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时间:

测量实习报告.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1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11677个字,阅读大概需要26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测量实习报告.,供大家参阅。

测量实习报告.

  测 量 学 实 习 报 告 册 班级:给水排水 112 组号:二组 组长:任雪松 组员:熊信诚 万一帆 陆佳威 刘健平 学生姓名:任雪松 指导老师:王 永 志 目 录 一、前 言 …………………………………………………………3 1、实习时间 ………………………………………………… 3 2、实习地点 …………………………………………………3 3、实习小组信息………………………………………3 4、实习目的及要求……………………………………3

  5、实习任务及内容……………………………………4 二、控制测量(闭合导线) ………………………………………5 1、控制点布置…………………………………………5 2、闭合导线水准测量(高程控制)……………………5 3、闭合导线距离测量(平面控制)……………………6 4、闭合导线水平角测量(平面控制)…………………8 5、导线坐标计算及展绘 ……………………………………9 三、碎部测量(测绘地形图) ……………………………………11 1 、 测 区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 外 业 数 据 采 集 … … … … … … … … … … … … … … … 1 1 3 、 内 业 成 图 … … … … … … … … … … … … … … … … … … 1 3 4、 注意事项 …………………………………………………… 13 5 碎 步 测 量 … … … … … … … … … … … … … … … … … 1 6 四、实习心得 ……………………………………………………… 22 一、 前 言 1 1 、 实习时间:

  2013 年 6 月 26 日至 2013 年 7 月 5 日 2 2 、 实习地点:

  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理工大学本部教学主楼 3 3 、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江西理工大学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112班 第二小组 指导老师:王志永 组长:任雪松 组员:熊信诚 万一帆 陆佳威 刘健平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万一帆 陆佳威 观测与读数:任雪松 熊信诚 记录与计算:刘健平 熊信诚 描点与绘图:熊信诚 任雪松 4 4 、 实习目的及要求:

  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DS3水准仪、DS6经纬仪、皮尺的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全过程;学会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5 5 、 实习任务及内容:

   任务:

  1)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点在江西理工大学本部教学主楼,通过10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取得8个控制点数据,并进一步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实际大小为 180*120m,比例尺为 1:500,图纸为 3*4(每格 10cm),A 点坐标为(.898,.456,),高程数据不少于 20 个的地形图。

  2)完成一份实习报告册。

   内容:

  1)第一周周一全天——领取仪器 熟悉场地 勘探 2)第一周周二至周四3天—闭合导线控制点选取 闭合导线水准测量

  3)第一周周五一天——内业计算 4)第二周一至周三3天——闭合导线距离测量 闭合导线水平角距离测量(平面控制) 5)周四上午——展绘控制点,检查控制点成果 6)周四下午——碎部测量 7)周五上午——清绘图纸,完成实习报告 8)周五下午——归还仪器 二、 控制测量(闭合导线) 1 1 、控制点布置:

  本实习控制点布设形式为闭合导线,导线位于江西理工大学本部教学主楼,点号连接为 A—B—C—D—E—F—G—A,边长均在30~110m 所使用的仪器有 DS3 水准仪、DJ6 经纬仪,。具体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导线长 平均边长 (m) 每边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水平角测回数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 —— 30~110 —— —— 1 ±40n 1/2000 三、 合导线水准测量(高程控制):

  闭 水准测量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求出待测点的高程。

  观测路线:位于江西理工大学本部教学主楼,点号连接为A—B—C—D—E—F—G—A

   观测方法:

  1)安置整平仪器,照准后尺黑面,依次读取上、下丝及中丝读数。

  2)转动仪器,照准前尺黑面,依次读取上、下丝及中丝读数。

  3)前尺变红面朝向仪器,读取中丝读数。

  4)后尺变红面,仪器照准后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仪器:DS3 水准仪 双面尺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前后视距不等差 前后视距不等差累计差 K+黑—红 黑红面高差之差 视线最长距离 中丝最小读数值 闭合差以及往返较差 ——— ————— ≤6mm ≤4mm ——— ——— ————— 内业计算:

  取每测段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平均数作为该测段的高差,如果导线全长闭合差在限差范围内,根据已知高程,算出每一点的高程。

  点号 水准尺读数/mm 高差/mm 高程/m

   测量成果: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 - 后 A 1672 92 前 B 1580 后 B 1717 207 前 C 1510 后 C 0230 2672 前 TP1 2902 后 TP1 0089 1934 前 D 2023 后 D 1216 1006 前 E 0210 后 E 2726 1668 前 F 1058 后 F 1141 71 前 G 1070 后 G 1763 1571 前 A 0092 ∑ ∑a= ∑b= ∑+4615 ∑-4606 ∑a-∑b= 109 ∑+ - =∑h=0009

  表二 水准路线成果整理计算表 注意事项:

  1)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内)。

  2)从后视转为前视时,望远镜不得从新调焦。

  3)读数前应消除视差。

  4)当用水准仪瞄准、读数时,水准尺必须段号 点名 距离 /km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A 1 + -1 + B 2 + -1 + C 3 - -1 - D 4 0. - -1 - E 5 + -1 + F 6 + -2 + G 7 + -2 + A ∑ 0. + 辅助计算 fh =∑h 测 - ∑h 理 = 9mm fh 容 =12√7 = fh< fh 容,外业观测成果合格可用 V1km = - fh/∑ =-9mm/7 =-1mm/km ∑Vhi= -9mm = - fh

  立直。

  5)每站观测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计算,检核满足限差要求后才能搬站。

  3、闭合导线距离测量(平面控制):

  观测路线:位于农大本部教学区北区,点号连接为A—B—C—D—E—F—G—A 观测方法:

  利用经纬仪,测钎,皮尺大致找到两点连线取得数据。

   技术要求:

  经纬仪型号:DJ6 经纬仪 测角技术要求:做往返两个测回,所得数据满足?? ??返) (往返 往 内业计算:

  如果在限差范围内,就取二次测得距离的平均数作为往(返)测距离,再取往返测距离的平均数即为两控制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成果:

  表四距离丈量表 边 方向 长度 平均值 AB A A- -B B B B- -A A BC B B- -C C C C- -B B

   注意事项:

  1)皮尺尽量拉水平,起始读数要为整数 2)高差过大时要分段进行 4、闭合导线水平角测量(平面控制):

  观测路线:江西理工大学本部教学主楼,点号连接为A—B—C—D—E—F—G—A 观测方法:

  用经纬仪对每一测站利用测回法对同一水平角度连续观测一个测回。

  CD C C- -D D 2 29 9. .8 82 2 1 16 6. .3 34 4 1 1. .2 22 2 1 1. .0 06 6 4 4. .8 82 2 2 2. .1 11 1 4 4. .6 69 9 2 2. .5 57 7 D D- -C C 2 2. .5 58 8 4 4. .6 68 8 2 2. .1 12 2 4 4. .8 82 2 1 1. .0 06 6 1 1. .2 21 1 1 16 6. .3 33 3 2 29 9. .8 81 1 DE D D- -E E 2 E E- -D D 4 EF E E- -F F F F- -E E FG F F- -G G G G- -F F 8 7 9 GA G G- -A A 8 0 4 A A- -G G

   内业计算:

  取上下半测回平均值为一测回角度值,取 1 个测回的平均值作为该角值,将所有内角相加减去理论值 180*(n-2)即为角度闭合差,看是否满足限差。

   测量成果:

  表三 日期:_2013____年_06__月__27_日 天气:___晴__ 仪器型号:_DJ6 经纬仪______组号:_____二班二组___ 观测者:任雪松 记录者:熊信诚 参加者:万一帆 陆佳威 刘健平 测点 盘 位 目 标 水平盘 读数 °′″ 水平角 示意图及边长 半测回值°′″ 一侧回值°′″ A 左 G 00 04 12 85 44 54 85 44 57 B 85 49 06 右 G 180 03 54 85 45 00 B 265 48 54 B 左 A 00 06 18 168 28 12 168 28 06 C 168 34 30 右 A 180 05 48 168 28 00 C 348 33

