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时间: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精品10篇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扁鹊图),教师配乐讲故事。

  师:战国时期,有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叫扁鹊。有一天,扁鹊和徒弟行医路过虢国,虢国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虢国上下一片哀痛!扁鹊觉得十分奇怪,请求进宫察看。没想到,经过他的治疗,太子竟然活了!从此,神医扁鹊的美名家喻户晓!天下人都知道了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2、你从故事中了解了什么?随机板书:扁鹊

  3、揭题:今天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扁鹊的寓言故事。板书:扁鹊治病

  二、初学课文,自读自悟。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出示要求: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②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

  ③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扁鹊和谁之间的故事?是个怎样的故事?

  2、检测反馈:

  ①认读字词。

  ②这篇课文讲了扁鹊和谁之间的故事?是个怎样的故事?

  3、小组合作,提出疑问并解答较容易的问题。

  师:4人小组内共同探讨,看看谁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碰到容易的问题,组内同学可以直接解答。把你们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写下来。

  4、梳理学生的疑问。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从哪儿看出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相信呢,请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一划。

  2、交流:

  ①出示“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b:体会一下蔡桓公在说这话时的态度怎样?

  c:指名朗读,评读。

  d:学生齐读。

  ②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不太相信扁鹊的话呢?

  ③交流:

  句子二: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出自己的高明。从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什么?

  句子三: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心里怎么想?

  句子四: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怎么想?

  ④扁鹊一次次来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会不相信他呢?

  ⑤从这里看,你觉得蔡桓公怎样?

  3、细品扁鹊劝告蔡桓公的句子,体会扁鹊的为人。

  ①找一找扁鹊劝蔡桓公的句子。

  ②自由读一读三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③为什么扁鹊三番五次劝告蔡桓公治病呢?

  ④指名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当时扁鹊的心情。

  ⑤学生齐读课文。

  ⑥你怎样看扁鹊呢?

  4、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过渡: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掉了。他为什么跑了,扁鹊心里在想什么呢?你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出来的?

  ①投影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里,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②读这句话,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2

  课时目标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6、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公却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哪个自然段讲的?理解“毫不在意”,他还怎么说?(理解“邀功请赏”)你认为蔡桓公为什么会这样说?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8、蔡桓公的病发展到过身体的哪些部位?(请学生板书——皮肉、肠胃、脊髓)他们分别处于什么阶段?(生板书——可治、还能治、等死)当病在皮肉间时,蔡桓公怎么对待的?生板书——假装没听见,你猜他这时在想什么?当扁鹊告诉蔡桓公病在肠胃而且仍可治时,蔡桓公却——生板书:满脸不高兴,

  9、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时,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脊髓,只能等死,课文哪里讲了这部分内容?齐读五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3

  教完本课,总觉得不尽人意,反思课堂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只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不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

  二、要体现开放式教学思想。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本课教学就是要体现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能够进行个性朗读,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2、理解寓言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扁鹊的资料;

  课件

教学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满天繁星般拥有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医便是其中之一。你对中医了解些什么?(中医的望闻问切,自己中医治疗的经历以及中医名家等)

  2、了解扁鹊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这位名医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概括主要内容。

  2、交流汇报:

  三、细读课文,体会道理

  导入:就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1、再读课文,在书中勾画、填表

  拜见时间

  扁鹊

  蔡桓公

  2、组内交流补充

  3、集体交流,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评价扁鹊及蔡桓公。

(作为教学重点,在推想与假设中体会人物心理,了解人物性格,为后面感悟道理做好铺垫)

  4、指导分角色感情朗读。

  5、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原因究竟是什么?(体会道理:不能固执己见,讳疾忌医;要做到防微杜渐……)

  四、深化理解,加强表达。

  1、假如你是蔡桓公身边的一位大臣,你应该怎样劝诫蔡桓公?

  尝试以不同身份的人去劝说蔡桓公的练习:

“蔡桓公阿,要是---就---可是----”。

“蔡桓公阿,即使---也----可是---”

“我想对自己说: “ ---------------”

  2、假如你也是一位医生,你认为扁鹊的做法如何?蔡桓公的做法又如何?

