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简易方程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

简易方程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 学了简易方程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1428个字,阅读大概需要4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简易方程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 学了简易方程你有什么收获?,供大家赏析。

简易方程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 学了简易方程你有什么收获?

简易方程教学心得体会共1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乐秋乡虎街哨小学教师 李坤艳

(我从教地区的饮用水绝大多数是用扁担担回家的,学生对扁担比较熟悉,我用扁担代替天平来进行方程的有关教学。)

一、结合生活实际情境激趣,找出相等关系。 老师:举起扁担,让学生说说扁担担物时的情况。

  学生:扁担的两端挂上物体,把扁担往肩上搁稳,既省力又省事。 老师:扁担担物走着稳当时,你觉得扁担两端的物体的重量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相等。

  分组写写表示扁担的两头担物的式子,然后组内交流。 汇报:

  学生1:我想到我周末挑水的情形,我家只有一只小桶,我只好用一只小桶和一只大桶去挑水,我怕水不一样多不好挑,就用小桶装满水往大桶中倒,再装满一小桶,这样就好挑了。我写了“半大桶=1小桶”,因为我记得1小桶水倒进大桶中有半大桶水。

  学生2:我想的跟他差不多,只是我想到,我挑水时,不仅仅挑水,而是水和桶一起挑,所以我写了“大桶+半大桶水=小桶+1小桶水”。

  学生3:我记得有一个周末,爸爸妈妈补围墙,妈妈挑着的一头是水泥砖,一头是混凝土,我还特意数了数,妈妈挑着5个水泥砖,我写了“5个水泥砖+粪箕=一只小桶+1小桶混凝土”。

二、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

  老师:我们今天就用扁担来挑一只粪箕、几本书和一只桶、几碗水,看看等式的一些特性。

  要求:三个同学上讲台演示(一人挑着空桶和粪箕,一人往桶中加入一碗水,一人往粪箕中逐本放上书,挑的同学不能让挑子的任意一端掉落地上。)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析挑子的情况,在挑子平稳的担着时,写出相应的等式。

1、学生操作

2、汇报

3、6本书+粪箕=1只小桶+1碗水

4、老师我们往挑子的两边各放同样多的同种大碗,你们觉得挑子的哪头会落?

三、学生说后,实践看看。

5、怎样拿掉碗,挑子保持平稳?

6、怎样加水、书,挑子保持平稳?减去呢?

7、讨论:从刚才的做、看、说、议中,你发现了什么?

8、交流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

四、自我评价

  教材中以天平为依托进行方程的相关教学,我们山村学生对天平不够熟悉,用扁担却是孩子们身边几乎每天都存在的事实。第一次尝试这样教学,我觉得效果较老教材中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关系解方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对后续学习的奠基极为扎实。

简易方程教学心得体会共2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P90例

1、“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和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

2、

3、使学生理解掌握方程ax±bx=c的解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ax±bx=c的解法和养成检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你们班有多少人?想知道老师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数吗?

  用X表示我们班人数,比你们班多18人,你能列出一个什么等式?

2、

3、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揭示课题。) 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

  3X=75 50÷2=25 2X+4X

二、新授与尝试:

  1、“2X+4X

  板:2X+4X=246 (1) (2) 独立试做,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6X是怎么得来的?

  由2X+4X变成6X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板书:(3+5)X=56 (3) 这个方程的解是不是X=41呢?还需要什么?(检验)

  怎样检验?(先指名两人说说检验过程,师板书,齐说。)

2、“试一试”: 解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60 (1)独立完成,最快完成的同学板演。 (2)同桌检查。

(3)说说解方程过程中哪些步骤比较重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

1、巩固与拓展:

  解方程。(任选一题写出检验过程)(★★)

  12X-5X=112 =72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请小老师批改。

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说明:方程中的未知数除了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3、选择题。(★★★★)

(1)方程4X-X=24的解是( )

①X=6 ②X=8 ③X=0 (2)X=是方程( )的解。

①×3-X=3 ②+=6 ③10X-X= 做完这题,你有什么感想?(认真审题的习惯。)

(3)( )X+3X=11的解是X=2。

① 5 ② 10 ③

四、总结与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游戏与练习:

1、小游戏“把年龄藏在方程里”:

  老师把自己的年龄藏在了方程里,看谁最先找到。

-= X=48 +=

2、独立练习:

(1)每人想一道方程,使这个方程的解就是自己的年龄。 (2)每人再想几道今天所学的方程,把自己父母的年龄或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数字藏在方程里。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题(第一行),第2题。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没有什么难点,所以在教学时设想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充分的练习量。

  因为内容简单,所以从复习开始基本上是学生一直在练习的过程,新授也是让学生先尝试练习,然后是巩固练习、综合练习,最后安排了独立练习,整节课的安排非常紧凑,练习量较大,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基本上达到了熟练解答此类型方程的目的。

2、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和趣味性。

  为了让简单的内容不简单,本节课的设计尤其注重了练习形式和层次的变化。除了基本的解方程练习,还安排了看图列方程、选择题、把自己的年龄和父母、好友的年龄藏在方程里以及到方程里找老师年龄的练习,在选择题中层次性体现的更加清楚,由根据方程选解到根据解来找方程再到把方程的X看作已知数来求另一个未知数,这样一步步深入拓展,让学生对方程的意义、解方程的方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学生整节课的练习轻松且充满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检验格式教育学生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在整节课中始终抓住各种契机强调要养成真正检验的习惯,以及在选择题第2题设计了“一题多选”目的是为了渗透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对于其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

简易方程教学心得体会共3

  简易方程——解方程

(二)

  教学目标:

1、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

=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学生可能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 )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3x +4=40

  解: 3x =40-4

  3x =36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36÷3

  x =12 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3.出示教材第69页例5:解方程2(x -16)=8。

  先让学生说一说方程左边的运算顺序:先算x -16,再乘2,积是8。

  思考:你能把它转换成你会解的方程吗? 让学生尝试解方程,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

(1)利用例4的方法来解。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重点说一说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先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2(x -16)÷2=8÷2(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x -16=4

  x -16+16=4+16

  x =20 (2) 用运算定律来解。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有些学生会看出这个方程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来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

  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2x =40

  2x ÷2=40÷2

  x =20 4.让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先说一说如何检验,再自主检验。 (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巩固拓展

四、1.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分析图意,再列方程解答。解答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可以把5个练习本的总价5x 看作一个整体。)

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方程,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方程解答。特别是第一幅图,要提醒学生天平两边的砝码不一样重,审题要细心。

  第二幅图,学生可能会列出方程30×2+2x =158,再引导学生观察有两个30和两个x ,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六、布置作业: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五第

6、

9、13题。

简易方程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 学了简易方程你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