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汇编9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汇编9篇),供大家参考。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汇编9篇)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感受颇深。我最深有体会的是:新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首先是观念的变化。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充分落实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只有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

  (1)通过研究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研究方法和研究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研究目标。

  (2)通过研究,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究式研究,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

  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在教学中,要走出“教师尊严”的架子,成为学生研究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研究活动的`行为主要有:观察、倾听和交流。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状态,教师可以规范教学,照顾差异,寻找“火花”。老师倾听学生的声音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包括认知交流,还包括情感交流,可以通过语言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表情和动作来实现。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舒明浩123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综合研究法。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综合研究中强调合作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和执行能力。独立自主,积极参与,特别注意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在阅读、写作和研究方法上也有明确的表述。倡导自主阅读、独立阅读、探究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独立写作、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达。在研究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研究。

  时代给了我们机遇和挑战。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3

  我很荣幸参加了城镇第xx届名师带徒活动,根据本次活动要求每位学员要一个学期研读一本教学专著。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关于英语的教学专著,我没有选择能给我更多新颖想法的教育专刊,而是选择了最最基本的一本书——《英语课程标准》。上次在第二小学听课时,相主任就提到了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看的书就是《英语课程标准》,而且必须看透。

  经过这一段时间边上课边看课程标准边反思,我慢慢地感觉到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推行下,我们教学还要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英语课程标准(版)》明确指出:小学英语的学习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养成教育。因此,养成教育是贯彻整个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完成小学英语实施任务的基础。可见,小学英语养成教育势在必行,意义重大。以下是加强构建小学英语养成教育建设我的一些观点: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门新科目的学习,首先就要吸引学生的眼球,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该改变一本正经传经诵道的板正的教学风格,而是微笑着上课,给学生一种亲切、平易近人的表现。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里都是神圣的。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帮助他们纠正书写的姿势,这些细微的肢体接触会让学生倍感亲切,才会放下那颗紧张的心情,在和谐愉快气氛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2、新颖、趣味性的教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和机械地跟读,反复听写的教学方法不能够打通英语与学生接受知识的通道。教师应该将趣味性的活动或游戏引进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激发他们学习、应用英语的冲动,达到玩中学,学中有收获的效果。

  3、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习自信心为主。因此,在评价学生时,特别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当的方法妥善处理。现在很多小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多数是因为他们没有自信,害怕出错。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在错误中成长的学习理念,帮助他们把“怕出错”的包袱一点点地丢掉。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节课的完成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同时也是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头开始,从严训练,一点点强化才能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1、培养学生看、听的习惯,参与课堂教学。

  要求学生能够时刻跟进课堂的进程,眼睛、耳朵听从教师的指令,能够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同时关注同学的问与答,随时做好答问准备。要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训练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以应用于开火车的游戏,点名游戏,一次跟不上,反复随机抽查,这时学生会在紧张且具有趣味性的游戏中,积极参与,养成看和听的好习惯了。

  2、培养大胆说、读英语的习惯,具备连贯表达的能力。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用来交际,都需要说出来的。小学英语应该杜绝只会写的“哑巴英语”,要让学生养成爱说英语的好习惯。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哪怕是一个单词、一个简单的句子。现在英语课堂,教师很注重英语口语是否地道,会借助点读笔、录音机、多媒体等工具,让学生一遍遍模仿,特别要对口语表达有障碍的学生要耐心指导,这无疑就是培养训练他们读和说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课文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英文歌曲等活动,调动学生体内爱表现的欲望,增强其连贯表达英语的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基于小学英语课时少,教师在安排指导学生书写上的时间就相对很少,也有些教师对学生书写关注不够,导致学生上到五六年级英语单词写得东歪西倒,寥寥草草。有的学生其实是可以写好的,但他们却不重视书写,应付公事。

  俗话说的好,字如其人。认认真真写出一手好英语单词、句子,也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抄写、书写单词、句子;区分印刷体和手写体;基本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所以,我们要在低年级时就要让学生养成板正书写,一点点地指导他们26个英文字母的正确书写。其实,书写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字母的书写规格、单词的书写、句子的构成都需要在平时教学中认真贯彻的,不能操之过急。同时,我们对待中高年级不仅要求书写质量,还要求书写有速度。

  英语在小学开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养成学习英语的好习惯,才能为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构建好小学英语养成教育,不断尝试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搭建与英语的学习桥梁(即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符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即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在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中不断取得进步。

