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

时间: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9篇(关于春节的抒情散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9篇(关于春节的抒情散文),欢迎参阅。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9篇(关于春节的抒情散文)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1

  关于儿时的记忆抒情散文

  儿时的记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好的,不管是伟人,还是平民;不管你富有还是贫穷;不管你经历过痛苦还是感受过欢乐;我们都是从儿时一步步走过来的。儿时有欢笑,有泪水,有喜悦还有悲伤,儿时一起玩过的小伙伴们,现在都怎样了?他们工作好吗?生活还好吗?身体还好吗?在我们即将老去的青春时光里,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不断浮现在眼前。在一起打闹玩耍的场景像一场电影在一遍遍的回放着……周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儿时玩过的'地方,从那个已经快认不出来的小街道穿过去,在这个安静的午后,街道上行人很少,因为已经进入冬季;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在家里待着。一边慢慢的走着,一边寻找着儿时曾经嬉戏玩耍的地方,可是,任凭我怎样努力去找,可还是找不到最初的模样。走到一家门口,看见一段楼梯,在阳光的阴影里,泛着暗淡的光。我突然想起,这个地方,是我们曾经捉迷藏的一个地方,在楼梯周围绕来绕去,楼梯的上面,下面,都留下一串串笑声,一个个活泼的身影……就像是昨天的事情一样。看着阳光透射到那段楼梯上,一半是阴影一般是阳光,感觉自己尘封已久的某些东西,在这一刻像清澈的小溪缓缓流出,儿时的记忆,也随着这小溪一点点的拼凑着,流淌着……

  离开那段楼梯,我又走在这条小街上,这时的阳光已不再强烈,就像我们这一去就不再返回的青春!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2

  曾有的春节的微笑,又勾起我的思念,有如一汪碧水,有如一面明镜,映照常春藤一蓬如盖的绿荫,拥抱洁白而静谧的云天。

  那是我的记忆,它多么遥远,漾着一颗自由,纯朴的灵魂,融入我灰色的记忆……眷眷绸缪的思恋飞向遥远……

  怀恋的春节是在父母的膝前,淡淡的平实飘逸出香,透溢出美。喜欢母亲春节前忙碌的身影,流满小屋的各个角落,洒满温馨,小小的我围在她的左右,听命于她的呼来唤去。时而,母亲柔柔的手摩挲我红红的脸蛋,说着赞美的话语,骄傲的心灵会回报母亲加倍的殷勤。

  喜欢自己小巧的手卧在父亲宽大的手掌里,像只快乐的任意飞翔的鸟儿。畅游在琳琅满目的.商海的天空,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父亲的疲惫会因我的欢欣而消融,慢慢流淌的热默默无声。

  喜欢春节穿上新衣,尾随哥姐在大街小巷疯跑,至真至纯的游戏,能痒得让人想笑就笑,从心底奏出悠扬,绵远……

  年夜的欢聚,触动了梦一般的琴弦,和着饺子的热气,为父母送上美丽的祝福,幼稚的我总说出一大堆令人捧腹大笑的祝语。

  沐浴在父母的笑容里,贪婪地吞吃着可口的饭菜,常常忽略父母因连日的劳累而吃得很少很少的倦容。

  绵绵软软的丝带般的牵挂,缠绕着过往的岁月,悄悄拉起每一朵晶莹剔透的浪花,丝丝缕缕的柔情碧绿了淡泊的心。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同样的春节,迷失了曾有的欢乐。时光飘走了容颜,也飘走了曾有的纯真时代,我们真诚地走出了岁月,却永远走不进岁月的真诚。

  爱人给我出了道选择题,是年前回家?过年回家?还是年后回家?,题目一出,我俩不约而同相视而笑,不言而喻,他猜透了我的心思,答案不是单选,而是多选。

  过年了,真的该回家了。

  多陪陪老人,常回家看看吧。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3

  儿时的春节散文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怀念起儿时的春节,许多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记得从姥姥、姥爷家转学,回到我的出生地,那个偏远的坝上小城,是在1973年。那时的我刚九岁,正在上三年级。与姥爷家相距150公里,但口音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时难以改口,以至转学后时常被同学们学舌调笑,大约一个月后才慢慢改变了口音和同学们一样了。

