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镇域经济汇报

时间:
  • 相关推荐

镇域经济汇报3篇(县域经济发展汇报)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镇域经济汇报3篇(县域经济发展汇报),欢迎参阅。

镇域经济汇报3篇(县域经济发展汇报)

镇域经济汇报1

  标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

(一)继续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由于人口基数大,加之受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2003—2013年)的影响,2006年以来我镇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呈结构性回升态势。人口惯性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得不到有效增长。因此,继续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平抑人口出生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 有效控制人口也把广大育龄妇女从繁重的哺育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经济发展中去。

(二)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出生人口素质,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打好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首先必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筑牢人口质量的第一道防线。要大力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特别是预防出生缺陷的科学知识,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优生检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实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服补叶酸等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措施和“优生促进”工程,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六项措施,推动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有效机制,大幅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而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为我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注重解决人口结构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在人口结构方面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持续时间过长,必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要认真落实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强化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全程服务、规范管理、严查“两非”等五项措施,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总体看,目前我省人口仍属于成年型人口,但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必须未雨绸缪,及早积极应对。要加强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制定和落实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完善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

(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流动人口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的规模、频率和速度日益增大。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农民工相关政策措施,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等要求,切实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加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机制,确保实现全国“一盘棋”、“三年三步走”(2009年省内“一盘棋”、2010年重点区域“一盘棋”、2011年实现全国“一盘棋”)目标。积极推进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员化、网格化和均等化,完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它是国家为加强和改进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变“处罚多生”为“奖励少生”所做的制度性安排,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实现重大转变的标志性举措,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农村产业政策及各项措施,对于农村能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努力求发展的农户,给予政策扶持,并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使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有了新亮点,迈出了新步伐。

  一、强化措施,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先协调银行贷款,优先选择劳转项目,优先提供“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优先提供生产技能培训,二、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计划生育搞得好的贫困村,品税在“一村一品”建设中,提供政策支持,优先安排上项目,同等条件下提供政策扶持资金促其发展,使其生活不断提高;对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国债项目沼气工程建设中优先考虑建池,使其早受益、早发展、早脱贫。

  镇域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它是一个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镇域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影响和决定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要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是关键。就八寨镇而言,如果从这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看,经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从长远和全局看,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仍然与之相距甚远,要想实现与先进发达地区同步甚至超越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近几年来,八寨镇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聚精会神搞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立足于群众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建好两个支柱,打牢三个基础,实现四个突破,培育五个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通过抓基础、强后劲,调结构、促增收,使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努力打造新型文明小城镇,有效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一、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完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改善以水、电、路、通讯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修建和改造了农田灌溉沟渠30余千米,改善了5000余亩农田的灌溉条件,解决了6400余人140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了农村电路电网改造工程;组织实施了农村通达工程,乡村公路硬化改造80余千米,全镇自然村通路率达到98%;农村有线电视和电话覆盖率分别达到75%和97%以上。

  二、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按照“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五大基地和建好两个支柱、重点培育五个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目前,烤烟、畜牧两个支柱产业效益明显,五个特色产业正在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发展格局。

  三、集镇建设品位进一步提升,市场带动能力明显增强。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发展路子,以建设“市场带动型”集镇为目标,以优化环境、规范市场、完善功能为重点,大力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集镇各主干街道的柏油铺设及水泥路面改造,完成了“四纵四横”八条街道的规划及前期开发工作,完善了大牲畜交易市场、农贸综合市场、市政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集镇整体综合功能明显增强。

  四、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非公经济总量明显提升。树立“无商不强、无商不富”的理念,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非公经济发展,使非公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目前,全镇非公企业已发展到了10余家,涉及农产品、木材、药材、建筑等行业。非公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而且还解决了一批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群众增收,助推了镇域经济发展。

  从目前镇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追赶先进发达地区的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上还比较保守,因此,在推进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强,闯劲不足,投资、经营和发展的胆识和魄力不够,顾虑重重,不敢尝试,害怕承担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阻碍和束缚了发展步伐。

  二、基础薄弱,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通过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夯实完善,全镇的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其基础建设总体水平仍然与之差距甚远,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农业发展后劲依然显得不足。

  三、产业化程度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群众增收,但从总体来看,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主要体现在科学化程度不高,产业和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规模化程度不高,总体实力不强,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专业化程度不高,特色经济、优势经济、龙头经济不突出。

