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童年的朋友》优质教学设计

时间:

《童年的朋友》优质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简介】下面是热心会员“anmei”分享的《童年的朋友》优质教学设计(共13篇),以供借鉴。

《童年的朋友》优质教学设计

《童年的朋友》优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小熊朋友真挚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认读字音,理解字义。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六、体会联想句的作用(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七、布置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青()()()()()()

  京()()()()()()

  2、把自己童年的一个玩具朋友介绍给同学,告诉大家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

  童年的幻想  丰富多彩、而且多变

  童年的朋友 相当拳击手、要买沙袋、爸爸不肯

  找到小熊、勾起回忆、放弃练拳

《童年的朋友》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1、高尔基是()(国)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2、《童年的朋友》主人公是(),文中“朋友”是指()。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噗()咕哝()绺()鬃()诅咒()颊()脯()

  2、给句子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她腰弯得成为驼背,肥肥胖胖,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三、整体感悟

  1、高声朗读全文,边读边用“()”标示出文中生词。(主要是双音词)

  如:颤动、噗噗、船舱、咕哝、发绺、诅咒

  2、读后说说外祖母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各抒己见,谈独特感受)

  3、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睛,请找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4、全文对外祖母集中进行了几次外貌及语言描写?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的人。

  2、仿写训练

  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或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

第二课时

  一、复习(作者及字词)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为什么“我”却认为她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这处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为什么用“可笑”形容外祖母的脸?

  4、最后一段“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5、“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这句话中“线”、“花边”分别指什么?

  四、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介绍童年时的朋友外祖母的?

  五、课堂训练:

  给下面几段话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B、外貌描写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E、环境描写F、细节描写

  1、“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

  2、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

  3、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

  4、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

  5、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童年的朋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本文生动形象描绘外祖母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朗读并仔细品味文中对外祖母眼神的描写及本文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筛选、归纳信息,理解外祖母是他的“朋友”的意蕴。

  2.教学难点:文中对祖母眼神的描写,学习本文细腻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预习导学】

  1.先标出小节序号,然后自读课文一遍,遇到生字词要借助工具书或注解理解(音形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

  两颊()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

  丰润( )

  3.用下列形似字分别组词。

  绺( )鬃( )诅( ) 镶( )

  咎( )鬓( )沮( ) 攘( )

  4.文学常识:本文作者,作家,其自传体三部曲是 、、。

  5.理解文章结构(分为四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6.思考:再朗读一遍课文;如果有什么感想或疑问可用铅笔在书上圈点与批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品读着这意蕴隽永的诗句,朋友之情让人回味;“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吟唱着耳熟能详的歌词,朋友之情促人奋发。翻开人生的字典,朋友,多么令人心驰神往。有些人的朋友是同龄人,有些人的朋友是忘年交。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却是他的外祖母,正是在外祖母那朋友般的关怀下,作者一步步走向光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

二、看幻灯片,了解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了解其成长土壤

  1.走近作者。

  高尔基(1868—1936),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为贫困生活所迫,他只受过两年小学教育,之后便辍学作童工和学徒谋生,后自学成才。主要作品有《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列宁称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2.了解背景。

  高尔基童年寄居在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这是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生活里,生活像“铅样沉重”,高尔基的童年充满苦难。所幸的是,他的周围也有许多善良正直的人,他们给了高尔基良好的影响,给了高尔基力量和支持。其中首推外祖母。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三、交流反馈

(由同学根据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1.文章题目所说“童年的朋友”在文中指谁?为什么把她称为“童年的朋友”?

  明确:童年的朋友指外祖母。外祖母关心“我”、理解“我”。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把外祖母的形象描述出来。

  这是一个的外祖母(健康、慈爱、乐观、坚毅)。

  3.请问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具体描写了外祖母的哪些方面?

  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描写了她的头发、眼睛、脸、嘴唇、鼻子、身材等。

  4.初步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七小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描写外祖母的外貌。

  第二部分(2-6):通过语言和外貌描写,突出她温和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7):写外祖母是“我”童年最好的朋友,给“我”爱和坚强的力量。

四、探究思考

  1.品读课文,具体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筛选信息。请从课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并作出评价。(师生通过讨论、探究共同完成)

  阅读信息卡

  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外貌——“形”)你的评价(人物的性格——“神”)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健康慈爱乐观坚毅

  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

  快活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体现“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2.外祖母和“我”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血缘关系,那么是什么关系呢?用文中的话来概括。

  明确:“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3.如何理解“朋友”关系?

  阅读信息卡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朋友”关系(同学小组讨论)(罗列)

“我”昨天把牛奶瓶子打破了,外祖母要“我”讲清原因时却要求“我”“小声点说”,表现外祖母对“我”的慈爱。

  外祖母心情不好的时候对“我”说话还是那样温暖和柔和——外祖母爱“我”,她不想使生活的不幸的外在表现在“我”幼小的心里烙下印记。

  外祖母的“语言”:好似唱歌,温暖而柔和。“眼睛”: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这些描写给人总的感觉是对“我”慈爱。

“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这本来就是孩子的语言,用孩子的语言和“我”说话,可见的确是“我”的朋友。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点说!”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外祖母理解孩子犯错后害怕责备的心理,从不以长辈的身份和口气训斥孩子,体现了外祖母对“我”的关心,显出了她对“我”朋友般的关怀。

  第一自然段中最后一句:外祖母嘴唇歪扭着,又小又可爱的脸,这些都是孩子在遇到不顺心事时的表现,而外祖母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长辈而隐藏这些,她把这些孩子的童真全部都展现出来,体现她充满童心,像作者童年的朋友,因此她与作者的心灵没有隔阂,便会有许多共同的语言。从第六自然段第二句中可看出外祖母有一种乐观的精神,虽然她是一个长辈,但她却没有想到这么多,她很乐观,她有一种特有的天真,无忧无虑,可以看出她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文中一些语句,如“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不想睡就不睡好了”,体现了外祖母对“我”的朋友般的关心和体贴?

  把外祖母比做动物,把外祖母说成猫,正是因为外祖母在孩子的眼中是亲切可爱的,让孩子乐意亲近,这也体现了外祖母和“我”的朋友关系。

  对此我们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来理解“朋友”关系?(归纳)

  外祖母是“我”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我们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来理解?(同学小组讨论)

  明确:

(1)因为外祖母不仅像一般的长辈那样爱自己,而且和“我”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友情。

(2)外祖母能像朋友一样尊重自己,平等地对待自己。

(3)外祖母是自己最知心的人,自己内心的话都能和外祖母交流。

(4)说外祖母是“终身的朋友”,是因为外祖母的爱,把“我”的心灵从黑暗中带到了“光明的地方”,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外祖母的乐观、坚毅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总之,温柔慈爱的朋友般的外祖母,她对“我”充满了爱,对生活充满了爱,她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我”,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使“我”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高尔基苦难的童年因为有了外祖母的陪伴,就有了驱散黑暗的阳光,滋润心田的雨露。

  4.通读全文,你认为外祖母给了“我”哪些有益的影响?