  儿时的我,同许多的孩子们一样,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了,至今也有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普遍的家庭生活都比较拮据。市民的粮食都有定量,买米面油要粮本,买布要布票,肉要肉票,糖要糖票。副食供应很紧张。所以,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相对比较多点的肉和其它一些平日吃不到的美味。

  我接触的富裕家庭不多,那时也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春节前,每家都要彻底打扫屋子,拆洗被褥,洗许多衣物。那是个样板戏的年代,清楚地记得家里墙上挂着《龙江颂》中江水英和《红灯记》中铁梅的剧照。随后,家里要做的就是要准备新年的食物了,当时几乎每个家庭必有的三样就是:压粉条、炸点心、炖猪头。也买点糖块,炒制一些花生、瓜子,油炸一些蚕豆,也叫兰花豆,还有中秋节时储存在地窖的水果,这已是不错的条件了。

  白天父母上班,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在晚上进行。粉条是用纯土豆粉做成的,坝上盛产土豆,比玉米粉、红薯粉要筋道、好吃,做粉条工序比较复杂,还有一些小技巧,以至我一直也没有学会。每次做很多,做好后,一团一团的直接放到院子里冻起来了,这样也便于保存,做菜时也方便取用。我的'家乡地处坝上,冬季最低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度,院内的东、西厢房也便是天然的大冰箱了。

  炸点心主要是糖枣、麻花和江米条,这可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家庭都会做的。我家每年都要请人来做。和面很关键,发面、搭碱、软硬、糖量等等。搓麻花很有意思,把和好的面切成条搓几下,折成三折,提起来就自动扭转成麻花了,我也在旁边认真的看和学,也试着搓了几个,没想到也成功了,受到父母的夸奖,心里还颇得意呢。搓好的麻花摆在一起,最后用北方特有的胡麻油(也称亚麻籽油)炸熟,金黄色的麻花便出锅了,一定要控制好火候和油温,点心可不需要外焦里嫩哦。

  再就是炖猪头了。因为,当时肉价虽然只有八毛多一斤,却也要凭票供应的,而且也很有限,价格还是比猪头要贵得多且不用凭票,每家都要买三四个猪头。那时的家庭双职工每月收入大概也就四、五十元,养活五六口人,生活都不易。

  炖猪头事先要用在炉膛烧红的铁钎子把猪头上的毛烫掉,弄的满屋子都是燎猪毛的味道。最后洗净,每个猪头分为两瓣,便于炖熟。那时,家里都用的是灶膛、铁锅,锅也比较大,满满一锅猪头要炖两三个小时才能炖熟。渐渐的铁锅里的肉香就飘满房间的每个角落,也飘到了窗外,左邻右舍都能闻的到,令人垂涎。我最盼望的就是三十晚上吃炖好的猪头肉了,最爱吃猪鼻子的部位,也只有今晚才可以足吃一顿,平日节俭的生活吃肉是很少的,剩余的就要挂在厢房,冷藏起来,留作以后慢慢吃了。

  晚饭后,天色已黑下来,每家院子里都要挂起红灯笼。我们这些孩子,则每个人提一个里面点着小蜡烛的纸灯笼,有圆的也有长的,也有家长们自己做的,形态各异。兜里揣着着不多的鞭炮就跑去街里玩了。那时的炮竹很小,也很便宜,二毛钱一挂,只100响。这也不舍得一下子放完,而是逐个的摘开,单个的去放,为的是玩的时间更长些,点燃后没响的那些,也要拣回来掰断,用香头点燃火药看喷出的火花。有些调皮的孩子把点燃的炮竹扔到其他孩子的灯笼里,随着一声炸响,他得意的笑了,而被炸坏灯笼的孩子,委屈地提着破灯笼哭着回家向父母告状去了。

  那时的家庭都没有电视机,只有在外面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才是最开心的时刻。偶尔也和父母玩玩扑克,听父母讲讲他们小时候过年的故事。许多人在年三十晚上是不睡觉的,这叫熬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我熬不住,却也睡得很晚,就这样其乐融融的度过除夕之夜。

