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我的家》教学设计

时间:
  • 相关推荐

《我的家》教学设计(集合12篇)

《我的家》教学设计(集合12篇)

《我的家》教学设计1

  一、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高老师要当一回导游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赛马》,老师带领学生做起码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你看到这里有什么?

  生:蓝天、白云、蒙古包......师:说得好,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吗?谁来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自由说。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喜欢骑马射箭,能歌善舞。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为主,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课件展示:蒙族服饰)男女都穿宽大长袖的袍子系腰带,长筒靴,平时以红、黄色布缠头,女子盛装时戴漂亮的头饰。

  生:欣赏课件画面。

  师: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赶上了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为了庆祝草原上的庄稼丰收而举办的,非常热闹,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些什么?(课件展示:摔跤、骑马、射箭三幅图片。)

  二、表演

1、导入

  来了这么久了,怎么都没见到草原的小朋友啊?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出示挤奶图

(原来,这里的小朋友说我们赶路也累了,就去挤牛奶给我们喝了!哇,这里的小朋友真能干,你们知道怎么挤牛奶吗?

  挤牛奶有一定的窍门,想不想学会以后和蒙古族小朋友一起挤牛奶啊?)

3、学习挤奶、硬肩、硬腕、笑肩动作(轻声播放《挤牛奶音乐》)

4、跟随老师听音乐表演

5、小结:

  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么快就把挤牛奶给学会了,你们知道吗?草原上的人们把这种用来表现挤牛奶的舞蹈叫作“挤奶舞”。

  三、《草原就是我的家》(想象体验,创造表演)

  1、听(范唱)

  师:同学们,你们听蒙古的小朋友唱起了他们最喜爱的歌曲,听一听他们是怎样歌唱草原的。(想草原)你们听到了什么?来谁来说说?(学生再说草原)

  2、揭示课题:《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下面我们一起学唱这首蒙古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来一起读一读歌名。(生齐读)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师:下面和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歌的歌词。

  4、师生一起读歌词,并为歌词加上动作

  师:那好,你们跟这老师来读一读,我们再为歌词加上动作,(教师带读一边加动作,学生模仿)嗯,同学们读得真棒!

  6、播放录音同学们随着音乐轻声哼唱

  7、随着琴声小声唱la8、学唱歌曲(唱草原)

  学生跟音乐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9、用动作表演歌曲(跳草原)

  10、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创编歌词

  1、师:同学们,蒙古的小朋友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那现在我们把这首歌的歌词稍稍改动一下,来赞美我们自己校园好吗?

  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优美的舞蹈、甜美的歌声来表现了大草原的美。如果你们想更加了解了蒙古的民族风情。有机会,让你们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亲自感受大草原的美,到蒙古包做客。

《我的家》教学设计2

  1、初步认识吉他、提琴、法国号。

  2、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绪。

  3、介绍并演奏自己的乐器。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件小乐器。

  2、教师准备一件手工制作的小乐器,课件等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几个会唱歌的小朋友来给大家认识,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歌声,猜猜他们是谁。(随后,我播放课件中吉他的音乐,学生很快猜出答案。)

  生:这是吉他的声音!(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以提示,在黑板上贴上“吉他图片”)

  师:那么你知道吉他是怎样演奏的吗?谁能模仿吉他的演奏姿势?(学生开始有模有样地摆出吉他的演奏姿势。)

  2、师:第二位小朋友是谁?(播放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小提琴协奏曲片段)

  生:这是小提琴!(在黑板上贴上小提琴图片)

  学生合着音乐模仿演奏小提琴的姿势。

  3、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最后一位小朋友是谁?(播放圆号音乐片段,对于圆号的音色,学生可能会出现一脸的茫然)

  师:你们认为这件神秘的乐器是属于吹、拉、弹的哪一种?

(生讨论)

  师:这种乐器采取吹奏的演奏方式,它起源于古代的猎号……(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圆号的来历。)

  二、寓教于乐

  1、第一遍聆听

  师:有几个小音乐家会演奏这几样乐器,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分别是在哪里演奏这些乐器?

(播放课件,在伦敦、巴黎、柏林三地风光照片背景衬托下,聆听本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倾听音乐。)

  2、第二遍聆听

  师:谁能把黑板上歌曲中出现的乐器名与地名正确地连接在一起?

(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可以清唱歌曲的前半部分,让学生在无伴奏演唱中感受歌曲的节奏以及加深学生对于歌曲中三段歌词的记忆,有助于表演。)

  3、第三遍聆听

  师:这些小音乐家们在演奏时候的心情怎么样?演奏的音乐美妙,在歌曲中找找它们的声音吧!