  明确:(1)把“我”从黑暗中唤醒,领“我”到光明的地方。

(2)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反复朗读,体会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表述。)

  5.作业。

(1)抄写有关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小节。

(3)对课文进一步质疑探究。

  第二课时

一、深入探究

  1.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2.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

(1)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请找出原句,并体会它所体现的内容?

  第一次,“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体现了外祖母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愤愤不平。

  第二次,“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体现出外祖母的宽容和快乐。

  第三次,“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体现出外祖母的坚强和乐观。

(2)作者善于通过生动细腻又饱含感情的语言把外祖母的形象写得独具魅力、光彩照人,列举一二说说你的体会。(以此为基点,进行思维发散,学生只要能说出一两点就可以了。)

  明确:例如,“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她样子很凶是因为长而厚的头发使她生气,而“温暖而柔和的腔调”则说明她十分喜欢“我”,对“我”充满着爱。

  例如,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把说话形容为“唱歌”,传达了听的人的一种感受。“唱歌”总是和“愉快”、“动听”之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句话还告诉我们“外祖母说话很好听”、“外祖母显得很快乐”、“我喜欢听外祖母讲话”等信息。“像鲜花那样”调动了我们美好的感觉去触摸、去嗅闻、去感受。

  例如,“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一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可亲可敬的个性,也表达出了“我”对外祖母的爱戴之情。

  例如,文章在描写外祖母全貌时,所用的词语几乎全是褒义,如“愉快”、“快活”、“年轻”、“明朗”、“快乐”、“温暖”、“轻快”、“敏捷”、“可爱”,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高尔基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3.对有关句子的理解:

(1)“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们,外祖母的到来,使“我”从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了,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我”的生活也因此而丰富多彩起来。

(2)文中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歌唱,字字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说话的声音本是听觉感受的,但这里却用只有视觉才能感受到的比喻来形容,修辞学上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你能揣摩出这段文字对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好处吗?

  明确:把声音比做鲜花,这种比喻又新鲜又奇妙,非常富有美感,外祖母的形象也就显得格外美好。语音诉诸听觉,鲜花诉诸视觉,听觉和视觉可以沟通,联想的途径就多了。

(3)你能用这种“通感”手法造一个比喻句吗?

  例:母亲慈爱的笑容像春风拂过我的心田,我不由得感到一阵暖意。

二、延伸拓展

  以下是可供选题(选题超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至两题,让学生的思维体操进一步活动起来,若能全选,则被评为思维体操冠军)。

1.在你的阅读世界里,你还认识哪些和外祖母一样的人?要求写出两位人物和相应的书名。

  提示:祁老人 老舍《四世同堂》冉阿让 雨果《悲惨世界》

2.联想我们学过的《社戏》中的外祖母的形象,说说这两个外祖母的形象有什么共同点?描写方法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个外祖母的共同点是慈爱。《社戏》中的外祖母是略写,《童年的朋友》中的外祖母是文章的中心人物,主要是通过她的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

3.在你的生活中有像高尔基外祖母这样的忘年交朋友吗?如有,请说出一两件感人的事,注意借鉴本文的写作特色。

4.模仿课文写法,展开想象,把“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拓展成一段具体的祖孙对话。(口头表述)要求:(1)对话符合人物性格。(2)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3)对话内容在100字以内。

  例一: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外祖母问。

“好祖母,什么都瞒不过你,千万别告诉母亲,不然她又要骂我!”我央求道。

“你呀!真像一个野猴子,下次再这样,我就把你一个人关进黑屋子里!”外祖母瞪了我一眼。

“我知道了,下次再也不敢了。”我吐吐舌头。

  例二:

  外祖母: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我:外祖母,我,我,我……昨天在屋里闷极了,想出去但够不到铜把手,所以用牛奶瓶子砸了铜把手。

  外祖母:你有没有受伤?

  我:没有,只是牛奶浸到了靴子里。

  外祖母:那你换一双,外祖母帮你洗干净。

三、巩固所学(课外作业)

  1.文章的第1段是外貌描写,其中着笔最多的是外祖母的头发,这里写出了她头发的什么特点?文章中第1—6段文字通过对外祖母的、描写,着力刻画出外祖母的的特点。

  2.第2段中的“样子很凶”是和上文相呼应,是和下文“还是有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进行,表现外祖母。外祖母“她今天的样子很凶”,可是却又为什么说话“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

  3.文中写祖孙俩一段对话,这段对话主要有哪三层意思?

  4.文中外祖母对“我”所说的那句“你小点声说”极有表现力。结合全文想一想:外祖母为什么要这样关照“我”?这对表现全文主题有什么作用?

  5.“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怎么”一词外祖母在说的时候应该。

  A.生硬B.重读C.轻柔D.急促

  6.外祖母叮嘱要“你小点声说”,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7.“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中的“打”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8.请你模仿“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方式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说的话好似,字字句句都像,一下子就。

  9.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为什么“我”却称呼她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10.“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个“光明的地方”该怎样理解呢?

  11.“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结合句意,说说这种修辞方法起到什么作用?

  12.作者说外祖母的爱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童年》这部书是高尔基的童年苦难历史的真实记录,这部书也是教育部推荐给中学生必读的,请你结合小说中的一些具体情节,说说经历了哪些困苦的生活。

  13.在你的阅读世界里,你还认识哪些和外祖母一样的人?要求写出两位人物和以及相应的书名。

(答案:1.写出了多、密、长、黑、厚等特点。外貌语言慈爱2.“皱着眉头”“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对比对“我”深厚的爱虽然生活中的磨难使她愤愤不平,但面对一再遭遇不幸的刚刚醒来的孩子,外祖母希望能用自己温暖而柔情的腔调给孩子一些安慰与慈爱。3.一是关于外祖母的头发,二是关于“我”睡觉的事,三是关于“我”打破牛奶瓶的事。4.原因是怕被“我”母亲知道“我”打破牛奶瓶这件事。这样就写出了外祖母和“我”之间的朋友关系。母亲正在睡觉,不要打扰她;不想使孩子过于紧张、担心。7.“打”用得好。因为突出了外祖母的话语所表达出的那份关爱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给“我”留下非常深刻而持久的印象。8.略。9.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外祖母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着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她把劳动看作是自己的本分。她以自己仁慈的胸怀保护穷人和弱者,给了“我”无限的温暖,用无私的爱丰富了“我”的生活,使“我”终身难忘。10.指没有歧视,感受到了温暖和慈爱。11.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外祖母的关爱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的浓浓暖意和“我”的美好感受。12.略。13.略。)

