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时间: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锦集10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篇1

  《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叶圣陶以丰富的想像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色、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看: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篇2

  一 设计理念

  1.以多角度,多种形式读文,读中求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分析、记忆,解决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资源,紧扣“美”,激发学生想像力。

  二 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 目标确定

  本年段的学生在一、二年级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能比较迅速地随文识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判断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为自主阅读欣赏和理解课文提供了保证。通过衡量学情,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播放光盘,观看插图,妙悟“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体会作者的丰富想像,学习边阅读、边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

  (4) 要善于观察、多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本课重点是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之中精彩的词句,难点是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四 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一个好的教法和学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进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

  五 说教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重组美景图片:激发兴趣,初识美

  播放课件,请学生观赏后说说感受,当学生谈到“美”时,顺势而导,这么“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呢?从而,进入新课。这样,以直观的画面美感受、吸引学生,把学生限于生活环境无法亲眼目睹而又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在眼前,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让学习沿“美”的主线展开。

  二 整体把握,感知美

  新课程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中生活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因此,播放范读课件,请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画面,随优美的音乐、画面走入营造的生动情景中,整体把握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 理解课文,感悟美

  结合图片,与学生的读思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品读欣赏精妙语句,领悟课文的美妙。

  预设:学生自读描写荷花的重点段(第二—四段),勾画出自己认为准确、生动的词句,想像画面,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荷花?学生会谈到对荷花的形状、颜色、姿态几个方面,教师对学生所谈到的作个小结。肯定学生的体会,与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划出来的词句,体会“挨挨挤挤”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从而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播放课件,欣赏荷花的美。想像: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

  领悟到荷叶的多,荷花生长的姿态,让学生们带着美的感情美美的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理解作者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活的画”是什么样?当同学们看到、感受到荷花的确很“美”时,顺势而导,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会想些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

  文章的优美,具体生动的描写手法,与图画的“美”,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为“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统观全文,深化美

  以课件中优美的旋律再现课文意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将课文诵读一遍,再现荷花的美景,将文字之美和感受之美融为一体,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五 拓展与练习,不拘形式,表达美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观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优美的文章、精美的图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提问到:“生活中,你喜欢的花,有多美,说来听听”时。学生们自由地谈开了,受到本课的启发,学生们也能展示美的片段,由学生自由地表达对美的感受。

  英国诗人基慈曾感叹:“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语文课堂能帮助学生不断感受语文的美、生活的美,提高语文素养,升华生命价值!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以及第二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目标:

  1、欣赏、体会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重点:学习荷花的形态美,感受荷花的形态美,从中读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从形态美中,感悟到荷花的内在美感以及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我用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并用幻灯片出示荷花图片,让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在学生中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前奏。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自读课文,读准字印,读通句子。

  2.通过对最后一自然段的初步理解,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初步感受荷花的美。

  (三)深读悟情,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

  1.第二段课文。

  a.过渡:作者是怎样直接具体写荷花的美的呢,。

  b.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

  c.通过找出美的句子来学习写荷花的美,然后逐个分析美在哪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荷花的静态美。“阅读是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这是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所下的精辟定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建构不同的言语图式,我在设计教学“冒”字时,让学生去换词,填词(即怎么样冒出来)以及想象(冒出来想干什么),在这些过程中渗透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体会到这个“冒”字所赋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攻克了难点。个性化的言语也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d、在句子分析中结合语言说话、朗读训练等。

  (四)第三段课文。

  a.过渡:由荷花的形态美而导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以对大自然的敬佩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五)第四段课文

  过渡:由重新回到最后自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体会荷花在风来时翩翩起舞的动态美。

  让学生体会风过时,荷花的美内在美感。

  由小动物的加入而展开联想练习。

  重新回归到荷花的静态美,让学生品读。

  (六)总结课文,课外练笔。

  1、让学生说一说对荷花的赞美,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和发泄。

  2、布置相关的课外小练笔。

  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篇4

  《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叶圣陶以丰富的想像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色、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看: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1)比较句子

  (2)出示画面理解。

  (3)贴荷叶

  (通过这三种方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示句子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

