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现代物流

时间:

现代物流3篇 《现代物流概论》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现代物流3篇 《现代物流概论》,供大家赏析。

现代物流3篇 《现代物流概论》

现代物流1

  现代物流: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商品,服务流动经济活动过程

  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1.物流管理方法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应该随时掌握管理方法的新进展,并采用先进的技术)2.物流管理目标的整体化(目标是实现物流管理系统整体最优,而不是单个目标最优。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物流管理的各要素,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的目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需求)3.物流管理组织的网络化(网络化基础是信息化)4.物流管理运作的柔性化(以顾客为中心和拥有柔性化物流系统)5.物流管理组织的标准化6.物流管理活动的社会化

  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的物流运作方式 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运输 保管 包

  装 装卸搬运 流通加工 信息 没有运输,物品只存在价值却没有使用价值。保管具有信息功能。包装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商业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销售。装卸搬运是五六个环节链接成一体的借口,是运输保管包装等物流作业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物流信息是链接运输、保管、装卸、包装各环节的纽带。物流信息和商流信息。信息流 物流 资金流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实现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连接社会经济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3.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全面化、多样化的物流活动,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环节实现机制增值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结构模型:供应(商)—制造—装配—分销—销售—需求用户 供应链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的特性、交叉性

  物流与供应链的比较:1.从空间维度上看,二者研究的范畴不同,物流的范围更宽,流通过程中一系列活动,不仅涉及微观运作,还涉及宏观社会物流的研究。供应链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着重表现出一种管理思想被运用到微观企业的管理模式上2.从时间维度上看,两者产生的起因不同:物流活动在人类社会技能型产品交换时就存在了,供应链源于外部环境的巨变,始于20世纪80年代。二者的动因不同:物流素有“第三源泉之说”,其产生和发展最早源于降低成本的需要,供应链则是横向一体化思想对传统的纵向一体化模式的挑战,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再造 3.从管理的内容看,二者复杂程度不同:供应链比物流更加复杂。物流管理主要强调如何协调各种物流活动,实现“位移最少,时间最短,成本最低”的原则,供应来呢管理的复杂程度较高,它不仅反映物流,同时还要对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管理,需要针对战略合作伙伴进行管理。

  物流与供应链的关系:物流是供应链的基础,供应链是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的产物,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供应链是一种管理模式。

  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整合,形成先进的物流系统,供应链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产品,供应链活动就是把物流和奇异额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的缺陷:企业内部物流职能被分割 库存太大 反应迟缓 风险大

  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意义和价值在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供应链管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化组织集成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协调

  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1.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取决于上下游企业 2.物流运作强调稳定性和弹性的平衡 3.物流运作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4.物流活动的不可控制性和变异性较高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包括规模经济效益和学习曲线效应)差异化战略 集中化战略(选定目标市场)

  规模经济效益: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规模增大而下降

  学习曲线效应:经验学习曲线,指某一产品积累生产量增加时,产品的单位成本趋于下降

  低成本战略的优缺点:

  优点1.保持价格领先的竞争地位 2.降低替代品威胁 3.增强企业讨价还价能力 4.建立进入壁垒

  缺点:

  1、技术变革2.竞争对手模仿 3.过分追求低成本 4.顾客偏好的变化

  集中化战略:特定的目标市场 并非在整个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而是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上开展其战略经营活动 表现形式:成本及中华和差异集中化

  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战略的目标:降低成本、节省投资和改善服务1.将运输和储存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在一定条件下,找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2.使物流系统的投资最小化,投资回报最大化,减少资金占用 3.企业的收入一般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

  物流管理战略框架:

  基础性战略:组织系统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 政策与策略 基础设施管理 功能性战略:物料管理 运输 仓库结构性战略:渠道设计和网络分析 全局性战略:客户服务 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信誉,增加企业对客户的亲和力,留住客户

  二十一.基于时间的物流战略:延迟战略和运输集中战略指在适当时间完成定的作业,以减少物流总成本 延迟战略:减少物资预测的风险,生产延迟和物流延迟

  二十二.物流战略规划的时机选择:1.需求 2.客户服务 3.产品特征 4.物流成本 5.定价策略

  二十三.运输: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进行空间位移

  运输重要性:1是物流的支柱2.运输成本通常占了物流成本中的最大部分3.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竞争4平衡了供需,扩大了产品市场5规模经济6.降低成本

