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

时间: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3篇 创作型文化产业园区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3篇 创作型文化产业园区,供大家赏析。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3篇 创作型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1

  创意产业园区

  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技术)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而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创意产业园区,毕竟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

  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创意产业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产业的效益。

  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要在较短的时间里领跑全国,赶上西方国家,就必须打造出若干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并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例如,上海应以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地为基础,加强区域和行业的协调,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探索建立几个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如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以浦东软件园为依托,以先进的科技水平、多样的艺术形式、健康的文化内容、现代的产业功能为发展主线,重点建设文化与高科技密切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中体现了“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五大功能。因此,可以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为龙头整合目前分散在各区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业、多媒体内容产业和影视后期制作业,加强合作,共铸并共享“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品牌,形成优势,实现共赢。

  还有,总投资12亿美元、占地1300亩的亚洲创新创意产业园区在南京浦口。这个国内首家“复合式”创意产业园主体建设项目包括软件园区、展览展示馆、教育培训中心、创意商品步行街、主题乐园及相关服务配套等。产业园建成后,将重点在数字动漫、影音娱乐、市场运作、媒体整合及人才培育5个方面大做文章,引进包括动漫策划制作等相关数字内容的150家优秀企业分批入驻。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2

  半岛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及艺术品产业类)

  该园区位于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总面积万平方米,2011上半年园内文化企业总营收达8000万元。园区是以艺术设计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由国棉八厂改建而成,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独特。园区建立了M50半岛1919创意设计工作站,引入杨明洁、潘微、日本文化村等设计师、艺术家和多家设计机构。园区通过聚焦艺术设计、艺术培训等特色文化产业,致力于打造国内重要艺术设计创意园区。

  2.新十钢

  红坊位于凯旋路、华山路之间,坐拥徐家汇和淮海路两大商圈,毗邻新华路历史风貌保护区,高调诠释“国际文化时尚社区”。曾经上海钢铁十厂工业时代的厂房焕然一新,平米的中央绿地广场被红砖厂房围绕,其中B区超过2000平米的活动会场曾上演OMEGA110周年庆典。如今的租户多为建筑设计、文化艺术、传媒、时尚设计、广告设计行业,世界著名的眼镜公司夏蒙眼镜、追求个性时尚的NOVO、意大利品牌fornarian争相入驻。

  号桥(其他)

  该园区位于黄浦区建国路8-10号,园区总面积2万平方米,上园区内文化企业上缴税收约5000万元。园区是以广告设计、动漫影视制作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唯晶动漫、吴思远电影后期制作室等特色文化企业。下一阶段,园区将进一步完善各个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4.田子坊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原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由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五家工厂组成。9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工厂效益逐年下滑,有些厂房闲置多年。2000年5月,在市经委和卢湾区政府的支持下,田子坊进行了改造。开发旧厂房2万余平方米,吸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企业,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如今,田子坊被外界称为“上海的苏荷”。

  老场坊

  1933老场坊是老上海30年代的建筑,欧式经典建筑中蕴含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如今丰富多彩的时尚活动为这幢历史悠久的建筑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系列热力四射的定期活动已经在这里拉开序幕,从派对到演出,从创意市集到话剧沙龙,全新的打造让人耳目一新,更成为了沪上时尚达人汇聚的地标之一。

  历史与时代的碰撞,时尚与建筑的结合,艺术与设计杰作的辉映,1933处处彰显独特的魅力。1933非凡的空间、绝妙的体验和汇聚多种创意元素,必将引领上海时尚创意新潮流。

  6.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Xintiandi·Shanghai)是一个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它是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场所。

  7.上海仓城胜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上海仓城胜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位于永丰街道辖区之内。“永丰”,得名于境内明朝天启年间的永丰桥,自古以来就是万商云集、文人辈出的富庶之地。“永丰”以深厚文化底蕴和众多文物名胜见证了“苏松赋税半天下”的历史辉煌,在镇中千米街道上,分布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著名的大仓桥、云间第一桥、葆素堂、颐园和杜氏宗祠等,仍在散发着迷人的古典魅力。为发展“松江”支柱型影视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周庄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行程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附)9.创意仓库

  苏州河北岸,坐落着一幢20世纪20年代修建的四行仓库。曾经,旧上海四大银行以此为库;曾经,八百抗日将士在此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它沧桑的外表下有着太多的历史积淀、人文底蕴;而今,当推开那厚重的大铁门时,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现代艺术空间:灰色的水泥圆柱整齐矗立,黑色的旧时铁门威严地划分着空间,悬空的灯光楼梯似乎通向未来世界;还有纵横的钢索,错落的空间,锈迹斑斑的索引牌,层次丰富的灯光??这座有80多年历史的仓库,迎来了它的新生——创意仓库。

