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时间: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实用6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实用6篇),以供参阅。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实用6篇)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品读相关语句,分析晏子等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品读文章相关描写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并体会晏子爱护国家、维护尊严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全文,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文中的重要字词。

  2、现在我们仍然以小组为单位,三个同学扮演三个角色,分别是楚王、左右、晏子,还有一个旁白,我们合作翻译全文,在翻译的同时要注意各自的身份、说话的语气。

  二、概述情节,感知全文

  1、文章讲述了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谁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简单概括文意。

  2、明确:王欲辱晏—晏智斗王—王自嘲终。

  三、品味语言,感知人物

  1、本文虽然简短,两百字都不到,却为我们塑造了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大家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人物,结合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说说人物个性 明确:楚王;

  ★傲慢无礼、自以为是,他知道晏子是“习辞者”,却要“辱之”,仗着自己的国力强大,想要羞辱晏子,羞辱齐国,显示自己的威武。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通过楚王的动作、语言描写,看出楚王当时似乎胜券在握,目中无人,盛气凌人,进而得意地看着晏子,且语言犀利,充满蔑视 追问:你觉得如果加入楚王的心理描写,你认为他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ī)也(15),寡人反取病焉”通过楚王的动作“笑”看出他当时的窘迫和尴尬,自己精心设计的阴谋在晏子的机智应变下以失败告终,只能借故自嘲,无可奈何地苦笑 晏子;

  ☆晏子避席对曰 通过晏子“离开座位”这个表示尊重的礼仪动作,看出晏子十分冷静,面对楚王刻意的挑衅,他压制心中的怒火,不露痕迹,其实是先礼后兵,可见晏子的足智多谋。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一系列的语言描写,第一句,慢条斯理,言在此意在彼。第二、三句,自问自答,与第一句一起暗暗地,却又巧妙地进行比喻,第四句话锋一转,锋芒毕露,将齐国的“盗”比喻为“橘”,它生于齐是“橘”,也就是“不盗”,而生于楚却成了“枳”,也就是“盗”,争锋相对地反驳了楚王设下的危机,可见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从容不迫、充满智慧 同样是橘,只因生长的区域不同,名称不同,味道不同,造成这个差距是因为不同的生长环境,而人生长在齐国不盗,进入楚国却盗,暗示楚国的水土造成人的盗 追问:你觉得当时晏子是怎么样说这几句话的?你能否试读看看。

  2、晏子面对楚王的挑衅和侮辱,从容不迫地和对方周旋,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明确:作为出使的使臣,他必须完成出使的任务,维护人格,更要捍卫国家尊严。

  四、复习巩固,拓展迁移。

  1、是啊,晏子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是却能言善辩,聪慧无比,我们以前是不是也学过晏子的其他故事,谁来说说看。

  2、假如你是楚国的大臣,你能否找出晏子话语中的破绽,巧妙地反击他的论辩?

  预设;

  A:淮北的枳虽然苦涩,没有橘味美,但是却可以入药,而齐人在楚国偷窃,却是毫无益处,晏子把楚人类比为橘,略显牵强。

  B:你说楚国的风水使人善于偷盗,那你来到楚国怎么没有偷东西呢?

  C:你们齐国太贫穷,没什么东西可以偷,我们楚国东西多,你们齐国人才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并逐句翻译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2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选我》教案和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教学设想】

  本课识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读与评价读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小组分自然段朗读。

  4、全班齐读。

  三、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我选我”这句话是谁说的?我选我干什么?

  2、再自由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⑴ 自由发言。

  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

  四、创造性的演读课文

  1、师生表演。

  2、小组内表演。

  3、各组推选优秀“老师”、“王宁”上台表演。

  五、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经和生字成为好朋友的大声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从文中找出它的朋友,并叫出他们的名字。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3

  教学内容:阅读中词语的理解及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把握。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词语理解的技巧;

  2、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及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课件:阅读中词语的理解、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一起来做个语文游戏——填词

  展示课件:

  种语言

  遇见未来的话叫-----(预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 )

  非常著名的话叫-----( )

  不满抱怨的话叫-----( )

  写在书前的话叫-----( )

  表示决心的话叫-----( )

  2、这是一道词语解释题,我们平时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只有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所以,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词语的理解。

  二、教方法、学方法

  (一)词语的理解

  展示课件:(一)词语的理解

  1、师:词语的理解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的时候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那么,在我们平时学习语文进行阅读的时候,一般都采用哪些方法来理解阅读文章中词语的含义呢?