  那个年代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年味却是浓浓的,四十多年过去了,太多的回忆至今仍记忆犹新,令人怀念,每每想起儿时的春节,也是那么的温馨、甜蜜和幸福!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4

  儿时的记忆抒情散文

  春末夏初,我漫步在故乡的小路上,悠悠南风拂过绿柳,眼目所及之处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悠悠岁月,悠悠过往,悠悠往事纷沓而来。

  小时候的记忆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那记忆铭刻在了骨头里,常常使我触景生情只觉得有些事情似曾相识又好像是命中注定,仿佛驻足在我的命运里,随时随地准备着上演命中注定了的剧情,不知是喜是悲,但必须接受我别无选择!

  时光机把我带回了过去,那是我五岁的光景,我暗中祈祷着自己可以永远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儿时的道路高低不平,泥泞又坎坷,如同我多舛的命运。儿时的房屋在记忆里是土黄色的,是蓝灰色的。土墙,黄土墙上生满了干巴巴的随风飘摇的草,蓝砖砌起来的房子上覆盖着蓝色的瓦,蓝色的瓦上生长着青灰色的瓦松。

  妈妈从地里揪下一把将要成熟的麦穗,在灶间燃起忽高忽低的麦秸火,麦穗在火里挣扎萎缩,仿佛很痛苦,却在火中变得成熟,空气之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

  妈妈把麦穗扔进簸箕里,用她皴裂的手给我搓出一捧开胃的零食,她朝着麦粒吹一口气,风刮跑了轻浮的糠秕,它随风飘逸,仿佛恋恋不舍,就如同我不愿长大一样。

  妈妈舍不得吃,我贪婪地据为己有,那浓香的味道缠着我几近三十年,至今仍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如今我们的家园已经沧海桑田朱颜改。看,洁净宽广的街道,并且有保洁定期清扫;看,鳞次栉比的楼房拔地而起;看,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看,以往荒废的空心院子建满了仿古小亭。

  回首过往我满头乌发美丽的娘啊,如今您已是一头雪霜。

  娘啊娘!那天,我看到您嘴里含着腥苦的中药把两腮撑起老高手拿着棉签正在通着您的鼻孔,无情的病痛折磨着您,您却依旧为我操心劳神而我却眼睁睁地看着您逐渐老去而无能为力。

  您为我割了二斤瘦肉替我捏了水饺,我吞咽着水饺如同嚼蜡没有味道。

  儿时的味道,那捧烧麦子的香甜穿越时空而来,嘴里的水饺顿时变得香甜,像一粒粒烧熟的麦子,刺激着我舌尖上的味蕾。

  岁月啊它无情残酷,它夺走了您美丽的青春容颜,吞噬着您的健康体魄,可您仍固执地为了我不曾停歇下你一生劳碌的脚步。

  泪水充盈我的眼,春风抚摸我的`脸,河水浩浩荡荡,田畴莽莽苍苍,远近无人,我感到了孤单。

  我的记记带起我的身体腾空而起,在离地五米多高的低空飞行,地球引力莫名消失,这不科学,但绝非没有可能,因为我儿时就经常有这样的梦境或是错觉,在离地五米多高的低空肆意翱翔,春风汹涌,鼓起了我的春装,我感到身子轻如羽毛,胸腔和肚腹里充满了轻盈的气体。

  我陶醉在穿越飞行的愉悦里,四肢轻,无骨无肉,只有心脏在轻微跳动,我的耳边缭绕着鸟鸣花开的声音。

  我仿佛看到了年青时的您,我的母亲,那时候您充满了青春的朝气,那个五岁时的我默默不语站在您身边,静静地看着您为我搓着麦穗儿。

  您舍不得吃,我贪婪地据为己有狼吞虎咽着。

  春风鼓荡,艳阳当空,一幕幕一幅幅如快进的电影画面,好一个壮丽的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5