四、小练笔

  外祖母的形象和性格使我们难忘,那么在人物的塑造中,有哪些写作方面的技巧值得我们学习,试借鉴一点来进行一段描写人物的小练笔(题目自拟,字数200字右)。

  提示:

  1.生动传神的外貌描写:文章大篇幅地对外祖母进行外貌描写,而且写得相当地生动形象,通过外貌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她鲜明的性格特征。

  2.对人物主要特征的描写: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对外祖母三次眼神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3.个性化的语言:外祖母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长辈,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是通过从外祖母个性化的语言表现的。

  4.对人物形神兼备的塑造:作者在描写外祖母时,既通过她的外形来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的性格特征来体现人物的“神采”,写人就要形神兼备才能丰满。

五、结束语

  山海可以阻隔彼此,却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离可以拉开你我,却拉不开真挚的情谊;时间可以淡忘过去,却忘不了永远的朋友!生命若是一片海,友情就是那海上帆,有了帆,海才不寂寞。愿我们的青春和生命焕发出绚丽的光辉,愿我们永远拥有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友情!

六、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资料宝藏】

  1.与课文相关的解读。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人间》(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1931年回国,可惜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一直没有完成,成了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童年》与其续篇《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4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2.学法指导。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特征的刻画。外貌描写的目的不仅要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人物的外貌总是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等有密切的关系的。阅读写人的记叙文,我们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内在品质。

  如本文对外祖母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她的笑容、她的眼睛、她可爱又可笑的举动,让我们感到外祖母是一位饱经生活艰难却又永远年轻的老人。

  3.拓展阅读的推荐。

  高尔基的《童年》。

  4.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

  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这所老木屋里,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童话。外祖母的疼爱和那些如现实生活中一般不幸又闪烁着善良和理想光芒的童话,使过早就饱尝底层生活艰辛的高尔基获得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同时,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正是这些回忆给了作家以最初的丰富的滋养。

《童年的朋友》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上课和评点,我觉得最值得反思的是,文本还要好好读,反复推敲,求正确,求形成自己的感悟。由于要听课,在前两天,更多地去考虑这节课的整体思路和过渡性的语句,而把文本放了一边,前一天晚上才再去读了一下,这样就没能很好地应和学生,以后一定要以本为本,深入研读,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再有,要反思的是时间的控制上,有时上课我会追求尽情,特别是让学生说得尽情,所以在让学生提问时,没有适时收住,影响了教学计划。

  这节课学生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说得也精彩,这一点我很欣慰,我觉得这是我和学生们一学期努力的成果。应该说正是我把课堂当做交流的课堂,主要是把自己摆在读者的位置,与同样作为读者的学生平等进行交流探讨,激发了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也是新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有了参与的激情,参与了,就进步提高了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课文写了%26ldquo;我%26rdquo;想用童年的朋友旧玩具%26ldquo;小熊%26rdquo;作为练习拳击的沙袋,但是在%26ldquo;我%26rdquo;准备练习前,回忆起以往与%26ldquo;小熊%26rdquo;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于是%26ldquo;我%26rdquo;自责不该忘却%26ldquo;小熊%26rdquo;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并且立誓%26ldquo;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26rdquo;。

  文中的%26ldquo;我%26rdquo;对童年的朋友充满的感情,连那只玩具小熊似乎也是有生命的,略显伤感的故事不禁将读者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思念起自己童年的朋友%26mdash;%26mdash;有生命的或是没有生命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26ldquo;形影不离%26rdquo;的意思。

  2.默读课文,边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按要求圈划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课前老师先送一首诗给大家,《朋友在,心就在》。(配乐诗朗诵)

  2、每个人都有自己多彩的童年生活,在这段最美好的时光里,总是少不了%26ldquo;朋友%26rdquo;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谈话时要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人,玩具、摆设、书籍等都可以是童年的朋友?)

  是啊,这个%26ldquo;朋友%26rdquo;可能是你儿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你养过的小鸡、小猫、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个布娃娃。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苏联作家%26mdash;%26mdash;维德拉贡斯基,让我们听一听他的童年回忆。(出示课题齐读:童年的朋友)

  二、自学课文:

  1、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自学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课文。

⑵边读边想:作者童年的朋友是谁?长什么样?

  朗读时,我们要注意以下这几个词,(读词正音)重点指导正确书写%26ldquo;降%26rdquo;、%26ldquo;匙%26rdquo;%26ldquo;抹%26rdquo;%26ldquo;邦%26rdquo;。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生点评)

  4、交流:%26ldquo;童年的朋友%26rdquo;指的是谁?玩具小熊长得什么样?

  5、指导朗读小熊外貌的句子,动作理解:投降。

  三、阅读教学

  1、玩具小熊长得这么可爱,我为什么要打他呢?小组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提出你对课文不理解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讨论、解答。

⑴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⑵边读边想,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⑶和组员讨论问题,解疑或存疑。

  2、归纳学生的问题,提出疑问。

  作者为什么说小熊是他童年时代形影不离的朋友?

  作者曾经想当拳击手,后来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3、质疑解疑1。

  作者为什么说小熊是他童年时代形影不离的朋友?你能在课文的第3小节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吗?(出示找到的句子)

⑴交流后指导朗读。

⑵整理句序。

⑶整体朗读。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

⑷%26ldquo;形影不离%26rdquo;是什么意思?你现在明白了吗?