  针对八寨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推进镇域经济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必须要结合实际,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狠抓措施落实,做到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推进,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才能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转变观念,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思想解不解放,观念更不更新,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镇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效。因此,在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进一步破除保守、落后的思想,坚决清除影响、制约发展的一切思想障碍,放开手脚,打破常规,大胆闯、大胆干,要有敢为人先、敢担风险的意识;其次要坚决摒弃等、靠、要等依赖思想,坚持自立更生,积极创造条件,抢抓机遇,依靠自身谋发展。

  二、依托优势,推进产业科学化调整。发展镇域经济必须要以产业作为支撑,产业的发展程度影响决定着镇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努力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

  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建设水平,努力推进产业发展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提升产业档次与实力,实现产业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对接。

  三、夯实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进镇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而薄弱的基础设施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强基础、增后劲作为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努力降低农村群众的劳动成本投入,加快发展步伐。

  四、城乡统筹,实施强镇带动战略。城镇对于聚集第二、三产业、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并利用好城镇优势,进一步提升城镇建设水平,优化城镇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以第二、三产业的聚集发展,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从而增强城镇吸附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能力,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最终实现镇域经济的发展。

  五、龙头牵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镇域经济发展要靠产业来支撑,产业发展则需要龙头来牵引。因此,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力度,进一步壮大企业群,努力发挥聚集效应,以企业群的发展壮大来带动产业群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整体实力,大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促进产品精深加工,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精品,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效益。

  二、围绕“半小时经济圈”着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下一步,我镇将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小城镇向集约化发展。围绕打造“半小时经济圈”的目标,将公路、街道建设与环境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以“整脏治乱”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安装,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美化、净化城镇环境,创建文明卫生城镇,2010年,我镇力争完成集镇三轮修编工作,继续抓好集镇中心通道建设和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力争更多建设指标,为群众解决住房困难。

  通过招商引资大项目的带动,实现集镇扩容及城镇率的提高。如今,本庄的集镇功能和形象正日益提升,以集镇为中心的繁茂经济正逐渐复苏,并向四周不断辐射。据统计,每月由本庄镇发往广东、贵阳等地的猪、牛就有数千头,禽蛋上百万枚,同时,饲料、肥料、钢材等物资大批量流向周边乡镇,本庄作为石阡县西边经济贸易中心的独特魅力正在逐步彰显。

镇域经济汇报2

  关于镇域经济、“两田制”清理、减轻农民负担、劳动力转移方面 的基本情况与下步打算

  一、镇域经济情况(农业部分)

  我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中心,坚持“两调两转”,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两调”:一是调整工作着力点,先抓流通后抓生产,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地产品市场和流通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县有8种无公害农产品获得了产地认定,34种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发展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4个,经济合作组织70个。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着力调强以花生、瓜菜、桑烟为重点的种植业,以板栗为重点的林果业,调大以牛猪鸡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全县花生、瓜菜、桑烟、林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养殖小区5个,养殖场10个,养殖大户100个,使全县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分别达到**个,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36%。“两转”: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立足我县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各类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到*家,带动基地*万亩、农 户*万户。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组团式”、“整建制”劳务输出,1-4月份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镇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注意选准劳务站建设、拳头项目建设和农民工培训三个切入点,不断扩大输出规模,每年有组织输出劳动力*多人,增加财政收入*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工镇”。

  困难及问题:主要是严格的土地政策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着突出矛盾;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镇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能力弱;农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产品档次不高等。

  下步打算:农业是镇域经济的基础,必须抓住农业这个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为着力点,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放在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上,把调整的方向放在市场需求上。粮食生产,要以扩大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为重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并加强良种、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实用科学技术,依靠科技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蔬菜生产,要在稳定蔬菜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反季节种植 和设施化栽培,大力发展高档菜、精细菜,突出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出口创汇品种。茶叶生产,要努力扩大生产面积,争取新增茶园面积*亩。桑烟生产,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并适度扩大桑烟面积。花生生产,要进一步提高花生区域化布局水平和加工增值能力。同时,调优以板栗为重点的林果业,调大以牛猪鸡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

(二)以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三个“一批”。一是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发挥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扶持与新上并举。一方面,抓好****等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扶持,在积极争创市级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力争申报1—2家省级龙头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内每个乡镇要新上一个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能再有农业龙头企业空白乡镇。二是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坚持先抓流通后抓生产,围绕蔬菜、花生、畜牧、林果等产业,抓好****等一批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大和规范化建设,形成一批功能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内农产品集散市场和大购大销、深购远销的外埠批发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县外、省外的市场份额。三是发展一批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植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产品市场化 程度。”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要继续搞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争创工作。二要注重市场开拓,充分发挥现有品牌的作用,提高现有品牌的质量和知名度,实现品牌效益。三要在继续健全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重点搞好技术操作规程的推广工作,使基地农民自觉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

