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模板

时间: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模板(集合6篇)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模板(集合6篇)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模板1

《“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

  美丽的花园

  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

  故宫的景色 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

  我的书本

  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

  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

  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

  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

  读得好

  玩得高兴

  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

  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

  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相信你再也不会弄错“的地得”了!

  八、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学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三个“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课后大家还要多多练习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模板2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彬县水口中学

  胡建礼

  科目

  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教学目应用题。标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情简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析 教法 际问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趣味数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师活动 引导观察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旧知

  例题赏析

  巩固练习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同向而行,小提问 明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 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 小明后再回头跑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 住,求这条小狗一共跑了多少路?

  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提出问题

  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 钟后,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 小时追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系:快车路程=慢车先行路程+慢车后行路程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48×3/4 +48× 解得:x=72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讲解分析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 线 出发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 秒行10 米,若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走进生活

  巩固练习

  导入题目求解

  开拓发展

  个别指导 练习2: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以5千米/ 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2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 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 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 学生队伍? 反馈纠正

  在一次环城自行车比赛中,已知最快的运动员每小时行 30千米,最慢运动员每小时行10千米,环城一周为60 千米,则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第一次遇到速度最慢的运动 员需用多少小时?

  1、和小明每天绕1个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练习跑步,引导分析 小彬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若二人同时同地同 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若二人同时同地反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2、两站间路程3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启发提问 48千米/时,慢车开出30分钟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为72千米/时,两车相遇需多长时间?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同向而行,小 明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 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 小明后再回头跑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 住,求这条小狗一共跑了多少路?

  1、火车用26秒的时间,通过一座长为256米的隧道(即引导分析 从车头进入入口到列车车尾离开出口),这列火车又用 16秒的时间通过了一座长96米的桥,求火车的车长?

  2、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 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 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45千米,运货车从乙站出发,每小时行35千米,————?(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 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启发引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

  拓展提问 完成学案中其它练习。

  计算

  观察思考

  计算

  合作交流

  思考讨论解答

  思考解答

  小结

  作业

  思考总结

  本节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由于复习课重视的是知识的系统和提高,练习密度大,学生往往感到单调,所以本节课我通过一道趣味数学题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放在最后求解达到首尾呼应效果,借此题还复习了间接设法,一题多用。在知识的复习上围绕

  教后记 两种基本题型展开,着重分析等量关系,在讲解追及问题的特例---环城自行车比赛问题时,我设计了动画演示使学生轻松得到了相等关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讨论法,将一些较难问题如求火车长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问题轻松愉快地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但在一些个别问题的处理上,我有些急于功成,不能大胆的放手给学生;题目形式的设计过于单一,各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凑,今后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改进。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模板3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学情简析

  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教法 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趣味数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师活动 引导观察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旧知

  例题赏析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同向而行,小明提问 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

  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

  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提出问题

  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钟后,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小时追

  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

  系:快车

  路程=慢讲解分析 车先行

  路程+慢

  车后行

  巩固练习

  走进生活

  巩固练习

  导入题目求解

  路程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48×3/4 +48×

  解得:x=72

  个别指导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 线出发

  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 秒行10米,若

  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反馈纠正

  练习2: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2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

  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在一次环城自行车比赛中,已知最快的运动员每小时行30引导分析 千米,最慢运动员每小时行10千米,环城一周为60千米,则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第一次遇到速度最慢的运动员需用多

  少小时?

  1、和小明每天绕1个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练习跑步,小彬启发提问 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若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若二人同时同地反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2、两站间路程3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48

  千米/时,慢车开出30分钟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

  为72千米/时,两车相遇需多长时间?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同向而行,小明

  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引导分析 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

  计算

  观察思考

  计算

  合作交流

  开拓发展

  小结

  作业

  本节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由于复习课重视的是知识的系统和提高,练习密度大,学生往往感到单调,所以本节课我通过一道趣味数学题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放在最后求解达到首尾呼应效果,借此题还复习了间接设法,一题多用。在知识的复习上围绕两种基

  教后记 本题型展开,着重分析等量关系,在讲解追及问题的特例---环城自行车比赛问题时,我设计了动画演示使学生轻松得到了相等关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讨论法,将一些较难问题如求火车长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问题轻松愉快地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但在一些个别问题的处理上,我有些急于功成,不能大胆的放手给学生;题目形式的设计过于单一,各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凑,今后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改进。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

  思考讨论解答

  思考解答

  思考总结 1、火车用26秒的时间,通过一座长为256米的隧道(即从

  车头进入入口到列车车尾离开出口),这列火车又用16秒的时间通过了一座长96米的桥,求火车的车长?

  启发引导

  2、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

  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从甲

  地出发,每小时行45千米,运货车从乙站出发,每小时行

  35千米,————?(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

  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

  完成学案中其它练习。

  拓展提问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模板4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是来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考生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以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小数加法与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版)五年级上册第++页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性质以及整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后面的相关内容积累了知识经验,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数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的道理。

  二、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主动的去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写一些关于学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验证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其他的都差不多,就是说教法那里要加上学情的分析,还有就是有一些新理念好的。

  在这一过程中,我将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有一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的,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

  归纳总结方面,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自己回答,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最后关于探索方面的,入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你可以借用这句话,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的学,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①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③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方面出发,我拟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① 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

② 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③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主次轻重处理好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初步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课始时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激趣法。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本课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生答)咱们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吗?

