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说课稿
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3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数列的一些知识。例如:储蓄、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就要用到数列知识。
就本节课而言,在给出数列的基本概念之后,结合例题,指出数列可以看作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一方面是前面函数知识的延伸及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等知识打下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讲清、讲透。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形成并掌握数列及其有关概念,识记数列的表示和分类,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
(2)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比较简单的数列,使学生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观察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数列与函数的比较加深对数列的认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相互渗透性的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渗透函数、方程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介绍数列与函数间存在的特殊到一般关系,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加强与函数的联系,并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2、教学难点
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归纳抽象——巩固训练"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更加透彻。
现代教学观明确指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节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于国际象棋棋盘麦粒采用电脑动画演示,增强感性认识;所举的引例及数列的函数定义,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通项公式及数列的分类等概念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难题(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采用讲练结合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加强主动学习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将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将引例、例题、练习等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电脑动画演示:国际象棋棋盘格子中放有麦粒的示意图,从而得到一组数:1,2,22,23……263
叙述故事:给你一张报纸,你可以用它登上月球,你相信吗?只要不断地将报纸对折42次以后,报纸的厚度就可以达到月球和地球的距离。
设计意图:以实例引入概念,再配以电脑动画,叙述小故事,增强了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2)投影演示,再观察以下几列数:
①某班学生的学号:1,2,3,4……,50
②从1984年到20__年,中国体育健儿参加奥运会每届所得的金牌数:
15,5,16,16,28,32
③某次活动,在1km长的路段,从起点开始,每隔10m放置一个垃圾筒,由近及远各筒与起点的距离排成一列数:0.10.20.30,……1000
④放射性物质衰变,设原质量为1,则各年的剩留量依次为:1,0.84,0.842,0.843,……
2、归纳抽象,形成概念
(1)学生尝试叙述数列的定义:启发学生观察上述几组数据后,进行归纳总结定义: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数列,便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举例1:1,3,5,7与7,5,3,1 这两个数列有何区别?
举例2:-1,1,-1,1,……是不是一个数列?
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把数列中的数和集合中的元素区分开来:
①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而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
②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列定义的理解。
(2)数列的项及项的表示方法: an
(3)数列的表示方法:可写成:a1,a2,a3,……,an……
或简记为:{an},注意an与{an}的区别
上述(2)(3)采用指导阅读法(书P106页第7节~第8节第一句话),对an与{an}的区别进行集体讨论归纳。
3、通项公式的探索
(1)观察归纳定义
由学生观察引例中数列的项与它在数列中的位置(即项的序号)间的关系:
实物投影:
序号 1 2 3 …… 64
↓ ↓ ↓ ↓
项 1= 21-1 2=22-1 22 = 23-1 …… 263
从而可看出项与项的序号之间可用一个公式:an =2n-1表示,该公式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归纳抽象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定义(略)。
(2)用函数观点看待数列:这是一个难点,讲解必须清楚、透彻。数列可看作是以自然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是数列的本质),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画图(棋盘麦粒这个数列)
设计意图: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3)数列的分类,并口答引例及数列①②③④分别归于哪类数列。
4、讲解例题
设计例题:①根据通项公式写出前几项并会判断某个数是否为该数列中的项;②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
例1,根据下列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1) an= n/(n+1) (2)an=(-1)n · n
设计意图:使学生正确掌握通项与序号的关系。
变式训练:问 2589/2590是否为数列(1)中的项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方程思想是解决数列问题的重要方法。
例2,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5,7
(2)2, -2,2 ,-2
(3)1 ,11 ,111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十分必要。写通项公式时,就是要去发现an与n的关系,对各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观察,找出这些项与相应的项数(即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注:遇到分数,可分别观察分子组的数列特征与分母组成的数列特征;若为正负相间的项,则可用-1的奇次幂或偶次幂进行符号交换,有时也可根据相邻的项,适当调整有关的表达式。)
5、练习巩固
投影演示:
(1)写出数列1,-1,1,-1,……的一个通项公式
(2)是否所有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上述(1)的设计意图:an=(-1)n+1也可写成 (分段函数的形式)(当n为奇数时,n为偶数时),说明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的通项公式可能不唯一。(2):引例②就没有通项公式。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及时消化,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6、归纳小结
由学生试着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适当补充,可以训练学生的收敛思维,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
(1) 数列及有关概念。
(2) 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任意一项,并能判断某数是否为该数列中的项。
(3)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4)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7、课后作业:
(1)课本P110/习题3.1/1(3)(4)(5);2、书P108/4(1)(3)(4)
(2)复习看书P106-107
六、评价与分析
本节课,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适时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有时直接讲解,有时组织掌握学生集体讨论、探索发现,课堂上除反复强调注意点外,还应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强化它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列及有关概念,而且可体会到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特殊化思想",使之获得内心感受,提高了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逐渐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高中数学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事件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来学习如何预测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用概率预测随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日常生活、自然、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本单元知识,无论是今后继续深造(高中学习概率的乘法定理)还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概率的概念比较抽象,概率的定义学生较难理解。
在教材的处理上,采取小单元教学,本节课安排让学生了解求随机事件概率的两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概率的意义及求概率的方法,为下面学习求比较复杂的情况的概率打下基础。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通过多次重复实验,用频率预测概率的方法,以及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难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和用列举法求概率过程中在各种可能性相同条件下某一事件可能发生的总数及总的结果数的分析。
二、目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频率预测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方法。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试验和统计的结果,进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解并感受概率的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客观世界,以数学的语言描述客观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为概率的精准、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所震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对数学价值观的认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经历知识(概率定义计算公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并能应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有序组织学生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宗旨。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引导学生探究
精心设计问题一,学生通过对问题一的探究,一方面复习前面学过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理清知识障碍,二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概率(如何预测随机事件可能性发生大小)。引导学生对问题二的探究与观察实验数据,使学生了解概率这一重要概念的实际背景,感受并相信随机事件的发生中存在着统计规律性,感受数学规律的真实的发现过程。
2、归纳概括
学生从试验中得到的统计数字及概率呈现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这一规律,让学生明确概率定义的由来。
引导学生重新对问题一和问题二的探究,分析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全部可能发生结果中所占比例,得到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公式,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逻辑分析,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又让学生明确用列举法求概率这一简便快捷方法的合理性。
3、举例应用
⑴引导学生对教材书例题、问题一、问题二中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探究,让学生掌握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⑵引导学生对练习中的问题思考与探究,巩固对概率公式的应用及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
4、深化发展
⑴设置3个小题目,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总结,加深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
⑵让学生设计活动内容,对知识进行升华和拓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是高中数学教材数学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3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为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空间几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2)能用公式求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几何体的表面积的实际求法,感知几何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转化化归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是学生感受到几何体表面积的求解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增强学习积极性。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柱,锥,台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柱,锥,台展开图与空间几何体的转化
二、教法分析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探究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亲自动手去给出各种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特别注重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分析
(1)由一段动画视频引入:丰富生动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由引入得出本课新的所要探讨的问题——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3)探究问题。完全将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5)例题及练习,见学案。
(6)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7)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老师适时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3篇)
下一篇:小学体育说课稿怎么写(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