(四)继续加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农业项目的争引、实施和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继续突出农业项目开发建设这个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们将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农业项目争引工作。一要抓好项目争引。突出农业综合开发这个重点,积极组织筛选项目,搞好论证,建立项目库,走出去,引进来。二要搞好在建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制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管理新机制,确保建设项目的标准和质量;落实好结构调整的各项建设内容,提高开发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三要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培育农村沼气集中联户供气、中低产田改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农业发展亮点,以点带面,促进项目区上档次。

  二、两田制清理(土地延包)情况

  我县有**个村有延包任务,占总村数的85%,需延包面积**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截至4月底,全县已有*村完成了延包任务,延包面积*万亩,分别占%,%。

  在具体工作中,我县突出抓了“三公开、两监督、一调度”的措施。一是推行了“三公开”。即延包面积、延包标准和延包程序向群众公开。土地延包之前,各乡镇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摸底,将每个村的土地总面积、已延包面积、未延包面积、机动地面积和参与延包的总人数及已分配土地情况全部向群众公开。同时,针对不同的地力、地况和投入情况所制定了不同的分配标准以及延包的具体程序,详细地进行了张榜公布,确保每个群众心中都有一把“尺子”。二是推行了“两监督”。即邀请老干部、群众代表进行监督,同时实行社会监督。各村从土地丈量、面积折实、土地定级、制定方案、划分地块到抓阄分地、签发证书的全过程,都邀请老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充分发挥老干部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坚持党的政策和秉公直言的监督作用,得到了群众的依赖和认可。同时,各乡镇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发挥广大群众的跟踪监督作用。三是推行了“一调度”。我县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包乡镇、包村进行调度督促。同时,各乡镇针对各村不同情况,划分了好、中、差三类村庄,按照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在村级班子领导能力强、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中,先行试点。在此基础上,中等村迅速展开各项工作,给每个村庄制定了阶段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表,并及时进行调度,对没有按时完成阶段工作计划的,及时进行督促。对出现问题的,迅速派驻工作组,帮助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对完成土地延包的,组织村集体及时与农户签定了《土地经营权证书》和《土地承包合同》,发放了《农民负担卡》和《农业税完税证》,并进行建档立制,规范管理,形成“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的档案化管理机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了推开一个,成功一个,巩固一个。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已完成“两田制”清理的村都是工作好做的,剩余村庄存在问题较多,操作不当易引发矛盾和上访,需慎重对待;二是个别村庄因经费运转困难,仍打土地主意;三是后续工作较多,已完成的有存在机动地超标、经济园林未处理以及没签合同、没变更经营权证书等。

  下步打算:一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进“两田制”清理整顿工作顺利进行。针对我县瓜菜、畜牧、桑烟各种经济园林等主导产业在农民收入中占到了很大比重,同时也是这次需要延包的主要部分,按照“既严格执行上级政策,又要保护发展优势产业”的延包工作原则,在严格执行土地延包政策的前提下,重点保护已发展起来的瓜菜大棚、养殖小区和经济园林,避免因土地承包关系调整而导致毁棚、毁园等现象发生。给予原承包户“四权”政策:即优先延包权、流转延包权、以退顶分权、优先承包机动地权,这样群众容易接受,又保护了优势产业。二是切实搞 好土地延包后续工作的完善,主要是清理尾巴,建立台账及相关制度等。三是切实重视土地延包引发的来信来访事件,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化解土地纠纷,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三、减轻农民负担情况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降低农业税率和取消农业特产税政策,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二是将*万份全省统一负责制的农民负担卡发放到农户手中,并严格按卡征税。三是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管理。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的筹资范围、程序、标准和议事规则,禁止将“一事一议”筹资变成固定收费项目,实行上限控制,筹资额每人每年不准超过15元。四是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即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农村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个别乡镇部门仍有乱收费现象,部分村庄报刊订阅超额,存在各种赞助、捐款现象。

  下步打算: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三是对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要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四是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五是严格执行取消农村“两工”政策。六是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

