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质量管理年终工作总结

时间:

质量管理年终工作总结(集合3篇)

质量管理年终工作总结(集合3篇)

质量管理年终工作总结1

  来同盟任质量部主管刚好3个月,今天也是我满试用期的日子,也算是一个试用期总结报告吧。好快,真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觉。拼搏奋斗的20xx年已然过去,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xx悄然到来,心中思绪万千:

  本想说些什么,但在沉思片刻后又停住,因为我想到先别唐突,多思考一下再说,质量毕竟是一个比较烦琐的部门,品管品管(频管频管),需要频繁的管理。

  上任至今,秉承全面继承,不全盘否定,适当改进与完善,寻求适合同盟的品质管理风格,但是发现秉承不下去。

  1、20xx年工作总结:

  1、1人员分工岗位职责

  之前质检员工作即要负责现场巡检工作同时还要负责成品入库检验,在入库检验的同时对生产巡检就形成了无管控的状态,导致现场不良品过渡生产或不良直接流入客户端。质检员其次还要负责提供产品出厂报告填写,一人多个职位难免使出厂检验工作形成一个虚设的职位,演变成出厂检验的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客户的出厂检验报告,实际从未真正检验过产品质量。

  现根据公司人力配臵表及目前出现的品质状况,设有实验员一名,主要负责原材料入厂检验;产品理化试验;OTS样件检验;委外

  试验。设有质检员3名:2名分别安排随生产线白夜班生产中的过程巡检工作,另1人主要负责成品入库检验及产品出货检验工作。通过合理的人力分配,专人专事,使工作单一化。我负责统筹,重心放在解决问题方面,消除陌生,融于其中,实现主导,管理从进料到成品出货的生产全过程的品质事务与售后的产品质量客诉处理。

  工作中奉行“员工的执行力就是反重复把同一件事做对”的指导原则,执行客户与公司制定的检验标准与检验流程,通过绩效考核提醒员工工作中保持紧张感,不偏离正常工作轨道,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同时工作中给员工创造一个合谐的工作氛围,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与包袱,我始终坚持“有功从员工开始,有过从领导开始”,让员工甩开包袱,努力做好工作。

  1、2、标准与流程建设:

  1、2、1根据目前状况制定了进料检验作业流程,过程检验作业流程,入库检验作业流程,出货检验作业流程,理化实验流程,OTS样件检验流程,委外实验流程,通过流程的完善,质量人员清楚了解到何人何时做何事,何事何人应该如何去处理。我一直向现场质量人员灌输其工作岗位存在的目的,只有了解到其工作目的才能正在把事情做好,目的:确保不良品不过度生产;确保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客户需求,那么如何去确保呢?就是通过对现场产品质量做好监督,检查,区分,隔离,标识,跟踪,最后把问题闭环。

  1、2、2目前公司流程相当混乱,没有一个专业的人才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可能是公司前期流程规划中存在问题,我认为质量:

  1)首先从进料开始:材料进来之后没有一个可供检验参照的检验标准(标准可操作性差),无法检测项目同样也列到检验项目中,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从来没有通过任何方式验证报告有效性,也可能是之前一直认为供应商的质量相当好,或者说公司对供应商的材料质量没有太高的要求,材料的质量问题根本就没有方式去掌控。

  2)过程检验:又叫巡回检验,就是整个检验过程是从头开始到结尾后再从头开始,一直到下班时间结束方可停止,现在质检员其他检验工作内容太多,导致现场质量管控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设备能力达不到要求,现场就开始慌乱,不知道产品到底是否合格。有的是商量着放行,有的闹得不欢而散,有的是生产为满足生产计划继续生产。生产部门卡尺与质检员卡尺有差异,导致各说各的,最终都是没有结论。我很多次都交代生产把所有卡尺都收上来让我来校验,无果而终,中间也检查过3把卡尺,一把是电池没电,另外两把是卡尺外卡尖部受到外力撞击,卡尖弯曲,这种卡尺能准吗?量测厚度时都用卡尖去量测,能准吗?用力过大,量测结果偏小,这样的结果可信度有多少?讲过多少次有人听吗?右手握卡尺,使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匀速用力推,接触到产品即可读数,一定要保持产品表面无其他杂质影响量测,量测时用外卡中部去量测。这都是一些基本的动作。但是做起来确很费力,百思不得其解,真的只是为了成品率和生产计划么?

