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寄诸弟书心得体会

时间:

寄诸弟书心得体会共4篇 王阳明寄诸弟书感悟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4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1596个字,阅读大概需要4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寄诸弟书心得体会共4篇 王阳明寄诸弟书感悟,供大家品鉴。

寄诸弟书心得体会共4篇 王阳明寄诸弟书感悟

寄诸弟书心得体会共1

  《新秋夜寄诸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前言】

  《新秋夜寄诸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五言律诗,它表现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政府官员的矛盾心情,诗文内容由恩弟至优民,由家事至国事,情绪沉重凄惋,令人动容。

  【注释】

  ①星河:银河。

  ②空斋:萧条的居室。

  ③用:因为。

  ④人瘼: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

  ⑤微疴:小病。

  ⑥颜鬓:容颜,鬓发。

  ⑦蹉跎:虚度年华,指衰老。

  【翻译】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着故乡亲人。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

  【鉴赏】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京都与滁州,两地相隔千里;在这两地“皆秋”的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唯天上星河而已。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

  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方用”,指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官阶由从六品升为正四品;“痾”,同疴,指小病。“方用”与“况自”,为递进之语。意思是: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从政不力,政事不严,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而尽职;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精力不济,就更不应该为一己之念而从政事中分心了。“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无将”,不要。两句意思是:夏天赴任,现在正值秋时,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言下之意,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寄诸弟书心得体会共2

  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赏析

  引导语:韦应物的作品《闲居寄诸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写给弟弟的怀念诗,下面我们来对这首诗进行简单的赏析。

  闲居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赏析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丛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树的清幽境界。诗以“独怜”二字领起,诗人把自己置于西涧僻静的环境中,去独自观赏山水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声息。也使读者似亲眼见到这位卸任不久的地方官,正踽踽独行于山水之间,充分领略自然美景,一洗胸襟。因此,这“独怜”二字实为赏析本诗的关键。

  “怜”是爱惜之意,诗人置身西涧上,他喜爱这里的什么东西呢?

  首先是他脚下涧边的幽草。草用幽来形容,不仅写出了草的茵绿、繁茂、厚密等形态,而且写出了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等意态,传达出环境的幽僻氛围。其次是他头顶上林木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啼鸣。涧边之上是层层峰峦、树高林密,黄鹂就在林木深处,那婉转悦耳的歌声传到诗人的耳朵里,深深地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如果说“幽草”给诗人以静的感受,那鸟鸣就带来了动的乐趣。这里用笔简练,意境清幽,还成功地运用了古典诗歌中以声衬静的手法,使画面生机盎然。这婉转动听、清脆悦耳的鸣声,非但丝毫无损于西涧环境的清幽宁静,相反倍显其静。

  此两句就诗人的感官而言,既有视觉活动,也有听觉活动;就画中的景物而言,既有上下高低之分,又有纵横远近之别。只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将茂密的绿树、鸣啭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画图,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注释

  ①尽日:终日、整日。

  ②高斋:高大宽敞的书斋。

寄诸弟书心得体会共3

  导语:与诸弟书是曾国藩升任礼部侍郎后写给兄弟的信,重孝悌,而不是以谋取功名为第一,也对官宦、商贾、耕读和孝友四种家族的发展做了点评。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诸弟书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与诸弟书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一前月八日,已将日课抄与弟阅,嗣后每次家书,可抄三叶付回。日课本皆楷书,一笔不苟,惜抄回不能作楷书耳。

  冯树堂时攻最猛,余亦教之如弟,知无不言。可惜弟不能在京,在树堂日日切磋,余无日无刻不太息也!九弟在京年半,余懒散不努力;九弟去后,余乃稍能立志,盖余实负九弟矣!

  余尝语贷云曰:“余欲尽孝道,更无他事;我能教诸弟进德业一分,则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诸弟进十分,则我之孝有十分。右作不能教弟成名,则我大不孝矣!”九弟之无所进,是我之大不教也!惟愿诸弟发奋立志,念念有恒;以补我不孝不罪,幸甚幸甚!

  岱云与易五近亦有日课册,惜其讥不甚超亘,余虽日日与之谈论,渠究不能悉心领会,颇疑我言太夸。然岱云近汲勤奋,将来必有所成。何子敬近侍我甚好,常彼此作诗唱和,盖因其兄钦佩我诗,且谈字最相合,故子敬亦改容加礼。

  子贞现临隶字,每日临七八页,今年已千页矣,近又考订《汉书》之伪,每日手不释卷。盖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少。以余观之,此二者,余不甚精,不知浅深究竟如何,若字则必传千占无疑矣。诗亦远出时手之上,必能卓然成家。近日京城诗家颇少,故余亦欲多做几首。

  金竺虔在小珊家住,颇有面善心非之隙,唐诗甫亦与小珊有隙,余现仍与小珊来往,泯然无嫌①,但心中不甚惬洽②耳。黄子寿处本日去看他,工夫甚长进,古文有才华,好买书,东翻西阅,涉猎颇多,心中己有许多古董。

  何世名子亦甚好,沈潜之至,天分不高,将来必有所成,吴竹如近日未出城,余亦未去,盖每见则耽搁一大也,其世兄亦极沈潜,言动中礼,现在亦学倭艮峰先生。吾观何吴两世兄之姿质,与诸弟相等,远不及周受珊黄子寿,而将来成就,何吴必更切实。此其故,诸弟能直书自知之,愿诸弟勉之而已,此数子者,皆后起不凡之人才也,安得诸弟与之联镳并驾,则余之大幸也!