  四、劳务输出情况 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搞好劳务输出,努力把农民变民工、变职工、变市民,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目前,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其中县内转移*万人,县外转移*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和增长部分,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坚持以建设加工制造业强县为目标,积极推进工业“二次创业”,着力培植壮大了农用车、石材、纺织、生态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扩大了农民增收空间。其中,农用车行业形成了以**为龙头,以*家规模以上企业为主要配套厂家,以遍布乡镇的*家配套企业为辅助的产业链条,从业农民达*万余人。全县石材加工业户已达*多家,从业农民工*万人。工艺品加工业以***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一定规模的加工点20多处,从业农民2万多人。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在乡镇、村庄、集贸市场从事餐饮、商贸、运输、加工等行业的个体工商经济以及进行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商贩,均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收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4%。

  二是努力搞好劳务输出,实现劳动力县外转移。大力加强了劳务输出基础建设,坚持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 “六到位”,设立了**劳务合作办公室,在全县*处乡镇加强了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在县外建立了**个输出基地,形成了“上下相通、内外相连”的管理服务体系。认真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落实了外出务工“两证一卡”制度,对务工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依法为劳务人员争取调资、保险、工伤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权益。特别是围绕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充分利用县农广校、职教中心和乡镇农技校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切实加强了教育培训。去年以来,全县共投资*多万元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阳光培训项目等技术培训,举办定向培训班*余个,涉及十几个热门专业,培训人员达*多人。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就业环境。县里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外出务工农民,允许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门槛,做到了“四取消四建立”,即: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工种限制,建立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行政审批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就业体制;取消“临时工”、“农民工”身份和户口界限,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同工同酬;取消农民工子女入学借读办法,建立就近免费入学制度,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力。目前,我县先后精减就业审批项目11项,清 理就业收费项目20个。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基本养老保障扩面工作,把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逐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解除了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下步打算: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出去,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收入,而且可以增加在家务农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今后,我们将转变服务观念,把加强农民培训,尽快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一项重要职能,依托新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切实组织好农民培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镇域经济汇报3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出现了一定突破和跨越,全镇GDP保持了每年8%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达到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07年达到112万元,其中烟叶税收57万元,工业和商贸流通税收55万元,完成县下达我镇财政收入的13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达到2308元。但是,与县内经济强镇,与五县(市)乡镇相比,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步子迈的还不够大,经济增长比较缓慢,农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气候,效益不明显,尤其是在工业发展方面,不利因素众多,工业化发展举步维艰,是我镇经济发展的最薄弱环节。

  通过参观学习活动、横向和纵向对比,我镇干部收获很多,触动很大,产生了增强店子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信心、决心。我们深刻认识到:工业兴,则整个经济兴;工业强,则整个经济强。因此,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找准发展方向,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这对于推动店子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处于核心地位,实践证明,只有工业发展了,形成产业支撑,才能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才能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物质基础。

  下面结合我镇资源实际,就我镇目前五大农林产业状况、工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剖析,找差距,找不足;就如何紧抓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山地林场特色,发展特色经济,让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现实优势;就如何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培植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此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城乡发展的结合、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结合;就如何解放思想,重点突破,进一步落实县域经济发展方略,又快又好发展我镇镇域经济做如下方案:

  确定我镇镇域经济发展方向

  店子镇是一个区位十分偏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典型的农业大镇,在这方沃土上拥有林、畜、烟叶核桃、蘑芋、木耳等土特产品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对这些特产进行深加工,甚至精加工都没有,使这些优势资源难以发挥效益。多年来,工业发展始终是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瓶颈,我镇矿产资源较匮乏,地理位置不利,过去,我们也花了很多力气搞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但是,由于受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少数干部对工业化认识存在误区,引进来的几家矿产业处于停产状态,一直没有产生效益,做了很多无用功。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经过多方考证、多次讨论后,镇党委政府确定了“工业强镇,商业活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确定了“紧抓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山林资源特色,以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化”,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结合”的强镇富民道路。

  我镇在1994年至2004年,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黄姜产业,2004年以来黄姜产业衰退,农业经济主要依赖于上级扶持的烤烟种植业,除此以外,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前景广阔的新产业

  作为龙头,山羊养殖一直在原地徘徊,羊产品加工业为零,桑蚕业也刚刚引入。巩固发展现有烤烟、山羊、桑蚕产业,同时寻找和培植新的产业,如魔芋种植和加工、香椿种植和加工、中药材种植和开发等,科学统筹布局,勇于探索,务实肯干,从中找到一个类似于黄姜的产业做大做强,是我镇发展镇域经济的当务之急。杜绝形式主义,能引资的以公司带动,充分利用外地公司的信息科技平台带动产业,不能引资的先发展,把数量和质量搞上去,形成规模,形成气候,以规模带动效益,以规模带动加工业带动招商引资,进而形成产业链条,如山羊产业、蔬菜产业的香椿、蘑芋,要做成产业专业镇,产业品牌镇。