  越界

  越界,漕河泾10万平方特大型创意产业园,原址为金星电视机厂。由国际知名建筑机构阿特金斯规划,率先引入OFFICE PARK概念,融合“办公 / 创意 / 休闲配套”三大功能,是目前上海最大创意产业园之一。

  创意大院

  国内外知名创意工作室,艺术机构,知名创意品牌代理,艺术家经纪人机构,国际艺术指数办事机构,知名品牌画廊、拍卖行,艺术博物馆,艺术银行,领馆文化机构和交流中心,广告创意制作机构,艺术传播媒体,艺术书店,人才培训机构,艺术院校试验基地及相应配套服务机构和会所等。同时积极引入长期展览展示和发布活动。

  12.中图蓝桥

  中图蓝桥创意产业园是由中国图书进出口上海公司、虹口区政府、上海市科委联合创立的一所兼有科技园、但突出以文化服务为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园区的主要功能包括规模企业的招商引进、中小企业的定向孵化、服务标准的研发与输出、促进特定文化服务业的集聚等。

  创意码头

  1919创意码头,系昔日国棉八厂,该厂筹建于1919年,至今保留了原厂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各式建筑。整个园区占地万平米,合计建设面积万平米。1919?创意码头集合历史与现在,商业与艺术为一体,以码头和滨江景观带作为依托,打造成为北上海创意文化中心。在保留了历史建筑独特风格的同时又引入现代的时尚元素,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14.名仕街

  上海名仕街时尚创意园位于上海市洛川中路1158号,总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个性化创意、商务办公用房平方米、公共服务平台(四个中心、发布厅等)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生活商务配套设施6200平方米。周边交通便利,靠近南北高架和内环高架上下匝道口,地铁1号线延长路站等。

  15.创邑?Young

  创邑·Young是弘基旗下创邑系列品牌最新力作,项目位于杨浦区新江湾城区域,项目地理位置优越,紧邻被誉为黄金线路的地铁10号线(在建中,新江湾城-虹桥机场),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步行10余分钟即至五角场CBD。在不失都市商业氛围的前提下,独享知识杨浦、生态江湾的区位优势与人才资源,在交通便捷的新江湾城生态人文氛围中享受闹中取静的花园式办公。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3

  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出炉”

  以南京西路至华山路一线为中轴,宽约公里、长约3公里的区域,依托戏剧大道、商城剧院、美琪剧院、百乐门等剧院资源而打造的一个以音乐剧、都市话剧、时尚戏曲等为重点的现代戏剧策划、创作、演出、营销集聚区———静安“现代戏剧谷”,连同上海其他14个园区通过了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联合审定,作为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今天正式亮相。

  这是上海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按照国家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地域分布广、定位分工清晰,包括位于浦东新区的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中心城区的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徐汇数字娱乐产业基地、2577创意大院、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长宁新十钢视觉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卢湾区田子坊和静安现代戏剧谷;位于郊区的金山中国农民画村、南汇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以及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M50艺术品创意基地、杨浦五角场800艺术基地。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较早地意识到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三者之间互为促进的联动关系,明确了“以市场运作为主发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以政府推进为主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的策略。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出炉”正是体现了这种发展策略。

  伴随园区建设,探寻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之路

  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单位虽然是各园区的管理、经营机构,但要获得申报资格,必须得到园区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的认可和推荐。“这是为了突出每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在促进区、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市级园区所在区、县各项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的延续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反复强调这一点。

  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继张江提出建设“硅谷”、“药谷”后,打造文化产业“第三极”战略的重要实施载体。2004年,在市委宣传部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支持下,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在张江启动建设。

  短短四年间,基地已形成200多家文化科技创意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2008年,文化科技创意企业实现年总产值逾70亿元。广阔的发展前景促使浦东新区坚定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2008年6月,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启动建设。2008年7月,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又落户浦东张江。这两个基地的建立,成为浦东新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也确立了浦东新区在文化产业领域“先行先试”的改革者形象。

  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是松江区构建大影视产业格局的第一步。十年前,当台胞投资的胜强影视拍摄基地落户松江仓城时,工业污染源与之比邻。十年后,松江区政府“腾笼换鸟”,将土地资源从工业企业手中置换出来,并依托胜强在华语影视圈的影响力集聚资源,加大对影视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目前,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内已形成创意、拍摄、制作、发行的全过程产业链和循环运营机制。一个以仓城、车墩和佘山影视产业基地为核心的“大影视区”发展前景已清晰可见。