⑸运用课文的语句练习说话。

  我和小熊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4、质疑解疑2。

⑴作者曾经想当拳击手,后来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⑵指导朗读第三节后半段,读出我内心的不平静,既有回忆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对自己的自责。

⑶进行说话练习:

  小熊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 。我对小熊说:%26ldquo; 。%26rdquo;

  5、说说这篇文章让你感受到什么?(可自由讲,稍作点拨)

  6、同学们,童年生活的回忆是美好的,让我们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吧,也许是一些人,也许是那些可爱的玩具,也许是几本精彩的故事书%26hellip;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作者与玩具%26ldquo;小熊%26rdquo;之间的亲密情谊,感受那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师生配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复习字词。

  五、指导书写%26ldquo;练%26rdquo;

【课后实践】

  说说自己童年的朋友是谁?写一个发生在自己和他(它)之间的一个故事。可以展开恰当的想象,把你们之间的感情体现出来。

《童年的朋友》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3个,会写6个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2、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童年美好时光、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彩的童年生活,在这段最美好的时光里,总是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

  是啊,这个“朋友”可能是你儿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你养过的小鸡、小猫、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个布娃娃。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苏联作家——维%26#8226;德拉贡斯基,让我们听一听他的童年回忆。(板书:童年的朋友)

  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我们中国的汉字有一类叫做形声字,它的字形中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例如:这课生字中的“瘾”,就是这样的形声字,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记住它们的字音、字形和意思。

  你还发现哪些生字也是形声字,如何记住它们?

  2.学生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谁?它和作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指的是“我”童年时的玩具小熊。课文讲“我”想用童年的朋友旧玩具熊作为练习拳击的沙袋。但是在“我”准备练习前,回忆起以往与“小熊”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于是“我”自责不该忘却“小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再也不想当拳击家了”。)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当时有一个怎样的心愿?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1.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思考。

  2.汇报:(迫不及待地要当一个拳击手)

  3.朗读课文,要读出作者对当拳击手的渴望。

  过渡:这么强烈的愿望,在当那可爱的旧玩具小熊——“我”儿时的好伙伴充当了练拳的“梨”后,被放弃了。

  (二)精读课文重点段,想一想,是什么让“我”又改变了想法?在文中勾画出重点的词句,细细品味。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

  2.汇报交流:

  作者与“小熊”之间深厚的情谊。想想: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形影不离)“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我”和小熊形影不离?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导学生读出“我”内心的不平静,既有回忆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自责。)

  3.回想起这些温馨的画面,作者犹豫了。根据课文的内容想象一下,补充下面一段话。

  小熊用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我想对小熊说:“。”

  (三)学习最后一段。

  故事的结果,大家预料到了吗?(指名读文)说说你的感受。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教学时应根据自传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同时还应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请大家说说,你在假期里见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的朋友,会是谁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样,写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吧!

  二、作家简介

  1、你了解到高尔基的哪些情况。(提问学生,先由学生先说一说)

  2、教师补充说不到的情况。

  三、课堂互动过程(一)

  1、生字词语音检查(加点字注音)

  先由教师出示卡片(或ppt课件),列出下面词语,提问学生。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

  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

  然后由课代表,教学生拼读这些词语,并当场听写出“噗噗”“发绺”“兜起来”“马鬃”“诅咒”这几个词语。

  2、各学习小组根据课文,各提出一个问题考察其他各组。

  3、课堂讨论:本课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家?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练习

  (1)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3)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为何要简单的交代母亲?

  (4)课文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请问作者具体写到了外祖母的方面?

  (5)课文有几处写眼睛,为何要突出的写她的眼睛呢?(体会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6)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问:有哪几句是比喻句?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

  (7)课文出现两个破折号,作用是什么?

  (8)结尾段的“黑暗”指什么?“光明”又指什么?

  (9)为什么说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四、课堂互动过程(二)

  抽出本班的两个男生,要求学生当堂完成100字的人物外貌描写比赛,看谁写得快,描写得象。

  五、课后练习

  1、收集开学第一个星期本班发生的主要事迹,在练习册中写出三四件。

  2、对课堂进行的外貌描写进行补充完善。

《童年趣事》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教学时应根据自传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同时还应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请大家说说,你在假期里见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的朋友,会是谁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样,写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吧!

  二、作家简介

  1、你了解到高尔基的哪些情况。(提问学生,先由学生先说一说)

  2、教师补充说不到的情况。

  三、课堂互动过程

  1、生字词语音检查(加点字注音)先由教师出示卡片(或ppt课件),列出下面词语,提问学生。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

  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然后由课代表,教学生拼读这些词语,并当场听写出“噗噗”“发绺”“兜起来”“马鬃”“诅咒”这几个词语。

  2、各学习小组根据课文,各提出一个问题考察其他各组。

  3、课堂讨论:本课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家?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练习

  (1)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3)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为何要简单的交代母亲?

  (4)课文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请问作者具体写到了外祖母的方面?

  (5)课文有几处写眼睛,为何要突出的写她的眼睛呢?(体会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6)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问:有哪几句是比喻句?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

  (7)课文出现两个破折号,作用是什么?

  (8)结尾段的“黑暗”指什么?“光明”又指什么?

  (9)为什么说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四、课堂互动过程

  抽出本班的两个男生,要求学生当堂完成100字的人物外貌描写比赛,看谁写得快,描写得象。

  五,总结:

  通过大家的描述,外祖母的形象逐渐在我们的脑海中丰满起来,那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通过外祖母的语言描写外貌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明确:外祖母的爱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我有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齐读最后一段)

  六、拓展:

  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说说你心中的朋友应该是怎样的人,用一段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材料一:小东、小南、小西、小北四个女孩是好朋友。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四个好朋友形影不离,不管缺了谁就像一只漂亮的碗缺了个口子一样地不完美。十几年的时间不但为她们储蓄了丰富的知识,也为他们储蓄了深厚地感情。彼此关怀,彼此信任,彼此倾诉。

  材料二:《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例如:朋友是一杯酒,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品味到他的真诚;朋友是一盏灯,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候,是他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走出困境;朋友是冬日的暖阳,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是他们处处为我们驱散阴霾,送来温暖。真挚的朋友给我们鼓励,给我们力量。

  七、课后练习

  1、收集开学第一个星期本班发生的主要事迹,在练习册中写出三四件。

  2、对课堂进行的外貌描写进行补充完善。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 “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

  生猜测

  师: “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

  ——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体验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

  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

  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 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自由读,指名读

  ——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接下去我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

  (2)请教老师

  ——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般写作文,写人物对话时,特别喜欢加上提示语,例如:我问:“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这是提示语在前,还有哪几种类型?(提示语在后的,提示语在中间)(出示小黑板)

  (1)、我( )问:“我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2)“为什么只有在晚上睡觉时才长?”我( )的问。

  (3)“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我( )问,“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能结合文意给加个修饰词吗?

  ——本文中在能分清说话人身份情况下,作者舍弃了这些提示语,我们除了体会出他们的好奇外,还体会出他们怎样的的心情?(迫切,着急)

  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评价

  ——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

  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的精神。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又是怎样做的?

