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

时间: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共3篇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2895个字,阅读大概需要7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秦汉一统教学设计共3篇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共3篇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共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③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

  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数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

  东汉的《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对我国和世界数学产生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的医学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此项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3.张衡发明地动仪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时对地震现象还不能做出科学地解释,以为是神灵主宰,造成了人们的恐惧。张衡冲破神学迷信思想的束缚,制造出地动仪,通过实际检测,宣扬了他的科学观念,具有进步意义。比欧洲此类的发明早1700多年,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

  难点:地动仪

  初一的学生对于地震的知识只是初步了解,物理还没有学习,而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无论是地震学知识,还是物理上的力学知识,都是学生难以深刻理解的;对于地动仪的作用学生容易误以为只有预报、预测地震才有用,而对及早了解地震的意义认识不足,这些都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因而将这一部分内容定为难点。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本单元的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军事等方面。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在政治、经济、民族这些方面最集中的表现是什么呢?

  [生答]:秦王扫六合,统一了中国;到西汉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发展使民族关系得到发展。

  [总结]:总体上说来,秦汉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而这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节课我们将来一起学习一下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纸的发明与蔡伦改进造纸术 1.纸的发明

  [师问]:同学们,大家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呢? [生答]: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师问]:大家回答的都非常好!那同学们对造纸术又了解多少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正文的第一段,思考两个问题: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期?发现地在哪? [生答]:西汉、甘肃天水

  [师问]:纸在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最主要是用作书写材料。请大家看到课本导言框,思考一下,古时候,在纸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呢?

  [生答]:龟甲、青铜器、竹简、帛、羊皮、纸草等等。

   [师问]:这些书写材料同纸相比,有什么缺点呢?

   [生答]:不方便

  [教师补充]:竹简很笨重,带来许多不便。据说,秦始皇一天批阅的竹木简奏章重120多斤,到了汉武帝时依然难免其苦,大家教材,这是文人东方朔给汉武帝上的一个奏本,用了3000片竹简,两个人吃力地抬进宫,汉武帝看了一个月。而帛又太贵了。

  [引导]于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轻便、实用、经济的书写材料,于是造纸术应运而生。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引导]:到了东汉,蔡改进了造纸术。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的第二自然段内容,看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的。

  [师问]:蔡伦是在什么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的? [生答]:在总结西汉经验基础上 [师问]:蔡伦造纸用的哪些原料呢? [生答]: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 [师问]:这种纸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答]: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采用。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看到课本的“汉代造纸示意图”,一起来看一看汉代造纸需要哪几道工序呢?

  [教师讲解]:这是根据汉代造纸过程绘制出来的示意图。这幅图反映了汉代造纸的复杂过程。上一排分别为洗涤原料、切割和浸渍沤制、焚烧草木灰,即把麻头、树皮、破布等原料用草木灰浸渍沤制,使其膨胀和柔软,再用工具切碎,然后用水洗涤;中间一排分别是蒸煮、舂捣,即用草木灰中的碱性溶液去掉原料中的油渍,色素等杂质,然后用水漂洗,舂捣,将捣碎的细纤维加水搅拌成纸浆;最后一排为捞取纸浆、晾晒、码放,即用一种多孔的平面筛子将纸浆捞出,经脱水干燥后,就成了纸张。纸成型后表面粗糙、发皱,不利于书写,需用力砑光,使纸张表面光滑,这就是汉代造纸的示意图。 3.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于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贡献。因为,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者间接传出去的。通过多媒体展示。

  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公元105年,蔡伦上奏造纸,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过渡]:汉代除了造纸以外,在科学技术方面发展较快的还有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等领域,下面我们看一看其他方面的表现。 1.《九章算术》

  [引导]: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每天都与数学打交道, 那么你们知道1000多年前的数学教材是什么样的吗?有哪些世界之最吗? [生答]:《九章算术》

  [教师补充]:关于《九章算术》,我们需要注意的有这样几点:

  一、成书于东汉、是一部数学著作。

  二、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不仅仅只有汉代。

  三、书中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而且在东汉以后的1 000多年里,它一直被当作教材使用, 隋唐时期传到朝鲜和日本,长期被当作数学教科书使用,后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巨大影响。 2.地动仪

  [过渡]:在东汉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除了《九章算术》外,还有一项发明,就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引导]:大家还记得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吗?在东汉时期,洛阳、陇西也是地震频发,其中的两次大地震,死伤了很大人。那时的人们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以为是触怒了神灵,十分恐惧。但是,张衡却制作了一种仪器,能测定方向,因此被称之为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那么这个地动仪果真这么神奇吗?它到底是怎样的工作原理?我们就一起来看老师给大家找的这段视频。 [播放视频] [师问]:好,我们看了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大家觉得地动仪能起到测定地震方向的功效吗? [生答]:能。