  目前,上海各区、县对发展文化产业有很大的积极性,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透过园区建设,搭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脉络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过程中,特别关注园区定位,要求园区的产业特色能体现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趋势两方面的结合。现在看来,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特色、定位无一不体现了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重点争取突破的领域。”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分析,首批15家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中,定位于发展与网络、数字多媒体等新兴技术相关文化产业的园区至少有7家,占到近一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园区有2家,若算上定位“以民俗文化为主要表现打造国际文化社区”的田子坊,一共3家;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的园区有3家;另2家分别致力于发展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

  地处上海南站的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最大的特色是发展理念创新。这个成功举办两年“上海电子艺术节”的电子艺术展示平台,在艺术与科技的跨界探索方面得心应手。据悉,在由电子艺术创意活动衍生的版权运营、人才培训等相关产业,目前加入探索、尝试的以发达国家创意机构居多,在国际范围内尚属创新。

  同样定位于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还有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和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前者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网络文化产业为特色,2008年入驻企业实现销售15亿元,其中文化相关企业实现销售7亿元。后者更是致力于培育数字内容产业的“先行者”,2008年园内已集聚企业398家,税收贡献达5亿元,拥有水晶石、环球数码、上海卡通、EPIC、2K、分众传媒等一批影视动画、游戏制作、广告传媒和数字媒体的领军企业,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数字内容产业集群。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孕育着上海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位于枫泾镇中洪村的金山中国农民画村聚集着上海金山、吉林东丰、天津杨柳青、重庆綦江、云南腾冲、青海湟中、陕西户县、山东日照、湖北黄州、河南舞阳十个农民画乡的画家。画村年接待游客已达50多万人次,带动了周边农民500多人就业,实现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南汇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场古镇。成片的古建筑和中原、沿江、沿海传统文化,老上海人世代生息的过程,自然形成了具有上海原住民特质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集聚区。与中国农民画村不同的是,新场更注重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融合。

  聚焦园区建设:提升内涵,扮好产业“助推剂”角色

  自2004年提出发展创意产业以来,上海已先后建成75家由政府部门认定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与此同时,更多冠以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改造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高租金”则令集聚区纷纷被投以“创意地产”、“商业地产”的质疑。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与创意产业集聚区有什么区别? “集聚区建设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能否认定为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我们不看这个园区是不是创意产业集聚区,关键看它能不能承担产业‘助推剂’的角色,能不能从‘二房东’实现价值和内涵的提升”,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比如,五角场800艺术基地定位高端艺术画廊产业,园区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举措。作为园区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知识产权园艺术品登记中心以艺术家个人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艺术品的数字化扫描、拍摄、标准化图像处理并存储入数据库,使其最大限度应用于互联网、出版印刷、展览、影像资料、艺术品复制和衍生产品开发等。更重要的是,该平台可应用于艺术品认证领域,通过行业专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保障措施,使艺术品鉴定有据可依,使艺术家、收藏家、消费者获得迅速核查艺术品真伪的便利,长远来看,这一旨在制约艺术品造假的举措,有望对上海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巫志南研究员认为,文化产业园区能够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剂”,与定位明晰密不可分,也是本市文化产业园区区别于一般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特点之一。今后几年,上海应继续加大对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培育,并以此为载体,大力促进文化企业成长,不断开发优秀文化产品,使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更符合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要求。

  上海创意园区

  1999年,上海刚开始尝试改建旧仓库及厂房为创意园区。

  上海已发展了三批创意产业园区。

  第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田子坊、8号桥、创意仓库、天山软件园(上海慧谷白猫科技园)、时尚产业园、传媒文化园、乐山软件园、静安现代产业园、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虹桥软件园(慧谷创业)、周家桥(创意产业之门)、设计工厂、M50、同乐坊、卓维700、昂立设计创意园。

  第二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海上LOFT(海上海)、上海创意产业联盟、2577创意大院、X2创意空间、车博汇、63号设计创意工场、天地园、慧谷智慧桥创意产业园、尚街LOFT、合金工厂、通利园、空间188、逸飞创意街、东纺谷、尚建园、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厦。

  第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创邑·源、JD制造、数娱大厦、1933老场坊、西岸创意园、湖丝栈、华联创意广场、新十钢、绿地阳光园、优族173、98创意园、E仓。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3篇 创作型文化产业园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