  儿时记忆抒情散文

  闲来无事,泡一杯清茶,坐在电脑前随意地翻阅着自己多年来写下的有关童年记忆的短文,看着,想着,当年的一幕一幕又跃然眼前。兴奋之余感到有必要静下心来将这些短文,做一次系统的修改整理和补充,以便给我的孩子们一个认识我们那个年代的窗口。

  一漕嘴里的童年

  我的老家在宁波东乡鄞州下应柴家村,这儿西望宁波,东临钱湖,和相邻的岙里王村一河之隔,村后的小河潺潺,长流不息,村里有大小不等的三个漕嘴:前漕头、小河头和大漕头,都从小河叉出,分别位于村子的东西两端和中间。

  孩子们一出生就与小河相伴,我就是跟着母亲在自己的漕嘴边游乐成长的。

  我家的小屋位于村东头的长埭屋,走出这条长长的弄堂,前面就是前漕头,因而前漕头就成了我的第二个摇篮。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被母亲抱出去坐在河埠头的石阶上看她洗菜、洗衣服,蹒跚起步后更是与母亲寸步不离,在漕嘴边戏耍,等慢慢长大,更与漕嘴结下了不解之缘。

  1学游泳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因为,这里的人们不论大人孩子几乎是天天都在与河流打交道,为了自身的安全可以说人人都得学会游泳,听大人们说在这儿打渔的“绍兴人”(因为以前打渔的渔民大都来自绍兴,所以一般都将渔民统称为绍兴人)他们以船为家,孩子一生下来就让他学游泳,方法很简单,就是用一条绳子缚住孩子的腰部,将他扔到河里,让他自己游几下再拉上来,这样一次、两次……就学会游泳啦。(没有亲历,似乎有点夸张)

  我们没上学时不知道什么是“游泳”,只晓得“游河”,最早还叫“甩(guai)河”,既形象又生动,在河面上用双手不停地乱划,两只脚还在使劲地拍打水面:这不叫“甩河”叫什么?

  坐在岸边看别人游河,被他们叫做“燥地鸭”,稍微大一点以后就用双手拉住河埠头的石阶,抬着头、用双脚不停地打水,这就变成了“埠头黄鳝”,如果碰到一个捣蛋的大孩子,猛然将你的双手从埠头石阶上扳开,你就会沉下水底打一个“没头拱”,当他赶紧把你拉起来时你一定已经喝了几口水,“啊朴,啊扑”地直喘气啦!

  呛了几次水,胆子自然越变越大,放开石阶,闭上眼睛,往水下一沉,哎!只要你不乱动,不一会儿就自己浮上来了,这就开始学游“拱头河”了,憋着气,蒙着头,手划脚甩,就能游好长一段路,不过一定要记住千万不可到河水深的地方去。

  我们也有自己的保险工具,那不是游泳圈,也不是塑料桶,而是家家都有的水桶、脚桶等等能浮在水面上的木头制品,胆子大的孩子还会拉下农船上那长长的跳板或橹,这可是能让很多人一起玩的啦。

  游河是孩子们夏天里最爽的游戏,看着太阳的影子慢慢地爬到母亲说过的位置(那时家里没有钟,太阳的影子就是最准确的计时标准)大家就立即拿上各自的“游泳圈”扑通扑通地跳入河中……

  2钓虾

  我因为从小只在母亲身边,和哥哥姐姐的年龄差距很大,因而胆小怕事,很少像别的孩子那样赤着脚到田头去捉泥鳅、黄鳝什么的,我只喜欢钓虾、钓鱼。

  钓虾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不过也需要细心和耐心。

  钓虾的工具比较简单:先到邻村的一位有“竹笆堂”(宁波老话竹园子)的大爷那儿讨几根细竹竿,那竹竿根部比小拇指细一点,脑头那边还要更细,长短和自己的人差不多,把竹节修理光滑,如果它有点弯曲,还得在火上烤一下,仔细地将它整直,这样就成了钓竿。钩子也是自己动手做的,最简单的就是拿大头针弯成的,但是大头针很容易被拉直;好一点的就用妈妈的缝衣针,用镊子钳着在煤油灯的火上烤,当针尖发红的时候,抓紧时间将它弯成u形,然后再放到灯上烤,再一次发红后,用锋利的小剪刀在弯钩的一侧剪出一个小小的“倒扎钩”,这就是最好的钩子了。缝衣线就是现成的钓线,如果想考究一点,在过年的时候向杀鹅的人家讨几根鹅毛管,去掉两侧的羽片,用中间那一段实心的羽轴剪成几个小段,串在钓线上就是浮标了。(鹅毛管根部空心的羽轴可以给姐姐做毽子)

