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

时间:
  • 相关推荐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14篇(电生磁教学目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14篇(电生磁教学目标),供大家参考。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14篇(电生磁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1

《电生磁》教学案例反思

《电生磁》这一课是八下物理中的内容,本节课的知识是学生学习了磁场知识后知识,知道磁体周围具有磁场,在学生已对电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上的,了解并认识电流也具有一样的性质即磁效应,这节知识也是学习后面的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奥斯特通过一系列的验来得出本节课的结论。本案例中,采取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沿着前人足迹分组探究。

[堂实录]:

  师:我们已经了解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那电能否生磁呢?

  生:能。

  师:能否通过实验来证明,该如何设计实验?

  生1:需要有电流。拿电池和导线接通。验证磁,用小磁针。

  生2:再装个开关好控制,变阻器起保护作用,闭合之后,让小磁针靠近如果发偏转就证明电产生了磁场。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学生提到的材料拿来出来,请学生上来实验,但发现小磁针没有发生偏转。

  师:电难道不能生磁的吗?实验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生1:电池没电了。

  生2: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大了。

  生3:小磁针的位置不对。

  分组验证,认为电压不够的给提供多节新电池;认为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在的调小;第三组变动小磁针的位置观察。发现当通电直导线下面小磁针会转到与导线垂直位置后停下来。当断开开关时,小磁针又指回原来的位置。(有些实验伴有一定的偶然性,可在这偶然性的背后必然有着物理学家大量的思考、分析。)

  教师讲解:184月的某个晚上,苦苦探究电流周围有没有磁场的奥斯特突然在课堂中说:让我把导线与磁针平行放置来试试看。奥斯特接通电源时(伴随现场演示),小磁针微微动了一下。奥斯特的偶然实验以及他敏锐的物理直觉使得他得出结论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

  师:电流周围攻确实存在磁场,磁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电流。

  师:电流的改变有哪能些方面?

  生:大小和方向。

  师:是否都受影响呢?通过实验来就明。分成两组探究不同的方面。

  甲组:能过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大小,观察到小磁针偏转的速度不同。电流越大,偏转越快,说明磁场越强。

  乙组:把正负极电池改变,观察到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这就明电流方向能改变磁场方向。

  师:奥斯特在完成前面的实验后并没有就此结束,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究。科学在不断的探索中进步的。我们知道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两端密中间疏。如果我想要了知道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是如何的.,那该怎么办呢?

  生:也可以用铁屑来模拟,纸上撒一些铁屑,把通电导线靠近铁屑看所成现的图形。

  师:科学家在反复的研究之后发现在垂直与通电导线放置的纸上铁屑分布是有规律的。如课本中图所示。你能不能来概括一下这个磁场的规律。

  生1:磁感线是一圈圈的。

  生2:越靠近导线分布越密。

  生3:是同心圆,圆心在导线上。

  师:终合起来就是以导线上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导线上各点都可以产生类似的图形,所以应该是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案例反思]

  奥斯特实验是本节课的一个关键。课本上只是画了图,实际上学生在理解整个实验过程中存在着问题,缺少一种感性的认识。本节课通过一个实验的再现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得出真理的喜悦,同时对整个实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中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先让学生设计实验,预设实验仪器,再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学生试着分析原因。有同学说是因为小磁针摆放的位置不同导致了现象不同,争对这一猜想进行实验。这样让学生自己得出小磁针和导线的放法,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印象会更深一些。让学生在观察科学实验、重温科学史的过程中体会“参与探究工作”,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动手能力,并且能够学习到有趣的科学知识。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2

【教学内容】

  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教材分析】

  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

【学情分析】

  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和方法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奥斯特的图片、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习惯。

【课程资源】

  教具准备:电脑平台、实物投影仪、学生电源、螺线管演示器、小铁钉、长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带电池座)、小磁针4个、导线若干、多媒体、铁屑、纸杯(内装9V电池、小电磁铁组成的电路)。