  (3.) 痴迷研究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

  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

  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 执着探索)

  小结:发现离不开执着的探索。

  (4)、发现规律

  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找出本段具体描述我的发现的句子。(齐读)读到费奥多罗夫的这个发现,我们不禁感叹:————————!为了这个发现我思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什么意思?你能用换词法来解释下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从哪里体会出作者绞尽脑汁?梅花香至苦寒来,所以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自豪)谁来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

  小结:结合板书,你看: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学习作者发现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有善于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四、拓展延伸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比如: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小结: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发明了蒸汽机。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板书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 富于幻想

  怎样发现? 请教老师 勤学好问

  痴迷研究 执着探索

  发现规律 大胆想像

《童年的泥巴》优秀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积累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明确目标

  1、导入: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奥普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2、明确目标。(见上)

  二、检查字词预习

  1、学生汇报自己本课积累的词语(一读)

  2、抽查认读本课词语(二读)

  胚胎 祸患 双臂 天赋 淘气 妨碍 岂止 痴迷 厘米 惭愧

  幸亏 困窘 澄澈 一本正经 情不自禁 运转自如 随心所欲

  翻来覆去 默不作声 绞尽脑汁 (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听写学生易错的词语: 胚胎 祸患 天赋 幸亏 岂止

  4、再读词语,(三读),猜词游戏

  (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随心所欲)

  (2)夏夜闷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翻来覆去)

  (3)一道数学拦路虎出现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点儿头绪都没。

  (绞尽脑汁)

  (4)上天赐予我的本领、能力。(天赋)

  (5)清亮清凉的,一点儿杂质都没,用来形容天空或湖面。(澄澈)

  (6)它是吊儿郎当的反义词。(一本正经)

  ……

  三、围绕“发现”,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及学习方法: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小组学习:

  a“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b“我”是怎样发现的?(小组汇报)

  c发现的结果如何?

  学习方法:

  a抓具体事例并简单概括

  b抓关键词句

  c联系上下文

  d联系生活实际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完成目标(一)

  指生回答:发现是什么?抓关键词“九岁、完全、独立”,联系下文,具体到13自然段内容,反复体味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小作者的自豪喜悦激动。

  (2)完成目标(二)

  小组汇报“发现”的过程,相机引导理清文章脉络:

  梦中飞行——产生疑问——请教老师

  老师解释——继续追问——引出问题

  痴迷思索——大胆猜想——发现规律

  (3)完成目标(三)

  老师讲解——得到证实——因笑受到驱逐

  (4)小结板书,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的过程。

  3、学生汇报学习心得。

  四、名言积累,布置预学要求

  1、名言积累: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2、预学要求:

  (1)围绕“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收集相关的事例。

  (3)想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五、课内阅读练习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 留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 清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 轻巧),可以(随心所欲 忘乎所以),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用“”划去括号内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2、请给这段话取一个小标题。

  3、你曾经做过一个怎样的梦?能把梦境用几句话有条理地写下来吗?

《童年的朋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诱发阅读期待

  童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有居住了12年的小屋,有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的田园生活,相信也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

  是啊,这个“朋友”可能是你儿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你养过的小鸡、小猫、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个布娃娃。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前苏联作家——维?德拉贡斯基,让我们听一听他的童年回忆。(板书:童年的朋友)

【设计意图】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愿意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二、切入重点,明确学习目标

  进入“快乐读书屋”,打开书95页,首先找同学读一下题目上方的文字。谁来说说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把握的重点是什么?(课件出示学生凝练后的学习重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寻找并把握学文的重点,把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展开自主学习。

  三、提出要求,自读整体把握

  明确了学习课文的重点,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出示读书要求:(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能读出感情;

(2)边读边想:“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谁?它和“我”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读书要求清楚明白,学生在读书要求的引导下开展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容充分。

  3、对照检查,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情况的检查:认读词语开火车领读 如:拳击家、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等。

(2)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它和“我”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板书:玩具小熊 (一只什么样的玩具小熊?)

  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来的——黄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用一个纽扣后补上的。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板书:要当 不想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填空形式降低了难度。

  四、巧设话题,体会交流感悟

  1、默读第18自然段,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非常亲密)

  2、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哪个词语最能感受到“我”和小熊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板书:形影不离

  3、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再读这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我”和小熊的形影不离,用直线画出来。

  5、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那时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调羹喂它;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

  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想象还有什么时候?(指导学生读出“我”回忆美好往事的甜蜜。)

  读出“我”和小熊关系的亲密无间,读出曾经的难舍难分。

  引读:所以“那时候,我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

  因为那是“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的————”(真正朋友)

  教师总结:那时的我甚至为了它,把命献出来都舍得。带着这份感情再来齐读这两句话。的确,我和小熊就是这样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

  所以已被丢弃在筐底的、残缺不全的小熊依旧“用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我想对小熊说:“ ——————————。”(此时,你就是那个曾经与小熊为伴,与它形影不离的小熊的主人,你想对它说点什么,把你此时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的确,这是小作者最真实的内心独白,他陷入了深深的疚愧之中。

  可为了不让妈妈从声音里猜出“我”的心事来,“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掩饰了内心的自责,哪种方式?

  直击最后一段,抓动词“转过脸去,沉默了好长时间”“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动作描写)

  这种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作者是怎样呈现给读者的呢?你能尝试着归纳一下作者展开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吗?

  1、通过动作,反映人物心理《童年的朋友》

  2、直接刻画,交待人物心理(刚才的读写结合训练)

  3、通过想象,表现人物心理《卖火柴的小女孩》

  4、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心理《十里长街送总理》

  布置作业:请尝试着用其它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呈现文中“我”当时内心的自责。

【设计意图】

  五、总结全文,迁移拓展阅读

  童年的朋友只是这只小熊吗?也许是更多的可爱至极的玩具,也许是那些最亲最近的人,也许是几本精彩绝伦的故事书。对,是所有曾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同学们,童年生活的回忆是美好的,让我们好好珍惜吧!

