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中小衔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

中小衔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共6篇(数学中小衔接讲座感受)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6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3153个字,阅读大概需要8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中小衔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共6篇(数学中小衔接讲座感受),供大家赏析。

中小衔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共6篇(数学中小衔接讲座感受)

中小衔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共1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 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 ,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中小衔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共2

  “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培训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杨翔

  2014年5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六枝特区教育局承办,并在六枝煤机厂电影院举行的“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经过过本次活动的培训,我觉得受益非浅,主要体会如下:

  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后连贯非常紧密。小学数学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府学习的基础。因此,除了要把这个基础打牢之外,还必须注意到知识间的衔接,特别是与初中的衔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教小学想中学”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作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使中小学能顺利有效地“对接”。如:小学主要学习算术知识,上到初中就转变为代数知识。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学习初中代数的基础,如果学生学不好,那么初中数学的学习就困难了。为了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我认为其一:应该让学生了解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以小学中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加法的交换率、结合率,乘法的交换率、结合率和分配率要用字母来表示,不用字母行不行?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他们明白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明了,含义广泛,这样对小学生逆向思维有好处,为学生代数的打好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思维结构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小学衔接的重要步骤。学生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在这方面我平日渗透的有些偏少,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内容。

  最后,针对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与各位同行共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的前提;丰厚的专业素养——高效的基础;基本的教学规范——高效的保障;乐观的专业态度——高效的催化剂。

  当然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教学的衔接,让学生自然平稳地由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到初中阶段学习,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积累经验,共同努力。

中小衔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共3

  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感想

  由于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不少小学学生感到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和方法。解决这个矛盾的钥匙就是: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

  一、对衔接教育的理解

  搞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于三年初中数学学习很重要。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讲有莫大的鼓舞。尽早适应与小学数学教育在学习方法、学习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的初中数学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则是衔接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我认为要搞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育,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

  2、注意学习方式的衔接。

  3、注意学习方法的衔接。

  4、注意学习内容的衔接。

  5、注意学习思维的衔接。

  6、注意学习情感的衔接.7、注意成长发展的衔接.作为小学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其成长发展中的变异和自身存在的差异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阻碍学生自身发展的多元要素。

  二、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的问卷与分析

  ㈠调查背景回放

  1、一位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对妈妈说:“我就要成为初中生了。我真想早一点看到初中是什么样的?”

  2、太原市某初中一年级的小华同学在游戏机室面对前来寻找的家长,用充满委屈的口吻说:“我不想长大。我不想毕业。我不想当初中生。我想念我的小学老师。”

  3、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我只有初中毕业,又过去这么多年了,以前学的那一点点东西也都忘光了。孩子问我什么,我基本上是无法回答。只能叫她去学校问老师。”。

  4、在某些教师聚会、座谈的场合里,有时会听到一些初中教师在摇头、叹息:“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要扭转都不行;而有些知识中学还要

  学,小学却都教了,那我们还要教什么?自从取消升学考试之后,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弱了,心算、口算能力以及准确率都比以前有升学考试时低;上课时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

  5、小学教师不满了:“我们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都能获奖,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辞辛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是有问必答,学生都认同我们是他们的知心人;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育??”

  回放这些学校生活中的只言片语,为的是引发我们去关注正处于小学和初中衔接点上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前不久,太原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部分教师编制了关于“学生、教师、家长”的三份问卷,到市区部分学校的小学

  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960份,回收1804份,回收率92%,其中有效问卷1804份,有效率达100%。 ㈡问卷调查与分析

  1、学生问卷方面

   (1) 关于对学习内容的预习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小学

  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60%左右的学生能主动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30%左右的学生是教师布置才预习;只知道课题或一无所知的人数比例,小学

  五、六年级学生为79%,初中一年级学生达15%。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学生在主观上意识到预习对于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怎样做好预习工作,从分配的时间和预习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走过场之嫌,体现不出预习的真正效果。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轻,预习的时间相对较充裕,教师更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教给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 (2)关于课堂上能否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课堂上能经常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

  五、六年级比例为21%,初中一年级仅为44%;偶尔能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

  五、六年级占69%,初中一年级占81%。这数据上的差别,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由年龄特征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使得初中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不如小学生那么强。这可能跟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也有关系。小学课堂相对活跃,但是在热闹课堂的背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质量呢?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3) 关于在学习上得到谁的帮助最大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大多数学生认为得到老师的帮助最大,小学