  五、总结全文,小结学法。

  抓住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蕴含的道理。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本单元以“故事长廊”为主题展开。《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的学习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住有关语句,揣摩理解人物的心情。

  3、通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通过抓住有关语句,揣摩理解人物的心情。

难点:

  通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学习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病历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活动过程:

一、图片质疑,引入课题

  1、(出示听诊器图)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听诊器)

  在一百多年前,聪明的法国人雷内克发明了最原始的听诊器,它可以通过静听病人的心跳来诊断病人的病情。然而,你们知道吗?早在两千五百年前,智慧的中国人秦越人就独创了一种跟听诊器的作用类似、并沿用至今的诊断方法——切脉。(出示切脉图)

  2、师:了解秦越人吗?(指名说)秦越人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借用了上古神话里黄帝时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相传中医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就是扁鹊发明的。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扁鹊治病的寓言故事。(板书:扁鹊治病)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师:你们看,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们排着队来了,你们猜一猜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排队?指名说,指名读。

  Biǎn cài wèi cháng tāng tàng

  扁 蔡 胃 肠 汤 烫

  cǎi jì què

  睬 剂 鹊

  3、(出示生词)师:现在难度升级了,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说,齐读。

  扁鹊 蔡桓公 肠胃 几剂汤药 敷烫 理睬

  4、师:请同学们把目光再次送给课题。刚才我们已经读了一遍课文,我们知道,课题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谁能在课题的基础上说一说你刚才读懂的内容。

(扁鹊给蔡桓公治病;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劝他治病,蔡桓公不听,不让扁鹊给自己治病,他的病越来越重,结果就病死了。)

  5、教师总结学习方法:从课题入手,可以帮助你总结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叫课题扩展法。

三、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1、既然病人死了,作为医生的扁鹊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先不要下结论,事实胜于雄辩,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成立几个调查小组,来调查一下事实的真相。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填写扁鹊专用诊笺。

  3、师:我这个大组长也作了一份记录,你们看,从记录上看,你看出什么?(蔡桓公病情在不断地发展,一次比一次严重。)

  4、过渡:于是,扁鹊是一再劝说蔡桓公治病。咱们的调查指向扁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劝说蔡桓公治病的语言?用“﹏”勾画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范读,师:同样是劝说治病的句子,你觉得老师在读这三句话时有什么特点?(一次比一次快)指名读。

(2)师:如果让你在这三句话的前面加上一个词语来概括扁鹊在劝蔡桓公治病时的心情,你会填什么?(诚恳地、焦急地……)

(3)指名读,齐读这三句话。

  5、学到这里,你觉得对于蔡桓公的死,扁鹊还应该承担责任吗?指名交流。(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可是,蔡桓公一次又一次地拒医,直到病情加重,无法医治而亡。)

  6、采访蔡桓公:您临终前有什么话要告诫您的子民吗?

四、课文小结,揭示寓意

  1、师:是呀,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是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以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也就是《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2、老师有一副对联要送给蔡桓公。上联是:悔不听神医扁鹊金玉言。下联是:叹桓公吃亏丧命在眼前。横批是:防微杜渐

  3、还有很多的俗语格言也都是讲这个道理的(课件出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五、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1、(出示图片)师:这些同学也有病,你诊断出来了吗?指名说。

  2、小结:对呀,结合寓言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和思考,看来你真的把课文读懂了!