  学具准备:铁钉、铅笔(或木筷)、铁屑一小包、小磁针四个、长直导线一段、干电池三节(带电池座)、塑料圆筒一个、导线若干。(分12个学习小组)

【教学流程图】

  魔术引入课题──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对学生进行物理史教育──由现象设疑,如何增强通电导体的磁场──学生探究活动:缠绕螺线管──学生探究活动:检验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磁场──学生探究活动: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学生探究活动:探究改变螺线管磁场的方法──师生探讨得出安培定则、学生课堂练习、知识回顾、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纸盒吸铁,然后提问学生: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断开开关,再去接触铁屑,由不能吸引铁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此时教师将纸盒打开,让学生明白,刚才产生的磁可能跟电有关。

  二、探究新课,释疑解惑(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相关知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1.探究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教师提问:我们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呢?

  学生回答:看他能否吸引铁屑。利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来检验。

  教师:一个电池能吸引铁屑吗?我们怎样做才有可能产生磁呢?

  学生回答:要有电流……要形成一个电路,电路闭合才有电流。

  教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检验你的猜想?

  小组讨论后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对该实验进行演示。

  学生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向全班交流。

  过渡: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早在18丹麦伟大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就发现了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

  2.播放奥斯特实验的操作方法。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

  教师提问:看了这个实验后,大家觉得与我们刚才做的实验相比,有哪些不同吗?

  视频中的小磁针偏转的角度那么大,而我们实验的时候却那么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在实验中利用短路获得较强的电流来增加磁性。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增强通电导体的磁场呢?

  设置问题过渡: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发现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螺线管,怎样做呢?

  3.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探究1:制作螺线管

  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演示螺线管的缠绕方法。

  教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制作两个螺线管,为了缠绕方便,请大家一个缠绕在铅笔上,一个缠绕在铁钉上,比一比,看谁绕得即快又好。

  教师:你认为可能有几种缠绕的方法?

  学生制作螺线管教师巡查,学生展示。(对展示的予以肯定和鼓励)

  教师:你认为可能有几种缠绕的方法?

  探究2:通电螺线管吸引铁屑

  教师:很好,大部分同学都非常成功地绕好了螺线管,下面请每个小组给螺线管通电,然后去吸引铁屑,看哪一个螺线管吸引的铁屑最多。

  学生实验。教师巡查,不能吸引的小组讨论解决,可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忙(通过吸引铁屑的多少让学生内心明了用铁钉的.实际意义)。

  探究3: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情况

  教师设问:刚才同学们的探究已经证实了通电螺线管能产生磁场,它的磁场以前研究的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说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据。

  学生回答。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磁场分布情况呢?(教师播放幻灯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判定办法。)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图示进行实验并在圆圈中画出小磁针,把小磁针的N级涂黑。

  教师:演示用铁屑研究螺线管磁场分布的实验。

  教师将用铁屑做的演示螺线管磁场的分布投影到银幕上并播放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对比图,引导学生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状。即: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探究4: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师提问:如何改变螺线管的极性?

  引导学生思考:在电路不变的情况下,将螺线管掉头,看看螺线管中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

  学生:实验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教师: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判定的方法呢?(出示投影),下面请大家看画面中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我们能否受到某种启示呢?

  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看蚂蚁和猴子说的话,小组讨论。

  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如果我们自己沿着电流方向走,北极在哪一边?你能用右手来概括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规律吗?

  教师:伟大的物理学家安培通过实践发现在我们的右手上找到了规律,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总结的规律规定为安培定则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并教会学生安培定则歌: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顺着电流转,拇指指向N极端。出示投影,让学生熟记安培定则歌。

  学生练习:将长直铝导线缠绕在黑色的胶管上,假设电流从螺线管的左流入右流出,应该怎样判断?如果电流从螺线管的右边流入左边流出呢?再改变螺线管的缠绕方向试试看?

