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忆江南教学设计

时间:

忆江南教学设计共3篇(歌曲忆江南教学设计)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3802个字,阅读大概需要9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忆江南教学设计共3篇(歌曲忆江南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忆江南教学设计共3篇(歌曲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共1

  学情分析

  1.词这种体裁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是第一次出现,接受一种新的东西对于9岁的孩子来说需要一个过程,这堂课应当成为学生了解词的起点。

  2.词中描绘的情景对于南方的孩子比较熟悉,体会起来较容易,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查找相关描写南方的资料。再者需要借助媒体,资料等达成学生对作者江南情结的感悟。

  3.本班学生从入学至今已背诵积累了许多首古诗词,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有着相当厚实的基础,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相信学生学习起来不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词与词牌;识记并书写“谙”字,能读准白居易的“居”,能不忆江南的“不”字的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忆江南》其一,理解词义,体会情感;能诵读《忆江南》其

二、三和《魏王堤》,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读诗句想画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品味“红胜火”,“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等语言,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江南风光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以读代讲法、探究法、资料查阅与补充理解法等。

  教学重点:

《忆江南》组词中的第一首。重在品味词句,在品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中,在探究“好”与“忆”的关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江南春景的明艳与生机.

  媒体课件

  1.重点词句的文字呈现。 2.江南风光的图片呈现。 3.江南地理位置的地图显示。 4.背景与其他资料的文字呈现。

  教学课时分配:

  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诗情画意中触情。

  1.赏读江南诗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课,课内外贯通) 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江南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赞颂江南的诗我们积累了很多,你能背出其中的一些诗句吗?

  2.欣赏江南风光(拉近学生与江南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师旁白:这就是草长莺飞、杏花春雨的江南,这就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江南,这就是小

  桥流水、曲径回廊的江南……江南,以其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的独有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3.明确江南方位(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江南指那些地方,有同学知道吗?(出示中国地图)师生共同交流明确:江南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地区,长江把大地分为两部分,长江以南的地区称为江南地区,长江以北的地区称为江北地区,这是地理学上的叫法;文学作品中的江南一般指的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一带。

  4.紧扣题眼读题(抓住题眼培养学生的语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曾漫游江南,后来又在江南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诗人又创下一组千古绝唱(板题:忆江南)

①看到这个题目你怎么读?-----忆江南(怀念之情)

②这是67岁的白居易在回想江南啊,该怎么读?----忆江南(深深的怀念)

③这是67岁的白居易远在河南洛阳追忆江南啊,该怎么读?----忆江南(痴痴的想念

二、读通读顺中悟情

  1.读准字音(学生自主读书)

  诗人为什么如此想江南呢?请大家放开声音,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争取熟读成诵,不读到自信十足不要停下来。

  谁来准确地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指导读准“ 谙ān 居 jū 不bú”的读音。

  课件出示需要指导学生读准的字句。

  师:别看这首诗只有短短27个字,有几个字音还真不好读,我们一起读准它。“谙”是个生字,请大家跟老师写一次这个字,写完后多读几次,记住它的字形,再看看注释,弄清它的意思,然后想一想“风景旧曾谙”的意思。

  2.读通诗句

  字音读准了,谁能流畅地读给大家听。

  3.了解词性:

  读着读着大家是不是发现这首诗和别的诗有些不一样啊?(学生会发现诗句长短不一。)

  师:像这样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叫做词,关于词同学们有那些了解呢?(师生相互交流中共同明确)

  词,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原是配乐吟唱的,句子的长短随歌调而变化,词又名长短句。

  忆江南是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谢秋娘。

  古人写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叫词牌名。

  4.读出节奏,理清层次(合作学习)

  因为词当初都是要配乐吟唱的,所以,词又是有节奏的,是朗朗上口的,试着读读看,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自读、合作、交流中明确词的节奏与层次) 江南好, 第一层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第二层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三层

  5.理解词意

  读了这么多次,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吗?