  五、六年级学生占70%,初中一年级学生占57%。而得到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小学生更多依靠的是老师。初中学生间交往密度较大,意识更强,得到同学的帮助就比小学生多。综上因素,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间方面应该更有优势。

  (4) 关于最迫切需要在哪些方面获得支持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最迫切需要在学习方法指导上获得支持,同时32%的小学

  五、六年级学生需要提供学习资料,33%的初中一年级学生需要宽松的学习环境。可见,小学生的依赖性还很强,而初中生虽然学习能力正逐渐提高,但因“应试”所致,心理压力也大,所以他们觉得获得宽松的环境比提供学习资料更重要。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2、教师问卷方面

   (1) 关于对任教学科不同学段课程标准是否了解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从调查的结果看,%的小学教师和%的初中教师对于任教学科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不太了解,这个结果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因为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关注的是自己任教学科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于任教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教研时往往缺乏更多的思考。即使有,大多也是经验性的探究多于理论性的学习。我们可以设想,教师如果对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各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小学教师就不知道学生在初中将要学习的内容,难以做好一些基础性的铺垫;而初中教师也同样无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此必然会出现了小学和初中在教育教学衔接上的断层现象,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2) 关于对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调查结果表明,51%的小学教师和55%的初中教师认为,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勤于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胆发言、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例如,课外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并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书来学习等。另外,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认为小学和初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初中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需要学生做好必要的预习准备工作。课堂上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习理解,不可能像小学那样知识点较少,可以手把手地一一讲解。因此,培养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3) 对教学中最重视学生哪方面发展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小学教师重视。这是因为小学是打基础的时期,必须重视其全面发 篇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讨心得体会

  龙里县第三小学与龙里名族完全中学

  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师:倪艳

  从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大家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小学时的语文成绩很优异,但一升入中学成绩就直线下降,总考不出好成绩,语文成绩平平,这很值得中小学老师深思。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更好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龙里民中和我们城关三小特开展了本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对造成中小学教学脱节现象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从教学内容、教法和学法来看,中小学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对简单,知识点少,基础性较强,内容浅显易懂,教法以朗读、记忆为主,老师耐心强调熟能生巧,所以记忆沉淀较好。考查内容侧重于课内知识,比较浅显直观。教师一般只要求学生侧重于积累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对作业精批细改,使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尤其对中下等学生直接是扶着走,这是小学阶段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缺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中学语文教材相对比较深奥,知识点较多,不仅要求阅读,还要突出基础知识、写作、理解三大块,课堂容量大,没有较好的记忆沉淀和汉语基础是跟不上的。很多知识点在课堂上一带而过,较多的作业又使老师对学生作业不可能精批细改。考试却往往将知识点变形或延伸,更侧重理解,即使是默写,也很少以单纯的填空出现,往往结合对课文的

  理解和归纳。这往往把学生从单一清醒变成了复杂的糊涂,要对未掌握的知识能及时了解发现,只有老师多付出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问才能明白。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对这突入其来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难以适应,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许多学生颇有感触的说中学语文好难学。

  面对脱节状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现在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新的探讨和改进,加强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升入中学后能迅速适应中学的学习,如养成读课外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

  2、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中学初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给学生一个过渡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讲精练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和讲解。并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要求学生能自己去找寻答案,在扶中适当学会放。

  4、中学语文教学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采取先扶后放方式; 教师从实现素质教育总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积极更新课堂教学观,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总而言之,从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跨越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且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还必须得走在他们的前头,全面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集中精力把劲用在刀刃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012年11月篇三: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一年级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赵 俊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一个学期结束以后就会发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成绩也很优秀。

  在我所带的语文课堂中,开学第一天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讲解了语文书和练习册的使用,并对作业本和笔作出要求。后期的作业中会对书写的正确、美观的作业贴上贴画奖励,以此鼓励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课堂上会对积极思考认真听讲的同学提出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这些都是在这几年的低段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也是这半年来一年级教学的体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篇四:初高中英语的衔接之心得体会

  初高中英语的衔接之心得体会

  【摘要】 高一起始阶段的教学需要耐心和恒心,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全面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新的飞跃。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高一新生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1-049-01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高中英语教学,仍要坚持组织听说读写各项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以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下,笔者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听