  我镇山地林场经济确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我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平均降雨量700-900毫米之间,平均海拔650米,全年无霜期240天,适宜多种药材、经济类作物种植,此外,我镇工业零污染,劳动力资源丰富,山场辽阔,诸多因素促使我镇选择一条富于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结合农林产业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又称为“一点五产业”,国内一些乡镇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农产品,做足产业文章,取得了辉煌成绩。取己之长补己之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发分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发展,方是我镇发展经济壮大产业的根本之道。目前我镇处于打基础,抓产量,抓规模阶段,切忌急功近利,否则事倍功半。产业是交通不便利、矿产资源贫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国范围看,仅少数乡镇走得早,我镇要紧抓机遇,因地制宜,迅速发展,以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采取措施:

  一、紧抓机遇,搞好整合,巩固提升建材业

  建材业:全镇对工业经济贡献较大的企业主要有店子村水泥预制板厂、土地岭红砖厂、金杨木加工厂,2007年新上了一个年产值150万元,纳税5万元,年生产600万块砖的免烧砖厂。截止目前实现年工业总产值900万元,同比增长16%,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90%;工业增加值260万元,同比增长7%;入库税金25万元,占目标任务的83%。但近来来随着建筑业兴起,各地纷纷建立制砖制板厂,我镇各建材厂销路主要是针对本镇和邻乡镇需求,市场较为狭小,发展空间有限。

  对于现有建材工业,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巩固和提升。以水泥预制板和免烧砖为龙头,带动农村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的齐头并进。重点是抓紧集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契机,搞好企业资源整合,提高竟争力,扩大板、砖的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本镇和周边五个乡镇的需求,年产值力争达到2000万元。

  二、做大做强三大产业

  立足店子资源实际,在2007年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上,突出发展烤烟、马头山羊、桑蚕三大

  产业。继续从组织领导、优惠政策激励、技术服务指导等方面重点倾斜,确保2008年发展烤烟面积5000—6000亩,产量万担以上,产值500万元,实现税收100万元以上,培育前庄、南坡、檀树河、小坝河四个种植面积过千亩的烤烟专业村;发展山羊万只,当年出栏量2万只,实现养羊收入600万元;兴桑1000亩,培植养蚕示范户40户,养蚕100张。

  合理布局,调整产业区域发展结构。按照“高山种烤烟,低山养桑蚕,半山种药材,草场养山羊”的布局,小坝河、漕河、兰河三条河沿线的7个村以发展烤烟产业为主,其中前庄、小坝河、檀树河三个村作为烤烟专业村,每村种植面积将超过1000亩。大坝河沿线的8个村重点发展桑蚕和中药村材。山羊产业按照各村养殖适宜程度,将全镇山羊发展划分三个区,即张家坪、七里沟、天宝山、马鹿坪、檀树河定为山羊发展一类区;李家坡、大坝塘、北山沟、铁山寺、前庄、小坝河、牌楼定为山羊发展二类区;店子、南坡、瓦架子定为山羊发展三类区。以划分的区类分解山羊饲养任务目标,确保全镇山羊的发展总量。

  1、扩大面积,强化服务,主攻质量,巩固发展烤烟产业

  店子镇地处鄂西北边陲,境内70%的面积属于高山地带,平均海拔高度790米,全年无霜期280天,土壤以黄沙壤为主,十分适宜烤烟的生长。自2001年以来,我们把烤烟产业当成农民、财政双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经过近七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年稳定烤烟面积4000亩,产烟过万担的郧西烤烟第一镇。2007年,在旱涝灾害轮翻袭击的情况下,仍实现产量65万斤,产值260万元,税收57万元,农民销售2万元以上3户,1万元以上136户,取得了较好的效益。2008年发展烤烟面积6000亩,计划产量万担,产值500万元,实现税收100万元。

  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烟农增产增收的惠民工程。多年来在烟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狠抓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76万元,按照烟水、路、炉三配套的要求,重点倾斜集中连片的区域,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在烟水配套上。店子山高坡陡、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了烤烟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在育苗移栽的关键时期,最易出现干旱,为此我们多方筹资,建水窖295口,建大型蓄水池43个,建1条长1200米的引水渠。二是在烟炉配套上。自2001年来累计新建密集式烤房20个,小改密50个,新建普通烤房600个;三是在烟路配套上。烟区交通不畅成为制约店子烤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烟农运输难问题,我们组织农民新修通组公路20公路,维修烟区通组公路100公里,确保全镇烟叶生产不受影响,实现增效增收。

