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

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集锦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必备(集锦3篇),供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集锦3篇)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1

  教学内容:平移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2

  第一课时:整数乘以小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理解小数乘法整数和整数乘法相同。

  3、学会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会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出示准备题P1 (多媒体投影)

  a、全体学生填在书上。

  b、学生相互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 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填空

  7。6扩大( )倍得76

  0。034扩大( )倍得34

  a、先填空,再列式算式。

  B、讲授新课:

  ㈠ 出示例1 每筒面价1。8元,买4筒面付多少元?

  1、读题后,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

  1。8 + 1。8 + 1。8 + 1。8 =7。2 (元) (板书)

  2、列出乘法算式:1。8 × 4

  a、提问:怎么计算?根据什么?同学间相互讨论。

  b、计算讨论:① 先把被乘数扩大10倍得18。

  ② 然后按整数乘法算出得数。

  ③ 被乘数扩大10倍,乘数不变,积也扩大10倍

  ④ 要使积正确,应把积缩小10,得7。2。

  c、比较: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哪一种方法简 便?

  小结: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就是求什么?(几 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㈡ 出示例2 每千克早米价2。16元,买25千克付多少元?

  1、全体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2、反馈讨论,指出错误。计算结果末尾的0怎么处理?

  3、归纳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 1。25 × 7 = 0。42 × 19 =

  a、说一说两题的积各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b、说一说 1。25 ×7 的意义。

  C、巩固练习

  练一练 第一题、 第二题和第三题。

  D、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内容?

  2、小数乘以整数应该怎么计算?

  E、布置作业

  P3 第四题、第五题和第六题。

  课后小结:

  本课是小数乘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探索练习,为新授打下基础,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我试图放手,但我的问题设计的太碎了,如果这样设计问题,可能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价值:(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组算式,发现了什么规律?(2)要求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3)你能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吗?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对新授的内容"1。8 ×4"我想最好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用自己以前的知识去解决,在关键处设计几个问题点拨一下,这样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3

  设计理念: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些内容,整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在生活中学习新知、感悟计量单位,让孩子在生活中触摸数学。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孩子主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对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进行梳理、归类,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这些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设计各个层次的练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各种量相邻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大小。

  3、能正确地进行名数之间的改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 欣赏日记,揭示课题

  同学们,五一长假,六(1)班有个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一生朗读日记),听了这篇日记,你觉得文中出现较多的是什么?

  对,里面有很多的量。比如:长度、面积、时间等等,其实,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板书:量的计量单位)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量,每天都在接触各种计量单位,新课的出示显得非常自然]

  二、 检查自学结果,整理计量单位

  1、师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量的计量?

  2、 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呢?

  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后板书)

  教师出示一根线段、1个1立方厘米、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磁盘等实物,让学生观察思考:哪些是指长度,哪些是指面积?

  (2)、猜一猜:(投影出示)

  A、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B、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少长?

  (3) 复习进率。

  让学生填写第118--119页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

  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就把这三句话推荐给大家: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问:如果你是小老师,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呢?(强调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等单位间的进率)

  练习口答:(投影出示)考考你: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的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

  一张课桌宽52 (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六(1)班教室的面积约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4、复习质量单位

  检查自学,同桌相互批改,反馈自学情况。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请你观察:老师手里的一袋食用盐大约重多少?一袋味精呢?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吨吗?

  (象我们学校工地上的1袋水泥是50千克,那么20袋就是1吨)

  5、复习时间单位及进率。

  时间过得真快,上课至现在已经有十多分钟了,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交流汇报第119页上的内容。

  师:看了这张表格,你还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学生问:1个世纪有多少天?老师鼓励他们课后去计算一下)

  脑筋急转弯:小明今年五年级啦,今年的2月份刚过了第3个生日,你知道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吗?他今年几岁呢?

  你知道今年是闰年吗?为什么?如何判断平年还是闰年呢?

  (3) 关于时间问题,老师也想考考你: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6题,反馈校正。

  [这些计量单位的复习,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自学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计量单位,估算多少计量单位,在重点、难点处精心设计练习,同桌学习、小组探究,自学提问,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较好地掌握了这些计量单位。]

  6、复习名数的改写。

  估算一下:教室黑板的长是多少(4米),宽呢?(1.20米)

  象1.20米,就叫做名数,名数有单名数与复名数之分,请你分别写一个,同桌交流一下。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要进行名数的改写,名数之间的改写要注意些什么?看书,在书上找到相关的句子。

  完成书上的例题1。邀请同学上台进行讲解(强调解题的过程)

  讲评时强调两点:一要注意:什么单位之间的改写。

  二要注意: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7、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教师小结:这里的每组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要注意些什么?

  [名数的改写是一个难点,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讲解。旨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强调注意点,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四、综合练习,巩固知识

  游戏练习:

  1、在老师的材料袋里摸一张纸条,然后考考你的同学:

  (1)、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平方分米。( )

  (2)、每年都是365天。( )

  (3)、小明的身高约是1.56米,体重约是39克。( )

  (4)、一个油桶的.容积是20平方分米。( )

  (5)、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

  (6)、2.25时=2小时25分( )

  2、投影出示:把左右两边相等的连一连:

  4吨500千克 2时15分

  4吨50千克 2时9分

  4.05吨4 1/20 吨 2.15时 2 3/20时

  4050千克 2 1/4 时

  4500千克 215分

  4 1/2 吨 135分

  五、走进生活,拓展应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请你拿出自己带的实物,观察一下,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获得的信息。好吗 ?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较好地掌握了计量单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

  教后反思:

  这是一节复习课,教学时我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而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记计量单位及进率,这与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亲历,让他们经历深层思维的形成过程是相吻合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生教材:教学时,教师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教具、实物,让学生对抽象的计量单位有一定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自带实物进行学习,学生在平时吃的暑片、可乐等实物上见到了克、千克(g、kg)、升、毫升等计量单位,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真正触摸了数学,拓展了课堂知识。

  2、激活学生:课堂上,这些计量单位的复习是在学生自学反馈的基础上完成的,老师只是帮助梳理了一下,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教师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

  3、评价激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评价、小组评价、同桌评价等等,让学生经历了对生活经验的感悟过程和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过程,在学生亲身感受的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集锦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