  有了钓具还必须准备鱼饵。几个小伙伴一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掏蚯蚓,不是那种钓黄鳝的大蚯蚓,而是只比棉纱线粗一点点的小蚯蚓,它们一般都躲在潮湿的泥土地里,有时候翻开一块小石板就能找到好多这样的蚯蚓,有时候翻了好长时间也找不到几条。将掏到的小蚯蚓和一些湿泥土一起放进一个小小的罐头里,背上钓竿,挈一只小水桶就可以出发钓虾去啦!

  我们的前漕头是一个L形的漕嘴,这一横部位除了河埠头就是石坎,石坎可不像现在那样整整齐齐还用水泥抹缝,而是犬牙交错,留有大大小小的缝隙,那时的河水也不像现在那么浑浊,而是清澈见底,我们趴在岸边,可以清楚地看到鱼儿在摇曳的水草间自由地游来游去,螺蛳静静地沿在石块上慢慢地移动,老虾公挥舞着那对有力的钳子捕捉小鱼……我们在钓钩上串好一段蚯蚓,缓缓地对着那老虾公放下诱饵,全神贯注地看着它的一举一动,一旦它用双钳将钓钩送进嘴里,就赶紧提起钓钩。哦!好大的一只老虾公就被放进了水桶。这就是钓明虾。钓明虾不但必须心无旁骛,而且还要眼明手快、恰到好处,你提得早了,它一松钳子,你就一无所获;你提得晚了,它将蚯蚓吃了,钩子推了出了,脱钩了,再也不会上钩。想不让它脱钩除非你有“倒扎钩”,但是这“倒扎钩”比较难做,所以后来很多人就到城里去买现成的钩子了。

  小孩子么,总喜欢打打闹闹,能这么静下心来钓明虾的没有几个,而且就这么几个也不可能一个上午都趴在岸边,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一段河边放下很多钓竿,偶尔看看浮标,发现目标再去提杆。这就是“钓暗虾”了。钓暗虾是“广种薄收”,虾,虽然钓到不多,但是大家在一起玩乐,还是很开心的。

  中午和下午,一般不会再去钓虾了,钓鱼的人就多了起来。

  3钓鱼

  太阳越升越高,热得我们汗流浃背,小伙伴们只得提着水桶回家啦!这个时候妈妈总是刚刚做好中饭,镬盖上还在冒着热气,赶忙从灶前地缸里扒出煨着的年糕,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地换来换去想让它赶快冷却,咬上一口点点饥、解解馋,然后背起钓竿直奔河埠头去抢一个树荫下开始钓鱼咯!

  中午时分,埠头的水面上最多的就是“CA鱼”,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河里浮游,一会儿将尖尖的嘴巴翘出水面,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一会儿又钻入水下,留给你一瞬间的平静。所谓“桥倒压不死SA鱼”就是指这些浮在水面上动作迅捷的小不点。

  我们把钓CA鱼称为“豁CA鱼”,因为不必像钓河鲫鱼或其他鱼那样静静地守候,慢慢地提杆,而是一见它上钩就得猛地挥动细长的鱼竿,让钓鱼线在空中画一个圆弧,这种动作就是“豁”。

  豁CA鱼的鱼饵最好是苍蝇,那时的乡下,在夏天里拿一个拍子随处都可以打到苍蝇,有的人手掌一开一合就能抓到一只,我平时就是将拍死苍蝇捡起来放在一只火柴盒子里备用;如果来不及打苍蝇那就从冷饭筲箕里挖一团冷饭也能将就,钩子上只要扎一粒冷饭就能引来CA鱼。

  豁CA鱼是十分轻松的,坐在树荫下的埠头边上,光着的两只脚在河中不停地拍水,几个人嘴里叽叽喳喳地说说笑笑,只要眼睛看着水面,鱼一咬钩就赶紧一豁,管它是上钩还是脱钩。总常听大人们说:“有佬儿子豁CA鱼”,起先还以为豁CA鱼就是有钱人家的儿子,后来才知道这比喻的是“办事不认真,玩世不恭的无所谓态度”,仔细一想也很有道理,我们豁CA鱼也就是图个好玩,钓得到钓不到不是也无所谓吗?

