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关于我们仨读书心得

时间:

【热】关于我们仨读书心得(最新3篇)

【热】关于我们仨读书心得(最新3篇)

关于我们仨读书心得1

  钱钟书说:“遇见他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他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

  杨绛说:“我上清华,一为读书,二为钟书”。

  这对神仙眷侣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令人艳羡。近日,我看了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之后,终于知道这一家人如此幸福的缘由了

  一次钱钟书临时被召去开会,他颠沛了一天,最后在船上歇了下来。杨绛实在放心不下便拉着钱瑗(他们的女儿),找到了他在的那只客船。

  你猜钱钟书见到妻女后说了什么?他用半撒娇半抱怨的语气说:“我转了好多好多路,累得眼睛睁不开了,又不敢睡,只愁你们找不到我。”然后在妻女安抚他睡着后,还从被子侧边伸出半只手,动着手指头,让杨绛拉着。

  我读到此处,忍不住发笑:这是外人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学者吗?分明就是个受了委屈求安慰的老小孩嘛。

  也对,在家人面前暂时卸下盔甲,露出柔软的一面,又何妨?家人不一定能做那把替你冲锋陷阵的“AK”,但他们定是护你周全的“防弹衣”。

  可现在,无论是父母也好,孩子也好,都喜欢“报喜不报忧”,争做一个坚硬的外壳,这又何必?我想,那个在外精明得不可一世的人,比起在家傻里傻气把糖当盐的你,或许后者才更有家的感觉吧。面对学习的压力、职场的竞争等,生活最终会磨平我们的棱角。即便有人嘲笑我的稚嫩,抨击我的三观,但如若这时我依然保留着一份炽热且纯粹的心,那么一定是来源于我的家人。

  在家人面前,我们不需要做那个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狮子”,而是可以卸下防备,做一只偶尔撒娇,偶尔犯傻的“小猫”。

《我们仨》这本书,不时附有一些杨绛一家的生活照,其中有一张让我印象很深刻:他们一家坐在不同的桌子上,戴着眼镜,各自伏案工作。这样一张看似寻常的照片,里头却蕴藏着父母与孩子相处的大道理。

  杨绛和钱钟书在学者方面的成就毋庸置疑,而他们在做父母方面也很成功。

  他们虽然心疼女儿熬夜备课,但那是女儿的责任与梦想,他们会尊重女儿的选择;他们虽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但不会让女儿成为自己生活的中心,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爱好;他们虽然已是赫赫有名的学者,但在女儿面前却从来不摆架子……

  这张照片,我从中看到了独立而优秀的三个人格,他们深爱着对方,也正是因此,谁也不会过多的干涉彼此,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工作和追求。这样的家庭氛围多轻松。

  而反观现在的某些极品家长,用爱之名,以各种方式绑架孩子。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宋倩,对待自己的女儿乔英子,小到规定刷几套卷子,几点回家,大到替她选大学……最后差点酿成英子自杀的悲剧。她自己也一度失去了自我,宋倩本来是个那么优秀的物理老师,她完全可以活得更精彩啊。

  父母和孩子都只是彼此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该也不能活在彼此的影子里。

  一直有个很热议的话题,叫做要不要为了爱的人改变。在看了《我们仨》后,我得到了答案。

  当你正爱一个人的时候是不会去想这个问题的,因为你会无意识地为他改变。

  当年杨绛和钱钟书一起赴牛津留学,为了节省开支,杨绛改变计划,成了旁听生;杨绛爱整洁,可她还是会妥协于随手丢毛巾的钱钟书父女俩;钱钟书先生也是如此,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他会为了坐月子的杨绛学做早饭……

  规则底线的确重要,但在爱的面前其实不需太较真,有时的“动摇”也是一种修养。学会妥协与改变是收获爱的必要代价。

“生命是短暂的,因为我们终将老去,可当人们学会相爱的那一刻起,我们因为彼此的存在而有了意义”,这是姜云升歌词里的一句话,我觉得用它来形容家人再合适不过了。

关于我们仨读书心得2

《我们仨》是幸福家庭的典范,是我心中向往的一方恬静而又舒适的净土。当阅书后而悟书时,更能真切地体悟到在平淡生活中,亲情方是最暖人心的。

《我们仨》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杨绛先生在晚年所写下的和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媛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她回忆了他们一家所经历过的平淡恬静与跌宕起伏,幸福与艰难,快乐与痛苦。回忆的网交织在一起,情感的线串联在一起,想念的人聚集在一起,质朴简单的文字体现出了真正美好的模样。