  运输的原则: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规模经济:指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

  距离经济:每单位距离的运输费用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集运:希望利用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的集中运输策略.:运输的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基本运输的特点:

  铁路运输:适用于长距离 大数量的货运和没有水运条件地区的货运,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低

  公路运输: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近距离运输,小批量的货运,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固定高,变动适中

  水路运输: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固定适中,变动低

  航空运输:对时效性要求高的高价值货物运输,固定低,变动高

  管道运输:适用于大宗的流体货物,石油、天然气等,固定最高,变动最低

  二十六、库存决策的三个成本: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成本、库存:指为了使生产正常而不间断的进行或为了及时满足客户的订货需求,必须在各个生产阶段或流通环节之间设置的必要的物品储备,储存分类:周转储存,安全库存,加工和运输过程的储存,季节性储存,促销储存,时间效用库存,沉淀储存(积压储存)

  驮背运输:铁路运输和卡车运输的组合.鱼背运输:卡车运输和水上运输的组合物流需求预测的基本步骤:

  明确预测目的 2.选择预测方法 3.收集和分析数据 4.预测并得出初步结果 5.将预测结果用于实践

  五大定性预测方法:一般预测法 市场调研发 头脑风暴法 历史类比法 德尔菲法

  六大定量预测法:1.指数平滑法 2.季节性预测 3.简单平均法 4.加权平均法 5.简单移动平均法 6.加权移动平均法

  牛鞭效应: 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牛鞭效应”。(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现代物流2

  浅谈安徽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摘要:文章在分析当前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体上探讨了安徽省物流水平的基本格局,指出了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安徽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物流业;基础设施;规范市场

  安徽省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对接,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网已逐步形成,并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经济地理位置。近两年来,安徽省国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08年,全省GDP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这给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促进了与物流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随着分工的深入,各类企业将自身的物流业务全部或部分外包给物流服务商,专业物流企业依托并整合社会原有的运输、仓储等资源,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现代物流业。

  一、安徽省现代物流业的现状分析

(一)物流运输体系基本建成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居华东首位;公路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二位;水路航运较为发达,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连通全国9个省市,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三位;管道运输从无到有,建成西气东输安徽段主管道和合肥等支管道;开工建设的成品油及原油管道已达567公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和现代化通信迅速发展。相继建立了安徽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徽商网、安徽农网、省烟草公司的电子商务网、合肥海关电子信息网等一批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商贸物流信息平台。

(二)物流产业初具规模

  全省已初步规划建设以合肥、芜湖为重点,蚌埠、阜阳、安庆等为补充的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如合肥现代物流园、芜湖港物流园区、安庆市光彩大市场物流中心等。此外,除由流通企业组建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徽商集团外,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成的初具第三方物流雏形的企业加快了发展速度,如安徽迅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芜湖港储公司、蚌埠现代物流公司、阜阳汽运集团等。安徽省主要运输货物包括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以及有色金属等,属运量大、运距长、金额高的货物,物流成本较高,现代物流则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各地区物流业服务与地区产业充分对接。合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网络优势,以物流园区为载体,基本形成了机械装备、家电为主的制造业物流;马鞍山、芜湖、铜陵沿江地区依托黄金水道,发展以港口为主的原材料及机械装备、汽车等物流业;皖北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流量的煤炭、农副产品物流。

(三)物流市场需求旺盛

  一批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向现代物流发展,已成为全省物流市场的骨干力量。一批全国较为知名的物流企业和外资大型物流企业在安徽设立办事机构、分公司,物流网点逐步延伸至全省主要城市。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的物流企业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省物流服务市场基本形成,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的比率逐渐减少,物流增加值稳步上升,物流产业初具规模,市场需求旺盛。安徽拥有6740多万人口,具有广阔的市场容量,是我国中部地区较大的消费市场和物流中心。

  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市场供给总量基本满足,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货运枢纽站建设滞后,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运输系统;经营主体过于分散,缺少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集装箱车辆、厢式车辆、冷冻车辆等各种专用车辆所占比例较低;全省范围内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业户很少。许多企业物流服务仍在企业内部完成,从而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存在缺陷

  目前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方面难以展开服务。只有少数运输企业建立了物流信息系统,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市场间缺乏物流信息平台,造成相互间信息数据是孤立和静态的,难以形成数据共享和实时在线交换,订单处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服务功能较弱。