  到了傍晚,特别是雷雨将临的时候,我就会跟着对门的公公出去看他钓“黄颡鱼”。

  黄颡鱼的鱼饵一般都用虾肉,我把上午钓到的虾的虾头摘下来,送给公公,公公将它的壳剥去,扎在钩子上,这钩子比我们钓虾的钩子大多了,还有一个很尖的“倒扎钩”,钓线也不是棉纱线而是胡琴的弦线,钓线上不但有浮标,在钩子的上面一点还有一个“腊锡珠”。

  公公坐在一把小椅子上,对着河面上有“风子”的地方慢慢地放下鱼钩,一只手稳稳地握着鱼竿,另一只手不时地抚摸着飘拂在风中的几缕花白胡子,炯炯有神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水面上的浮标,默不作声地等啊,等啊,我就站在他的旁边,可不一会儿就显得不耐烦了,看看满天乌云,看看平静的河面,又看看目不转睛的公公,真想跳下河里去做一条鱼…..突然,浮标动了,说时迟,那时快,公公迅速地提起了鱼竿,一条黄里带黑的鱼儿被钓了上来,它背上有刺,嘴上还有胡子,公公小心地将它脱下鱼钩,放进水桶里,嗨,它还活蹦乱跳的呢。

  眼看着雷雨就要下来了,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回家中为公公取来了大斗笠,自己也戴上了一顶,任帽子上的雨滴滴答滴答地越来越大,可公公就是不起身,因为鱼儿还在一条一条地上钩。

  一老一少,雨中垂钓。这景象随着对门公公的去世再也没有重现,只是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6

  儿时的回忆抒情散文

  扁担情——难忘的岁月!

  说起扁担,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或许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可是,有一段关于扁担著名的绕口令,想必人们会特别的耳熟!

  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急了,扁担抄起扁担打了板凳一扁担;

  板凳急了,板凳抄起板凳打了扁担一板凳……

  而我对于扁担情结,要从这段脍炙人口的绕口令说起。记得那是我上初中一年级的元旦,学校举行一次诗歌比赛,其中就包绕口令,于是,我就参加了绕口令比赛,我说的一段绕口令就是《扁担与板凳》,那是我虽然获得了三等奖,但是,从那是起,对扁担情有独钟!

  时隔多年,每当想起那一段特殊的岁月,扁担就像我生命里一段沉不下的音符,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便时常鞭策着我的生活!

  扁担是一种农具,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在上世纪初,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自家的扁担,挂在墙上,迎着早起日落的霞光,在人们的记忆留下了独特的印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像扁担、独轮车等极其普遍农具,也渐渐退出了自己的历史舞台,可是,那份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那些人、那些事与那些物,却成为了我们人生里难忘的情结!

  说起扁担,我就自然想到我的父辈,他们可以说就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见证者,扁担压弯了父辈的肩,可是,起初对扁担憎恨的父辈,在扁担压了一生之后,渐渐地与扁担融为一体,如父亲所言:自己的一生与扁担不期而遇,是两头尖尖的扁担,挑出了他一生的希望!

  如今父亲已经故去一年之多,想想父亲将自己的一生比为扁担,心里总会有一份酸楚,不是父辈的努力,没有父辈的辛苦,我们会有今天的幸福吗?一生如扁担的父辈,起早贪黑,不辞劳苦,才让我们今天的生活多了几分色彩,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拒绝这段曾经的扁担情?