  2、生:同义词换词;联系生活等。

  3、师:老师在这里也总结出一些有关如何理解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4、(播放课件,同时引导学生读)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1、拆分组词法2、同义换词法 3、联系生活法

  4、就地取材法5、联系上下文

  5、生:(对着多媒体屏幕齐读“方法”)

  展示课件:

  (1)、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静,非常沉着。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3)、过去的日子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6、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些句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理解这些句子中的词语。

  7、生:(对着多媒体屏幕齐读句子)

  8、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所说的5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来解释这些词语。

  9、师:说一说你解释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用了哪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呢?

  10、老师引导学生解释其余的词语。

  11、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哪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再说一说,读一读。

  12、引导学生总结(老师扳着手指头数着):拆分组词法 同义词换词法联系生活法

  13、师:还有哪种方法没有用到?(就地取材法 联系上下文) 现在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理解下面的词语。

  14、展示课件(并引导学生读):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的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15、师:说说哪句话可以解释“张冠李戴”呢?(引导学生指出句子)这种理解方法就是“就地取材法”。

  16、师:张冠李戴用来形容读书不认真,这段话里还有哪个词说明读书不认真?(囫囵吞枣)

  17、师:我们按字面怎么理解“囫囵吞枣”这个词呢?(指名学生解释词语)这个解释是它正确的意思吗?

  18、师小结:我们在理解一个词语的时候,不仅要根据字面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词语在一句话中的真正含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联系上下文。当然,解释词语的方法不仅仅这几种,而是多种多样的。在我们解词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二)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1、师过渡:刚才我们讲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都离不开中心句和过渡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复习“阅读中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展示课件:1、文章的中心句是指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章的过渡句指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这就是过渡句.

  2、师:我们在阅读中如果能掌握中心句和过渡句在文章中出现的特点和规律,就能较快地找出中心句和过渡句。从而比较容易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那么,在阅读中如何查找中心句和过渡句呢?

  一般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呢?常见的过渡方式有几种? (播放课件并引导生齐读)

  中心句的位置:

  1. 从题目去找。

  2. 从总起句去找。

  3. 从结尾上去找。

  4.从议论句上去找。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4

  一、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个性和相互个性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本课我采用个性化的教学,写作教学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展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领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做到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习作的评价与个性中张扬个性,激扬灵性。

  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实现的,它帮助学生入境,加深学生记忆。

  二、教学设计

  首先以简笔画游戏导入“请同学们用最少的笔画画一种动物,请其它同学来猜”接着出示嘉宾潘长江的漫画,在学生猜出后,与潘长江照片对比,然后提问:为什么一下就猜对了?由此总结出:任何事物都有特点,要使人物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脑海里,就必须抓住特点。同时板书,写人秘籍的第一句:外貌描写抓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大家都听过,听得耳朵都快磨出研子了。可是,当同学们提笔作文的时候,却常常冷落了它,致使作文中出现千人一面,千景一色,千物一形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找到了同学们以前习作中描写我外貌部分的一段话:“只见一位中等身材的女老师走上了讲台,这位老师看上去很年轻,她的头发又黑又长,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张樱桃小嘴,长得很漂亮。”在这里炯炯有神,一头乌黑的长发,撄桃小嘴,对学生来讲,这些都是他们作文中一惯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法宝”,这样没有抓住特点的描写,使学生很难猜到文中所说的就是我,而我的发式、衣着都是极有特点的、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继而修改,在交流过程中,我适时点评:“* *发现了我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力描写,其他的外貌则省略(或一笔带过)”或“为了突出我的特点,他把重头戏放在我的* *上了”,这样的肯定既点播了写作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乐趣。