  推荐阅读:高尔基 前苏联作家 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其中《童年》中的同名作品《童年的朋友》。你知道他童年的朋友是谁吗?(他的外祖母)为什么把自己的长辈称为“童年的朋友”?不妨课余时间拿来读一读。

  六、板书

  童年的朋友

  形影不离     一心一意

(玩具小熊) 真正朋友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拳、调、羹、邦、献、憋、制”,会写6个生字“粒、睡、拳、调、献、制”,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学习生字。

  认读字学习字音,理解字义;会写的生字让学生从音、形、义几方面讲一讲。

  音的重点:“拳”:三拼音节;“调”:多音字;“制”:整体认读音节。

  形的重点:“拳、制、睡”。第一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后两个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书写。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板书:玩具小熊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板书:要当不想当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回答,概括本段内容。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教师引读: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大的是(原来的,玻璃做的);小的是(用一粒纽扣代替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三)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非常亲密)

  2、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哪个词语最能感受到“我”和小熊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板书:形影不离

  3、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再读这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我”和小熊的形影不离,用直线画出来。

  5、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那时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调羹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齐读,读出“我”和小熊关系亲密的语气。

  6、小组讨论:还有哪些词语写出了“我”和小熊之间的亲密关系。

  学生汇报。板书:一心一意真正的朋友

  7、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些语句的体会。

  教师总结:我和小熊就是这样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甚至为了他,把命献出来都舍得。带着这份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四)学习4、5自然段。

  齐读第4、5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五、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出示幻灯片):比较句子,哪一句的效果好?好在哪里?

(1)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2)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

  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六、布置作业

  略

  七、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我”形影不离(小熊图)

  想当珍惜

  不再想当关爱

《童年的朋友》优质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生字8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操作: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安要求圈划词句。

  情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懂得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

教学过程:

  谈话说话,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时候,你有哪些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呀?为什么他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2每个人长大后都会有不同的生活,但有一样东西对你们来说是共同拥有的,那就是曾经一起走过的童年。你的童年的朋友,你的曾经的最爱。

  3今天的这篇课文将会带我们一起重温往事,梦回童年。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揭示课题(以歌曲《朋友》做为背景音乐,老师范读课文)。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朋友是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

  交流

  找找生字词语,

  出示:击、纽、情、景、羹、主

  出示:童年、拳击、纽扣、似乎、投降、形影不离、简直、一心一意

  指名读生字、词语

  动动小脑筋: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青()()()()()()()()()

  京()()()()()()()()()

  练习说话:在出示的词语中选几个词语说一句到两句话。

(3)试试你身手:照样子写词语,看谁写的多

  一心一意()()()()

  不紧不慢、自由自在、有声有色、不慌不忙、无忧无虑、自言自语、十全十美、

  三、学习课文,练习说话

  默读课文:作者的童年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找出课文中描写玩具小熊的句子。

“一声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就投降了。”

  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出小熊的陈旧和可爱?

  作者在介绍小熊时不仅抓住了它的特点,而且加上了想象,使得小熊仿佛有了生命,这样就更加突出了作者与它的深厚友谊。我们在写作时不妨也运用一下这样的写作方法。

  指名分节读课文,想想“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我”与玩具熊形影不离。

  交流、出示:

“那时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调羹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

  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象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

(1)指名读读句子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说明了什么。

(2)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挑战读、小组读)

  想象一下,还有哪些时候我会带着小熊?所以说“我”和小熊事――形影不离。

  引读:那时候为了它可它

  小熊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对不起小熊,所以我想对小熊说:“。”此时此刻,小作者的心里充满了内疚,所以。(他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

  齐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你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体会到了什么?(急着要当拳击家和永远不当拳击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作者的想法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小作者和童年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

  是啊!那些在童年时代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老师衷心希望这篇课文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让我们一起回忆自己的童年以及那些伴随我们一起成长的童年朋友。

  四、词句活动室

  你来评一评:读读每组中的两句句子,你觉得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当我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

  当我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童年的朋友

  我——(形影不离)——小熊

  亲密喜爱互相关心

(练拳——改变主意)

[练习设计]

(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情景主意形影不离

(2)语言直播厅:

  小时候的你是否也有非常亲密的朋友?是美丽的芭比娃娃,还是长毛绒玩具;是泥塑的七品芝麻官,还是遥控的小气车……能不能把其中的一个介绍给同学们,告诉大家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

教后记

《童年的朋友》,这篇文章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文章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寓意深刻。我在本次备课过程中感触颇深,收获不少。

  当我初读文章,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抓住“形影不离”这个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形影不离”;想象朋友之间“形影不离”的情境;以朗读为主要训练目标,加以想象、句式练习和口语表达的训练;最后得出珍惜友情的感叹。

“站得高,望得远”。当我看了几遍这篇文章就感觉像在看三维图片,看到图片中所凸现的“立体图案”,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新教材编排的意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智者在谈话。”的确,这篇文章就像一个智者,让我收益非浅。再次备课我抓住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可它,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时真正的朋友……”中的“真正的朋友”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真正感受到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来之不易,让大家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这个目标成为这篇文章最终的教学重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其所长,作为老师——主导者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当老师也融入到课文中去,才能带着学生进入课文,体会深刻的寓意。例如最后环节,我让学生写写和自己玩具朋友的故事,我先给学生作一个示范:“课文学到这儿,徐老师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朋友,我们……我真想对他说:朋友,你曾经……因为有了你,我的童年才那么精彩!”再让学生写下与自己朋友的故事。学生纷纷拿起笔写着自己的心理话,虽然语言简朴,可感情真挚,真正体会到了朋友的真谛。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共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童年的朋友》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本文生动形象描绘外祖母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朗读并仔细品味文中对外祖母眼神的描写及本文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筛选、归纳信息,理解外祖母是他的“朋友”的意蕴。

  2.教学难点:文中对祖母眼神的描写,学习本文细腻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预习导学】

  1.先标出小节序号,然后自读课文一遍,遇到生字词要借助工具书或注解理解(音形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

  两颊()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

  丰润( )

  3.用下列形似字分别组词。

  绺( )鬃( )诅( ) 镶( )

  咎( )鬓( )沮( ) 攘( )

  4.文学常识:本文作者,作家,其自传体三部曲是 、、。

  5.理解文章结构(分为四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6.思考:再朗读一遍课文;如果有什么感想或疑问可用铅笔在书上圈点与批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品读着这意蕴隽永的诗句,朋友之情让人回味;“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吟唱着耳熟能详的歌词,朋友之情促人奋发。翻开人生的字典,朋友,多么令人心驰神往。有些人的朋友是同龄人,有些人的朋友是忘年交。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却是他的外祖母,正是在外祖母那朋友般的关怀下,作者一步步走向光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

二、看幻灯片,了解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了解其成长土壤

  1.走近作者。

  高尔基(1868—1936),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为贫困生活所迫,他只受过两年小学教育,之后便辍学作童工和学徒谋生,后自学成才。主要作品有《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列宁称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2.了解背景。

  高尔基童年寄居在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这是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生活里,生活像“铅样沉重”,高尔基的童年充满苦难。所幸的是,他的周围也有许多善良正直的人,他们给了高尔基良好的影响,给了高尔基力量和支持。其中首推外祖母。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三、交流反馈

(由同学根据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1.文章题目所说“童年的朋友”在文中指谁?为什么把她称为“童年的朋友”?