  季仙九先生到京服阕③,待我甚好,有青眼相看之意,同年会课,近皆懒散,而十日一会如故。余今年过年,尚须借银百十金,以五十还杜家,以百金用。李石梧到京,交出长郡馆公费,即在公项借用,免出外开口更好,不然,则尚须张罗也。

  门上陈升,一言不合而去,故余作傲奴诗,现换一周升作门上,颇好,余读《易》旅卦丧其童仆,象曰:“以旅与下,其义丧也。”解之者曰:“以旅与下者,谓视童仆如旅人,刻薄寡恩,漠然无情,则童仆将视主如逆旅矣。”余待下虽不刻薄,而颇有视如逆旅之意,故人不尽忠,以后余当视之如家人手足也。分虽严明,而情贵周通,贤弟待人,亦宜知之。

  余每闻折差到,辄望家信,不知能设法多寄几次否,若寄信,则诸弟必须详写日记数天,幸甚!余写信亦不必代诸弟多立课程,盖恐多看则生厌,故但将余近日实在光景写示而已,伏维绪弟细察。(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注释

  ①泯然无嫌:指表面上没有嫌隙。

  ②不甚惬洽:指不太乐意和融洽。惬:惬意。

  ③阕:止,止息,此处指期满。

  4.审:清楚,明白。

  5.洎:至,到。

  6.骤几:很快成功。

  翻译

  诸位贤弟足下:

  十一前月八日,已把日课抄给你们看,以后每次写信,可抄三页寄回。我的日课都用楷体,一笔不苟,可惜寄回的抄本就不用楷体了。

  冯树堂进步最快,我教他和教弟弟一样,知无不言。可惜九弟不能在这里,与树堂天天切磋学问,我无日无刻不叹息!九弟在京城一年半,我懒散不努力;九弟去后,我才稍微能够立志,因我大有负于九弟了!

  我常对岔云说:“我想尽孝道,除此没有别的事更重要。我能够教育弟弟们进德修业一分,那我真是尽孝一分;能够教育弟弟们进步十分,那我真是尽孝十分。如果完全不能教弟弟们成名,那我是大大的不孝了。”九弟之所以没有长进,是我的大不孝!只望弟弟们发奋立志,念念有恒,以弥补我的不孝之罪,那就很有幸了!

  岱云是易五,近来也有日课册,可惜他们的见识不够超越,我虽天天和他们谈论,他们却不能一一领悟,还怀疑我说的大夸张了。但岱云近来很勤奋,将来一定有成就。何子名近来对我很好,常常彼此作诗相唱和。这是因为他兄长饮佩我的诗,并已论书法最相合,所以子敬也改变态度,优礼有加。

  子忐现在临的是隶书,每天临七八页,今年已临了千页了。近来又考订《汉书》之伪,每天手不释卷。子贞的学问,有五个方面见长。一是《仪礼》精通;二是《汉书》熟悉;三是《说文》精湛;四是各种体裁的诗都写得好;五是书法好。这五个方面的长处,他的想法是都要能传于后世。以我看来,前面三个方面,我不精,不知深浅如何?如果说到书法,那是必定可传千古疑的了。他的诗,也远远超过了时尚诗人,一定可以卓然成家。近来京城诗家很少,所以我也想多做几首。

  金竺虔在小珊家住,两人有嫌隙,面和心不和。唐诗甫也和小珊有嫌隙。我现在仍旧与小珊往来,表面上没有嫌隙,但心里不太乐意和融洽。黄子寿处今天去看他,工夫很长进,古文有才华,喜欢买书,东翻翻,西看看,涉猎很广,心里的古董货收藏不少。

  何世兄也日好,沉着潜静得很,天分不高,但将来一定有成就。吴竹如近日没有出城,我也没有去,因为见一次面便耽搁一天时光。他的世兄也很沉着潜静,言行合乎礼节,现在也师事倭良先生。我看何、吴两世兄的姿质,和弟弟们不相上下,远不及周受珊、黄子寿,而将来成就,何、吴一定更切实些。因为这个缘故,弟弟自然知道我的意思,希望弟弟们勉励。这几位,都是后起不平凡的人才,如果弟弟们能够与他们并驾齐驱,那是我大感幸运的!委仙九先生到京,丧服满期,对我很好,青眼相看,同年会课,近来都懒散了,但十天一会还维持下来。我今年过年,还要借一百五十两银子,以五十两还杜家,以一百两自己用。李石梧到京,交出长郡馆公费,就在这公费中借用,免得向外面开口更好些,不然的话,又要张罗一番。