  教师投影,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三、交流小结、随堂练习、总结评估(帮助巩固知识,让物理走向应用、走向社会)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新的体会。

  2.布置作业:

(1)反馈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2)知识拓展:研究你家或附近住宅楼的电动门是如何工作的,主要靠什么控制门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通电螺线管在生活中的应用。

(3)走进生活:研究牵牛花、菜豆的茎缠绕的方向与生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观察葡萄、丝瓜的卷须的缠绕方向与生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看看与我们研究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

【板书设计】

  第三节电生磁

  一、电流的磁效应

  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

  3.安培定则歌──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顺着电流转,拇指指向N极端。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3

  1、要从“思维”角度去组织教学

  A、关于为什么要增加探究磁能否产生电的理由说明。“电和磁”这一课是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因为在奥斯特发现电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之前,电就是电,磁就是磁,互不相关。所以我认为要探究电和磁,就是要探究它们之间存在着怎么的关系。如果磁能产生电或电能产生磁,都可以说明电和磁之间有联系,假如磁不能产生电,电也不能产生磁,那它们之间就不存在联系。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时,先让学生探究在电路中用磁铁替换电池,小灯泡还能亮起来了吗?学生当然不可能发现这样做,小灯泡也会发光。但没有关系,我们没有发现磁能产生电,但能不能发现电能产生磁的证据呢?接着继续探究。也许你会认为我多此一举,但我认为从思维逻辑性角度,这样做还是有必要的'。

  B、关于对指南针偏转的原因分析。指南针偏转的原因很多,我们用手一碰,指南针就会转来转去。如果用没有外壳的指南针,只要一吹,指针就会偏转。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首先选择了有外壳的指南针,排除吹气的方式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干扰;然后,规定手不能碰到指南针。剩下来分析就好办多了。学生说磁铁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追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复习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当学生说铁钉也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追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复习“磁性”的概念,更是为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解释做准备。因为导线是铜的,不是铁的,为什么指南针会偏转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C、关于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的现象更明显的思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要适时给以引导。当提出有什么办法能使实验现象(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时,学生可能一时无从回答。这时老师稍加点拨就可以让学生找到新的思维路子,从电流角度去想一想,从导线角度去想一想,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

  2、要从“能量”角度去组织教学

“电和磁”是“能量”单元的第一课,站在“能量”角度看,本单元从“电和磁”开始引入,电能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一直到第6课“电能和能量”才正式提出“能量”一词,到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研究哪些能量可以转换成电能,到第8课“能量与太阳”一课对能量进行拓展,煤、石油、天然气中蕴藏的能量和太阳能的关系。电磁现象在本单元中是作为一个重点进行研究的,它的研究是要有一定的深度。所以我们要关注电磁现象的每一个细节,如偏转,偏转的角度,怎样偏转?通电时怎样?断电后怎样?因为断电后指南针要转回原来的位置,也会动。有的学生就会认为通电、断电都会偏转,那就说明与电无关了。所以要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断电后的转动是指南针要回到原来的位置,不是发生新的或再一次的偏转。

  3、要从“单元”角度去组织教学

“电和磁”这一课的最后一个活动是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这一活动如果仅从“电和磁”这一课来说,我个人认为可要可不要。因为前面学生已经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能产生磁,电和磁已经从互不相关到互相联系了,我们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但从单元角度,本单元在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中转动小电动机,小灯泡没有亮就是没有发出电来吗?如何检测是不是产生了电流?就要用到线圈和指南针的检测方法,所以在这一课安排检测“废电池”活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因为它一来可以对这一课的学习知识得以运用,二来可以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4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起始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通过两个活动以及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经历发现现象,联系已有的知识对现象作出合理的假设或推测,通过实验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的过程。要帮助学生真正建构电流产生磁性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这种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电池盒,电池、导线、小灯泡、小灯座、开关、指南针、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小组实验材料一份、课件、磁铁、铁、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不碰指南针你能使小磁针转动起来吗? 为什么小磁针会发生转动?