(演奏时的心情很高兴、愉快地,演奏的声音是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跳哟,唱哟,跳哟,唱哟,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这里教师解决后半部分的衬词)

  4、第四遍聆听(结合动作模仿)

  师:大家羡慕这些会演奏美妙音乐的小音乐家吗?让我门也来当一会小小音乐家吧!(随音乐带上前面模仿乐器的姿势进行律动)

  5、张口默唱。

  6、随琴声轻声跟唱。(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7、完整演唱歌曲。

  8、表演唱(加入拍手动作及乐器模仿的动作,或者也可以按顺序跟老师走出位置围成一个大圈,进行表演)

  三、创造表现

  1、师: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回家用身边的东西来制作一件小乐器,乐器都带来了吗?

(在第四册中已出现让学生自己根据身边的物品制作沙球等打击乐,这里学生应该会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须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

  师:老师今天也带了一个小乐器,是用一个空酸奶杯和三根橡皮筋做的,我把橡皮筋系在空的酸奶杯上,两头固定好,拉动两头的橡皮筋就会发出响声,而且两头的声音都不一样。“老师想请几个做得比较好、有创意的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自制小鼓:在空月饼盒的旁边穿根绳子系上结,可以挂在脖子上,再用两跟筷子做小鼓捶。用一个空的纸巾盒,几根橡皮筋,把橡皮筋系在纸巾盒上,拉动橡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2、师:我们看了几个同学的小乐器,你们能不能给自己的乐器起个名字,然后把你的乐器名与歌曲的乐器名称换一换。我是一个小小音乐家,住在奉化,我拉起我的小响筒,能奏起美妙的音乐,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跳哟,唱哟,跳哟,唱哟,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

  3、学生小组进行编创。(学生纷纷像小鸟似的叽叽喳喳为自己的乐器编歌词。)

  4、上台展示。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拿起你们的小乐器为自己编的歌曲伴奏吧!(孩子们合着伴奏音乐高兴地拿起自己制作的乐器,唱着自己编的歌词,陶醉地唱起来。这个时候,我们老师也可以拿起酸奶瓶,和孩子们一起唱一起跳,让我们就在这愉快的、充满成就感的音乐里结束这节难忘的音乐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了解乐器的这部分。没等我演示完乐器演奏的姿势时,学生们都能很快的反映出我演示的是什么乐器,这说明学生对乐器的熟悉,也说明我的演示是像模像样的。等学生回答出来之后,我再让个别学生来体会,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反映很灵敏,而且课堂秩序活而不乱,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被我的音乐课吸引了,也说明了学生的训练有素。看到学生这么有兴致的参与音乐活动中来,我鼓励他们:音乐来源于生活。只要有心,每个人都能成为小音乐家!

  对于新教师来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但是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出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我与学生的互动还做得不够。很感谢大家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克服这一点,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名师!

《我的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难忘的亲情关爱,让学生体味家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讲述长辈们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生活的差异,激发学生珍惜温馨的家。

  课前准备:

  一、让学生回家做小调查

  1.长辈们过去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

  2.长辈们过去穿的是什么衣服,吃的是什么食物?

  3.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已经会做些什么事?

  二、教师准备一张全家福、家的图片

  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

  时间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法引入课堂。

  同学们放学后,大家都会──回家

  到了亲戚家太不习惯了,就非常想──回家

  快过年了,在外打工的父母及长辈,都会从遥远的地方兴冲冲地──回家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家有眷念之情。家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魅力,把所有在外的人给召唤回家呢?

  生可能说:家很温暖,有爸爸妈妈的关心。

  家里人最熟悉,相处得最长。

  二、说说我的家,并激发学生爱自己的家。

  1.介绍我的家人。

  家真的很温暖,我也和大家一样很想念在家的感觉。我的家在柑橘之乡丰都龙孔,毕业后就在这里工作,回家需要40块钱的车费,所以我不常常回家,常常在一个人的时候会想起我的亲人。我每每想起家人,都会拿出这张全家福瞧瞧。我的爸爸是退伍军人,他特别喜欢穿旧军装,妈妈是个热情好客的人,而弟弟呢,非常淘气,你们看,照相时还在扮鬼脸呢?

  2.展示家的图片,师生互动介绍。

  我每每想起家人,就会想起我那温馨舒适的家,我的家虽在农村,但是爸妈很有讲究,家里布置得整齐。我的家门口是一棵高高的白杨树,在远点就是──梯田;后面是──连绵的小山;左边是──栽满莲藕的小鱼塘;右边是──一片柑橘林。初冬时节,果实累累,这时候如果你到我家做客,我的妈妈肯定会挑顶大的柑橘来款待远方的客人。

  我的家房前屋后这样美,你们羡慕吗?能不能介绍你们的家呢?