  明确:童年的朋友指外祖母。外祖母关心“我”、理解“我”。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把外祖母的形象描述出来。

  这是一个的外祖母(健康、慈爱、乐观、坚毅)。

  3.请问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具体描写了外祖母的哪些方面?

  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描写了她的头发、眼睛、脸、嘴唇、鼻子、身材等。

  4.初步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七小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描写外祖母的外貌。

  第二部分(2-6):通过语言和外貌描写,突出她温和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7):写外祖母是“我”童年最好的朋友,给“我”爱和坚强的力量。

四、探究思考

  1.品读课文,具体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筛选信息。请从课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并作出评价。(师生通过讨论、探究共同完成)

  阅读信息卡

  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外貌——“形”)你的评价(人物的性格——“神”)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健康慈爱乐观坚毅

  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

  快活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体现“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2.外祖母和“我”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血缘关系,那么是什么关系呢?用文中的话来概括。

  明确:“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3.如何理解“朋友”关系?

  阅读信息卡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朋友”关系(同学小组讨论)(罗列)

“我”昨天把牛奶瓶子打破了,外祖母要“我”讲清原因时却要求“我”“小声点说”,表现外祖母对“我”的慈爱。

  外祖母心情不好的时候对“我”说话还是那样温暖和柔和——外祖母爱“我”,她不想使生活的不幸的外在表现在“我”幼小的心里烙下印记。

  外祖母的“语言”:好似唱歌,温暖而柔和。“眼睛”: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这些描写给人总的感觉是对“我”慈爱。

“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这本来就是孩子的语言,用孩子的语言和“我”说话,可见的确是“我”的朋友。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点说!”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外祖母理解孩子犯错后害怕责备的心理,从不以长辈的身份和口气训斥孩子,体现了外祖母对“我”的关心,显出了她对“我”朋友般的关怀。

  第一自然段中最后一句:外祖母嘴唇歪扭着,又小又可爱的脸,这些都是孩子在遇到不顺心事时的表现,而外祖母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长辈而隐藏这些,她把这些孩子的童真全部都展现出来,体现她充满童心,像作者童年的朋友,因此她与作者的心灵没有隔阂,便会有许多共同的语言。从第六自然段第二句中可看出外祖母有一种乐观的精神,虽然她是一个长辈,但她却没有想到这么多,她很乐观,她有一种特有的天真,无忧无虑,可以看出她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文中一些语句,如“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不想睡就不睡好了”,体现了外祖母对“我”的朋友般的关心和体贴?

  把外祖母比做动物,把外祖母说成猫,正是因为外祖母在孩子的眼中是亲切可爱的,让孩子乐意亲近,这也体现了外祖母和“我”的朋友关系。

  对此我们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来理解“朋友”关系?(归纳)

  外祖母是“我”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我们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来理解?(同学小组讨论)

  明确:

(1)因为外祖母不仅像一般的长辈那样爱自己,而且和“我”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友情。

(2)外祖母能像朋友一样尊重自己,平等地对待自己。

(3)外祖母是自己最知心的人,自己内心的话都能和外祖母交流。

(4)说外祖母是“终身的朋友”,是因为外祖母的爱,把“我”的心灵从黑暗中带到了“光明的地方”,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外祖母的乐观、坚毅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总之,温柔慈爱的朋友般的外祖母,她对“我”充满了爱,对生活充满了爱,她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我”,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使“我”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高尔基苦难的童年因为有了外祖母的陪伴,就有了驱散黑暗的阳光,滋润心田的雨露。

  4.通读全文,你认为外祖母给了“我”哪些有益的影响?

  明确:(1)把“我”从黑暗中唤醒,领“我”到光明的地方。

(2)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反复朗读,体会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表述。)

  5.作业。

(1)抄写有关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小节。

(3)对课文进一步质疑探究。

  第二课时

一、深入探究

  1.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2.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

(1)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请找出原句,并体会它所体现的内容?

  第一次,“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体现了外祖母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愤愤不平。

  第二次,“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体现出外祖母的宽容和快乐。

  第三次,“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体现出外祖母的坚强和乐观。

(2)作者善于通过生动细腻又饱含感情的语言把外祖母的形象写得独具魅力、光彩照人,列举一二说说你的体会。(以此为基点,进行思维发散,学生只要能说出一两点就可以了。)

  明确:例如,“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她样子很凶是因为长而厚的头发使她生气,而“温暖而柔和的腔调”则说明她十分喜欢“我”,对“我”充满着爱。

  例如,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把说话形容为“唱歌”,传达了听的人的一种感受。“唱歌”总是和“愉快”、“动听”之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句话还告诉我们“外祖母说话很好听”、“外祖母显得很快乐”、“我喜欢听外祖母讲话”等信息。“像鲜花那样”调动了我们美好的感觉去触摸、去嗅闻、去感受。

  例如,“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一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可亲可敬的个性,也表达出了“我”对外祖母的爱戴之情。

  例如,文章在描写外祖母全貌时,所用的词语几乎全是褒义,如“愉快”、“快活”、“年轻”、“明朗”、“快乐”、“温暖”、“轻快”、“敏捷”、“可爱”,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高尔基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3.对有关句子的理解:

(1)“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们,外祖母的到来,使“我”从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了,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我”的生活也因此而丰富多彩起来。

(2)文中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歌唱,字字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说话的声音本是听觉感受的,但这里却用只有视觉才能感受到的比喻来形容,修辞学上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你能揣摩出这段文字对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好处吗?

  明确:把声音比做鲜花,这种比喻又新鲜又奇妙,非常富有美感,外祖母的形象也就显得格外美好。语音诉诸听觉,鲜花诉诸视觉,听觉和视觉可以沟通,联想的途径就多了。

(3)你能用这种“通感”手法造一个比喻句吗?

