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时间:
  • 相关推荐

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汇总4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汇总4篇),供大家赏析。

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汇总4篇)

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1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观看有关雪域高原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及中国登山队40年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整体感悟

  1.个人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2.全班交流。

  3.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然后全班交流。

  (以上三个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至于几个阶段的划分,答案不必苛求,能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参考:

  a.登山队出发。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f.登山队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复述课文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a.全班讨论。

  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根据以上两个内容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描写语段。

  b.全班齐读感人的描写语段。

  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个登山阶段。

  (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可以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以议论、抒情。复述时,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价。)

  体验与反思

  讨论: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壮举,谈谈你的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扣住课文情节,重点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等方面谈探险队员的优秀品质,体会则要联系现实生活谈。

  学习景物描写

  1.四人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特色,也写几句话。

  做这个练习,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了解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在文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应抓住特点来写景,使之为表现事件和人物服务。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将这个练习放到作业中,课后完成。

  作业

  在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中国登山队员表现出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和本课中的刘连满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字词积累。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内容。

  3、复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4、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本文的主旨。

  2.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复核课文,提高学生概括能力。

  3、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主旨。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爬过山吗?爬山时身体的感觉是什么样?累、渴、筋疲力尽,上到山顶之后自豪等。我们爬的

  山往往海拔不过千米,走的是修好的山路,我们还带着充足的水、食物,中间可以随时休息,即使如此,我们仍感到疲惫不堪。如果面对世界的最高峰——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我们只能望山兴叹了。登山,锤炼的是人的信念、勇气和意志。50年前中国登山健儿用超人的意志,英勇无畏的精神,挑战人类极限,在珠峰成就了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今天我们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感受他们的力量。

  二、解题。学生交流后媒体展示珠穆朗马峰、作者的简介等资料。

  三、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四、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归类,媒体展示)

  1、谁要登上地球之巅?

  2、为什么要登上地球之巅?

  3、登山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4、最后登上山巅了吗

  5、文中人物是什么样的人?

  五、自学。

  1、齐读字词,正字音。

  2、自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人物心理、感受、环境描写的句子。

  3、完成学习目标。

  六、交流。

  1、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生动记叙了登山队员们突出顶峰的过程。

  2、理清结构。

  开始登顶(1-3)——攀登第二台阶(4-8)——与黑暗博斗(9-12)——刘连满过度疲劳停止攀登,冒死将氧气留给队友(13-15)——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勇登峰顶(16-23)

  3、复述课文内容。

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自己的祖国的强盛感到骄傲,更对那些默默无闻为祖国做了贡献的人们产生由衷的敬意。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接触这样一批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板书:《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二、感知全文内容

  1、让生速读课文,解决字词并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注音)

  2、全班交流

  3、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然后师归纳)

  a、登山队出发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了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的无氧攀登。

  f、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三、复述课文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a、全班讨论

  (师提示:(1)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2)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根据以上两个内容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描写语段。)

  b、让生进行归纳回答,对感人的描写语段师起头让全班学生齐读,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个登山的阶段。

  (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则可以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以议论、抒情。复述时,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价。)

  四、质疑问难:

  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交流,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生1、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生2、从课文内容来看,只是四个人登山故事,而文章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这是作者选材的不妥吗?

  生3、登山过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登山将面临哪些困难呢?

  生4、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特别是把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写得很详细,这样符合本文的中心体现吗?

  (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班上交流,共同解决,由教师归纳。)

  五、体验与反思

  讨论: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壮举,谈谈你的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扣住课文情节重点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方面谈探险队员的优秀品质,体会则要联系现实生活谈)

  六、学习景物描写

  1、四人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特色,写几句话。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将这个练习放到作业中,课后完成)

  七、教师小结:

  登山英雄依靠坚强的意志,毅力和团结合作、牺牲精神,克服了登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中国登山健儿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坚强的。希望同学们从本文学习探险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献精神,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八、布置作业

  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本文的刘连满等队员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

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4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3、了解人类特别是中国人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练习快速默读法,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培养探险的勇气。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3、学习我国登山队员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理解作者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与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探险的资料。

  教师:也要准备相应资料,并制作课件。

  一课时

  领会我国登山健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最后定格珠峰峰顶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们也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年我国运动员把奥运火炬传递到珠峰峰顶的情景!那一刻,你们一定非常激动,一定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其实,早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就完成了从珠峰北坡

  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登上地球之巅》,随作者一道去了解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感受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二、交换资料

  学生交换收集的资料,简介珠穆朗玛峰,简介中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活动。

  三、自由朗读,积累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疏通字句,标明段序。

  教师用多媒体提示学生需要积累的字词:

  1、注音

  2、释义

  (1)砭骨()

  (2)履践()

  (3)崔巍()

  (4)养精蓄锐()

  (5)齐心协力()

  (6)勇往直前()

  学生翻阅工具书明确:

  2、(1)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2)踩踏。

  (3)形容山高大雄伟。

  (4)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5)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6)勇敢地一直往前进。

  四、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题目:

  (多媒体显示)

  1、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

  3、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4、表现了登山队员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独学,后讨论,交流,明确:

  1、(参考)(1)登山队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奔向顶峰。

  (4)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5)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6)登山队完成由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2、(1)征服“第二台阶”;

  (2)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

  3、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

  4、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

  五、复述课文

  1、找几个学生分阶段复述。

  2、找学生复述全文。(要求有详有略,突出典型事例、典型人物)

  六、精读探究

  文中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难忘?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最感动、最难忘的情节可能有:

  (1)在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时,刘连满毅然为队友作人梯,尽管眼冒“金花”,两脚颤抖,呼吸沉重,却仍然坚持让队友踩在他的肩膀上爬上去。

  (2)刘连满在等待队友登顶返回时,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又担心战友不知道,于是挣扎着艰难地写下一封感人的短信。

  2、学生谈感受。(针对上述两个情节)明确:

  刘连满身上集中地表现了我国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他的行为表现令人崇敬,令人难忘。

  七、合作研讨

  文中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请找出这些语句,并揣摩其作用。

  1、文中写景的语句有: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3)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4)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5)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2、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已见,积极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内容与中心的关系以及自己的阅读心理两个方面去理解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明确:

  (1)渲染登山环境的恶劣,衬托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2)文中用较多笔墨描写美丽的珠峰景色,生动形象,既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更给人以美感。

  八、拓展延伸

  讨论:你认为,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代表人类首次到达南极与我国登山队员刘连满等人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两件事,哪件更有意义?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

  既要培养民族的自豪感,树立为民族和祖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又要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站在整个人类进步的高度上肯定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勇于探险的精神和所创造的伟大成就。

  九、课堂小结

  自然是美丽的,自然是神秘的。只有具备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揭开自然的奥秘。希望大家学习刘连满等人的精神,在人类探险的道路上为国争光。

  组织学生学习本文,无疑应将快速阅读与学习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作为教学重点。但由于本文所写内容特殊,报道的是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书写世界纪录的伟大创举。所以,相比之下,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登山队员优秀的精神品质,培养探险的勇气和民族的自豪感这一点,在整个第五单元的课文也都应算是重点。因此,全部的教学活动,从导入到学生交换资料,从整体感知到精读探究,从研讨环境描写的作用到拓展延伸,乃至最后的小结,几乎都是为了落实这一点而展开的,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同时兼顾到了培养快速阅读和精读的读书方法,以及学习文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与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这些教学要点,全面落实了教学目标。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胃口的。

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汇总4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