  3.听到老师这样美美地介绍自己的家,你也一定想起自己的家了吧!请同学们把印象最深的家景画一画。然后展示照片,像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亲人,及其家里周围的环境。

  4.学生介绍全家福及其家的周围情况。

(学生介绍家的情况内容省略)

  5.小组合作:讲印象最深的事。

  老师和大家一样,认为家很美。我还注意到了,同学们在说自己的家的时候,都说到:爸爸妈妈很关心自己,自己也爱爸爸妈妈。那你们能不能讲述自己经历的一件事,证明爸爸妈妈关心自己或自己爱爸爸妈妈呢?

  6.指名讲述最感动的故事。

  7.倾听者归纳感动原因。

  第一个学生的故事感动原因:父母省吃俭用,让她吃最好的,穿最好的。

  第二个学生的故事感动原因:快开学了,他爸妈没有钱交学费,急得流眼泪,最后恳求有钱的大伯借钱供他读书。

  第三个学生的故事感动原因:他妈妈去年生了一场大病,一家人急得团团转,我帮妈妈檫汗、洗脸。学会了关心人。

  第四个学生的故事感动原因:每当过年,他们的爸爸妈妈会从很远的地方回家,一起吃汤圆。

……

  8.我听懂了,一家人相互关心,相互呵护,相互帮助和理解,这样的家真是太好了。所以──我爱我的家。

  三、通过长辈们过去的生活环境和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珍惜自己的家。

  我们现在知道了家的温馨,有家的重要,我们也都爱自己的家。课前老师叫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小调查,谁来汇报?

  生汇报:长辈们过去住的是土墙房子;长辈们过去穿的是哥哥姐姐们穿旧且缝补几遍的衣服;吃的主要是些玉米、高粱、红薯、土豆等食物。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我的爸爸已经会挑水挑粪,背大捆的柴,还会犁田。妈妈会做豆花,会缝补衣服,会做布鞋等。

  听了这位同学的汇报,有什么感受?

  生汇报:

  生1:爸爸妈妈过去的日子过得很苦,我们长大了应该孝敬他们,奉养他们。

  生2:爸爸妈妈有现在的生活条件很不容易,我以后不乱花钱了。

  生3:因为是一家人,所以我们要互相帮助,让每个人都开心地过每一天。

  生4:家,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家,珍爱家的温馨。

  师:是的,家是温馨的、是美好的、是舒适的,我们都爱自己的家,更应该──珍惜每个来之不易的家。(生齐声说)

《我的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搜集一位艺术家的资料,将他的故事及自己读后的感受启发等讲清楚。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3、指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发言

  重难点: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2、指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发言。

  学情:学生对艺术家了解不够多,需要搜集一下艺术家的资料为本课服务

  教具:艺术家资料片

  教学流程:

  1、出示多位艺术家的照片,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2、学生讲述交流

  3、谈自己喜欢的一位艺术家

  4、全班交流

  活动要求:

  发言人要将这几位艺术家的故事,讲述清楚说出自己喜欢这位艺术家的理由,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师生评议:

  教给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发言,如:讲的内容好在哪里,讲清楚了没有,有什么欠缺等,还要注意评价时,客观公正、态度诚恳。

  总结与展示:

  教师总结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在班级展示脚张贴展示,促进交流。

《我的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3、为下节课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做好动员。

  教学过程:

  1、导人

  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保卫黄河》是谁作的曲呢?(学生回答:冼星海。)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为了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一连环画的内容,有必要简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南京已经沦陷,中华半壁江山已被日军占领,抗日战争处于艰苦时期。而在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光未然的长诗《黄河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教师琴声歌唱。

(4)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 的节奏。

(5)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3)随琴声唱二部轮唱。

(4)如有条件,可加入大军鼓和小军鼓、钹。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还更加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例如一个小组舞蹈,另一小组伴唱,一个小组朗读诗文,另一小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学生表演书法、绘画,一些学生为之操琴伴奏等。总之,要尽量组织得丰富多彩,在音乐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将课本上的问题及时、巧妙地插入其中。还应该重视利用课本中的诗词、插图(照片)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随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能力的体现。

《我的家》教学设计6

【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从社区看我家”和“在社区中生活”两个部分,着重让同学们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和社区的功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与人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地图和各类图表,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2.能够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图例。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地图三要素

  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求索──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延伸和发展──新问题的提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他们思考和质疑。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

【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大家能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环境吗?