  48 C 左 B 00 04 30 89 00 14 89 00 13 D 89 04 54 右 B 180 04 06 89 00 12 D 269 04 18 D 左 C 00 04 48 171 56 24 171 56 18 E 172 01 12 右 C 180 07 18 171 56 12 E 352 00 30 E 左 D 00 03 12 86 11 48 86 11 54 F 86 15 00 右 D 180 02 30 86 12 00 F 266 14 30 F 左 E 00 04 30 112 11 00 112 11 03 G 112 15 30 右 E 180 03 112 11

  48 06 G 292 14 54 G 左 F 00 02 36 186 27 36 186 27 24 A 186 30 12 右 F 180 02 00 186 27 12 A 06 29 12 注意几个限差(DJ 6 测回法):

  1、对中误差≤ 2mm 2、水准管气泡偏离误差≤半格 3 3 、两个半测回之差≤ 36 ″ 4 4 、各测回角值之差≤ 24 ″ 5 5 、 2c ≤ 60 ″ 6、方向观测(全圆观测)归零差≤ 18″ 注意事项:

  1) 仪器安置的高度要合适,脚架要踩实。在观测时不要手扶或碰动三脚架,转动照准部和使用各种螺旋时,用力要轻。

  2) 如观测的两个目标高低相差较大,更须注意仪器整平。

  3) 对中要准确,测角精度要求越高或边长越短时,对中要求越严格。

  4) 尽量用十字丝交点瞄准测铅底部。

  5) 一定要按观测目标的顺序记录水平度盘的读数,记录要清楚,发现错误,立即 重测。

  6) 在一个测回的水平角观测过程中不得再调整照准部水准管。如气泡偏离中央太多时,须再次整平仪器,重新观测。

  5、导线坐标计算及展绘:(见成图) 6、经纬仪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表

  点号 角值 测线 方位角 °′″ 边长 坐标增量(m) 改正后坐标增量(m) 点号 坐标(m) 观测值 °′″ 改正后角值°′″ (m) △x′ △y′ △x △y X y A AB 12 03 56 -1 + +0 + + + A .898 .456 B 168 28 06 +1 BC 0 32 03 -1 + +0 + + + B .668 .236 C 89 00 13 +1 CD 269 28 36 -1 - +0 - - - C .878 .746 D 171 56 18 +1 DE 261 28 36 -2 - +1 - - - D .368 .126 E 86 11 54 +0 EF 167 40 30 -1 - +0 + - + E .648 .346 F 112 11 03 +1 FG 99 51 34 -1 - +0 + - + F .658 .046 G 186 27 24 +1 GA 106 18 59 -1 - +0 + - + G .798 .256 A 85 44 57 +0 12 03 56 .898 .456 ∑ + +

  辅助计算 f β =∑ β测 =899°59′55″-∑ β理 =900°00′00″=-5″ f β容 = 40″√7 =106″ f β < f β容 外业观测成果合格可用 f x = + f y =+ f D = ) (2 2y xf f ? = k = f D ∕∑ = ∕ = = 1∕5800<1∕2000 草图 专业班级:

  给排水 2 112 班 实习小组:

  二组 姓名学号:

  熊信诚 其他组员:

  任雪松 万一帆 陆佳威 刘健平三、碎部测量(测绘地形图)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江西理工大学本部教学主楼道路平坦,环境优美。但是,有几处植被茂密对测量有一定的影响。

  2、外业数据采集:

   碎部测量方法:极坐标法 公式: v i tan ? ? ? ? ? 站点 H H I=仪器高,v=瞄准高(中丝读数),k=100,l=上丝-下丝, ? =竖直角 数据采集作业过程: 本组有五名学生组成,每人轮流勾绘草图、跑尺、操作仪器,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和“步步有检核”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

  1)确定测站点。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作为后视。。

  2)架设仪器,建立项目,后视已知点确定零方向并检核。架设仪器时,脚架的腿间距要适中,以保证平稳。对

  中整平不要踢到脚架,后视已知点时要精确瞄 准,测得数据与已有数据检核,通过方可开始测量碎部点。

  3)立尺,测量读数。

  4)测站点检验与校核。在测量一定点数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核。部分数据用皮尺测得。