(根据学生的想法师演示验证)

  2.归纳:磁铁和铁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二、发现通电导线可以让指南针发生偏转

  1、除了上面的磁铁和铁,有没有其它什么方法不碰指南针也让指针发生偏转?

  2、请学生回忆四年级的知识点亮小灯泡,并用老师给的材料完成点亮小灯泡。

  3、学生按要求做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操作: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子上,等磁针静止后,把我们刚才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注意与磁针方向完全一致。

  观察:①接通电路之前,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②接通电路后,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③断开电路(打开开关)后,小磁针又会有什么变化?

④试试将导线放在不同的地方,小磁针有什么不同?

  4、交流并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5、小结: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这一发现使孤立的电和磁联系起来了。(引出课题,板书电和磁)

  三、探究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的方法

(一):增加电池

  1、通电导线的现象没有磁铁一样的明显,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现象更加明显。

  2、通过增加电池来增大电流,观察现象。

(二):短路

  1、刚才我们做了通电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实验,但是现象不够明显,你有办法让现象更明显吗?

  2、介绍短路: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来,经导线直接流回电池的负极。(教师投影下演示,利用短路使得小磁针偏转角度增大)

  3、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4、小结:短路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证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

(三):利用通电线圈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

  1、有没有既能现象明显,又能不是短路的,介绍奥斯特的惊人发现。

  2、你打算怎样利用绕好的线圈,使得小磁针的偏转角度更大?(其他材料可从已经发下来的材料中选择。)小组讨论并汇报

  3、小组合作实验验证

  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提示:线圈在上方下方左边右边、平放竖起、指南针套在线圈里面等)。

  4、小组汇报交流。

  5、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将导线做成线圈,套住指南针竖着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四、拓展

  1、老师出示一个电路,但小灯泡不亮,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回答电池没有电了)

  拿出电池,问学生们这节电池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检测一下吗?

  2、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小奥斯特,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谈收获

  3、收获不少呀,利用电流产生磁性应用很广,例如电磁铁、电磁选矿机、小马达等,我们今后将继续学习。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5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每组: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指南针、绕好的线圈、实验记录单。

  教师:演示实验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丹麦科学家奥斯特经历一次伟大的科学发现之旅。184月,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了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天老师要复原奥斯特当年的这个实验,看一看我们的同学能不能像奥斯特一样发现这个奇怪的现象?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3、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谈话:当时的奥斯特跟我们一样,他无意间把一条非常细的导线放在了一个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由于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怎么规则,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奥斯特的脑中却产生了一大堆问题。

  5、你现在头脑中是不是也有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6、交流讨论学生想到的问题。主要解决“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讨论明确电产生了磁,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板书课题) 7、谈话:当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摆动后,又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做了许多次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现。他到底又发现了一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亲自来体验一下?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师:接下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来做一回奥斯特

  实验指导:

◆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首先需要一个点亮小灯泡的基本电路(师出示),试一试小灯泡能不能亮? 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面上,等指南针静止后把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轻轻放在指南针的上方,与小磁针保持平行。(注意尽量不要碰到小磁针)

◆导线与小磁针形成的夹角会影响偏转的角度吗?

  2、温馨提示:

●分工合作,两位同学拉导线,一位同学负责开关,观察到小磁针变化了马上断开电源。

●及时记录实验现象,不拖拉。

●实验时间大约8分钟。

●实验完成后赶紧分析现象,准备汇报。

  3、生领取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4、你们有了哪些发现,怎么解释自己的发现?

  三、如何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

  1.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当导线与小磁针平行放置时,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你还有办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明显一些吗?请同组一起讨论一下。

  预设学生的想法:A.增加电池节数; B. 短路链接电路;C.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2、梳理学生的想法,明确实验方法。

  A.增加电池节数就是为了增强电流强度,我们手头只有一节电池,可以用短路链接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

  B.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我们可以把导线绕成线圈的方法代替。

  3、实验提示

◆电路短路,小磁针偏转角度有什么变化?