  学生分组活动,相互交流自家周围的环境。

(新课教学)

  承转: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环境

  代表描述自己家周围的环境

  叙述:同学们描述起某个区域之所以如此流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通常就被称为社区

  提问:不同的社区所处的位置很不一样,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对你们家所在社区的位置和环境一目了然呢?

(提出画平面图的想法)

  承转:画平面图是常用的办法,我们来看这样两幅社区的平面图

  展示:课本图1—1和图1—2

  提问:这两幅图画的是同一社区,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学们会看不懂呢?

(两幅图画画的是同一地区,但图中方向表示不一,而且图例不同。从图1—1看出杜鹃家在王朋家的左侧偏下,从图1—2看出杜鹃家在王朋家的右侧偏下,所以要给两幅图加上明确的方向标志,使用相同的图例标志,同学们就能看懂了)

  小结:看来画简单的平面图也要注意许多问题

  展示:课本图1—3

  提问:如果对比这幅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发言。集思广益得出因为有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与注记,所以很容易看懂

  板书: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提问:平时我们怎么辩别方向的太阳(东升西落)年轮等

  展示:图1—4和图1—5在地图的寻找方向

  提问:除了我们刚才讲的图1—3指向标指示方向外,根据我们以前了解和对图1—4图1—5的观察,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哪些呢?

  介绍三种定向方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练习:课本第6页

  叙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叙述:我们来看一下地图上常用图例的标记

  展示:地图常用图例。(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知道表示城市、界限、河流、湖泊、地形、道路等各种图例。利用图册,反复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叙述:地图就是将实际事物画在平面上的图形,但我们又不可能将实际事物原封不动地画在图上,所以,就要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概念。

  提问: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除了刚才大家看见的线段式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学生可根据课本进行回答

  让学生记住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练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地图上的比例尺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训练学生应用地图比例尺量算两地间实地距离

【板书】

  我的家在哪里

  一、方向:“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二、图例和注记

  三、比例尺: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作业】

《我的家》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2、聆听歌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3、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演实践活动,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培养学生对音的高低的听辨能力和感受能力。

  2、创编表演歌曲。

  设计理念: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内蒙古,对蒙古族不是很了解,蒙古族的民间舞蹈就更不熟悉了。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感受、理解和体验蒙古族歌舞和蒙古族文化,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课堂上我以“到辽阔的草原”为主线,通过欣赏草原美景,感受蒙古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表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在演唱实践活动中通过集体舞等手段,逐步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学生做律动进教室。(学生根据乐曲情绪做扬鞭催马动作)

  2、师生问好。

  二、教学导入

  1、师问;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乐曲太好听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到底是哪儿呢?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展示蒙古族人民歌舞的画面。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画面后的想法。(生自由发挥想象回答)

  3、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蒙古族人民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生活在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上,他们都非常热爱绿色的大草原和可爱的家乡。今天咱们就来学唱一首内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展示大歌谱)

  三、学唱新歌

  1、播放歌曲。

  2、让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学唱简谱,注意音准。(小组合作学唱简谱)

  4、教师用电子琴演奏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学生跟着琴声用“啊”来哼唱)

  5、让学生自己填加歌词来演唱。

  6、请学生跟着伴奏带演唱一遍,教师指出不足的地方,并给予鼓励。(演唱时要注意身体放松,咬字清晰,用活泼、愉快的心情来演唱)

  7、师;同学们唱的好极了,老师为你们鼓掌,想再唱一遍吗?(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把歌曲唱的更动听)教师可以用碰铃给歌曲伴奏,活跃学生的演唱情绪。

  师;同学们看了老师的表演你们想试试吗?

  四、编创活动

  1、给歌曲伴奏。(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给歌曲伴奏)

  2、创编歌舞。(学生分小组进行创编舞蹈,发挥自己的才能)

  3、评比。评出最优美的动作,大家进行模仿学跳。

  五、合作表演

  1、师;同学们刚才发挥想象给歌曲进行了伴奏和伴舞,表现非常出色。下面就请出我们班的“小歌星”来演唱歌曲,我们进行合作表演。

  2、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并指出不足之处。

  六、音乐游戏

  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比比谁的耳朵最好,模仿的最像。

  2、多媒体播放汽车、轮船、动物、交通工具等发出的声音。(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来辨别,并说出是由什么物体或动物发出来的?模仿一下,看谁模仿的最像)

  七、小结

  同学们,老师今天很荣幸跟你们一起到美丽的大草原上游玩,我看到了你们对大草原的喜爱之情,你们给蒙古族儿童带去了欢乐、带去了幸福,有了你们,广阔的大草原将会更加美丽、欢腾、富有生机。