(三)物流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政府没有专门机构协调物流产业发展,分部门、分行业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造成布局不合理,社会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矛盾突出。受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现有的物流中心在综合运输服务方面,没有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的合理衔接,功能较为单一,提供增值服务能力较强,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四)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投入还微乎其微,在物流人才的引进方面还缺乏有吸引力的待遇和工作环境。物流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三、安徽省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安徽货运乃至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交通物流发展,必须加快建设合肥、芜湖港、安庆港、蚌埠和阜阳五大物流园区及合肥新港物流中心、芜湖长江物流中心、蚌埠新港物流中心等13个物流中心;改造一批具有良好物流发展前景的货运站;建设以合肥货运交易所为中心,以16个地市货运信息中心为依托的三层次货运交易市场体系。构筑五大物流服务系统重点培育快速货运、专业运输、城市配送、多式联运和第三方物流五大物流服务系统。发展快货运输,率先建设合肥、芜湖、安庆、蚌埠和阜阳五个省级货运中心之间的快运网络,以此为基础,逐步建设沿江、沿淮之间的快速货运网络,形成连接17个地市的全省快运网络。在快件和零担货物运输领域积极推广应用聚焦运输(集中再运输,即二次分拣)组织方式。发展专业化运输,形成专业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集装箱运输,以及危险品、冷藏、冷冻食品运输体系。

(二)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

  在生产流通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重视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在农业、农村的运用,结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以城市社区为中心,大力发展、完善商业网点的物流配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的现代化。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模式与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和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物流市场。破除物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保证物流过程的顺畅。加大物流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和欺诈行为,维护物流市场秩序。

(三)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

  建立高效的物流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整合各种物流要素,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围绕规范、引导现代物流业发展,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定期向社会公布鼓励与限制发展领域的导向目录;围绕规范物流市场,制定市场准入、退出、监管等方面的规范性政策;围绕推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的建设,制定财税、土地、融资、通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性政策。

(四)多渠道增加投入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投入。加快发展民营物流企业,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券、股票上市、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加强银企合作,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物流项目。对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安排一部分资金,以财政补助、资本金注入、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

(五)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物流产业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希望教育部门密切关注国外物流理论和国内物流最新动态,培养高水准物流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大中专院校开办物流专业,加快高职类物流专业学历教育。鼓励举办各种类型的物流研究生课程班和短期培训,培育高端物流人才。聘请国际一流物流专家、物流企业家参与我省物流人才的培育,加快培育与国际接轨的物流人才。开展并规范物流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物流职业经理人、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探索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

(六)建立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体系

  加强物流技术的开发和技术创新,降低物流企业的应用成本。支持物流科研工作,鼓励物流企业与院校、科研单位、咨询机构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加快物流系统产学研联合发展的步伐。发挥重点物流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物流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条形码、智能标签等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积极开发和利用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等公路运输领域新技术。鼓励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提升我省物流装备技术水平。参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对包装类型、规格等给予统一的政策和技术措施。依据国家标准,在物流相关的专业术语标准、物流的计量单位标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仓库、站台等基础设施的专用标准以及与仓储相关的作业标准。进一步完善电子数据交换、代码、自动识别技术等方面的标准。综上所述:在我省现代物流业蓬勃兴起、发展前景良好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物流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改革开放为动力、先进技术为支撑、优质服务为宗旨,从培育物流市场为切入点,通过营造现代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建设新的物流设施的有机结合,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物流服务体系,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郁玉兵,曾有挥,曾言红.安徽省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物流科技,2008,(1).[2]四川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川办发[2007]15号.[3]安徽物流网.[4]森尼尔·乔普瑞.供应链管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安徽省地处华东纵深腹地,沿江通海,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对接,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网已逐步形成,并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经济地理位置。近两年来,安徽省国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05年全省GDP达亿元,同比增幅%。这给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促进了与物流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十五”期间,安徽省物流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

  一、安徽现代物流业建设基本情况

(一)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化网络已成雏形。

  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居华东首位;公路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二位;水路航运较为发达,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连通全国9个省市,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三位;管道运输从无到有,建成西气东输安徽段主管道和合肥等支管道;开工建设的成品油及原油管道已达567公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和现代化通讯迅速发展。相继建立了安徽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徽商网”、安徽农网、省烟草公司的电子商务网、合肥海关电子信息网等一批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商贸物流信息平台。