  光阴似箭,父亲厚实的肩膀扛弯了扁担,而曾经挺拔的扁担也压弯了父亲笔直的腰杆。想想这段被岁月冲刷过的日子,扁担弯了,被遗忘在杂屋的某个角落里。可全身磨得发亮的扁担,即使布满尘埃,也依然泛着光泽,仿佛在向这个世界默默地诉说着一段生活的艰辛。

  然而,艰辛,并不代表着不快乐。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放学回到家的时候,就会看到一根长长的扁担竖立在院落的.西墙边,看似那么一根简单的扁担,却在岁月的流逝里,渐渐成为了一份最朴实的记忆!那时候的我在想,父亲用扁担挑出了今天的日子,而我一定要从父亲的手里,接过父亲的扁担,将生活的明天跳下去,这是一个人的责任!

  一去多少年,再度在文字里回首被沉落在记忆里的扁担,才更加理解了一个父亲的心愿!

  有人说,一个人的一生,若是和扁担缠在一起,那么他的生活轻松不到哪儿去,很不幸的,而我却不信。

  记得有一天,父亲回来,肩膀上肿的厚厚的,见此情状,我们总是不住地劝说父亲以后要少挑一点,可父亲总是说,一个人的一生是历练出来的,那是我不懂得父亲的意思,只是清晰地记得,满脸是汗水的父亲却一点也不言苦,直到他躺在土炕上,发出沉沉的酣睡声,或许才可能让人深深体会到他人生的负重吧!

  说起一生如扁担的父亲,我总会有说不完的话题。父亲从十二岁就担起了家里的生活,肩膀上被扁担压得厚厚的,一层又一层,每一层比每一层重,不爱说话的父亲,从不言苦,一次次地在坚守!

  父亲,您对您的评价是一根的扁担,最简单不过,如今被世人遗忘在尘世的某个角落,卑微地生,然后卑微地死,可是,您却肩挑起了一份生命的责任,是您们父辈肩挑走过路才铺就了现在的路!

  父亲,一生如扁担的人生,做为您的儿子,我真的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您,嘲笑、鄙视或不屑都无所谓,我对您只有一种敬畏。厚实宽敞的水泥路我尽量不去走,高耸雄伟的大楼我尽量不去登,就当作我替这个世界对你的最后一点敬畏。我知道那上面有你及像你一样的人流下的汗,甚至是血,我什么都不能做,唯有报以深深的敬畏,谨希望世人能够容纳!

  扁担,父亲一生相伴的记忆,你永远是我生命的一首歌!

.12.24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7

  近日,遇到熟人朋友见面打招呼,总不忘问一声过年回家吗?每每此时心中便涌起另番滋味。我明白,所说的回家,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那个老家。有了小家不算家,只要父母健在,那个生你养你的家才是你的归宿,才是回家过年的终点站。

  家,其实一直没有被忽略,她隐藏在心底最温柔最脆弱的地方。高兴时,或许会暂时的忘记她,可是在遇挫时,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到她。怀念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回想儿时光着脚丫奔跑在草地上,脚板亲吻大地的'感觉让我健步如飞,踏实无比,现在穿着精致的皮鞋,走在城市的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上,却有些跌跌撞撞,步履艰难。

  回家过年,那是多少游子一年的期盼,在外漂泊久了,我们多想回到那日夜思念的家,多想看看那天天为我们担心的父母。记得还小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喜欢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而今我们盼望着过年的团聚,可以陪父母说说心里的话。同时我们又多么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害怕看见父母那渐渐发白的黑发。曾几何时,我们为了我们的学业、工作离开他们,透过他们那充满希望的眼神可曾读懂那背后的寂寞,那充满笑容的深处隐藏着多少孤独的等待。

  回家过年,那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等待。快过年了,我知道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在心里天天掰着手指头在算。随着年关逼近,闭上眼睛我可以感觉的到他们那渐渐舒展的皱纹......快过年了,回家吧,要知道那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夜,寂寥的清辉,铺满了心的世界,随着夜色,弥漫着一种想念,弥漫着一种感觉,渐渐的、渐渐的浓了。乡愁在心底,凝成了一个个字花,在心里悄悄的开了;乡愁在心底,凝成了一片片叶子,在心底悄然的绿了。困倦的眼呵,无语的心,在每一个凄清的夜。在思念中,乡愁,是一首母亲唱的催眠曲,在思念中,月,渐渐的沉了。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8