六、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名叫《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

板书

  扁鹊治病

  医术高明

  扁鹊

  医德高尚

  防微杜渐

  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不听劝告

  蔡桓公

  固执己见

  扁鹊诊断蔡桓公病症专用病历单

  诊次

  日期

  病状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2、练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寓意。

  2、编写病菌入侵记。

教学过程:

  一、解题:《扁鹊治病》这个题目要抓住哪个字理解?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

  三、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父王,前两个月您还体健如牛,怎么突然就抛下我们走了?(相机指导朗读)

(我是一个小小的病菌,是我杀了他,为此我还写了一篇《病菌入侵记》,咦,我的《病菌入侵记》呢?完了,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同学们,你能帮我重写一篇吗?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动手帮病菌写《病菌入侵记》吧,首先,我们要明确以下问题:

  a、《病菌入侵记》的主要人物?

  b、病菌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哪里?

  c、病菌入侵时发生了哪些让它担心的事?结果怎样?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解决以上问题,再试着和同桌说说《病菌入侵记》,说的时候,可以按如下方式说:我是一个小小的病菌。有一天,我来到蔡桓公身上,过了几天,来了一个叫扁鹊的人,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我,并对蔡桓公说他的皮肤上有病,要是不治,会向体内发展。我一听,吓的两腿发抖,这不是要了我的命。不过“吉人自有天相”,蔡桓公居然不相信名医扁鹊的话,我逃过了第一劫……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感悟寓意,指导朗读。

  4、请几位同学说说《病菌入侵记》。

  四、完成填空。

  五、联系实际,感悟寓意。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像蔡桓公这样的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六、作业。

  1、先把《病菌入侵记》讲给家长听,再和家人一同演一演,最后写下来。

  2、搜集成语故事,周末出一张成语故事手抄报。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音和区分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具准备

  1、查资料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生平。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

  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测正音。

  2、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

  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

(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须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断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

(鼓励展开想象。注意精读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③满脸不高兴。

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

⑥病死。

(注意透过这些词句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指导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3)

  四、布置作业(5)

  1、写本课生字新词。

  2、复述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8)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表演评价(20)

(强调表演和评价都要紧扣课文内容,最好能展开想象。)

  1、小组合作,分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彩排。

  2、表演评价:是否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讳疾忌医十分有害)

  2、你从故事中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如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要尽早改掉等。)

  四、布置作业(10)

  1、看拼音,写汉字

  shì tàng pài yāo bài

  解( ) 敷( ) 指( ) ( )请( )见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扁鹊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告诉蔡桓公皮肤上()。过了十来天,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之间了。十来天之后,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的病已经发展到()里。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了。

板书设计

  扁鹊的诊断 蔡桓公的反应

  扁 病在皮肤 豪不在意

  鹊 病在皮肉之间 假装没听见 讳疾忌医

  治 病在肠胃里 满脸不高兴 十分有害

  病 病在骨髓 觉得奇怪

  结局在意料之中 浑身疼痛而死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8

教材简析:《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本单元以“故事长廊”为主题展开。《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的学习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住有关语句,揣摩理解人物的心情。

  3、通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通过抓住有关语句,揣摩理解人物的心情。

难点:

  通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学习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病历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活动过程:

  一、图片质疑,引入课题

  1、(出示听诊器图)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听诊器)

  在一百多年前,聪明的法国人雷内克发明了最原始的听诊器,它可以通过静听病人的心跳来诊断病人的病情。然而,你们知道吗?早在两千五百年前,智慧的中国人秦越人就独创了一种跟听诊器的作用类似、并沿用至今的诊断方法——切脉。(出示切脉图)

  2、师:了解秦越人吗?(指名说)秦越人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借用了上古神话里黄帝时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相传中医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就是扁鹊发明的。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扁鹊治病的寓言故事。(板书:扁鹊治病)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师:你们看,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们排着队来了,你们猜一猜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排队?指名说,指名读。

  Biǎn cài wèi cháng tāng tàng

  扁 蔡 胃 肠 汤 烫

  cǎi jì què

  睬 剂 鹊

  3、(出示生词)师:现在难度升级了,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说,齐读。

  扁鹊 蔡桓公 肠胃 几剂汤药 敷烫 理睬

  4、师:请同学们把目光再次送给课题。刚才我们已经读了一遍课文,我们知道,课题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谁能在课题的基础上说一说你刚才读懂的内容。

(扁鹊给蔡桓公治病;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劝他治病,蔡桓公不听,不让扁鹊给自己治病,他的病越来越重,结果就病死了。)