(二)物流服务方式呈多样化发展。

  全省已初步规划建设以合肥、芜湖为重点,蚌埠、阜阳、安庆等为补充的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如合肥现代物流园、芜湖港物流园区、安庆市光彩大市场物流中心等。此外,除由流通企业组建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徽商集团外,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成的初具第三方物流雏形的企业业加快发展,如安徽迅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芜湖港储公司、蚌埠现代物流公司、阜阳汽运集团等。

  安徽省主要运输货物包括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以及有色金属等,属运量大、运距长、金额高的货物,物流成本较高,现代物流则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各地区物流业服务与地区产业充分对接。合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网络优势,以物流园区为载体,基本形成了机械装备、家电为主的制造业物流;马鞍山、芜湖、铜陵沿江地区依托黄金水道,发展以港口为主的原材料及机械装备、汽车等物流业;皖北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流量的煤炭、农副产品物流。

(三)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

  当前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给中部地区崛起带来了机遇。物流产业是否完善和配套是构成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安徽省已开始承接上海比较成熟的行业如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的对外转移。如联合利华制造基地已从上海转移到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外运合肥物流园将在该开发区竣工。

  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安徽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市场需求基础的限制。虽然企业内部物流服务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许多企业物流服务仍在企业内部完成,从而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目前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

  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方面难以展开服务。

(三)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实行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该条块分割式管理体制分割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四)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物流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企业短期培训成为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三、安徽省加快物流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现代物流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推动全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安徽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安徽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拟由安徽省发改委、商务厅、交通厅、信息产业厅、等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旨在综合组织协调,促进现代物流全面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重点研究以下问题:一是现代物流用地的预留制度和优惠价格;二是物流园区税收属地化政策和财政返还政策;三是现代物流保税仓库和监管仓库的建设问题。

(三)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全省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国外资金用于重点物流企业、重大物流设施和重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

(四)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提高口岸“大通关”效率。拟选取合肥、芜湖口岸作为大通关试点,发展大口岸物流。

(五)参与长三角洲大物流圈的联动发展。与江浙沪共同打造现代物流发展联合体,推动长江三角洲物流按生产、流通和消费区域的合理布局,形成多式联运有机结合、流通多功能环节合理衔接、信息处理通畅快捷、现代物流园区功能互补的大物流圈体系。

  四、推动现代物流业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各种层面的物流规划。国家、各部门和地方三者物流规划应相互协调。物流规划决定全国物流发展,部门规划则是对国家规划的具体实现,地方规划则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地区发展目标,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出台便于各产业协作的促进政策。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相互之间缺乏整体衔接;许多产业政策、法令之间缺乏协调性。因此,出台便于各产业协作的促进政策十分必要。

(三)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物流产业发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希望教育部门密切关注国外物流理论和国内物流最新动态,培养高水准物流人才。

(四)加快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按市场规律,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创造环境。

(五)建立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体系。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梳理现行标准。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制定各物流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推进物流服务规范标准的建设,形成一整套既适合中国物流发展需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国物流标准化体系。

现代物流3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现代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和挖掘“第三利润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

  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需求预测、为用户服务等活动有机整合起来,经济有效地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到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

  配送中心:是指接受供应者所提供的多品种、大批量的货物,通过储存、保管、分拣、配货以及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作业后,将按需要者订货要求配齐的货物送交顾客的组织机构和物流设施。

  条码:是由一组按特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的字符所组成的可以表示

  一定信息的图形符号。

  有效客户反应(ECR):是以满足客户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作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资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

  快速反应(QR):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零售商和制造商建立

  战略伙伴关系,利用EDI等信息技术,进行销售时点的信息交换以及订货补充等其他经营信息的交换,用多频度、小批量的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第三方物流:也成为“契约物流”、“外协物流”,实际上就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

  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 第三方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的,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

  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

  第四方物流: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者以及协调者,调配与管理组织本身与其他互补

  性服务所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来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通信卫星、地面控制和信号接收机,对地面或接

  近地面的目标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系统,具备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的特征,能够实时、全天候为全球范围内的陆地、海上、空中的各类目标提供持续实施的三维定位、三维速度及精确时间信息。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

  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是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

现代物流3篇 《现代物流概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