微笑地说:“我知道你是懂事的好女孩,化学老师说你上化学课很好。上语文课是不是也应该象上数学课那样呢?数学课认真学,语文课更应该认真学,两门都不落下,你能做到吧!”“老师,我能做到。”王苗很肯定地说。“好!那咱们就说好了。你是很有礼貌的好孩子,其实上课听讲就是一种礼貌,是对教师的尊重,也是尊重你自己。现在你又是课代表,所以上课你应该克制自己,认真听课,为其他同学做个表率,对吧?”“对”王苗点头说。从那以后,王苗上课大有改进,看到她认真听讲时,我及时地毫不吝舍地投以我的微笑以示鼓励。做简单习题时,看到王苗会,想举手但又不敢,我就主动叫她回答,并给予恰当鼓励的语言。时常在课间、办公室遇到王苗时就说“这段时间你表现很好,要努力啊!”经常在课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到:“王苗同学这段时间表现很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希望你们能向王苗同学学习。”当然,也少不了私下多次与王苗交流沟通。常在私下指出她不足的地方,帮助她分析事情的对与错、因和果,告诉她待人接物的礼节,教她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她明白女孩子要自尊、自爱的道理??一个月以后,不管是在待人接物方面,还是在上课听讲、回答问题、作业方面都很好,语文考试成绩也在突飞猛进。我们搭班老师对王苗喜欢得不得了。这难道不是课代表效应、老师重视创造的奇迹吗!平时上课老师关心的学生、多提问的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成绩进步也快,对学习会产生兴趣,慢慢能够主动学习。不正是老师效应吗!我认为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多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对学生进行表扬优于批评,批评优于不置可否。对学生要严格但时刻注意不要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做了好事,学习上有了进步,教师应多加表扬鼓励,鼓励的话语常能使人上进。犯了错误时老师要及时批评,不能视而不见。批评他们时不能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处罚他们时也不用过火的方式,表扬时注意不夸大事实以免引起其他学生讥笑。发现有的学生在受了批评后情绪不对,就找他谈话,直到他心服口服。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德育,让每位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礼记》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可见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朱小蔓教授指出,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即教会学生如何工作,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著作《学记》也曾经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

  做为一名基层教师,我们应当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内涵,我们力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关注每一名学生,尊重并培养、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名学生的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充满个性活力,人格完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合格人才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教师真正价值的体现。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3篇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