   “大纲”指出,高一学生应能听懂别人所说的英语。学习说话,学习发音都离不开听。因此,要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对听予以高度重视。作为学生,不仅要能抓住和记住教师和其他学生说的大意或要点,而且要能进一步通过对方的口气、脸色听出对方的真实含义。在听力的理解上,有很多学生很薄弱。我们的听力主要使用专项和学生双语报进行训练,在训练中,也发现学生不能总体把握听力的内容,孤立的听什么,选什么。涉及到运算的题目不能很好的反映。由于高一学生在初中时,教师普遍用中文授课。特别是初三,学生除了做试卷,就是听讲解试卷,因此根本谈不上进行口语和听力的系统训练。到了高中,对于教师的英语话教学,学生

  一下子很难适应。即使有些英语成绩还不错的学生,也坦言听课时有难度,必须把老师的英文先要翻译成中文,进行理解后再翻译成英文进行回答;而那些英语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则反映老师整堂课用英文讲,他们听懂50%都不到。这固然与初中时英语的应试教育有关;但同时,对于我们来讲,挑战不小,要学生在听力上有彻底的转变,压力不小,要带领学生做更多的针对性的训练,来得以提高。

  二、说

  “大纲”中的教学目标指出:“(高中生)能就课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课大意;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比较连贯、清楚地介绍本人、家庭、朋友、班级和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社会、文化、科技等情况。”作为教学手段,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言、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方法。作为高一学生,他们很想说英语,并希望能说好英语。但由于初中时口语训练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学生害羞,不敢开口,怕说错了别人笑话。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说话创造条件,培养信心,鼓励学生多开口。

  三、读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当前,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a.学生的词汇量不够;b.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熟练;c.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于跨文化和不同学科的 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初中时,学生碰到的阅读材料,词汇量很少,而且易于理解。但一到高中,学生明显感到阅读中碰到的不认识词汇越来越多。即使一些学过的词汇,可能意思也变了。因此,学生在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时,感到很难下手。我们都知道这两项最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是最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阅读技巧,同时在课上随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新词汇以及西方风俗、习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文文章。而且在阅读中注意不同的文体的阅读技巧,例如运用skimming,scanning等技巧。

  四、写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有着这样的感触:高中英语容量大、要求高、上课的节奏快、课时的安排比较紧。词汇量的增加,句式表达的复杂,语速的加快,综合题的考察让许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难以应对。究其原因是初高中英语之间的落差造成的。因此,高一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搞好初高中英语的衔接,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创造条件。

  (一)正确引导,树立信心

  刚入学的新生对英语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以前基础好的同学,希望自己在新的高度上再创辉煌;基础差的学生更希望自己能在新的起点上从头开始,有所进步。每个学生都对自己崭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设想。教师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从基础入手,抓好日常教学环节 高一阶段应侧重基本功的训练,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听课文、对话录音,都应要求学生不看课本。教师不能为了赶进度、省时间而省略听力环节。而且,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听力练习,以锻炼学生的“耳感”。朗读有助于改进语音、语调,增强语感,而且对听力和口语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读得熟有助于听力时对词句的快速反应,也为流利地表达创造了条件。

  (三)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营造高效课堂

  听过初中英语课的老师就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到了高中,则是另一种情况,课堂上能主动发言的不多,课堂气氛沉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4%的学生认为“在英语课上,老师叫到才发言”。这里面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因素更为重要。初中教师往往更重视引入、呈现环节的设计,操练形式变化多样,更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如实物、游戏、竞赛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值得高中老师学习。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课堂密度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堂课看似很充实,其实学生能掌握的不多。因此,在选择课堂教学模式上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主,加强情景创设,活化教材,活化课堂,极力打造高效课堂。篇五:“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培训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杨翔 2014年5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六枝特区教育局承办,并在六枝煤机厂电影院举行的“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经过过本次活动的培训,我觉得受益非浅,主要体会如下: 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后连贯非常紧密。小学数学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府学习的基础。因此,除了要把这个基础打牢之外,还必须注意到知识间的衔接,特别是与初中的衔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教小学想中学”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作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使中小学能顺利有效地“对接”。如:小学主要学习算术知识,上到初中就转变为代数知识。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学习初中代数的基础,如果学生学不好,那么初中数学的学习就困难了。为了做好教学内

  容的衔接,我认为其一:应该让学生了解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以小学中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加法的交换率、结合率,乘法的交换率、结合率和分配率要用字母来表示,不用字母行不行?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他们明白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明了,含义广泛,这样对小学生逆向思维有好处,为学生代数的打好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思维结构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小学衔接的重要步骤。学生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 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在这方面我平日渗透的有些偏少,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内容。 最后,针对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与各位同行共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的前提;丰厚的专业素养——高效的基础;基本的教学规范——高效的保障;乐观的专业态度——高效的催化剂。 当然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教学的衔接,让学生自然平稳地由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到初中阶段学习,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积累经验,共同努力。