  八、下课

  学生听音乐走出教室。

《我的家》教学设计8

  1.了解居住地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等基本情况。2.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居住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及讨论交流等方式,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社区或村庄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3.有为村庄或小区尽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生活。

  教学重点

  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去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及讨论交流等方式,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社区或村庄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运用儿歌,激发兴趣

  1.出示文章《家》,(单击)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散文——家,请你边看边想,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在哪里?“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请你留言。是的,白云的家在蓝天,小鸟的家在树林,鱼儿的家在小河,种子的家是泥土。

  2.那么你的家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家在这里》(单击)。【设计意图】一篇节奏感很强,也易于理解的散文,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到学习情境之中。

  二、学习新课

(一)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1.你的家在哪里?那里都有什么?老师送给你们几个温馨提示:第一个问题,说清楚自己住在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区,哪个镇,哪个村(或者哪个小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第二个问题,是你要把标志性建筑物等说清楚。连麦回答。

  2.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有多爱自己的家。我们继续来从图片中,看看其中的标志性建筑物等包括什么吧!(单击)瞧!可以是一片农田,可以是一片果园,可以是广场,打太极的老爷爷,跳广场舞的阿姨、奶奶,还可以是同学们喜欢的游乐园......总结一下,可能是事物,也可能是人物;(单击)可能是农村,也可能是城市,对不对?

  3.在你生活的社区,一定有你喜欢的。我们继续看看图片中的例子吧!我最喜欢在小竹林看蚂蚁、捉迷藏,在儿童乐园玩耍。(单击)那么什么社区呢?我们所生活的地方一般都有一定的区域和范围,比如,一个小区,一个村子,我们称之为社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里。这次疫情,也正是因为有社区的群防群控,让我们取得了胜利。

  4.(单击)让我们继续看看社区的人和事吧!奶奶经常给我讲家乡的传说。你知道居委会、村委会、小区物业在哪里吗?他们都负责什么?瞧!保洁阿姨维护环境卫生。电工师傅会更换掉小区里不亮的灯泡。除此之外,你还熟悉这里的什么人和事呢?请你留言。

  5.你是否记得空中课堂的老师,给我们带来过这样的主题内容?许多同学住在这里,我们了解一下“中韩村”的由来。(单击)明永乐年间,韩姓在张村河西南占山,郭姓在白果树西河套高处划地立村,名韩郭庄。后在北面赵李山(现枣儿山一带)占山的赵、李二姓人家到白果树下居住,后有唐、崔、曹、王、于各姓氏迁此。因地缘关系,称韩哥庄。解放后,为与西韩、东韩有别,该村定名为中韩村。

  6.之前同学们也查阅过自己所住社区的资料,保存好,复学后,我们展示同学们搜集的成果。

  7.学生读《井深情更深》,思考: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到井边来呢?我们走进小区,感受到这里的人、事、物带给我们美好生活!我们继续聊一聊这个话题吧!【设计意图】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了解小区,体会到小区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社会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二)我能做点儿什么

  第一关:火眼金睛找问题

(单击)图一:小河边没有警示牌,如果有人下河游泳会很危险。这可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防溺水安全内容,请你留言。

  图二:小区里的健身器械又坏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可真不少!请你留言,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

  图三:唉!这片草坪又被小区里的人种上菜了。对个人而言种菜,绿色环保蔬菜,对小区而言,可就不对了。有些需要改进的事情,我们可以自己解决,那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呢?

  第二关:行动起来为大家同学们,班级里的图书总有同学摆得整整齐齐;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那么小区里贴了小广告,怎么办呢?连麦。是的,同学们都是有主意的孩子。我们的少先队行动中,同学们清除小广告的例子,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呢!而且,同学们还有捡草坪垃圾的行动呢!这是我们可以做的。那么领养土地种绿植,路面压坏整修就需要我们反映给所在的小区物业或者居委会了。

  第三关:争做小卫士,为小组挣积分

  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办?这也是我们留的一个作业:

  小区垃圾没人管,我会找________________。

  水渠遭到破坏,我会向______________报告。

  生活区道路被占,我会向____________反映。

  小区绿地被占,我会找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学生在挑战活动中,可以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反思:

《我的家》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对人生的思考、感悟。

  2.学习作者平实的叙事中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体会作者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课堂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鉴赏: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诗的基调如何?

  在诗人李商隐的眼中,黄昏、晚霞意味着美好即将失去,带着感伤的色彩,那么在其他作家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的《霞》,看看她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整体感知

  文章以《霞》为题,全文都是描写自然界的霞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文章究竟写了那些内容呢?