◆导线绕成线圈,小磁针偏转角度有什么变化?

  4、温馨提示:

●用短路做实验,一定要先断开开关,等小磁针摆放好、导线拉好之后再通电。

●分工合作,两位同学拉导线,一位同学负责开关,观察到小磁针变化了马上断开电源,做到一触即放(2秒)。

●及时记录实验现象,不拖拉。

●分析现象,准备汇报。

  5、领取实验器材,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

  6、汇报:你们有了哪些发现?试着对产生的现象进行解释。

  交流明确:

  增加电流强度、导线绕成线圈等方法,都能使磁针偏转的角度变大。

  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放置方式有关,线圈竖着套住指南针,磁针偏转角度最大。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科学旅行,你收获了哪些?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细观察、勤思考,定能发现无穷的奥秘。”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6

  电和磁教学设计模板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线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可以检测是否有电流。

  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善于思考探究,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演示磁铁和铁分别靠近磁针,用已有知识解释两种现象。

  二、引出奥斯特实验

  1.出示,阅读内容

  2.介绍两种通路

  三、搭建一个电路

  1.学生搭电路1

  四、做奥斯特实验

  1.指南针与通路之间的操作要求说明

  2.学生实验

  3.交流发现

  预设整理:一种是逆时针偏转()°;一种是顺时针偏转()°

  小结并引导:全班都有这样的发现,当年奥斯特也看到了这种蛛丝马迹,并且产生了很多问题,加入你是奥斯特,你有什么问题产生?

  五、提出问题——设计实验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分类板书

  2.设计实验

(1)呈现材料,引发思考

  问题:能不能根据已有的材料再进行实验设计,并解决提出来的一些问题?

(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3)交流设计,整理设计

  预设整理:A短路;B绕线圈;C多根导线拉直靠近指南针;D改变电源正负极;

  教师整理板书,布置学生操作以上实验12分钟,并记录

  六、实验汇报,整理发现

  1.两组学生排队交流数据和发现

  2.师小结: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的知识是什么?

  七、板书

  电和磁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结论

  1.电产生的磁是怎样的? A短路

  2.偏转角度能否加大? B绕线圈

  3.电是怎样产生磁的? C改变正负极

  D多根导线尝试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核心理念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而且是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从提出问题到设计实验到解决问题,都是以生为本的.过程。在课堂时间分配上,教师和学生占用的时间比值1:3左右,体现了科学课的长时探究新理念。

  而且这节课有非常明显的整合理念,原本这节课很多老师很难在一节课完成奥斯特实验、短路实验、绕线圈实验、改变正负极实验等4个实验,一般老师采用2个,因为材料的逻辑性设计,使得这节课的量非常大,而且学生能够在一节课里轻松完成,这说明课堂的有效时间非常充足。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7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节课,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确信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的而密不可分的。为了要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的关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电流的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电磁铁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归纳出电磁铁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易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此时再让学生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既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又能激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涉取课外知识的兴趣;既能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3)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关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通过奥斯特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由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进一步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难点

(1)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准备】

  导线、学生电源(电池组)、开关、螺线管、电磁铁、小磁针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

  8、2电生磁

(一)电流的磁效应

  1、奥斯特实验

  2、电流的磁效应

  3、奥斯特实验的意义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三)安培定则

(四)电磁铁

  1、电磁铁:带有铁心(软铁心)的通电螺线管。

  2、电磁铁的磁性特点

(1)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性特点

  实验探究一: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强弱的关系

  实验探究二: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8

  设计理念

  磁生电一节教学的设计,应体现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课程的价值。包括:

  一、目标设计

  应围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个总体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取: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因素,结合地方、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目的。

  四、教学手段、器材:结合教学实际,力图直观、清晰、高效。器材可行、大方。

  五、教学评价:注重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评价。以鼓励性、导向性评价为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使评价具有促进性、发展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够转化。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初步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我国使用的交流电主要参数。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

  2.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电磁感应转化成发电机这一应用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在创新中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

  小电动机、耳机、电流表、导线、线圈框、u型磁体、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电动机的使用。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

  生:议论、发现。

  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得来?