  教学活动进行到这,学生对于外貌描写的“特点鲜明法”已经了解了,可是我们在写人篇中,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具体事件来反映人物情感、品质等,而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同学又像是在进行第三人称转述一样,不能再现当时情境,为了使学生们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我接着进行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由大屏幕打出一个不会动的人物,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这个人物“活”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学生的感性体验就会取代整齐划一的指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会取代统一答案,继学生答案之后,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如果我们给人物加入了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微妙细致的心理活动,符合人物的言行举止,我们笔下的人物就会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了。”这时,写人秘籍(一)也就总结完,这里教师又故意卖了个关子“最后一句总觉不好,但为押an韵,又找不到合适的句子,谁能帮老师修改,这写人秘籍就算是我们的合著”。这样,既体现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又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了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方面的`发展”这也正是我教学中的核心理念。

  接下来的作文修改是使孩子们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在修改过程中,孩子的想象、表现、评价、修改等写作能力均会得到提高。同时在个性的互评中,我又注重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规范动词使用、对话的四种形式等这些写作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最后用“运用所学知识修改自己的习作”和“为自己修改过的进行批注,对自己的进步给予肯定”这样的方式结束本课,这种自我肯定,自我激励,也将会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地在学习的艰苦旅途中不断攀登,乐此不疲。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描写人物时不能千人一面,必须抓住人物特点,并且能够通过作文课上的“人体解剖图”,懂得人物有了表情变化、心理活动、言行举止,才能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四、教学难点

  运用这些作文知识来修改他人和自己的习作。

  五、教学过程

  (一)外貌描写法

  师:同学们都喜欢画画,今天就请同学们大显身手,请你用最少的笔画画一种动物,然后请其他同学猜猜你画的是什么?

  生:纷纷上黑板画,同学们共同猜。

  师:为什么同学们一下就能猜出来?

  生:因为* *画出了兔子的长耳朵,* *画出了骆驼的驼峰……

  师:对了,这些同学真聪明,他们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板书:抓特点】

  师:我还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嘉宾,你们看,他是谁?(潘长江的人物漫画)看你们猜的对不对?(点出潘长江照片)为什么你们一下就猜对了?

  生:漫画抓住了潘长江的头型、眼睛等特点

  师:对了,漫画抓住了潘长江外貌的特点【板书:外貌描写(写在抓特点前)】

  师小结:任何事物都有特点,画大象不画长鼻子,画蛤蟆不画大肚皮,画乌鸦不画黑羽毛,人家就不会知道你画的是什么,人物的外貌描写也是如此,要使人物形象鲜明地浮现在读者的脑海里,就必须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前几天,我看到了一篇名为《我的老师》的,老师把他描写教师的外貌这一部分节选下来,现在请你猜一猜,他写的是我校的哪位老师?

  【出短文:

  老师,我爱您

  五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即将跨进中学的校门。在这五年间,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了。

  那是两年前的9月1日,同学们安静地等待新老师的到来。这时,只见一位中等身材的女老师走上了讲台,这位老师看上去很年轻,她的头发又黑又长,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张樱桃小嘴,长得很漂亮。】

  师:请一位同学把描写老师外貌部分读一读。这是我校的哪位老师?

  生:(七嘴八舌,胡乱猜测)

  师:现在老师要接秘了,其实小作者所描写的这位老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鄙人”。

  生:啊?

  师:“啊什么?”

  生:议论纷纷,指出没有抓住我的特点描写。

  师:那就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有什么特点?