  明确:全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然界的霞,二是写作者的人生感悟。

(二)思考讨论活动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对本文的看法、体会

(首先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其他同学也谈谈他们的看法,最后老师总结、引导)

  1.“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对此,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呢?

(同学们发表意见后,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领悟)

——由图片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光的折射、反射,有云翳的时候霞光就更加色彩缤纷了。另一方面,“云彩“比喻生命中的各种经历,包括快乐的、痛苦的,生命的内容越丰富,生命才越美丽。“云翳”比喻挫折、困难和艰辛,在经历了这些考验之后,仍然能让自己发出光彩的人生。“霞光“比喻度过了黑暗日子后所迎来的光明和快乐,或者是走过风雨后形成的乐观、豁达的心态。

  2.“生命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互相衬托的。”

  明确:这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直白而富有哲理韵味。

  对于这句话,同学们有什么体会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感悟吗?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四人小组间互相讨论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学生自由讨论)

  3.“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明确:经历过痛苦的磨难的生命才更有价值。不见风雨,怎么见彩虹,唯有经历过苦难、挫折的人生,才是美丽精彩的。

(三)重点分析

  作者通过霞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运用的是什么手法呢?

  明确: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抱负、志趣等。这里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快乐只有和痛苦相互衬托,相互重叠,才能构成精彩、幸福、完整而充实的人生。

  托物言志的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作者由霞的感悟揭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避免说教,感染力强。

  全文以霞为题,有三大妙处,一是霞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是霞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三是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

(四)小结

  本文是作家经历了人生沧桑和风风雨雨后对人生的感悟,这让我想起“浮生若茶”这个词,沏茶的时候,用的水不同则茶叶的浮沉不同。用温水沏茶,茶叶轻轻浮再水面,没有沉浮,也就没有茶香。而用开水沏茶,茶叶就会在水中沉沉浮浮,飘出茶香。浮生若茶,就是说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杯清茶,茶叶因为有了开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因为有了一次次地挫折和坎坷之后,留下了一阵阵的幽香。所以,在我们经历挫折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要正确地对待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遭遇。

(五)音乐鉴赏,深化理解

  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体会本文的深刻含义,并畅谈自己的感想。

  二、我的家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家的眷恋,对精神家园的强烈向往。

  2.学习作者平实的叙事中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体会作者对家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平实的叙事中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课堂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我想有个家》,创设对家的向往、眷恋的课堂情景。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划出文章中有“家”的句子?(几句?能把它读出来吗?)

  第一次:“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

  第二次:“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第三次:“------但都不是我的‘家’!”

  第四次:“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首先写梦中追寻,表达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接着,写梦醒时的追寻,表达对家的真切眷恋,最后,在回顾中追寻。

(三)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说“中剪子巷”才是作者心中的家?

(关于“旧时的北平”“大街上的人”“车夫”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作者在叙述梦境时,被车夫称作“你”而不是“您”,还有动词“举”“拉”等

(1)虽然贫穷,落后,但那是一个没有争斗的美好的世界。那里的男女老幼亲如一家,它平淡,祥和,温馨。

(2)那是年少生活的一段日子。代表着一种真、善、美。那是她十多岁到二十多岁度过的地方,她的理想、抱负正是在那树立的。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里,父母之爱、姐弟之情陪冰心走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即“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她生命中最初的荣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里生根发芽。

  一个人对这段日子的眷念,意味着眷恋什么?

  参考答案:眷念人生的真善美,对纯净的外界的渴望。

  2.“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作者为何要在“家”前面加“灵魂深处永久”几个字?

  a、作为一个迟暮的老人,作者会对早年,尤其是童年的生活产生无尽的眷念。回首之际,才会发觉这一切都会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

  b、作者对童年的眷念,实际上是对童年所代表的人生的真、善、美的眷念与坚持。对那段追求知识和真情的激情岁月的向往,对一股股流溢着爱与温馨的生命灵泉的眷念。是作者精神家园的追求。

  3.为什么说世界各地我住过的地方都不是我的家?

(世界各地我住过的地方只是一所所房子。它安放的只是作者的身体,而中剪子巷有父母、弟弟们的亲情,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对人生的真善美的向往和眷恋。眷恋儿时的纯真、快乐;眷恋人情的温暖、亲密;眷恋无世俗烦扰、玷污的生存环境。它已上升为作者的精神家园。)

  4.既然作者心中有个家,为什么说自己“一无所有”?作者说自己“一无所有”其实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因为作者无权、无官、无级、无款、无旧。物质上不丰富,但精神上却非常富足,正如她的笔名“冰心”一样,她有一身的清白,一颗坦荡从容、堂堂正正做人的心灵。表明了作者对争名夺利的现实世界的憎恶和对纯净的精神家园的追求。

(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把最后一段文字朗读一遍)

  5.作者心中的“家”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追求呢?