  5、教师总结学习方法:从课题入手,可以帮助你总结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叫课题扩展法。

三、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1、既然病人死了,作为医生的扁鹊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先不要下结论,事实胜于雄辩,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成立几个调查小组,来调查一下事实的真相。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填写扁鹊专用诊笺。

  3、师:我这个大组长也作了一份记录,你们看,从记录上看,你看出什么?(蔡桓公病情在不断地发展,一次比一次严重。)

  4、过渡:于是,扁鹊是一再劝说蔡桓公治病。咱们的调查指向扁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劝说蔡桓公治病的语言?用“﹏”勾画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范读,师:同样是劝说治病的句子,你觉得老师在读这三句话时有什么特点?(一次比一次快)指名读。

(2)师:如果让你在这三句话的前面加上一个词语来概括扁鹊在劝蔡桓公治病时的心情,你会填什么?(诚恳地、焦急地……)

(3)指名读,齐读这三句话。

  5、学到这里,你觉得对于蔡桓公的死,扁鹊还应该承担责任吗?指名交流。(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可是,蔡桓公一次又一次地拒医,直到病情加重,无法医治而亡。)

  6、采访蔡桓公:您临终前有什么话要告诫您的子民吗?

四、课文小结,揭示寓意

  1、师:是呀,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是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以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也就是《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2、老师有一副对联要送给蔡桓公。上联是:悔不听神医扁鹊金玉言。下联是:叹桓公吃亏丧命在眼前。横批是:防微杜渐

  3、还有很多的俗语格言也都是讲这个道理的(课件出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五、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1、(出示图片)师:这些同学也有病,你诊断出来了吗?指名说。

  2、小结:对呀,结合寓言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和思考,看来你真的把课文读懂了!

六、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名叫《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学习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你知道这几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吗?(神医)

  今天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神医——扁鹊

  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

  1 、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生字:

  2、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呢?请再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疑问或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

  1、全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质疑: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吗?看谁能提出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3、交流疑问: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

  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1) 学生交流汇报。

(2)师小结:

  2、名医似乎名不虚传,但是蔡桓公确实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什么?

  1)是病吗?

  想一想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

  2)不是病,那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我们走进蔡桓公、扁鹊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是怎样的人?也许会找到答案。

  用“―――”划出扁鹊说的话,用“……“划出蔡桓公的表现。

  生汇报:

(1)扁鹊对蔡桓公提了几次建议?第一次扁鹊怎么说?蔡桓公有什么反映。

(2)第二次拜见,扁鹊怎么说?蔡桓公有什么反映。

(3)第三次拜见,扁鹊怎么说?蔡桓公有什么反映。

(4)至此,扁鹊已经给蔡桓公提出了三次建议,蔡桓公都不接受他的意见。又过了十几天,扁鹊再一次来拜见,蔡桓公又有什么反映?

(5)分角色读:

(6)读到这,你认为扁鹊是个怎样的人?蔡桓公呢?

  蔡桓公---固执

  扁鹊---医德高尚;

(四)拓展想象

  1教师创设情景,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本来他可以好好的活着,却因自己的固执,因不懂防微杜渐的道理而丧命,读完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

  1)对蔡桓公说:

  2) 对扁鹊说:

  3) 对自己说:

  4) 对所有的同学说:

  5) 总结 :说了这么多,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课文的题目,你能够给这个寓言故事换一个更加合适的题目吗?

  2、 请大家看下面这则小寓言《北人啖菱》,它寄托了什么意思呢?

  1)(出示短文)有个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他在南方做官。一次宴席上吃菱角,这个北方人连壳一起吃到嘴里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这个北方人却掩饰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把壳一起吃进去, 为的是想清火解热呀”问话的人又说:“你们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这个北方人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呢?”

  2)这则寓言有什么含义呢?

(五)总结深化

  师小结寓意

(六)课外作业:

  1、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 再找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说出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从寓言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明白寓意

  一、检查预习,整理课文

  1,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提前预习过了。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故事讲了哪两个人的事?