  生:积极思考:可能

(导入:注重提出问题、引发探索、激发兴趣。)

  二、提出问题

  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

  机械能→电能

  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

  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

  生: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

  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猜想、创新。

  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科学猜想)

  生:议论。

  师:对学生的猜想肯定、赞许。引导学生:转动电动机的轴,可能产生电流。是因为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输入机械能可能产生电能。

(尝试逆向思维)

  对我们上述的猜想,准备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请用文字表达一下。

  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可用电流表(耳机、喇叭)检测电流。

  师:请把你看到的现象写在纸上,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生:文字表达、口语表达(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在这现象中,发生能的转化吗?

  生:思考议论:机械能→电能。

  师:在我们的探索中,我们利用电动机获得了电流,这种现象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关于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电能,课本p65页有具体叙述,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思考:

  1.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经过_______的探索,在_________年,首先发现了利用_______产生电流的规律和条件。

  2.科学家是根据什么事实,想到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

  3.现实生活中的电,是发电厂从_______中产生的。把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

  4.本节的学习,你印象最深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第二课时,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师:大家已经知道小电动机是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框构成的。利用一只小电动机可以获得电流。那么是不是只要存在磁场和导线框,就能产生电流呢?

  生:猜想、议论。

  师:为了更好地探究磁生电,我们使用课本p66页图8.5-1的器材装置进行探索,同学们可探索下面的问题。

  师:请分析一下上面看到的现象,结合图2.5-2阅读一下p67页第一自然段。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讨论、文字表达。

  师:把你得到结论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生:汇报交流。

  师:引导: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电流。

  创新与发现

  师:在上述探索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请交流一下。

  小结:

  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它是根据电流能生磁逆向思维而获得的科技成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XX年的探索在1831年首先发现的。在这个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个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了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

  生: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_____________。

  教学延展

  电磁感应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吗?

①请列举生活实际,讨论一下。生产、生活中的电能来源。

②请结合你家及你村的情况。思考:你所在的地方可采用什么来获得电能。

  第三课时:发电机

  师:出示图8.3-3的手摇发电机,让学生观察。

  生:观察发电机的构造,说出发电机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框构成。

  师:让学生摇动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提问,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从何而来。

  生: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设问:若把小灯泡换成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指针将怎样运动?

  学生思考。而后让学生实验得到现象:指针左右摆动。

  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图8.5-2是发电装置的示意图,对照示意图进行思考?

  生:思考、议论得出:由于磁感线方向不变,导线ab运动方向改变,造成感应电流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小结:

  填空:上述现象表明,在______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线_______有关。

  师:把导线弯成一个线圈框,增加线圈的圈数,使发电机产生更强的电流、更高的电压。实际的发电机就是这样构造的,分析发电机的原理,可取其中一匝线圈进行分析,如图8.5-4。思考:

  1.如果ab边中的感应电流从b→a,那么cd中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通过灯泡的电流将向_______。

  2.线圈转过180°后,ab向_______运动,ab中电流方向_______,cd向_______运动,其中电流方向_______,灯泡中电流方向_______。

  小结:

  生: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交流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的,这样的电流与电池供出的电流是_______的。

  师:请同学们阅读p68页第1,2,3自然段,认识我国使用的交流电。回答:

  1.我国电网以_______供电,电流的频率是_______hz。

  2.电流在1s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叫_______,单位是_______。

  师:在发电机和小灯泡的电路是串联一只电流表。慢慢转动发电机,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摆动,了解摆动次数与线圈转动次数的关系。

  生:体验电流的变化与线圈转动有关系。

  师:用不同的速度摇动发电机,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生:体验、了解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线圈的转动有关系。

  教学延展:让线圈运动与声音有关系。(即用声音来控制线圈的运动)那么发出的电流会怎样呢?(学生课后探究)

  思考:p6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

  总结:学生完成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获取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结论需要证据的支持。

  教学重点:通电直导线与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实验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解释

  教学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条形磁铁、铁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唤醒原有认知

  1.猜一猜:影响指南针的.可能是什么物品?