  是作者的精神家园的追求。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平和、充满亲情与温馨,又不受外界干扰的世界。它藏在人心里的最深处,“从来不需要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

《我的家》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旋律明朗豪放、节奏较为整齐,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家乡深深的挚爱。

【学情分析】

  为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动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间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蒙古族风情,增进民族间的团结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音乐中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学会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轻快、柔美的声音准确的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难点】感知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铝板琴、筷子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欢乐音乐课,快乐在进行,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我是今天的音乐向导,由我带领的X年X班快乐团即将出发,在出发之前,老师要给大家准备了一段小小的民族舞,你们来猜一猜老师今天会带你们去哪里?

  师:大家猜出来老师跳的是哪一个民族的舞蹈了吗?

  生:……(蒙古、内蒙古)

  师:同学们可真棒!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走进大草原。内蒙古有美丽的草原,珍珠般的湖泊,草原上驰骋着勇敢的蒙古人,那里牛羊、马匹、成群,水草肥美,天高云白,一座座蒙古包就像天上的星星洒落在草原上。

  师:蒙古人生活多姿多彩,他们热情好客,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他们每年的7、8月份是草原上最热闹的时候,他们会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有摔跤、骑马、射箭等体育项目,一个个英勇的蒙古人都特别的神气,我们来到了大草原,不仅要享受大草原的美丽,当然要感受一下来自大草原的歌声啊。

  二、学习新知,培养兴趣

  1、初听歌曲范唱、为歌曲打节奏,出示课题

  师: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草原人的乐趣?那我们就把教室比作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现在你就是神气的小牧民,拿出筷子为歌曲打打节奏。根据乐谱中的提示每听到每一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就像我这样打击一次…

  师:大家说当小牧民的感觉好不好?草原的小伙伴说了,要想真正成为小牧民,还要会唱草原的歌曲,那就让我们来学学这首好听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再听歌曲熟悉旋律,感受节拍(划出旋律线)

  师: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好好感受一下,大草原中美丽的音符。和老师一起感受歌曲节拍、用我们的指尖划出大草原上的山山水水,划出优美的旋律线。你听…草原上的小牧民来啦!

  3、随琴用“la”音慢速的、轻声模唱旋律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是几拍子的呀?你们想不想试着感受一下呀!接下来,请跟随我的琴声,轻轻地用“la”音模唱旋律。注意!我们要轻轻地,不要吵醒大草原上睡着了的小动物们。

  4、随琴唱谱(接龙方式)

  师:同学们,大草原美不美啊。那我们就一起看看,大草原上的音符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合作来完成大草原的乐谱吧!(师生合作,由教师演唱每乐句前三小节的乐谱,学生负责演唱每乐句的最后一小节)【铝板琴】

  5、有感情朗读歌词

  师:刚刚同学们的旋律唱的非常棒,老师都好像在眼前看到了你们在大草原上嬉戏玩耍的场面了呢!但是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我们要把歌词填进去,大草原才会更美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有表情地、有动作地,读一读、演一演,我读一句你跟读一句。大草原上的小朋友可说了,谁的表情不丰富、动作不夸张,照相机可就要拍不到他啦!

  强拍(拍手)弱拍(拍腿、骑马、硬手、耸肩)

  6、填词演唱(解决八度音程大跳、附点音符等难点)

  师:在刚才的读歌词的过程中,老师觉得你们就是蒙古族的小牧民,骑着马儿自由自在地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让我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试着唱一唱吧!

  第一句:感受蓝天、感受白云(轻柔、大气)

  第二句:感受快乐、骑上小红马的喜悦(欢快、潇洒)

  第三句:注意跨八度演唱的地方、挥动鞭子动作(潇洒、快活)

  第四句:热爱家乡的美好心情(热爱、快乐)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学眼睛睁得亮亮的,让我们大家都像他们一样,用愉快、优美的声音来演唱,看看谁的表情最美啊,我们随着音乐完整的演唱一遍。再加上读词时候的小小律动,看看谁是草原上最帅气的小牧民!

  三、课堂展示,才艺比拼

  师: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唱歌的时候一定会是有舞蹈来搭配的。开动你的小脑筋,让我们为这首美妙的蒙古族歌曲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分组合作,来编一编好看的蒙古族舞蹈吧!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师:欣赏了你们的歌舞表演,老师很高兴。你们不仅唱得好听,会为歌曲伴奏,跳得也好看,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次快乐的草原之行眼看就要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呢?大家来谈一谈(或者你有什么想对草原上的小伙伴说的吗?)