  [教师讲解]:可是当时的人们可不像大家这么想,他们不相信地动仪的功效。直到有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里吐出了铜球,落入到蛤蟆嘴里。京师一点感觉都没有,大家也没有引起什么注意。可是就在几天之后,在距离洛阳几千里以外的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了大地震,人们才相信了地动仪真的测定地震方向。

  地动仪在准确测出陇西地震之后,地动仪的神妙迅速传开。不仅我国官民所称颂,而且也为世界上众多的科学家、学者所赞扬。英国著名学者就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对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给予了充分的评价,我们来看他的原话是怎么说的:“地震仪的鼻祖则是出在中国,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这是卓越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张衡的贡献。”

  [教师补充]:张衡除了发明地动仪以外,还制造了指示方向的指南针和计算路程的记里鼓车,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在汉赋四大家里就有张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张衡的品德也同样高尚。有人就讥笑他说:“你能使机轮自转,木鸟自飞,为什么不能让自己飞黄腾达当大官呢?”张衡却说:“我绝不会为了谋取高官厚禄而去奉承权贵。君子不怕官位不高,只怕品德低下;不以俸禄不多为羞,只以知识贫乏为耻。”我们也应当学习张衡身上的这种精神。

  三、华佗和张仲景

  [过渡]:我们学习完了科技,再来看看医学。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中国有很多著名医学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 1.华佗

  [师问]:《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看过。大家还记得,是谁为关云长刮骨疗伤的么?

   [生答]:华佗

  [教师讲解]:这里有一个片段老师记忆深刻。三国初期的时候,有一次,关羽受伤,经有名医生多方诊治,始终无效。一天,华佗要进见。华佗看过关羽的伤之后,说:“您中的箭是乌头毒箭,现在毒已入骨。我准备在房梁上钉上一个铁环,把您的右臂伸进铁环中去,再把您的眼睛蒙上,然后给您动手术。”关羽说:“不用什么铁环,你就给我治吧!”第二天,关羽设宴犒劳华佗。饮宴完毕,关羽一边和谋士对弈,一边袒胸伸出右臂。华佗抽出消过毒的尖刀,割开关羽的胳膊,骨头已变成青色。他用刀"咔喳咔喳"地将骨头上的箭毒刮净,而后缝合复原,敷上药,包扎好。

  [师问]:由此可见,华佗擅长什么呢? [生答]:外科手术。

  [师问]:那华佗还有什么贡献呢?

  [生答]:发明“麻沸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教师补充]:我们一起来看到书上的“五禽戏”的引导图,是不是和我们的广播体操很像呀。所以,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去做一做五禽戏,可以活到9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 2.张仲景 [过渡]:东汉时除了华佗,还有一位名医,张仲景。 [师问]:大家看书,然后找出张仲景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生答]:伤寒杂病论

  [教师补充]:张仲景在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后,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理。《伤寒杂病论》经过后人整理,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把霍乱、痢疾、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称为伤寒诸症,然后辨别病情,找出病原,提出治疗方案和相应的药方。《金匮要略》汇集了各种杂病医方,记录了内科、外科和妇产科等数百个药方。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也很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在做了长沙太守后,仍然坚持为百姓治病,每月初

  一、十五,坐在大堂上接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成为“堂堂先生”。

  板书

  第16课 昌盛的亲汉文化

  (一)

  一、纸的发明与蔡伦改进造纸术 1.纸的发明

  出土地点:甘肃天水 时间:西汉 2.蔡伦改进造纸术 时间:东汉

  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

  特点:原料易得、便宜、质量提高、普遍使用 3.造纸术的影响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 时间:东汉 性质:数学名著 内容:算术、几何、代数 影响:在当时具有先进水平 2.地动仪 时间:东汉 发明人:张衡 功能:测定地震方向

  影响: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华佗和张仲景 1.华佗

  擅长:外科手术 发明: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

  主要著作:《伤寒杂病论》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共2

  1.先秦时期(远古至前221年)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

  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①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③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经济上

  ①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精耕细作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③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思想文化上

  ①“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③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2.秦汉时期(前221~220年)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上

  “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称雄局面,在全国设郡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所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到了汉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体制的核心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2)经济上

  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上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①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②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③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受了打击并实现复兴,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共3

  《秦汉一统——汉朝》

  长海县小长山乡中心小学 刘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朝的多方面成就,了解汉朝的主要历史人物,及他们对汉朝乃至当今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增强爱国主意和民族自豪感。

  2、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从传统饮食感受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及中华文明的悠久。

  4、感受苏武、张骞为沟通民族友好、促进中外交流而忠贞不渝、坚毅顽强的开拓精神。

  学情分析:

  因为是借班上课,提前没有机会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可能学生对这一部分还是比较陌生的,了解的也不多,所以我就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供学生上课交流参考。同时也准备了几个视频图片以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所以这节课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传授。本着先学后教,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整堂课尽量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但因是初学历史,所以可能操作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伊始,我们一起把朝代顺序复习一下。齐读朝代顺序歌。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秦朝之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通过预习,对于汉朝,你都知道什么呢?