  上个星期,教研室组织所有英语老师学习一些新的英语课标,在此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经过训练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想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学习“英语新课标”,以适应新教材教法的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

  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应该能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沟通和协作能力。语文学习应从语法讲解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通过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经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提倡“任务型”的教学理念,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教学过程中。

  《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任务明确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以实现各项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运用英语。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语言能力,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思维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和联系。

  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功能。

  “英语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英语课程而言,创设语言环境、使用语言的真实性、丰富语言材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障。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教与学空间。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了解了新课标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之后,我真的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深深的思考。因此,我明白了新课标下我们的老师应该做什么:

  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一是《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立足点,由“知识点”上升为“能用知识做事情,即指向素养的课程单元”;它必然涉及到教学方式的同步变化,其标志是真实情境的介入和深度学习,新课标要求我们从“知性”教育向“学生发展”教育转变。事实证明,脱离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就会导致“以非语言方式学习外语”。新课标强调对主题的选择更多的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主题作为编写的主线。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这会使学生有话要说,有话要说。因此,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刻做好学习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与此同时,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时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学生,进而时刻引导学生不断求知、求新、求进步,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不断丰富各方面知识,储备各种能量,成为真正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人。

  第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新的学生观。首先,教师应转变角色,重新理解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求和发展愿望。所以,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采取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伴随着新课程主题的全面展开,对直接实施新课程主题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着新观念、新课标、新教法等一系列新面孔,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书育人”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寻求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自觉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和自我监控,促进自我成长,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如果我们能开展有效的教学科研活动,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新的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繁重的教学中实践我们的教科研成果,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能使我们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工作得更加轻松愉快。身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我们的英语思维教学创造真实、有趣的环境,让学生乐于英语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迎接新课标的挑战,我们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实质上是加强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4

  我们参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培训会,感触颇多;特别是于教授对新课标及教材深入的解读,及真实的举例,更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

  课改10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困惑,曾经迷茫,但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我们又以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 与20xx年版相比,2xx1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有如下几点重要的变化:

  一、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20xx年版: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xx1年版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

  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觉得,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潜心思考与研究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xx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xx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xx年版: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xx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四、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五、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5

  在这学期将要结束下学年将要开始之际,我有幸在泸县二中外国语学校参加了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会,在教育部领导,“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专家带领我们全面完整地学习了新课标,让我受益匪浅。使我进一步认识到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为广大数学教师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改精神,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下面就谈一谈这次学习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较之于20xx年版课程标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xx版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提法相比:出发点不变:人人、不同的人,也就是每一个人;并且更加关注人与人的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人的发展,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体现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体现了数学教育中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促成发展的多样性,“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质上应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提倡一种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所谓“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是使学生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教材中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各个知识层次、知识水平的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待优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待优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待优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适应社会发展新变化,体现与世俱进

  20xx版新课程标准适应社会发展新变化,体现与世俱进新精神。在20xx版新课程标准中《前言》增加了对数学课程性质的表述。把数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具体的变化为;

  变化之一:把以前的“双基”改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

  变化之二: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化之三:针对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变化之四:对于情感态度的培养,进一步明确“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变化之五:针对学科精神的培养,明确提出“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这些新的变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体现了与世俱进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需要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领悟,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真地、正做到把数学教育与时代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三、加强数学运算,培养运算能力

  运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各个学段中,运算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掌握关于各种运算的知识及技能,并发展运算能力。《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通过计算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运算。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称为运算技能。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正确的运算途径,称为运算能力。运算的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捷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在实施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善于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捷。换言之,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

  四、加强数学模型思想培养

  模型思想是此次新增的核心概念。这次随着“模型思想”的列入,我们会看到关于数学模型的相关提法会在《标准》的多个部分出现。特别的,模型思想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更是会与目标、内容紧密关联。应对《标准》中模型思想的含义及要求准确理解,并把这要求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1)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中,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

  《标准》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这一过程进一步简化为这样三个环节:首先是“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这说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数学建模的起点。

  然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在这一步中,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选择、判断等等数学活动,完成模式抽象,得到模型。这是建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最后,通过模型去求出结果,并用此结果去解释、讨论它在现实问题中的意义。

  显然,数学建模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培养而不只是知识、技能,更有思想、方法,也有经验积累,其情感态度(如兴趣、自信心、科学态度等)也会得到培养。