  例:母亲慈爱的笑容像春风拂过我的心田,我不由得感到一阵暖意。

二、延伸拓展

  以下是可供选题(选题超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至两题,让学生的思维体操进一步活动起来,若能全选,则被评为思维体操冠军)。

1.在你的阅读世界里,你还认识哪些和外祖母一样的人?要求写出两位人物和相应的书名。

  提示:祁老人 老舍《四世同堂》冉阿让 雨果《悲惨世界》

2.联想我们学过的《社戏》中的外祖母的形象,说说这两个外祖母的形象有什么共同点?描写方法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个外祖母的共同点是慈爱。《社戏》中的外祖母是略写,《童年的朋友》中的外祖母是文章的中心人物,主要是通过她的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

3.在你的生活中有像高尔基外祖母这样的忘年交朋友吗?如有,请说出一两件感人的事,注意借鉴本文的写作特色。

4.模仿课文写法,展开想象,把“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拓展成一段具体的祖孙对话。(口头表述)要求:(1)对话符合人物性格。(2)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3)对话内容在100字以内。

  例一: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外祖母问。

“好祖母,什么都瞒不过你,千万别告诉母亲,不然她又要骂我!”我央求道。

“你呀!真像一个野猴子,下次再这样,我就把你一个人关进黑屋子里!”外祖母瞪了我一眼。

“我知道了,下次再也不敢了。”我吐吐舌头。

  例二:

  外祖母: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我:外祖母,我,我,我……昨天在屋里闷极了,想出去但够不到铜把手,所以用牛奶瓶子砸了铜把手。

  外祖母:你有没有受伤?

  我:没有,只是牛奶浸到了靴子里。

  外祖母:那你换一双,外祖母帮你洗干净。

三、巩固所学(课外作业)

  1.文章的第1段是外貌描写,其中着笔最多的是外祖母的头发,这里写出了她头发的什么特点?文章中第1—6段文字通过对外祖母的、描写,着力刻画出外祖母的的特点。

  2.第2段中的“样子很凶”是和上文相呼应,是和下文“还是有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进行,表现外祖母。外祖母“她今天的样子很凶”,可是却又为什么说话“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

  3.文中写祖孙俩一段对话,这段对话主要有哪三层意思?

  4.文中外祖母对“我”所说的那句“你小点声说”极有表现力。结合全文想一想:外祖母为什么要这样关照“我”?这对表现全文主题有什么作用?

  5.“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怎么”一词外祖母在说的时候应该。

  A.生硬B.重读C.轻柔D.急促

  6.外祖母叮嘱要“你小点声说”,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7.“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中的“打”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8.请你模仿“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方式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说的话好似,字字句句都像,一下子就。

  9.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为什么“我”却称呼她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10.“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个“光明的地方”该怎样理解呢?

  11.“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结合句意,说说这种修辞方法起到什么作用?

  12.作者说外祖母的爱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童年》这部书是高尔基的童年苦难历史的真实记录,这部书也是教育部推荐给中学生必读的,请你结合小说中的一些具体情节,说说经历了哪些困苦的生活。

  13.在你的阅读世界里,你还认识哪些和外祖母一样的人?要求写出两位人物和以及相应的书名。

(答案:1.写出了多、密、长、黑、厚等特点。外貌语言慈爱2.“皱着眉头”“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对比对“我”深厚的爱虽然生活中的磨难使她愤愤不平,但面对一再遭遇不幸的刚刚醒来的孩子,外祖母希望能用自己温暖而柔情的腔调给孩子一些安慰与慈爱。3.一是关于外祖母的头发,二是关于“我”睡觉的事,三是关于“我”打破牛奶瓶的事。4.原因是怕被“我”母亲知道“我”打破牛奶瓶这件事。这样就写出了外祖母和“我”之间的朋友关系。母亲正在睡觉,不要打扰她;不想使孩子过于紧张、担心。7.“打”用得好。因为突出了外祖母的话语所表达出的那份关爱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给“我”留下非常深刻而持久的印象。8.略。9.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外祖母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着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她把劳动看作是自己的本分。她以自己仁慈的胸怀保护穷人和弱者,给了“我”无限的温暖,用无私的爱丰富了“我”的生活,使“我”终身难忘。10.指没有歧视,感受到了温暖和慈爱。11.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外祖母的关爱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的浓浓暖意和“我”的美好感受。12.略。13.略。)

四、小练笔

  外祖母的形象和性格使我们难忘,那么在人物的塑造中,有哪些写作方面的技巧值得我们学习,试借鉴一点来进行一段描写人物的小练笔(题目自拟,字数200字右)。

  提示:

  1.生动传神的外貌描写:文章大篇幅地对外祖母进行外貌描写,而且写得相当地生动形象,通过外貌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她鲜明的性格特征。

  2.对人物主要特征的描写: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对外祖母三次眼神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3.个性化的语言:外祖母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长辈,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是通过从外祖母个性化的语言表现的。

  4.对人物形神兼备的塑造:作者在描写外祖母时,既通过她的外形来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的性格特征来体现人物的“神采”,写人就要形神兼备才能丰满。

五、结束语

  山海可以阻隔彼此,却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离可以拉开你我,却拉不开真挚的情谊;时间可以淡忘过去,却忘不了永远的朋友!生命若是一片海,友情就是那海上帆,有了帆,海才不寂寞。愿我们的青春和生命焕发出绚丽的光辉,愿我们永远拥有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友情!

六、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资料宝藏】

  1.与课文相关的解读。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人间》(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1931年回国,可惜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一直没有完成,成了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童年》与其续篇《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4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2.学法指导。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特征的刻画。外貌描写的目的不仅要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人物的外貌总是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等有密切的关系的。阅读写人的记叙文,我们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内在品质。

  如本文对外祖母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她的笑容、她的眼睛、她可爱又可笑的举动,让我们感到外祖母是一位饱经生活艰难却又永远年轻的老人。

  3.拓展阅读的推荐。

  高尔基的《童年》。

  4.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

  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这所老木屋里,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童话。外祖母的疼爱和那些如现实生活中一般不幸又闪烁着善良和理想光芒的童话,使过早就饱尝底层生活艰辛的高尔基获得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同时,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正是这些回忆给了作家以最初的丰富的滋养。

《童年的朋友》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上课和评点,我觉得最值得反思的是,文本还要好好读,反复推敲,求正确,求形成自己的感悟。由于要听课,在前两天,更多地去考虑这节课的整体思路和过渡性的语句,而把文本放了一边,前一天晚上才再去读了一下,这样就没能很好地应和学生,以后一定要以本为本,深入研读,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再有,要反思的是时间的控制上,有时上课我会追求尽情,特别是让学生说得尽情,所以在让学生提问时,没有适时收住,影响了教学计划。

  这节课学生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说得也精彩,这一点我很欣慰,我觉得这是我和学生们一学期努力的成果。应该说正是我把课堂当做交流的课堂,主要是把自己摆在读者的位置,与同样作为读者的学生平等进行交流探讨,激发了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也是新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有了参与的激情,参与了,就进步提高了

《童年的朋友》优质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