  生:扁鹊,蔡桓公课件出示蔡桓公,

  2、桓和我们学过的恒很像,怎么区分?

  生:桓是木字旁,恒是树心旁

  3、那么故事说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呢?请简单地说一说。

  生:

  4,是的,抓住主要人物来概括文章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呢?跟扁鹊是分不开的。文章中有一个词来介绍他的身份,请你赶紧找出来。生:名医。

  过渡: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死了,扁鹊是否浪得虚名?

  二、研读名医。

  师: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词句。可以在边上写下你的理解。

  生默读,师巡视。

  交流。

(一)医术高明

  预设一:生:解释病理

  出示第五自然段,可以看出扁鹊是名医。

  师,是的,每一次的症状他都能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法,确实是名医。

  预设二:“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预设三、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最后蔡桓公确如扁鹊所说,因病而死,证明他是名医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二)医德高尚

  从文中的各个句子看出扁鹊是的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可是要成为一名名医,单单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呀,他的医德又如何呢?请你用横线划出扁鹊劝说蔡桓公的句子。

  指名说生:

  师出示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老师来说一说扁鹊的话,。

(2)师:如果让你在这三句话的前面加上一个词语来概括扁鹊在劝蔡桓公治病时的心情,你会填什么?(诚恳地、焦急地……)

(3)齐读扁鹊看到蔡桓公生病了,他真诚说!生读。

  看到大王的病越来越严重,却不肯医治,他急啊!生读。

  看到大王的病更加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他心急如焚。读。

(3)一次、两次、三次虽然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不愿接受治疗,但是只要还有一线治疗的希望,他都不会放弃,可以看出,从这里你觉得扁鹊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

(生1:他是一个负责的医生。

  生2:他是一个尽职的医生。

  生3:他是一个有耐心的医生。

  生4: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医生。)

  真是一个尽职的医生啊!我们再去感受扁鹊当时的心情——教师引读

(4)小结:医者父母心,可见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板书根据刚才的分析,可以断定,医生在这位病人身上看说是尽心尽力了。

  四、桓公之死,追根溯源

  1、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蔡桓公仅仅死于生病吗?老师找出蔡桓公说的话。

  出示: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出自己的高明。”

  请你自己读一读。

  生:他一点都不相信自己有病,而且还很不高兴有人说他有病。

  2出示图片

  生:蔡桓公摆手。师:你能一边摆手一边说这个话吗?非常好。如果幅度再大一点的话就更符合蔡桓公的心情了。生说。

  3、师,非常好,表情也跟上了,演得更加逼真了。

  师:谁再来试试看。生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不耐烦。

  4,现在老师是扁鹊,你们是蔡桓公,我们一起来对话。师生共读第二段。

  师:真是一个高傲的,不耐烦的蔡桓公。

  5、当扁鹊第二次,第三次劝说时,他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5、蔡桓公会怎么想?生说:

  甚至还会发脾气,发火

  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板书

  扁鹊一遍一遍说他有病,蔡桓公却一次又一次否认,用一个词概括。(板书:固执己见

  小结:原来是因为蔡桓公(指板)讳疾忌医、固执己见才把自己害死了。

  三、拓展写话

  1,音乐响起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就病死了。本来他可以好好地活着,却因自己的固执,讳疾忌医,而丧命,读完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生:

  2、是呀,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指板书:微),由于他讳疾忌医、固执己见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指板书:渐)

  3怎么做蔡桓公也许就不会死呢?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不致于酿成大错,这就叫——防微杜渐。

  它就是《扁鹊治病》这则所蕴涵的道理。(指着防微杜渐)再读一遍。

  四、推荐阅读

  1、老师有一副对联要送给蔡桓公。

  上联是:悔不听神医扁鹊金玉言。下联是:叹桓公吃亏丧命在眼前。横批是:防微杜渐

  3、还有很多的俗语格言也都是讲这个道理的(课件出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六、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名叫《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精品10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