  生1:您经常扎着两条麻花辫。

  生2:您经常穿着长裙。

  生3:我还发现您的头绳和衣服是配套的,您还很爱用娟花装饰自己。

  ……

  师:请同学们帮他把描写我外貌这部分修改一下,从“这时”开始接着写。

  (生写,写完后大屏幕交流,评价。)

  师适时点评:

  (1)**发现了我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力描写,其他的外貌则省略(或一笔带过),好;

  (2)为了突出我的特点,他把重头戏放在我的**上了;

  (3)外貌描写也要有顺序,可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二)人物生动法

  师:抓住了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还是不能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谁能想个办法,把这个小人变“活”呢?【电脑出示不会动的小人图】

  生1:给他加上表情变化(师点小人眼睛,嘴,动起来)

  生2:帮他进行心理描写(师点小人心,动起来)

  ……

  (师随着生发言,点击电脑,电脑人物随着生发言各部分动起来,并共同总结)

  一言一行个性显,

  喜怒哀乐溢于表,

  心理描写巧分辨。

  师:“巧分辨”这个词我总觉得不好,课下帮老师想想,一定要押an韵,如果你想的更好,这个写人秘籍作者也算你一个。

  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如果我们给人物加入了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微妙细致的心理活动,适合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就会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了。请同学们接着看刚才的例文:

  还记得刚开学不久的一节语文课上,我忘带了语文书,当时我害怕极了,恐怕会挨老师的批评。一上课,老师就让大家读课文,正当我害怕被老师发现的时候,老师已经走到了我的面前,她询问我语文书哪去了,我不好意思的告诉她我忘带了语文书,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听到后,并没有责备我,而是快步走出了教室,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老师已经回来了,我看见她手里拿着两本书,一本新一本旧,老师又走的我的跟前,并把原本属于她的那本崭新的语文书借给了我,让我看,手里却拿着一本破旧的语文书继续讲课,我当时感动极了。

  师:你认为针对这件事情怎样修改更有利于表现人物品质?

  生:根据所学,纷纷发言

  师:说得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动笔行吗?等什么?咱们“笔下见真章”。

  (生写,大屏幕交流、找优点)

  师适时指导:①语言中的四态:神态、动态、声态,心态。

  ②准确规范的动词,也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③对话四种形式:说话者在前、在后、在中间、无说话者。

  ④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⑤心理活动是看不见的世界,适当加入心理描写就会“事半功倍”。

  师:根据今天我们共同研究的写人秘籍的方法,修改你以前写过的写人,再和修改前的进行对比,用红笔为自己改过的进行批注,对自己的进步给予肯定。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5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五种不同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工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里,惯用人性化的笔触去描摹动物,所以,他的作品大都具有人格化的这一写作手法,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设计理念】

  对于小品文,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且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所以,设计初读,学生就知道作者介绍的马的类型,紧接着让学生默读,在品味散文化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各种马的性格,然后从中体会作者对各种马的思想感情。

  应该说,做到这一步就基本完成了本文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马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环节,就是让学生针对“假如我是一匹马,我愿意做什么马”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既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主要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起马,我想大家脑海里肯定有非常鲜明的印象,那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马的风姿,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教师播放马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

  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马留给我们的印象或是飒爽英姿,或驰骋疆场,或雄姿英发,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马的风姿。(课件展示课题)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文章写了哪几种马?

  (此设计在于让学生能从初读中概括出马的类型,为下文分析奠定基础。)

  2、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

  (此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区分出不同类型的马的性格,有鲜明的印象感知。)

  3、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这一问题较之先前的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仔细的阅读就可以发现答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这个问题解决了,文章的主旨就显而易见了)

  三、探究研讨

  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

  请用句式“我愿意做马,因为。”

  学生在讲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做必要的评论,对合理的价值观可进行肯定,对有消极思想的应即使加以疏导纠正。教师的评论可参考:

  “难道你没看到,大战前,几乎每位战士都会情不自禁的对他的战马喃喃自语,诉说些肝胆相照的话,战马那时的姿态是那么的高贵;当战斗结束,若战士荣归,战马生还,战士总会对战马表示一番友好”

  “在某些人身上,不也留下了劳动的痕迹吗?你看那手上的老茧,腱上的死肉疙瘩等等”

  ……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马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进行思考,谈谈自己的价值观,既围绕文本生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学有所用。)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精彩,但事实上,你们并不能去做马,所以,只能说你们愿意做像