  烤烟产业劣势在于单位效益较低,坡地每亩纯收入约800元,平地每亩纯收入1000元左右,从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采摘、扎板、烤制到销售,耗费人力大,对气候条件依赖性强。烤烟产业优势在于,政府扶持力度大,销路有保障,收入较稳定。在目前我镇经济落后,半劳力大量闲置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好烤烟产业,对实现农民稳步增收,解决贫困农村脱贫,促进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为将来新产业的发展积累资金培养一批科学种植能手和管理人才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烤烟产业,依然是我镇的基础产业,将来的烤烟工作重点,应当注重加大技术含量、培养品牌,发展品牌优势以增加单

  xff-03-01 15:04:04

  镇域经济:特色就是竞争力

  实践出真知

  黄伙有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经济活力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工业化是镇域经济的支柱,壮大镇级经济总量、增强镇级财政的实力,必须大力推进镇域工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基础,是促进镇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是促进镇域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此可以推动镇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因此,我县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镇域“三化”发展上,坚持镇域经济的发展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来进行,实现县域经济与镇域经济相互推动、协调并进。

  重点抓好发展规划

  为促进镇域经济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我县在指导镇域经济发展时重点抓好发展规划。

  一是抓好城镇发展规划。制定了“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为纽带,一般镇为依托,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推荐新城镇、天堂镇、六祖镇成为省定中心镇,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地区发展的龙头。还将稔村镇和车岗镇定为重点发展的城镇,使全县城镇布局更合理,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的带动作用。二是抓好各镇的产业布局规划。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和“多拿几个单打冠军”的思路,指导各镇发展特色经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根据各镇的产业基础、资源状况和传统优势,通过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利用各镇资源,力求做到镇镇有特色、镇镇有主导产业,在全县形成分工协作、互补促进的产业体系。目前,新城镇成为省级的不锈钢制品专业镇,勒竹镇为著名的畜牧大镇,天堂镇成为县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太平镇以果品加工为主业,六祖镇以旅游业为特色,水台镇以花卉、水果产业占优,稔村、东成、车岗等镇成为我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基地。三是抓好园区规划。我县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抓好省道沿线各镇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要求有条件的镇建1到2个工业园区,构筑好项目承接载体,促进镇域工业发展。

  着力点在于优化投资环境

  在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的镇域内,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经济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近年来我县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扶持镇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着力点。

  一是下大力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县城四大出口的改造,建立起与周边县市连接的便利交通网,提升了城乡电网的供电能力,完善了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二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上下一心思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项目建设上

  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在镇级财政实力薄弱、资本积累困难、政府投资力不从心的情况下,我县把推进镇域“三化”发展的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项目建设上来。

  镇域“三化”发展必须以工业化为核心。我县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心下移到镇、村,以此推动镇域工业的发展。要求各镇树立“工业立镇”思想,将各镇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和规模企业。各镇、村都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选派得力的领导干部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强化各镇抓项目的责任人,并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具体抓。各镇抓住珠三角经济区产业升级转移的机遇,利用好各种积极因素,引进县外的资金,促进了一大批项目上马。近年我县先后有欧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科健织造、华实松香厂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上马,不锈钢制品、雨具、皮具、针织服装、果品加工、林产化工等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镇域工业总量迅速壮大。去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28个,引进资金亿元,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全县镇域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我县还先后获得“中国果品加工之乡”和“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称号。

  在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农业项目、城镇项目并上。近年来,我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以开展“大禹杯”竞赛活动为契机,抓好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建设,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几年来,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达到亿多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县还把城镇作为一个大项目来开发建设,按照“启动民资,经营城市”的思路,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投入相结合,运用现代市场经济手段建设城镇、管理城镇,推进城镇化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推进高尚住宅小区项目开发,并带动配套建设了一批桥、路、堤项目。目前,累计启动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0亿多元,使县城架构拉大了两倍多,人口增加了一倍,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县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在加快县城改造建设的同时,帮助天堂、六祖、稔村、车岗等乡镇进行道路、卫生环境改造。全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达10亿元,有力推动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8%。

镇域经济汇报3篇(县域经济发展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