中小衔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共4

  “中小衔接”教学总结

  北京市东方培新学校

  2013年九月,我校开始进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性研究,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意义,以及如何衔接都有一些想法、做法。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所以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如何能使得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发挥最大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环境的改变,新知识的增加,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发了许多新的变化。同时,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改变,使刚刚步入中学七年级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数学成绩一般会出现明显地下降。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数学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不稳定。

  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开始抓起。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二、衔接点

  1、教学内容的衔接

  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联系,找出衔接点,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基础。如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由数的认识与运算过渡到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为由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逐渐过渡。这种飞跃给学生认识带来了困难,迟迟内化不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集中复习一些与初中数学紧密联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从六年级开始,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以便学生进入七年级后能够很顺利的适应学习。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在简单、直观、可塑的形象思维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引导产生对比、分析,进行简单的归纳,而初中数学教学则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并不是把知识的结论简单告知学生,让学生去记、去背,然后再去套模式,想套路去解决数学问题,而是通过构建,形成知识点,蕴含或产生知识的背景,让学生相互讨论,自我尝试,归纳、总结知识特点和规律,自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4、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

  继续保持小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刚从小学升上七年级,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其次,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故此,从六年级开始就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指导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

  三、后一阶段展望

  1.从数与代数角度看。鉴于六年级这一学期包含大量的应用题,所以后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怎样衔接中小学的方程以及应用题。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此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此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图形角度看。六年级这一学期我们接触到位置、圆的知识。由于在中学阶段的知识中含有有序数对,所以在六年级的教学中适当渗透有顺序的数对,以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能够很好的衔接。学习圆的知识时,在练习题中出现的求阴影部分面积的题目,与中学的题目类似。所以我把求阴影面积这一专题课的知识进行扩充,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思想方法,解题技巧,这样能够补充学生对图形认识这一领域的空白。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我把相关初中的统计题做过一遍,把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前渗透,这样能够将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更深入,也能减轻初中阶段综合统计图的教学难度。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去更进一步地去探讨和研究。

  2013-11-23

中小衔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共5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心得体会—麦丽萍

  幼儿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那么在科学领域要怎么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呢?在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实施上,教师要敏感地把科学教育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并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的意识,能随时随地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要四能)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 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

  1 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 ,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五、要尊重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承认和保持幼儿个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注意有区别的对待,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科学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获取科学知识体验,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也可以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要注重科学的方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幼儿通过好奇、好问、好探索,并大胆实践、尝试,由此获得直接经验来认识、了解事物。而相对贫乏的知识经验和粗浅的认知水平,又决定了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及其关系。因此,在幼小衔接阶

  2 段,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行为、习惯的引导,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知识的乐趣,尝试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究活动。

  七、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幼儿极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小学科学活动中也可以恰当的使用这样的一个教学形式,这样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有利于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使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在大班后期,除了游戏外,还应该融入小学课堂中学习知识的模式,让幼儿提前适应或者说是感受小学的教学方式,然后再渗透游戏,如此,来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工作既要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还要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园与小学的相互衔接应注意科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更好地关注这一时期幼儿的特殊需要,有效而科学地帮助他们平稳顺利由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3

中小衔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共6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下面是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因素

  1.学生方面分析

  (1)环境与心理。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双基”不扎实。初中数学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就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那些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训练不能到位。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还没有学就产生畏惧情绪。

  (3)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不得当。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教师方面分析

  教师对新课改和减负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生参加了三年新课改实验,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而高中教师是初进课改,还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因此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因此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就更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3.对初、高中教学内涵差异的分析

  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有着强烈反差。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的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实验修订本教材却新增加不少内容。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体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差。相对来说,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着重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因此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也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的情况,要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全面地理解和学习新课标。教师要想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就要加强对高中新课标的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这样讲起课来才会游刃有余。

  2.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心理辅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初上高中的同学们在心理上大都没做好准备,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做好沟通,加强心灵交流,让他们及早的适应高中生活,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这一学科的一个有力保障,喜欢数学老师,自然会喜欢数学。

  3.抓住衔接知识点,注重“双基”的培养。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深入的研究教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5.不断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组织阅读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以及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总之,做好初高中的数学衔接教学,在课改和减负的新时期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美,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中小衔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共6篇(数学中小衔接讲座感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