  春节杂感抒情散文

  古人说干冬湿年,这话说得真精准,干燥了一冬天,似乎就是为了在过年时好好地下这一场雪,雪花风风扬扬,落地即化,不知是不是因为辜负了严冬而流的忏悔之泪。

  过年的味道因为春雪的骤然来临也凭添了一份湿意。初二是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正日子,一早起来,收拾停当,我们一家便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拜年。

  过去,每年的这一天,我们几个姐妹都会不约而同地一块回娘家拜年,为的就是那份热闹,但近年来,却只有我和我妹一家还是保持这一习惯,在正月初二这天一块回娘家拜年,大姐二姐因为各种原因,往往推迟了回娘家的时间,就像今年的春雪一样,因为没有下在正日子,所以虽然下得热闹,细品却总觉得少了些滋味。

  很期待进门时孩子兴奋的`叫声,我知道这是讨压岁钱的节奏,所以,一进门,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们发红包,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兴奋的样子,我也常常被这种情绪感染,想起自己小时候拜年的情景。

  记得小时候,只要长辈给钱,哪怕只有五角、一元也要兴奋上好长时间,然后结伴去捡炮杖,只是在记忆中,那时候的冬天似乎比现在更冷些,年味也更浓一些。

  今年的雪来得迟了些,古谚说春打六九头,这雪却下在了七九,真真是算得上春雪了。农村人往往把正月当作一年之始,这雪又是下在正月初一、二,所谓瑞雪兆丰年,我想这场雪应该是落在农民的心尖尖上了吧,有了这场雪,来年的丰收应该是没有悬念了。

  春节时节,瑞雪轻扬,这年过得真是湿湿润润的。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9

  柑子园,儿时的乐园抒情散文

  四十多年前,我家是个大四合院,住着好几户人家.一院子四五个孩子,整天活蹦乱跳的.我家的后门直通我家的柑子园,后面白祖祖的家门正对着我家的柑子园.白祖祖人挺逗的,一头白发,小小的脚儿瘪瘪的嘴巴,说起话来风趣得很.听人说,她原来是大家闺秀,识得些字,读过几本书,常常逗得孩子门跟前跟后围着她转.除此之外,便是在我家的柑子树上,像群猴子似的蹿上蹿下,整天乐得无忧无虑的嘻嘻哈哈,大人们不喊个两三道是不舍得上桌吃饭的,有时干脆把饭端到柑子园里坐排排,围圈圈,可香着呢!

  我家的柑子园并不大,二十来棵柑子树围成一个长方形,大约有两分地大小.柑子树都开白花,香扑扑的,常惹得蜜蜂嗡嗡乱飞.绿绿的叶儿,雪白的花,硕大的'树冠遮住了天上的太阳,夏天里很是凉爽.知了在树上鸣叫,爬上这棵树那棵树上也在叫,都不知上哪棵树上逮蝉好.晚上,便拉着白祖祖坐在园里听她讲故事,唱儿歌,有时睡着了还得叫大人抱回家.

  进入冬季,气柑都熟了.黄黄的,大人小孩分享着气柑的美味,还经常送些给邻居们.气柑有好几个品种,有的脆生,有的汁特多,特别是那红瓤瓤柑子最是甜,不等成熟便偷偷的摘着吃起来.大柑子好吃,小柑子也没有丢了得.虽然个儿小,没有什么籽,但经常有人来找,说是中药做药引子,叫药气柑,又叫哑气柑.于是大柑子吃完后,便把小柑子用刀切了穿成串串,晒干了等人来取,有时也送些到药店去卖.

  后来,有人把房子搬走了,剩下的也改建了,气柑树便相继被移栽或挖掉,最后仅仅剩下一棵气柑树孤零零地在老地方,显得那么凄凉.今年回家,仅存的一棵树也不见了,曾经是多么的生气盎然,如今是踪无痕迹,何况人乎.

  昨晚,我又梦见了我儿时的乐园柑子园.还和四十年前一模一样.

儿时的春节抒情散文9篇(关于春节的抒情散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