  对文学的研究和书籍的热爱,是这个家的文化传承。钱钟书夫妇在牛津大学期间,杨绛先生写道,丈夫最爱在那里的图书馆中阅读书籍,常常是将大量时间投身其中。而钱钟书先生也称赞杨绛先生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两人都出身于书香世家,如若没有相投的志趣,契合的灵魂,又怎会相遇、相爱再到相伴一生呢?不仅如此,他们也经常与女儿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如此书香浓厚的家庭文化,真是令人心驰神往啊!

  想到黄庭坚所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刘向所感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所悟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觉书籍之于杨绛先生一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情感纽带。

  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是这个家的亲情的核心,在书中所写的女儿钱媛,有时像杨绛先生的姐姐,有时也像钱钟书先生的兄弟。家中常常是欢声一片,笑语连连,有的不仅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严肃,更多的是互相理解,包容如朋友一样的关系。如此看来,在平淡生活中,融洽的亲子关系是最温暖的。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亲情是最纯真简单的,也是作者最牵挂的回忆。

  缱绻时光路漫漫,莫等逝去方珍惜。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与他们同阅读,共分享,勤交流。只因亲情最温热,情感最质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间烟火,琴棋书画鸟草花点缀幸福。亲情延续,直至心间最深处。

关于我们仨读书心得3

  初见此书时,我还推崇华丽的词藻,晦涩的语言,带着“读书人”的尖酸刻薄,认为书的名字过于平凡。可读完此书后,我竟找不到更好的词汇去替代。我们仨,读来仿佛有种平静的力量,好像此时此刻,我们已经紧紧连在一起,成为了一个专属名词,任何外力都无法分开。此外,还有一种骄傲,源于永远都不会失散的底气和心安。书中所言: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瑷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同寻常的遇合。

  杨绛先生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书的第三部分《我们仨失散了》描述了一个“万里长梦”。“我”变成了一种虚幻,夜晚去见女儿圆圆,置身于她的梦中,白天陪在丈夫身边,向他讲述女儿的近况。最后,女儿去世了,丈夫去世了,我们仨也失散了。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是:

  我眼看着一叶小舟随着瀑布冲泻出来,一道光似的冲入茫茫云海,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

  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

  离愁溢满在字里行间,起初找不到丈夫的迷茫焦虑,看到女儿住院的忧心,日夜不停奔波的疲惫,与至亲别离的悲凉……

  我读着文字,自己也化作一缕烟,飘入那个梦中,一切如梦似幻,周围的人和场景走马灯似的不断变换,真真假假。然后,我的至亲出现了,心中突然有了依靠。我游离在我们仨之间,因为他们的痛苦而狂躁,却无能为力。后来,他们走了。我也跌于尘土,散于风中。

  往事不可留,逝者不可追。

  书中说: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对啊,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有人说:“长痛不如短痛。”可心底还是偷偷地企盼,希望能够再多一些陪伴,想迷失陶醉在当下的温暖中,刻意忽略逼近的离别之日。

  书中说: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愁。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有限性,人生才更加丰富吧。不过“夏虫不可语冰”,对于人生,不可能用几个词就加以诠释,更不能故作老成,妄下断言,还是且行且悟吧。

  我一直以为,亲情是最难聊的话题,只能从细微之处捕捉其身影。就像手捧起水,水会渐渐从指缝中流出,最终寻觅不到水的踪迹,但可以从指尖的湿润中得知它的存在。

  这一次,我想写它的别离。

  几乎所有的关系都是以相伴永远为目的,但亲情不是,从一开始,离别就为这段关系标注好了结局。可是,这注定的结果并没有阻挡我们去爱与被爱,流淌着的血液无比坚定地:“我们亲密无间,我们仨,是一家人!”

【热】关于我们仨读书心得(最新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