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

时间:

【荐】小学数学教案必备(精选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荐】小学数学教案必备(精选3篇),以供借鉴。

【荐】小学数学教案必备(精选3篇)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断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和听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知渠道。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找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6个。学具:小正方形6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看(出示课件)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旗,它们的色彩搭配、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再看(出示课件)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正是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很多,你们想去探索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初步探索

  1.教学例3

  (1)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

  (2)课件出示例3。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3个图都是由几个正方形摆成的?我们能用6个正方形依次摆出每一个图形吗?动手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图,摆完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摆,边摆边说是怎么摆的。

  教师:观察这3个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说:

  这些图都是用6个正方形摆成的。

  上一排依次多1个,下一排依次少1个。

  上面是0个,下面是6个;上面1个,下面5个;上面2个,下面4个。

  依次从下一排的左边移1个到上一排。上一排是0、1、2个,下一排是6、5、4个……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这些发现,就是这3幅图的排列规律,这3幅图就是按同学们说的规律排列而成的。你们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规律。

  (2)运用规律。

  教师:你们能用找出的规律,推断出后面的图形该怎么摆吗?请摆出来画在例3的横线上。

  抽学生说说怎么想的,然后怎么摆的。(抽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说,然后展示出同学画的图形)

  教师:刚才同学们根据先找出的图形排列规律,再根据规律推断出未知的图形并画出了图形,这就是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实践应用。

  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先摆一摆,然后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最后画出来,注意(2)题可以画成:

  2.教学例4

  (1)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图形的排列规律,下面我们探索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出示例4后提问:例4要我们干什么?怎样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答:先找规律,然后填数。(补充板书:填数)

  教师:请同学们先找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然后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同学们在交流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教师有意请秩序最乱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组发言)

  同学们可能会说:我没听清楚,太闹了。我没听到,他的声音太小了。他们抢着说,我听不到。我说的时候,他在玩东西……

  教师:刚才像你们这样的交流行吗?应怎样交流呢?(学生说方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发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响其他组,又要让本组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认真倾听他的发言,及时纠正和补充。现在我们再交流一次,好吗?

  教师:请一个人介绍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补充。

  学生可能说:每组两个数相差5。每组第1个数比第2个数多5,第2个数比第1个数少5。第1个数依次增加5,第2个数也依次增加5。……

  教师:这些规律是你一个人找到的吗?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找的是……其他的是我们组同学找的。

  教师:你们听到了他刚才说的这些规律了吗?还有什么补充的?同学们学知识就要像刚才那样,你向别人学习,别人又向你学习,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2)运用规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了规律,再通过合作交流,学到了别人找的规律,下面我们就用规律填数。学生填空,然后抽学生说填多少,为什么?

  (3)实践应用。

  完成第69页课堂活动第2题。规律有:依次增加5;用的是5的乘法口诀;后一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的和。

  三、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1.总结、回顾

  教师:今天,同学们探索了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方法——(1)找规律;(2)画图形(填数)。

  教师:同学们,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去探索吧。

  2.完成第51页练习十的第1~3题

  3.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人美的享受。

  早在18世纪90年代,德国一位10岁的孩子高斯,喜欢动脑筋,在计算1+2+3+…+100时,发现了数字的排列规律,很快就算出了答案。正是由于高斯从小喜欢动脑筋找规律、用规律,后来他成了德国伟大的数学家。

  请看:(课件出示)

  这是由数字排列而成的三角形数字表,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发明的,取名叫杨辉三角。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呢?有兴趣就自己去研究吧!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2

  教学内容:

  33页练习八5至8题

  练习要求:

  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736÷868÷960÷744÷653÷827÷414÷3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7200÷94000÷8880÷4⑵600÷25400÷65500÷5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价{成人10元学生6元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3

  设计说明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设计通过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复习前面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2.培养合作意识,体会数学情感。

  本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同学交流和教师总结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到的各种美丽图案。

  学生准备:花瓣图案方格纸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美。(课件出示图案)这是五环旗,由圆这个基本图形组成,再看盘子底部的花纹、摩天轮、铁栅栏、窗花,还有这个以花瓣为基本图形组成的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们。

  师:你们知道这些图案美在哪儿吗?这么美的图案,艺术家是怎样设计出来的?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想呢?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和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的图案,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图案本身的美,还能感受到轴对称、平移或旋转在其中的应用,激起学生探究美丽图案的欲望,唤起学生制作美丽图案的`兴趣。在指导学生欣赏美丽图案的同时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自主设计做准备。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观察、分析图案。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花瓣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明确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相互交流并汇报。

  (1)教师要求学生拿出手中的花瓣图案,在自己的方格纸上动手摆一摆,并提问:图案A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得到花瓣图案的?

  (2)学生讨论、操作,然后请几名学生展示。

  ①图形A连续旋转得到花瓣图案。

  ②画出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再利用旋转或轴对称得到花瓣图案。

  (利用课件展示学生总结的两种方法)

  (3)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变化过程)

  方法一:先旋转后对称。

  先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以图形A和图形B为基本图形,以点O所在水平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和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二:先旋转后平移。

  先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A向右平移3格,然后向下平移3格;最后将图形B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三:先对称后旋转。

  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以图形A和图形B为基本图形,绕点O将图形A和图形B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四:先对称后平移。

  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将图形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3格;将图形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五:先平移后对称。

  将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C;以点O所在水平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B;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D,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六:先平移后旋转。

  将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C;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将图形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D,得到花瓣图案。

  师:在经历了动脑、动手相结合的设计过程后,我们发现图案的设计其实很简单,只要掌握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方法,便可以自如运用这些知识制作出美丽的图案。

【荐】小学数学教案必备(精选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