三、品味语言中生情

  词意读明白了,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明白诗人的心声了,诗人在述说什么?(教师据学生的理解相机交流)

  1.赏读“好”中感情:

  诗人在赞江南(向往江南)。那个字告诉你?(好)诗人开篇就用一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就请你读出诗人的赞扬之意,向往之情。

  2.赏读美景中的深情

①、江南风景好,什么风景,(江花、江水)好在哪里呢?(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②一红一绿色彩艳丽,对比鲜明,就请你读出这红花胜火,绿水如蓝的美。

③花比火红,你如何知道?一个“胜”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你怎么能把这花读得更红、更艳?

④这里的花为什么比火还要红?

⑤江南的花在你的印象中应当是什么颜色?那诗人为什么只说红?(红是江南所有明艳与生机的代表)一个“红”字多凝练呀,它写尽了江南所有的生机与明艳,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生机盎然的美。、

⑥“蓝”指什么?(出示蓝草图片,认识蓝,了解其用途)

⑦从这个“蓝”字你又感受到什么?这水为何会如此碧绿、晶莹、清纯、明亮?那么你怎样把这春水读得更美?

⑧这样的美景想看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到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音乐起),教师深情地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闭幕静听,想象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叹,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会流连忘返……) 多美的江南春景啊!

  假如此时你就是漫步江南小桥上的游人,你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如你就是那江中轻摇船撸的船夫,你又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如你就是词人白居易,你又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赏读“忆”中痴情

  这就是词人久久难忘的江南春景啊,想到这生机盎然的江南,词人----能不忆江南?这是个什么句?告诉你什么?那个字告诉你词人想江南?(忆、谙)请你读出词人对江南的想念,深深的想念。

四、探究原因中入情

  请再放声地读读全词,看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找找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来写的?(忆)(引导学生弄清总分总的结构,理清层与层之间的联系)

  1.词人为什么这样想念江南?因为江南好,好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还有别的原因吗?请大家借助注释,读读白居易远在北方洛阳写的一首春景诗,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注释:

  魏王堤:洛阳城郊一个有名的风景区,堤岸种满了杨柳。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行到日西 。”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 ,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看不到一点可以驻足观赏的春天景象,诗人也只好在长堤上信马闲行 ,颇为无奈地消磨时光 。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春天还没有来,但已经使人有了春天的情思的正是魏王堤上柔弱无力地垂拂着的杨柳。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怎么样呢?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象江南春水那样碧绿。不难设想,当作者信马寻春,看见的水都是黄的,花呢,还因春寒料峭而懒得开。

  这就是诗人此时居住的洛阳的春天,而诗人旧曾谙的江南已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了,触景生情诗人-----能不忆江南,此时再读这句你又体会出了什么?(极度的思念,无限的感慨)请你读出极度思念,无限的感慨。诗人在思念中赞叹,在感慨中想念我们一起读。

  3.白居易想念的仅仅是江南的春花、春水吗?江南好,除了景色美,还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天气好、人好、人杰地灵、美食多……),师:一个“好”字,包罗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忆江南》是一组词,读读其它两首,看看他还在思念什么?出示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翻译】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象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山寺寻找皎洁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玩赏那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重新玩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翻译】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象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诗人思念杭州的什么?忘不掉苏州的什么?(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吟诵-----“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江南的表情、神态来读,或者想像诗人作诗的心情,大声的赞诵读,或小声的感叹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词人想念江南的美景、想念江南富饶的物产,还在想念江南的什么?读读这段资料,看看自己又有怎样的感受?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江南景美、物美、人更美。忆往昔这一切多么妙不可言,一切的一切融合在一起,凝成了白居易词中的一个字——“好”。

  想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不由地赞-----江南好; 想到“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又一次赞-----江南好; 想到“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再一次赞-----江南好。 江南景美、物美、人更美,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爱戴,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人民深切思念,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江南是诗人心中忘不掉、抹不去的情结,(读)------ 能不忆江南?

  同学们如果说古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 那白居易的组词《忆江南》就是一朵最艳的奇葩,让我们带着对这一组词的独特理解再深情地诵读这一组词,一起背诵这一组词。 结束语:

  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好的古诗词、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我们正处在背诵诗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课后让我们继续积累古诗词,因为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愿同学们在精典诗文的熏陶下个个气质如兰。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设计

  忆江南

  好

  物

  人 练习作业设计

1.背诵《忆江南》一组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句的意思。

2.一周积累至少三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早读时间与同学交流。 3.阅读一篇描写江南的文学作品

忆江南教学设计共2

  忆江南

  新蔡县棠村镇中心小学

  梁玉兰 学习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忆江南》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

  难点:懂得古诗与词的区别。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师板书:江南。你们心目中的“江南”是怎样一幅景象?