  3)入库检验:又叫终检,就是对产品进行入库前检验,此时应当对产品的所有尺寸,性能,外观,包装,标识做一个全方位的检验,而且不能与过程巡检是同一人,如果是同一人就会产生麻痹的思想。所

  以现在入库检验只是看包装和标识。尺寸性能就用过程检验替代了。

  4)出货检验:又叫DOCKCHECK码头检查,为防止装运出错而实施的产品入车前的确认,重要且有必要的环节,让物流执行检验,完全是虚设,既是球员有是裁判。

  5)理化试验:我也找不全所有客户的所有标准到底是什么。不想多少什么。

  2、对公司文化“快乐中工作,学习中成长”,

  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同盟的同事们通过公司的教育训练以及各项活动,使工作轻松快乐。

  建议:这里只说一点,为达到目的我认为不可以都采用经济惩罚为手段。

  3、目标措施:

  3、1目标:

  客户质量投诉件数≤6次/年上半年≤2次/季;下半年≤1次/季

  3、2措施

  3、2、1原材入库检验:为确保原材进料质量,增加磁粉检测设备

  3、2、2过程检验:

  1、人员定位,专人专事,过程检验主要负责产品:厚度,尺寸。工艺流程检验;

  2、完善过程检验流程,标准化检验,确保让质检人员承担起各自应有的责任。

  3、质量异常实时要求生产停线,防止不良品过度生产。

  3、2、3理化实验:加大理化实验检验频次,只要有生产即不停止

  实验设备。确保产品性能符合客户要求。

  3、2、4增加单一的入库检验和出货检验,把小的,低级的质量投诉降低为0次/年。其主要负责:检验产品的装箱是否符合装箱图:核对产品外形含孔,装箱数量,件号对应关系,错件,缺件,外箱标识与实物一一对应,并盖检验章以便追溯。

  3、2、5研发配方降本需满足客户质量要求,研发实时根据温度调整配方。在没有任何实验数据准备的情况下,凭着研发人员对产品的了解而强制性的采取降本措施,只能说是为降本而降本

质量管理年终工作总结2

  质量管理科在吴江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处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省、市质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局“严规范、重服务、宽执法、促联动”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名牌和以质取胜战略,全面履行综合管理职能,当好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动力的技术推进器。回顾一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推进质量兴市,丰富质量兴市活动内涵。

  质量兴市工作是一个城市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在20xx年12月我市顺利通过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的验收后,我们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深化: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根据《吴江市创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实施意见》精神,对各镇(开发区)的质量兴市工作进行考核指导,同时,制定并下发了《吴江市质量兴市工作20xx年工作目标》,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稳步提高提出具体的分类要求,为创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奠定基础。二是不断拓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根据新出台的《江苏省质量兴市活动先进市(县、区)督察验收细则》的要求,进行回头看,促进活动的制度化和经常化。同时赴06年获得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的武进区学习取经,对原有材料进行修改完善,结合吴江的优势和实际情况,完成了创建材料的上报工作。

  (二)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

  根据省、市局的总体部署,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牵头组织开展全市“质量月”活动。以“坚持以质取胜,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广泛动员,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0xx年苏州市质量月活动暨“食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开幕式、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品放心月饼,迎中秋国庆”、强制性认证产品专项检查等一系列12项活动,形成了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参与质量月活动的良好氛围,掀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活动高潮,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开幕式后的现场咨询服务活动,通过珠宝鉴定、真假鉴别、眼镜检测、有奖竞答等形式多样的内容,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活动当天共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

  (三)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推广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为不断更新企业质量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们组织30家省级以上名牌企业参加韩之俊教授关于《同心协力再创质量辉煌,打造卓越企业提升质量竞争力》的讲座;组织07年新申报苏州名牌产品的企业参加《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培训,以点带面来形成先进质量管理的导入。

  2、组织落实质量奖励制度。为了鼓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不断追求卓越经营绩效,提高质量水平和竞争能力,坚持走技术创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我们结合吴江实际,按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要求,组织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申报江苏省质量管理奖;组织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等企业争创苏州市质量管理奖。在申报过程中,广泛宣传,热情服务,一方面组织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系统学习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及其《实施指南》,另一方面指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撰写自我评价报告,力争使今年新申报的企业都顺利通过评审。

  3、加大质量人才培养力度。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目的、意义和有关规定,积极组织质量人员参加考试。经广泛发动,07年共有92人参加质量工程师的考试,人数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

质量管理年终工作总结3

  在质量岗位工作近一年,现结合自身参与的实际工作将20xx年质量部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从几个方面开展:人,机,料,法,环,测。