  二、通电,分析现象本质

  1.要是给它通上电流呢?

  2.学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18,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现象。他想: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呢?

  三、自主探究更多奥秘

  1.既然磁针的偏转和电流是有关系的,那么如果电流改变,磁针的偏转是否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呢?

  2.我们可以改变电流的什么?可能会引起磁针的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记录发现。

  4.汇报:哪些现象说明磁针偏转与电流有关?

  5.讨论:现有的证据支持或反驳哪种观点?

  6.奥斯特在实验室呆了3个月,进行了60多个实验,终于确认“电流能产生磁性”,引起了世界轰动。

  7.这个发现重要吗?说说你的想法。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10

  本课是六年级能量单元的第一课,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系活动,让学生认识电和磁的关系,知道电能生磁的科学概念,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学习是很必要的,在接下去的活动中,通过观察灯泡发光来证明电路通畅从而证明有电流经过指南针上方的导线。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指南针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偏转”,对指导学生分析“电能生磁”是有直接帮助的。

  在实验将“通电导线”放置到“指南针”上面,让“导线”和“指南针”保持一致,观察指南针变化的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将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示方向一致”这一点,并且应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实验操作的要点,并且可以请学生说说对实验步骤学习的理解,或者可以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下,确保帮助学生明确此操作要求,这样在实验中才能比较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在活动中,还要强调观察“断开电流时指导针的变化”和“接通电流时指针的变”,进行一个对比,通过反复通、断,对比指南针的变化,有助于学生对现象的比对与分析。在利用短路电路增大电流的活动前,要强调调只能短暂接通,可以让学生三秒 倒计时,以此保证电池不会被过于损耗,强化学生对短路的危害的认识。这两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指南针的偏转?因为有了前前面的引导和学习,学生比较容易能得出:指南针的偏转是由于磁性,而这磁性既不来源于磁铁,也不来源于铁的影响,那就应该是电流,可能是电流流过导线时产生了磁性。。

  在最后一个活动“通电线圈和指南针”中,我利用较长的导线,演示了如何绕一个线圈,然后再给各小组分发导线,组织学生一起绕线圈,本来考虑到绕线会增加学生学习难度,但是,科学课强调的就是动手和动脑,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提供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和学习的机会。绕了线圈之后,让学生按照自己想尝试的式任意摆放线圈,从而能让学生发现,当线圈放置的位置不同对指南针偏转角度是有影响的,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将指南针套入线圈中时,产生的偏转程度最大,甚至旋转了起来。这样的设计既是为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也是为了以后学习电动机埋下了伏笔。

  根据之前课外的调查,这是学生们都较为感兴趣的单元,因为有教多动手操作和有趣的实验,因此,教师要乐于花时间准备充分的实验器材,只有学生快乐学习了,教师才能愉快施教。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11

  电生磁释义:

  磁场的方向可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又称“安培定则一”来确定:用右手握住直导线,让大拇指的方向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弯曲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实际上,这种直导线产生的磁场类似于在导线周围放置了一圈NS极首尾相接的小磁铁的'效果。