  师:热爱音乐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像她们一样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最后让我们骑上草原的小骏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出教室。

《我的家》教学设计1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小组之间活动“说一说,在家庭生活中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使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是源于爱,能够做到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2、通过开展“怀孕妈妈”的真情体验游戏,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够在行动上孝敬父母长辈。

  3、通过探讨制定活动计划,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激起学生爱自己的家,孝敬父母长辈的情感。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自己的家庭,理解父母的艰辛,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活动难点:制定适当的活动方案,并能有效顺利的实施。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同学们,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父亲节)你会送给父母什么样的祝福呢?(先小组讨论,再请同学说一说)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翩翩少年,父母在我们身上花费了无数心血,倾注了无数的情与爱。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我们的父母,探讨一下用哪些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长辈。咱们这次活动就以《我爱我的家》为主题吧!

(二)设置情景进入主题制定计划

  有一种爱叫做亲情,有一种情叫做血浓于水。还记得妈妈为你每天辛勤的做饭吗?还记得你生病时父母的彻夜不眠吗?还记得父母为你精心呵护、遮风挡雨、呕心沥血的各种场景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父母为我们无私的付出呢?下面大家分组来说一说,我们家庭中的这些真情往事吧!

  活动一:感悟真情(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1、学生分组说一说。

  2、请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师结:从大家的真情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生命之舟,父母用爱滋润着我们稚嫩的心田,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一生。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亲情体验游戏,来体验一下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吧!

  活动二:体验真情(播放音乐:母亲)

  1、学生在腹部绑上一个特制沙袋,沙袋象征着肚子里的宝宝。

  2、绑上沙袋后的每一位学生从座位走上讲台——走下讲台——到讲台另一侧捡起一本书,再原路返回。

  3、学生交流参加游戏后的感受。

  师引导得出: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鼓励我们成才,这种恩情,我们应该牢记心中。但是母亲十月怀胎的那种艰辛和痛苦,并不是一个短短的游戏就能够理解的,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下面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用哪些活动来孝敬、回报父母长辈吧!

  多媒体出示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时间,同时播放音乐:感恩的心。小组探讨,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出活动计划:

  1、调查记录:父母说的最多的十句话。(时间:一个月。)

(1)每位学生在一个月内仔细观察父母对自己说的最多的十句话,记录下来,并分析父母话中的初衷。

(2)以6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合并大家的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做集体汇报交流。

  2、为父母做一些事。(时间:两个月。)

  每周末回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打扫卫生、做饭,为长辈洗脚、洗衣服等。并把自己的感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3、和父母一起动手做一个关于“家”的手工制作。(时间:两个星期。)

  可以是手抄报,也可以是对家的设计模型。

(三)课堂小结:

  每一位同学,要能够落实这些计划。下节课,我们要先对第三个计划,进行验收落实。同学们,我们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表达的对父母的爱却是无限的。我们每一位同学要在活动结束以后,把这种爱的行动延续下去。父母长辈之爱,是人生一笔无尽的财富,也将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的回忆!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用最朴实的行动来回报父母长辈之爱吧!

《我的家》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研读重点段落,深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鉴赏作品的哲理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朴素纯美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课型

  讲读课。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1983年,发生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亲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者,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是呀,家是游子最后的方向,家是永恒温馨的港湾,家是不变的细心地照顾,家是永恒的精神归宿!

  今年,让我们一起学习冰心的另一篇散文《我的家在哪里?》,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追寻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2、生齐读课文:感受冰心老人想念梦中的、儿时的家的那份亲切的情感。

  3、引导学生理解冰心“灵魂深处永久的家”的含义:

  冰心老人的家在哪里?

  为什么说只有中剪子巷才是她的家呢?

  作者为什么要在家之前加“灵魂深处永久的”几个字?

  4、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从文中看,你认为作者向往、眷恋的家是怎样的呢?

  5、探究本文的艺术技巧:

  我们明白了冰心老人的家在哪里了,她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文章从什么写起?

  生朗读有关梦的片段,联系全文思考,作者开篇为什么从“梦”写起,为什么不直接写“家”?

  生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真的是一无所有吗?为什么这样说?

  6、延伸: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我们与冰心先生分享了“家”的感受,那么,大家对“家”是如何理解的呢?(引导生畅谈)

  教师示范:自己来河源,背井离乡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感受。

  7、总结: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悲凉。

《我的家》教学设计(集合12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