  二:提出问题

  关于汉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

  在小组内提出你想要知道的问题,并把它记录在你们组的问题单上。

  学生讨论、汇报问题。 学习一个朝代的历史,我们可以从对这个朝代发展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事件和成就入手。汉朝是饺子面条的起源时代,所以这节课我们探究这三个大问题,好吗?

  1、汉朝的饮食——饺子面条。

  2、汉朝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3、汉朝的成就?

  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网络、书籍、电视、访问)

  三、解决问题

  首先,把你从书中知道的和在资料上了解到的内容,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内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

  1、饺子、面条。

  饺子、面条可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食物了,你们家一般在什么时候一定会吃一顿饺子?

  学生自由说。

  我们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饺子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主食。你知道饺子的来源吗?学生交流饺子的来源

  各种说法虽然不同,但都反映出饺子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当你吃着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饺时,怎能不赞美我们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呢?发展到今天,饺子虽然还是饺子,但是形、色、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你知西安的饺子宴吗?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播放饺子的图片。

  除了饺子,还有一大面食——面条。面条在哪一天一定会吃的?(过生日那天)我们叫它长寿面。你最爱吃什么面?学生自由说。继续交流面条的资料。

  播放面条的图片。除了形状,做法也有了改变,多种多样。 在汉朝,不仅饺子面条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还出现了饼和馒头。所以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就始于汉朝。

  2、汉朝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

  汉朝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很多,我们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来了解。教师特别崇拜汉武帝,我们先来了解他好吗?

  学生小组汇报汉武帝的资料。教师补充。汉武帝时期还有许多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你都知道谁?

  苏武:苏武出使匈奴的目的是什么?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年的代价?你认为他值得吗?为什么?

  张骞:学生交流张骞的资料。然后教师播放张骞出使西域的视频还有路线图,并解说,商人们沿着他的足迹,与各国进行着贸易往来,所以有了“丝绸之路”。对于丝绸之路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丝绸之路的资料。师补充。

  张骞和苏武身上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学生交流想法。 卫青、霍去病:还有两个人,他们一个是舅舅,一个是外甥。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是谁?播放汉匈之战的视频。赞美他们二人的诗句。

  学生交流张衡、司马迁、张仲景、华佗的资料。

  教师小结:汉朝的这些著名人物推动了汉朝的发展、促进了汉朝的强盛。汉朝还有一些成就可能我们已经无法追溯它到底应归功于谁,但它确实也推动了汉朝的发展。

  学生交流汇报农业、丝织业、瓷器、铜奔马、文字、领土方面的发展。教师补充。

  四、教师总结汉朝在历史中的地位。

  五、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继续走进汉朝、了解汉朝。

  六、作业。

  教学反思:

  汉朝是一个特别强盛的时代,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究了解的方面。书上的资料有限,学生只靠阅读教材和听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本节课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知道的不多,但课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所以上课前,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搜集有关汉朝的人物和成就、以及饺子面条的资料。应该给学生明确任务,指导他们查找的方向。

  饺子和面条就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了,所以这一部分学生特别感兴趣。但是在感兴趣、爱吃的同时,也应让学生感受饺子面条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饮食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在课上应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我觉得学生并没有把他确实想知道的问题说出来,而是在猜想:教师希望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所以感觉有时还是束缚了学生的想法,捆绑了他们自由翱翔的翅膀。在交流资料时,应把资料上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主要内容,也能锻炼学生整理资料、复述、归纳的能力。这些都有待于加强。

  今后的品社教学中我会钻研教法,转变角色,先学后教。让学生能够其乐融融的学习品社课。使品社学科变得更加有意义。

  点评:

  本课教师用了问题解决学习方式,在明确学生已知信息和想知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独立自学、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整节课中,学生在说、在问、在探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着教学流程,启发学生寻找学习方法,点播历史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汇报的内容做适当深入的点播,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节课中,每位学生都认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地解决了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从听课状态可以看出,学生很喜欢这堂课的学习,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之所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教师制作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直观形象的画面,重点语句的点播,视频资料的解说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激起了学生进一步研究历史知识的兴趣。

  同时,在本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学生课前的预习还有待于指导和训练;课堂上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单一,仅限于查阅文本资料。教师讲得还是有点多,对学生不放心,所以放不开手,显得教师教的累。

  点评者:栾源清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共3篇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