  如果将一条长长的金属导线在一个空心筒上沿一个方向缠绕起来,形成的物体我们称为螺线管。如果使这个螺线管通电,那么会怎样?通电以后,螺线管的每一匝都会产生磁场,磁场的方向“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那么,在相邻的两匝之间的位置,由于磁场方向相反,总的磁场相抵消;而在螺线管内部和外部,每一匝线圈产生的磁场互相叠加起来,最终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磁场形状。也可以看出,在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形状和一块磁铁产生的磁场形状是相同的。而螺线管内部的磁场刚好与外部的磁场组成闭合的磁力线。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12

  磁生电

  如果一条直的金属导线通过电流,那么在导线周围的空间将产生圆形磁场。导线中流过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磁场越强。磁场成圆形,围绕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可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又称安培定则)来确定:将右手拇指伸出,其余四指并拢弯向掌心。这时,四指的方向为磁场方向,而拇指的方向是电流方向。实际上,这种直导线产生的磁场类似于在导线周围放置了一圈NS极首尾相接的小磁铁的效果。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会用安培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2、过程和方法

  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经历观察磁现象、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奥斯特实验

  2、难点:安培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电流的磁效应是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全新的知识。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器材的限制,教师可以演示通电螺线管的实验,让学生讨论描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态,也能达到学生探究的目的。

  四、教学教具

  学生实验:导线,一节干电池,一个小磁针

  演示实验:(多媒体)学生电源,螺线管,小磁针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

  直接要求学生按课本62也的图93—2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实验开始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马上进入课程学习的状态。

  新课

  一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

(允许学生提出实验失败的结论,并展开讨论,归纳失败的原因)

  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结论。(播放多媒体奥斯特实验)

  教师归纳此现象为电流的磁效应。介绍奥斯特实验的由来和重大意义。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介绍螺线管的由来。

  2演示实验:把小磁针均匀的分布在通电螺线管的周围。把通电后小磁针的指向投影出来,让学生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用磁感线描绘出来。

  提问:描绘出来的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什么磁体的磁场相似?

  3提问:竟然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它的磁场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播放多媒体奥斯特实验)

  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4为了能方便的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安培发明了安培定则。逐步讲解安培定则的使用方法

  学生发言: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发生偏转,把电池正负极对调后,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改变。

  学生发言:导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生独立描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学生回答:条形磁体

  学生大胆猜测:电流方向,螺线管的绕线方向。

  学生归纳: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绕线方向有关。

  学生一边学,一边练习

  通过实验现象,归纳结论是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技能,让学生亲身体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描绘图像的能力,以及通过图像的分析、比较、归纳出结论的能力。

  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同时学会做出有根据的猜想。

  课堂补充练习

  课本:65页动手动脑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

  一、电流的磁效应

  1通电的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

  1定义: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的螺线管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绕线方向有关。

  三、安培定则

  1作用: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

  2判断方法: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14

  小学科学教研员来我校检查工作,我执教了《电和磁》一课,我发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材料,为课的进行提供了保障,《电和磁》教学反思。

  我觉得自己较满意的地方: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组装电路和观察电能产生磁的现象以及增大电流和增加线圈能是磁性增加的做法;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引导学生由现象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有个学生说有密切的关系,我进一步启发:“具体什么关系?”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学生终于明白了这种现象是说明电能产生磁,教学反思《电和磁》教学反思》。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让磁性增大的做法,这样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我留给学生的活动时间是非常充分的,特别是组装电路时花费的时间是较多的。我引导做短路实验时特别强调要小心、快,不能长时间接在电路上。最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线圈测试电池是否还有电。

  我认为不满意的地方:学生汇报时的时间太少,学生汇报的人数较少,只是极个别学生在积极回报,其他学生做的很积极,但是汇报不积极参与,在测试电池是否还有电时,有走过场的迹象,因为电池都还能使灯泡亮起来,所以用线圈测试有点多余。

  每节课都是许多的遗憾,正是这些遗憾才促使我们去进一步完善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课堂设计要严谨,防止再出现走过场现象,电路应该自己在课前每个都检测一遍做到万无一失才好。做好材料准备才可能上好科学课。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共14篇(电生磁教学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