  门上陈升,因为一言不合,拂袖而去。所以我做了一道《傲奴诗》,现在换了周升作门上,比较好。我读《易》旅封丧其童仆,像曰:“以旅与下,其义丧也。”解释的人说:“以旅与下是说看童仆好比路人,刻薄寡恩,漠然无情,那么童仆也把主人看做路人了。”我对待下人虽说不刻薄,也看得如路人,所以他就不尽忠报效,今后我要把下人当做自己家里人一样亲如手足,办事虽要求严格明白,而感情上还是以沟通为贵。贤弟对特别人,也要知道这个道理。

  我每听到通信兵到,便望有家信,不知能不能设法多寄几封?如果寄信,那弟弟们必须详细写日记几天,幸甚!我写信也不必代你们多立课程,恐怕多了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只写近日实在情形罢了。望弟弟们细看。(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寄诸弟书心得体会共4

  《寄诸用明书》心得分享

  原文:

  得书,足知迩来学力之长,甚喜!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况吾平日所望于贤弟,固有大于此者,不识亦尝有意于此否耶?便中时报知之。

  阶阳诸侄闻去岁皆出投试,非不喜其年少有志,然私心切不以为然。不幸遂至于得志,岂不误却此生耶!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诸贤侄不以吾言为迂,便当有进步处矣。

  书来劝吾仕,吾亦非洁身者,所以汲汲于是,非独以时当敛晦,亦以吾学未成。岁月不待,再过数年,精神益弊,虽欲勉进而有所不能,则将终于无成。皆吾所以势有不容已也。但老祖而下,意皆不悦,今亦岂能决然行之?徒付之浩叹而已! 参考译文(译自夏凉冬暖) 接到来信,知道你近来学识增长,非常高兴!君子只担心学问没有修好,对于科第能不能中或者早中迟中都是不去追求的。况且我平时对贤弟的期望都不仅是如此的,但不知道贤弟是否也有意于此事?所以写信告知你。

  听说阶、阳两位侄子去年都出去参加科第考试,不是我不欣赏他们年少有志,但我内心却对此却不以为然。如果他们能够中第,但岂不会因此而耽误了终生啊!年轻人要有成就,必须令其收敛修养而厚积薄发。正如天体运行还没有形成聚气,则不能发散,何况是人呢?花如果有千叶但无果实,就是因为华美外表太早发散了。如果两位贤侄不认为我此番言语是迂腐,就会有进步的空间了。

  好多人来信劝我为官之事,我也不是洁身自好不理解。之所以急急提醒你,并不是我仅仅觉得应该收敛隐晦,也是因为我并没有学成之故。岁月不待,再过几年,精神会越来越差,届时虽然想长进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则将会一事无成!所以我认为形势不容自己了。要去地下见老祖宗,也会无颜面,所以现在怎么能贸然处事呢?所以经常会有光阴白白付出的叹息啊! 读后感分享 夏凉冬暖

  《寄诸用明书》写于阳明先生四十岁时。诸用明是阳明先生的妻弟,一个乐善好施之人,才华横溢却不求仕途,深得阳明先生赏识。但阳明先生得知他儿子参加科第考试,担心反而耽误了这俩侄儿的未来,就写此信提醒了一番。“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他的意思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少年时期,应该“晦养厚积”,不被功名所束缚,才能成为圣人,这呼应了阳明先生十二岁就认为读书是做圣贤的抱负。在王阳明先生年谱时说道,他二十二岁在南宫进士考试时落第了,同考试的舍友以不中第为耻,但王阳明先生却笑着说:“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即是说王阳明先生不以不中进士为耻,但如果不中进士而动了心,这反而是耻辱,说明了先生漠视功名,一心只想成为圣贤。最后一段则反映了先生在有限的人生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却充分体现了阳明先生淡薄功名的态度和不懈追求圣贤之道的人生观,令人非常佩服! 参加致良知学习小组已经两个多月,小组要求我们每隔一天要自学一篇,并和同修们分享一下心得。因工作很繁忙,出差频繁,第一遍也只能粗读。到发微信公众号时,就倒逼自己再精读几篇,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会,而且越学越有兴趣,收获也越来越大。但要把文言文翻译出来就显得有点吃力,找不到参考书籍,网上也基本上找不到参考译文,只能凭着导读的提示和自己的理解来译,感觉译得还是不太到位。所以,也期待能得到同修们及朋友们的指导,欢迎交流,相互砥砺前行。

寄诸弟书心得体会共4篇 王阳明寄诸弟书感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