  (2)《标准》中模型思想的含义及要求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体现了《标准》中模型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在过程中理解。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6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生物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被各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引导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内容表面,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要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更新科学教学理念。生物课的教学要注重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时还要补充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教师必须具有坚实而广泛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主要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科学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生物教学。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具有指导那些基于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能,必须参与研究和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自觉参加各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教学工作是很复杂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来源,可以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新手段,来源于对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专家,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所以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参加和经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水平。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7

  最近响应上级号召我又细细的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及《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书籍。《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而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下面就谈一谈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教师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这样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教师可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从而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比大小”时,可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可能会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可能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教师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问:“谁多谁少?”学生可能会说:“一样多”。教师可引导学生:“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从而引导学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这时,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可能说:“猴子多,香蕉少。”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可能说:“猴子少,梨多。”教师可以引导:“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7根小棒分成两堆。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很快学生马上就得出不同种分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很快就得出了7的组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同标准来分”时,教师可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教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会想出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

  1.按铅笔的颜色分;

  2. 按铅笔的长短分;

  3. 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

  4. 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

  5. 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

  6. 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8

  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有10来年,不同版本的教材用了很多,通过新课标准的培训与学习,让我对高中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新课标准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英语学习和我们的语文学习是有相通点的。新课标在界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时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

  (一)语言的工具性即就是: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学习的一种工具。

  1、英语是思维的工具。英语课实际上就是通过言语来学习语言,也就是通过课文,一些具有英语典范性的对话或文章来学习语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学字、词、句、章、等知识的。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就是指导学生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

  2、英语是交际的工具。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英语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

  3、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英语具有基础性及工具性。在所有的学科中,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因为所有学科的教材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靠语言文字来传达和表达信息,建立和学生的联系,学生也只有在通过理解了教材内容后,才有可能将信息进行内化,借助语言在大脑中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

  (二)语言的人文性。

  “人文性”着眼于英语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人文性,强调英语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具体到英语课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着:应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英语课程目标和选择整合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英语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独特体验受到保护和尊重。教师将在关注学生英语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英语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认为语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

  1、新课标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往的教材设计主要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侧重死记硬背,是一种填塞式的教学。在这样的状况下,许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在英语学习上,困难重重,最常见的莫过于哑巴英语,这样的英语学习,思维较为僵化,导致很多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无法应用所学的知识。而新课标下的英语学习贴近母语学习,思维较为灵活开放,摆脱了单一的语法的死记硬背,更注重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注重听、说、读、写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特别是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也体现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宣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时提出的坚持能力为重。他提出:考试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但往往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我们要求的人才最终不是会考试的人才,而是会解决实际问题、会做事的人才,是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工作中做出业绩和贡献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克服所谓“高分低能”的缺陷。

  2、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丰富新颖,贴近生活。新课标的教材内容综合性强,含盖面广,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其词汇,语言表达方式较地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日常交际能力。

  二、新课程教材的语法教学与传统的语法教学不同

  新课程的语法教学与传统的语法教学最根本的不同是教学目标不同:新课程语法教学的侧重点是应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外语交际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语法教学往往只是使学生掌握语法形式,重点是讲解和辨析形式的构造,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掌握结构和形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情况仅仅体现在试卷上,从而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法教学的内容不同。新课程的语法教学内容包括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重视培养学生应用语法形式的能力;传统语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法的形式和意义,教学重点放在形式上,而忽视用法教学。

  (二)语法结构的呈现方式不同。新课程倡导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反对单纯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语法教学中,新课程尽量使用归纳法,即在语境中呈现语法结构,通过对多个例子的观察,在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分析归纳出语法规则,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而传统的语法教学一般采用演绎法呈现语法结构,即教师先讲解语法规则,告诉学生语法形式,并解释语法形式所表达的意义,然后根据规则造出句子。

  (三)练习形式不同。新课程语法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涉及听、说、读、写多种语言技能。既有口头练习,又有笔头练习;不仅注重操练,更注重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性的应用。这种把语法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有利于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而传统的语法教学练习形式单一,多为缺乏语境的机械练习,使得学生虽然能够语法考题,但在交际中却不能够正确使用语法形式进行得体的表达。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全新的理念和教学思路。以上是我对新课标感触颇深的一些看法。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给我们老师竖立了新的教学航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此次新课标培训的意义以及给我们老师带来的显著成效。我们会在新课标的精神指引下,努力搞好教学工作,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为提高教学质量再立新功。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9

  短暂的暑期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就谈谈我对暑期学习的点滴体会:

  一、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

  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三、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

  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生命化课堂教学的问题上,几位专家都给出了好的意见和方法。通过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并且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一名课改中的“新教师”。

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汇编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