   碎部点的确定 表七 碎部点观测记录表 点号 尺间距(m) 水平度盘读数 ° ′ 竖盘读数 ° ′ 水平距离(m) 备注 1 1 65 20 00 91 26 12 A A 2 2 52 59 42 92 30 24 A A 3 3 19 04 18 89 36 36 A A 4 4 36 29 21 88 40 36 B B 5 5 22 41 42 87 50 42 B B 6 6 37 38 30 88 10 36 D D 7 7 39 26 18 89 30 54 D D 8 8 43 34 36 88 10 45 D D 9 9 62 24 36 88 10 36 D D 1 10 0 68 26 54 89 00 12 D D 1 1 79 40 36 89 10 06 D D

  1 1 1 12 2 85 34 24 89 40 36 D D 1 13 3 97 24 30 87 20 42 D D 1 14 4 99 12 54 89 00 18 D D 1 15 5 112 24 12 89 50 24 D D 1 16 6 117 22 36 87 50 18 D D 1 17 7 114 40 26 87 50 36 D D 1 18 8 127 32 12 86 50 36 D D 1 19 9 126 34 24 93 10 24 D D 2 20 0 136 50 24 90 40 54 D D 2 21 1 137 30 36 91 50 00 D D 2 2 152 45 24 82 00 54 D D

  2 2 2 23 3 163 20 24 90 50 48 D D 2 24 4 163 40 36 87 50 45 D D 2 25 5 17 20 36 87 50 42 E E 2 26 6 25 36 36 86 50 36 E E 2 27 7 62 40 24 93 10 12 E E 2 28 8 62 06 36 90 40 18 E E 2 29 9 65 36 54 91 50 36 E E 3 30 0 78 50 36 88 40 48 E E 3 31 1 77 22 48 90 50 54 F F 3 32 2 89 00 36 87 50 36 F F 3 3 25 15 00 87 50 06 G G

  3 3 3 34 4 27 25 30 86 50 12 G G 3 35 5 35 23 42 93 10 48 G G 3 36 6 44 13 24 90 40 42 G G 3 37 7 51 26 36 91 50 06 G G 3 38 8 66 50 24 88 40 42 G G 3 39 9 89 12 36 87 50 36 G G 4 40 0 97 20 36 88 10 42 G G 4 41 1 116 21 24 87 50 54 G G 4 42 2 116 50 12 86 50 36 G G 4 43 3 132 24 54 93 10 42 G G 4 4 138 42 12 90 40 06 G G

  4 4 4 45 5 153 50 50 91 50 06 G G 4 46 6 155 36 24 88 40 36 G G 4 47 7 155 56 36 87 50 18 G G 花坛部分特殊碎步点 4 48 8 5 24 36 89 30 36 G G 5 59 9 12 20 48 88 10 24 G G 5 50 0 40 52 32 88 10 12 G G 5 51 1 80 20 36 89 00 06 G G 5 52 2 105 22 50 89 10 42 G G 5 53 3 110 20 24 86 50 36 G G 5 54 4 123 22 54 89 40 42 G G

  5 55 5 128 40 24 87 20 54 G G 5 56 6 132 45 54 82 00 36 G G 5 57 7 141 24 36 90 50 42 G G 5 58 8 160 0 36 87 50 00 G G 5 59 9 16 24 24 87 50 54 D D 6 60 0 37 40 12 86 50 36 D D 6 61 1 27 15 36 93 10 54 D D 6 62 2 54 41 12 90 40 36 D D 6 63 3 65 26 36 91 50 54 D D 6 64 4 68 12 54 88 40 36 D D 6 65 5 83 22 54 87 50 42 D D

  6 66 6 85 33 36 88 10 54 D D 6 67 7 103 26 36 89 30 36 D D 6 68 8 104 40 54 88 10 48 D D 6 69 9 115 55 36 88 10 36 D D 7 70 0 122 24 54 89 00 42 D D 7 71 1 137 20 32 89 10 54 D D 7 72 2 148 52 45 86 50 54 D D 7 73 3 152 22 36 89 40 48 D D 7 74 4 167 40 54 87 20 36 D D : 3、成图:

  利用极坐标法描点成图,部分数据用皮尺取得。通过查工具书,使用标准图 例以及表示方法。

  4、注意事项:

  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测点过密,造成成图密集,不该要的要了;测点过少,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就注意以下几点:

  1)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通过手工来完成,但计算机的模拟是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 2)尽量在测站的可视范围进行数据采集,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支杆偏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3)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实时注意地物地貌的变化,尽可能地详细记录。

  4)对于程序中规定顺序绘制的图块,如桥梁,广告牌等,最好能按其顺序进行测量。

  5)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点号,每隔 10 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

  6)量取仪器高。

  7)竖直角调水平。

  5.测设:

  在图纸上设计一建筑物,在 D 架经纬仪 ,在图纸上可得 D 点到测设点 3 的水平距离为 。DC 与 D1 的夹角为 71°11′24″,D 点坐标为(.368,.126)C 点坐标为(.878,.746)可以知道 DC 的方位角为 89°32′00″,从而可知 D1 边的方位角为 160°43′24″,根据坐标正反算可知道 3点的坐标为(.568,.416).将仪器放在 D 点,对中整平后根据已知条件在实地找到该点后,由 D 点的已知高程和 D 点与 3 点测出的高差计算出 3 点的高程为 四、实习心得 实习心得 转眼间大学已经过去两年了,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我期待已久的暑期实习,其实大一的时候听说大二暑假将会安排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那时候的我就对它充满期待。众所周知大学里面不光是注重培养动脑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开发我们的动手能力,这次的测量实习恰好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机会。

  虽然本次的实习为期两周,比较短暂,但是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毕竟大学期间这种学习形式并不多。很荣幸的是我被选为我们小组的组长,这无形间给了我一些压力,但是我喜欢接受这种挑战,因为我喜欢不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作为小组组长我必须努力维系好组内关

  系,营造一个团结的小集体,因为只有组内团结我们才能全体动员起来,为更好完成测量任务而积极出谋划策。

  实习前指导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实习的具体内容以及一些常见的问题处理,这样我们就打了一场有准备打的仗,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我对这次的实习充满了信心。但是第二天开始测量时由于没有注意几个测量任务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尽管所测得的数据精度很高但是只有重新来过,现在想想责任在我,测量之前没有仔细的阅读实习指导书。但是组员们都能理解,大家都坦然的接受结果,所以我们就重新测量了一遍,但是坎坷总是接二连三,这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我们都把握的很到位,但是测量的精度并没有达到标准。看到测量结果时大家都没怎么说,都很默契的决定再次来过,我真的很开心,我觉得这就是坚持不懈,哪里跌倒我们就在哪里爬起来,同时我也为我们小组这么团结而欣慰。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遍测量时我们不但测量步骤更加的熟练,精度也达到了要求。看到结果时我们都开心的笑了,这种成就感是一般人很难体会到的。想想在这种炎热的天气下,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并取得了很不错的结果,我想我们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了。

  实习开始前指导老师也明确说明了我们小组的测量任务是最复杂的,虽然当时有些压力也不知道未来的几天能

  不能坚持下来,但是我还是坦然的接受现实了,因为我们组的每个成员都是比较努力的,我想只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不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能克服。记得使用经纬仪测量时由于经纬仪相对水准仪较复杂,对中整平时花了我们很多时间还是没有弄好,后来我向同学请教了一下,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步骤,第二次测量时我们的效率提高了很多,从一开始对中整平花两个小时到后来的三分钟,这个过程我想也是本次测量实习值得回忆的一部分。由于掌握了技巧与正确的方法,在之后的外业测量和碎步测量时我们很快的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尽心尽力的去完成任务,作为小组组长我也很高兴,其实这种实践活动也更能够加强我们的友谊,也让我们切身的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我也学到了如何去组织一些活动,如何去领导一个团队,如何去维系一个团队的内部团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俗话说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

  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给水排水 112 班 第二组组长 任雪松 2013 年 7 月 3 日

  测量实习总结、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学暑期实习报告测量学暑假实习报告测量学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