  马一样的人,其实这就是将马当作人来讲述,而我们的作家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在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段话。(生齐读。)

  五、作业布置

  请你选择周围事物为对象,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6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通过写大自然送给“我”四种不同颜色的贺年卡:碧绿的树叶、洁白的云朵、蓝色的贝壳、火红的朝霞,寄托了少年儿童要健康快乐成长,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探索科学知识,建设祖国的美好心愿。

  【设计理念】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感。学会向别人表达一份祝福,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理想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正确认读13个生字,正确书写“壮、海、浪、收、祖、希、望”7个生字。学习新偏旁将字旁、示字旁。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美好祝愿,并立志做一个健康、快乐、有理想、勇于探索的好少年。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壮、海、浪、收、祖、希、望”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陶冶学生的情操。

  难点:每一小节的第三句是本课理解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贺年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新年快到了,你知道有哪些向别人表达祝福的方式呢?(说祝福的话、送贺年片、发电子邮件、发短信,等等)

  2.板书课题:贺年片

  送贺年片,向朋友表达一份祝福。说说你见过的贺年片及它表达的祝福。

  3.这篇课文中的四种贺年片与你们收到的贺年片不同,它们是谁送的?表达什么祝福?

  二、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或教师朗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贺年片?和你收集的贺年片有什么不一样?

  2、进行共同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共同交流:你刚才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3.出示生字卡片,进行认读练习。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生字。

  4.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5.指名朗读,并互相评价。

  四、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汇报识字结果。学当小老师,教认生字。

  碧:记结构,王+白+石

  翔:记结构,羊+羽

  献:记结构,南+犬

  慧:(顺口溜)双丰立在上,倒山躺中央,心字底下藏。

  五、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任选一小节练习朗读。在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做到读通顺、流畅。

  2.分小节朗读诗歌,学生互相指导、评价。

  3.以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

  ①读这首诗歌,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贺年片?为什么?

  ②这类贺年片,你收到过吗?是谁送给你的?祝福什么?(联系生活经验及知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表达美好的心愿。)

  ③怎样做才能收到这类贺年片(引导学生归纳出要善于观察、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远大的理想的内容。)

  4.引导学生谈自己真实独特的感觉。

  可以喜欢物品的本身,如颜色(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物品(贝壳美丽又好玩);也可以喜欢事物带给你的感受,如每一片叶子都是欢乐的歌;还可以喜欢物品所表达的精神,如太阳伟大无私的精神以及可以喜欢祝福语,让祝福成现实。

  六、动手制作,赠送话语

  1.动手画出你最喜欢的贺年片,并根据诗歌写上祝福的话!

  2.情感交流,赠送贺年片,并要送上祝福的话!(引导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大方、友好、得体、礼貌地赠送与接受贺年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表达情感

  1.指导朗读。

  ①这首儿童诗四小节结构相同,第一句写谁送我贺年片。读这一句要边读边想象出一望无际的森林,遥远辽阔的蓝天,浩瀚无垠的大海,神圣火热的太阳的景象。读出美妙、神奇的感觉。第二句是写贺年片是什么。这一句要读出珍爱的感情。第三句是祝愿语。

  ②要注意每小节最后一句的标点符号。启发学生思考省略号作用。朗读时要想象出省略的内容,留下聆听欢乐的歌,观望飞翔的小白鸽,欣赏收藏宝藏的时间,体会诗的意境。朗读最后一句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感叹号所表达的作用,读出把智慧献给祖国的坚定信心与对祖国深厚的感情。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并互相评价指导。

  4.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背诵。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写得端正、美观、大方。

  3.重点指导。

  壮:右边是“士&

  ”,不是“土”。第一横要在横中线上。

  祖:区分“组”,左边是“礻”字旁,不是“衤”字旁。

  壮、海、浪、祖:要左窄右宽才好看。

  望:左上角是点、横、竖提,“亡”的变体,不能多写一点。

  4.学生练习书写。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实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