2、观看课件展现的江南美景。

3、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过赞美江南的诗词。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忆江南》。(补充板书:忆)

二、知人解题

1、有谁知道,白居易跟江南有何关联?(师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白居易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这是其中的一首。)

2、请学生自由读词,读后想想诗与词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诗与词的区别。初步引导学生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不过,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创作本词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所以就选了《忆江南》词牌来抒发自己的江南情节。

三、自主探究,理解词意

1、各种形式初读本词,注意读准“谙”。

2、请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3、选用其中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自学和交流中初步感受词的意思。

4、班内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5、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整体朗读本词。

三、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1、课件播放背景古乐,师范读后请学生评价。

2、读词如读诗。要想读好词,首先要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3、江南春景如此美丽、绚烂,白居易只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那就是──好。

  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

4、请每位发言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5、江南如此之好,所以作者最后说——“能不忆江南?”(学生竞读)

6、“能不忆江南? ”这“忆”中只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吗?补充诵读: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7、“能不忆江南? ”这“忆”中只有江南的美景吗?白居易还会怀念江南的什么?补充: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8、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四、积累深化

1、一个“好”字,道不尽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一个“忆”字,诉不完作者对江南的思念之意。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让我们把白居易笔下的一切,都化作美好的记忆。

2、学生自由组合背诵本词。

3、指名背诵。

五、欣赏歌曲《忆江南》

六、布置作业

1、读一两首喜欢的古词。

2、默写《忆江南》,可配画。

忆江南教学设计共3

《忆江南》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忆江南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忆江南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的教学准备: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

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中国诗词文化知识的渗透。

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谙”。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1.指名读。

2.分析字形。

3.理解“谙”的意思。

4.指导书写。

(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

1.指名读(评议)。

2.范读。

3.齐读。

(四)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找词眼。

1.品读“好”。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

2.指名朗读“江南好”。

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之情)。

(二)品词赏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方法: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2.想象画面。

(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预设与相机点拨:“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要红。”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这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

(2)赏析“能不忆江南”。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忆人。课件出示,资料链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诵诗韵。

1.师生合作读(读出诗韵)。

2.再次有韵味地朗读,把这首词里面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设计意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所以在这一板块中,得从“好”字入手,体会一字所含情感,所用之妙,然后抓住诗词中的具体体现江南景致之“好”的诗句,想象美丽的画面,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感受诗词意境。在此同时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师生合作读,这样的反复诵读,既能体味韵律,又能悄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江南自然风光美,从而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忆江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背诵《忆江南》,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3、理解词意,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得到对词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忆江南》。

【教学难点】

  对词中所写景象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词,了解词、作者

(板书:词忆江南唐白居易)

1、看板书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师补充)。

  预设:

  我想知道白居易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词?我想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白居易还写过哪些作品?

  从学生质疑导入,解决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性。同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2、听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通过听音频范读文件在脑中形成映象,注重学生自主感悟不迷信书中文字插图敢于比较。

3、个性化读词:

  同学们读得不错,还想读的更好吗?(想)怎么办呢?理解词义可以使我们更有感情韵味的读好这首词。

二、赏析《忆江南》

1、借助注释小组讨论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要做到有议有评。

2、指名汇报词语的意思。指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指出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对仗工整,描写生动)

  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小组合作有目的有分工。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词:

  忆江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白居易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能读出来吗?(找伙伴,找老师共读,自己读,男女生对读。摇头晃脑读、表演读。小组分配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学生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4、演唱此词:

⑴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跟着来唱。

⑵自己为词配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选择适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这又为我们学习古诗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渠道。学生们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将诗了然于胸。

三、体会填词的乐趣

1、你曾到过哪些地方?那里的风景给你留下怎样难忘的印象?

2、模仿白居易词作,填一首属于自己的《忆江南》:设立开放性话题,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心得体会

  3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共3篇(歌曲忆江南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