  2、出示收银情境。师:这位收银员是小丽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购物款。你们看小明买了4支铅笔。(出示小明拿了4支铅笔,并标明每支2元),谁能帮小丽阿姨口算一下,小明应付多少钱?指名回答后,一位叔叔买了一部电视机2859元,一台电冰箱2507元,一个消毒柜628元)师问:谁又能口算出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呢?(让学生稍做思考,体会口算时的困难。)师紧接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用计算器计算)

(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认识、使用计算器。

  1、师:大家认识计算器吗?你们知道计算器面板上有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适当小结:计算器面板上有显示器和键盘)

  2、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键盘上各个按键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介绍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重点认识:开机、关机、清除、数字、运算符号等按键。)

  3、师: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会使用它进行计算吗?

(三)梯级练习,巩固提高

  1、“试一试”

  765+469 3028-2965 589×76

÷128 765+469-296 816÷68×27

  然后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准确、快捷)。

(这一活动,放手让学生单独练习,使他们在操作中熟悉键盘,在操作中养成技巧,并从中体会到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识。)

  2、比一比:课文第101页的第32题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防止学生情绪冷却和学习疲劳,又达到逐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目的)。

  3、找一找。

①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式子。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

× =

②小组讨论找出式子的规律。

(以上题目,让学生通过利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比较得数找规律填第六个式子。既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来参与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扩展延伸。

①回到情境引入的最后一道题(多媒体展示)

②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小丽阿姨算一下,买电视机、电冰箱、消毒柜的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回应了开头的引入。)

(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这样的总结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显示器

  例题:38+27和30×18

  面板构成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盘

  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模板5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学情简析

  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教法 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趣味数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师活动 引导观察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旧知

  例题赏析

  巩固练习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48×3/4 +48× 解得:x=72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同向而行,小明提问 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 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

  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提出问题

  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钟后,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小时追 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 系:快车 路程=慢讲解分析 车先行 路程+慢 车后行 路程

  个别指导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 线出发 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 秒行10米,若 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反馈纠正

  走进生活

  巩固练习

  导入题目求解

  开拓发展

  小结

  练习2: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以5千米/时的 速度行进,走了12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 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在一次环城自行车比赛中,已知最快的运动员每小时行30引导分析 千米,最慢运动员每小时行10千米,环城一周为60千米,则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第一次遇到速度最慢的运动员需用多 少小时?

  1、和小明每天绕1个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练习跑步,小彬启发提问 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若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若二人同时同地反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2、两站间路程3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48 千米/时,慢车开出30分钟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 为72千米/时,两车相遇需多长时间?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同向而行,小明 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引导分析 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 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

  1、火车用26秒的时间,通过一座长为256米的隧道(即从 车头进入入口到列车车尾离开出口),这列火车又用16秒的 时间通过了一座长96米的桥,求火车的车长?

  启发引导

  2、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 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从甲 地出发,每小时行45千米,运货车从乙站出发,每小时行 35千米,————?(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 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拓展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

  完成学案中其它练习。

  观察思考

  计算

  合作交流

  思考讨论解答

  思考解答

  思考总结 作业

  本节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由于复习课重视的是知识的系统和提高,练习密度大,学生往往感到单调,所以本节课我通过一道趣味数学题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放在最后求解达到首尾呼应效果,借此题还复习了间接设法,一题多用。在知识的复习上围绕两种基

  教后记 本题型展开,着重分析等量关系,在讲解追及问题的特例---环城自行车比赛问题时,我设计了动画演示使学生轻松得到了相等关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讨论法,将一些较难问题如求火车长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问题轻松愉快地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但在一些个别问题的处理上,我有些急于功成,不能大胆的放手给学生;题目形式的设计过于单一,各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凑,今后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改进。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模板6

  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

【篇1:四年级下册数学微格课教案】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2、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提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出示本节课课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展示出本节课3个复习目标,并提出要求。

(二)复习(5分钟)1、复习除法的性质: 2、复习乘法交换律: 3、复习乘法结合律:

  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3 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 5、课堂练习 = 3900 = 900

(三)、及时训练、学生口答。(1分钟)

  根据运算律,在里填适当的数。42= 67

(四)、老师小结简便运算的方法。(1分钟)1、解题四步骤:(一看)看数据的特点,运算符号的特点,(二想)想用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

(三算)巧算、妙算;

(四查)检计算是否正确。

  2、养成自觉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习惯。

(五)开放与探究(2分钟)

(六)想一想(3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七)、拓展延伸。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

(八)、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植物园里有松树和柏树,每行松树有43棵,柏树每行37棵,两种树都是125行。柏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2、师傅和徒弟合作生产一批零件,师傅每天生产75个,比徒弟每天多生产25个,两人合作8天刚好完成,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篇2:微格数学教学教案】

  学生微格教学教案

  说明:

  微格教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表达应具体、确切,不贪大求全,便于评价。

(2)教师的教学行为。按教学过程,写出讲解、提问、演示等教师的活动。

(3)应用的教学技能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某种行为可以归入某类技能,应在对应处注明。对重点训练的技能应注明其构成要素。这样便于检查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成果,是训练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识别、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项内容。(4)学生行为。教师能估计到的学生在回忆、观察、回答问题时的预想行为。对于学生行为的预先估计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的基础。

(5)教学媒体。将需要用的教学媒体按次序注明,以便准备和使用。

(6)时间分配。教师预计教学行为、学生行为所需的时间。

【篇3:微 格 教 学 教 案】

  微 格 教 学 教 案

  班 级:学 科: 课 题:角色扮演者: 指导教师: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节课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模板(集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