  (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3)出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师:大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出示句子

  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是想更深刻地理解“冒”,更重要的是想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三)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整合点: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1)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2)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3)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5)指导背诵

  (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从而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的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指名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学生激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整合点:角色换位,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学生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花,整个教室的学生就成了一池的荷花,(点)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进入无限的想象之中,这时让学生们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出示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蝴蝶落在我身上,()……

  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荷花

  香 美

  多 绿 圆

  热爱大自然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篇6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说教学重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时

  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二、三自然段的设计,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切合于生活实际,即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时,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的做好。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的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六、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习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七、板书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花闻清香

  荷叶舞蹈蜻蜓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八、作业1.流利的背诵课文

  2.假如你看到了一池荷花,你会如何想呢,以此来写几段话。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篇8

  《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叶圣陶以丰富的想像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色、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看: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篇9

  说教材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三年级学生对寓言已有初步了解。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寓意深刻。教学重点: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他永远不能达到目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积累有关词语,创设情景让学生轻松总结寓意,继续学习写字。

  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说设计思路:

  《南辕北辙》这篇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难以理解寓意。在教学过程,我把教学难点易化,浅引,疏导让学生理解寓意,学有收获。现在谈谈我的教学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新教材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生升入第四学期,我不再把识字教学视为难点,可前已布置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阅读文章解决不认识的字,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课间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当学生读音有错误时,我一般是让同学评价和发现错误,共同改正。

  二、扎实教词语注重积累

  课堂上,我紧紧抓住动态生成问题“那个去楚国的人非常固执”。引导他们把握课文的主线,进入到课文的情境,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然后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放飞想象注重拓展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对留有空白的课文,我通常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纷纷举手,有话可说。文章深奥的寓意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中逐渐明确起来。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篇10

  一 设计理念

  1.以多角度,多种形式读文,读中求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分析、记忆,解决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资源,紧扣“美”,激发学生想像力。

  二 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 目标确定

  本年段的学生在一、二年级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能比较迅速地随文识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判断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为自主阅读欣赏和理解课文提供了保证。通过衡量学情,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播放光盘,观看插图,妙悟“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体会作者的丰富想像,学习边阅读、边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

(4) 要善于观察、多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本课重点是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之中精彩的词句,难点是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四 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一个好的教法和学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进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

  五 说教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重组美景图片:激发兴趣,初识美

  播放课件,请学生观赏后说说感受,当学生谈到“美”时,顺势而导,这么“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呢?从而,进入新课。这样,以直观的画面美感受、吸引学生,把学生限于生活环境无法亲眼目睹而又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在眼前,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让学习沿“美”的主线展开。

  二 整体把握,感知美

  新课程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中生活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因此,播放范读课件,请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画面,随优美的音乐、画面走入营造的生动情景中,整体把握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 理解课文,感悟美

  结合图片,与学生的读思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品读欣赏精妙语句,领悟课文的美妙。

  预设:学生自读描写荷花的重点段(第二—四段),勾画出自己认为准确、生动的词句,想像画面,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荷花?学生会谈到对荷花的形状、颜色、姿态几个方面,教师对学生所谈到的作个小结。肯定学生的体会,与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划出来的词句,体会“挨挨挤挤”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从而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播放课件,欣赏荷花的美。想像: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

  领悟到荷叶的多,荷花生长的姿态,让学生们带着美的感情美美的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理解作者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活的画”是什么样?当同学们看到、感受到荷花的确很“美”时,顺势而导,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会想些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

  文章的优美,具体生动的描写手法,与图画的“美”,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为“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统观全文,深化美

  以课件中优美的旋律再现课文意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将课文诵读一遍,再现荷花的美景,将文字之美和感受之美融为一体,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五 拓展与练习,不拘形式,表达美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观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优美的文章、精美的图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提问到:“生活中,你喜欢的花,有多美,说来听听”时。学生们自由地谈开了,受到本课的启发,学生们也能展示美的片段,由学生自由地表达对美的感受。

  英国诗人基慈曾感叹:“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语文课堂能帮助学生不断感受语文的美、生活的美,提高语文素养,升华生命价值!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锦集10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