  人要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主要重点放在现场员工质量意识的提高,操作技能熟练程度,是否遵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员工是否意识到本工序质量特性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是否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与发生不良情况下的应对,是否能够对本工序成品实行首检,自检,互检保证检测频度与准确性。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机械设备保持完好 现场的设备状态如何,能否保证我们的质量要求。设备精度,设备的调整频度及保养情况。保持设备在最适合的工况下工作。温度计、量具、台称、自动计量设备等计量精度要符合要求。

  原料把关要严格 确认我们现场使用的原材料是否符合我们的加工要求,有无质量问题,一些原料本身有缺陷(比如包装袋质量)对我们生产造成什么后果,也就是说发生批量不良后通过分析确认是外协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如果是外协的原因就要让外协来挑选,返工或返修。总之力求使现场外购原料零缺陷,杜绝不合格原料投入使用。

  法即制度要求是否合理 生产过程的工艺方法,工艺参数是否合理,控制富裕系数是否合理。比如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产品单一养分允许偏差为正负1个含量,操作控制上可按正负0.6个含量设定。在实践中逐步对其优化,并提出建议性措施。

  检测要可控 化验检测人员业务能力要胜任岗位需求,现场测量系统精度,能力如何,是否在受控状态下。测量系统校准周期与频度是否合理及现场员工是否正确使用。

  以上所有内容的工作输入是每天的巡检,工作输出是巡检记录。巡检过程中这些内容是主要关注点巡检是我日常工作的重点,要达到此项工作的成效认识到敏锐的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这就要求自己时刻把能引起质量问题的不符合与体系,程序文件,指导书等规定的不符合在脑海里形成基本的框架并深知每项不符合所能引起的后果。这其实就是质量意识,有这样的意识就会使自己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及时的采取措施。另外洞察力还取决于潜在隐患的发现,在还没有发生时就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它。

  其次,质量问题的调查与整改建议也是一项工作任务。

  通过参与了几次现场产品,客户返品质量问题的调查工作,理顺了调查质量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对各个因素进行总体分析排查,确定关键原因所在。在明确原因后制定出合理的纠正措施并进行后续的跟踪验证以防止其再发生。

  而这就要求自己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当然这是建立在扎实过硬的产品工艺知识,制造流程工艺知识及产品的性能构造知识基础之上的并能熟练运用质量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抓住关键问题所在制定出永久有效的纠正措施。

  此外,在日常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质量人员坚持原则的重要性,在与其他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就客观如实反映问题、以数据为依据处理问题,不会因来自于上司、同事等外部压力,而改变自己的结论或做出不符合正确要求的决定。

  比如,一些不符合合同的原料的处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配件等,抛开压力等外界因素理想情况下应该以质量为重,判定不符合的问题就不能妥协。因为我的工作就是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现象打交道,如果不能坚持原则,则问题难于得到纠正、我们就无法树立应有的威信,进而使我们的监督形同虚设。

  从另个角度来说,坚持自己的原则,就能为以后的质量控制,质量改善工作打下了基础。 除了上述在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沟通协调的及时性也是相当必要的。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实践,逐步意识到质量管理工作似乎依附在其他工作之上而侧重于有效沟通的管理工作,质量管理需要有效的平台做为基本,而平台中最关键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问题不能及时的传达,进而就会对日常的各种质量问题点失去控制,现场的实际情况不能第一时间掌握这样就拖延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时间增加了不必要的质量成本损失。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是明年工作努力的方向:

  1,有时工作没有很好的条理性,不能很好的把握细节,可能是现场的工作很杂而不能抓到工作的重点,但这不是借口,只有一步一步的把固定工作作好并对其他一些杂项工作做出很好的规划这样就不会有工作问题的遗漏。

  2,一些需要沟通解决的问题处理不及时,包括外协不良的传达,现场不符合的指正与确认等。这也是沟通能力的体现虽然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干扰,但沟通就是沟通只要及时的沟通有的问题就能顺利解决。

  3,工作没有了创新性,创新上其实就是主观能动的体现。也许是经验的不足很多问题不能想的很周全,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主动改善的想法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开展工作。其实这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逐步完善自己的工作思路。

  4,产品工艺知识了解还不够透彻,遇到问题不能及时的作出判断。虽然自己在工艺知识方面也积累一定的经验但需要要加强的还很多,产品工艺的学习也是我以后工作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分析问题所在。

  5,一些相关工作的管理办法,管理方式的欠缺。这也是自己最弱的一项,需要对一切接触到的管理办法与方式进行反思,明确这些方式方法的目的与合理性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来理解与完善。

  6,体系,程序文件等标准化知识的匮乏。需要熟悉每项工作内容在体系和程序文件中出处,并理解为什么这样规定等。

质量管理年终工作总结(集合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